•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天流云

      2024-06-24 13:15:26李永立
      時代報告·奔流 2024年4期

      “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催開花兒千萬朵,人間處處春。”這段歌詞仿佛是為王子云先生寫的。子云先生早在20世紀初即是活躍在中國新興文化運動中的領軍人物之一,曾先后創(chuàng)立“阿博洛美術畫會”“紅葉畫會”等美術社團,積極倡導新思潮,普及現(xiàn)代美術教育,希望中國的藝術殿堂風清氣爽。王子云是我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論家和考古學家。在長期教育生涯中,他所教授過的學生中有劉開渠、王朝聞、李可染、吳冠中、艾青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巨星,使得中國的藝術藍天花團錦簇。他曾輾轉四川、陜西、河南、甘肅、青海等省,足跡踏遍了所有的古墓、古寺、山窟、洞穴,考察、收集、整理文物遺產(chǎn),對藝術文物進行搶救性的復制、拓印、照相以及繪寫等保護措施,為中國的美術史鋪設了五彩云錦。

      啊,高天流云。沒有你,就沒有春情蕩漾;沒有你,就沒有秋高氣爽;沒有你,就沒有閃電的奔放;沒有你,就沒有冬雪的酣暢。你的質(zhì)樸,你的高尚,你的淡泊,你的安詳,伴著畫鄉(xiāng)圣泉水一樣的鄉(xiāng)情,在我的筆下靜靜地流淌……

      第一章 云在故鄉(xiāng)

      他是故鄉(xiāng)的一片云。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了將近一個世紀。

      但是故鄉(xiāng)對于他來說,那只能是遙遠的記憶。80年的漂泊、80年的浪跡、80年的追求、80年的苦旅??蓪τ诟咛炝髟苼碚f,記憶雖然屬于童年,故鄉(xiāng)的風永遠是那樣清新、那樣多情、那樣柔和、那樣溫馨!

      王子云是中國書畫之鄉(xiāng)安徽蕭縣人,他的老家在大屯鄉(xiāng)守備村。離縣城有40公里。他的祖父王其夢是一個地主兼工商業(yè)者,除了土地200余畝外,還經(jīng)營了中藥店、榨油房和染布坊,生意都很好,其中尤以中藥店為遠近幾十里知名。這是19世紀末期的農(nóng)村,應該是相當富裕的家庭。王其夢有四個兒子,老大春山,早夭無后;次子碧山,有子青芳、青選;三子巒山,有子青照、青露、青炎;四子秀山,有子青云、青學。王其夢去世之后,王家逐漸沒落。家產(chǎn)一分為三,王子云的叔伯得藥店,叔父得染坊,父親得油坊。土地也分成四份,三兄弟各得一份,其余的歸祖母,由三兄弟代耕。以后王子云和堂弟青芳成為美術家,遠離家鄉(xiāng)。王青芳曾經(jīng)寫過一首打油詩自敘家門:“我與王莽是一家,兄弟有七幸無八。潦倒風塵只兩個,一在北平一在法。”他寫這首打油詩時,堂兄王子云正在法國留學。

      到了王子云這一輩時,家庭也談不上富裕了,王子云很年輕的時候就做了小學教員,在當時,是當?shù)乇容^好的職業(yè)了。不獨窮人孩子早當家,富家子弟也有早早當家的,王子云從小就學會了為家庭分擔。雖然他的家境還好,但王子云5歲喪母,自幼隨祖母生活,是他的嬸母給了他許多的母愛。

      王子云的嬸娘出身于書香之家,在日常生活和家庭的教育方面,比起農(nóng)村一般家庭,就多了些許文雅。嬸娘在子云耳邊講得最多的故事一是“鞭打蘆花”,一是“子張苦學”。嬸娘說,離咱們家不遠,有個村子叫“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子云說,這是個什么村呀,那么難記。嬸娘說,你熟悉嬸娘給你講的故事,這個村名就不難記了。于是,她把閔子騫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于是幼小的子云便知道“鞭打蘆花”的故事發(fā)生在蕭縣城南的一個村口,那個村因此改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知道了閔子騫穿的棉衣套的不是棉花而是蘆花;知道了閔子騫“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大孝名言。每當嬸娘講完“鞭打蘆花”的故事,子云都摸著自己的棉襖說:“嬸娘給我做的棉襖是棉花的,嬸娘好!”一句話,讓嬸娘熱淚盈眶。

      嬸娘告訴子云,蕭縣的古人中,顓孫子張雖然出身微賤,犯過罪行,但他經(jīng)孔子教育成為“顯士”。是“子張之儒”的創(chuàng)始人。子張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他卑視品德修養(yǎng)低下者,贊賞行為堅強,信仰堅定的人。

      王子云在兒童時期所受的環(huán)境熏陶和啟蒙教育,因為嬸娘而得天獨厚。那時的女性懂知識的很少,更別說是教育孩子了。王子云喪母之后,能得到知識女性的照顧,嬸娘對于他來說實在是一種幸運。

      就連王子云的美術之路,也與嬸娘和嬸娘家的一個奶娘有關。

      王子云的嬸娘有一個幼小的孩子,那是他的小堂弟。小堂弟的奶娘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子,長得很漂亮。奶娘為小弟弟喂奶時,王子云經(jīng)常偎在她的身邊,也就是因為奶娘的慈眉秀目,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美自然而然成為王子云孩提時代生命向往的一種潛質(zhì)。王子云雖然失去了母親,有嬸娘照顧,但是對于母親的思念還是有的,看到小堂弟在奶娘的懷里,瞬時想起自己小的時候,那時的他雖然還沒有一點兒記憶,但是他能想象出,母親臉上的喜悅,多么偉大的一副畫面,襁褓中的嬰兒用力地吸著母親的乳汁,而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這小小的生命,是自己全部的精神寄托。王子云每次看到奶娘喂奶時,思緒都像長了翅膀,世上最唯美的畫面占據(jù)了孩子心靈的全部。王子云說,對一件事物的喜愛以及堅持,總有堅持的理由和當初被吸引的理由。嬸娘和奶娘并沒有教導子云去愛美術,是她們的人性之美強烈地感染著他,他很小就有一種夢想,像書上的插圖一樣,把嬸娘和奶娘的美畫出來。是的,雖說這是稚嫩時的喜愛,子云卻用一生來升華這個夢,以及把夢努力地擴大,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王子云父輩兄弟三個,只有叔父王秀山是讀書人,叔父考中秀才之后,就在本村開學館,這學館不同于一般私塾,是要亮出老師的姓名招牌,要經(jīng)得起遠近讀書人的挑剔,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開不起來也辦不下去的。守備村王家學館一開,居然吸引了附近十數(shù)里已經(jīng)讀過私塾還想要深造的學童,這家學館的紅火也如同當年老王家的中藥店。在以后,蕭縣成立第一個新式高等小學堂,王秀山被公推為第一任校長,王子云也因為叔父的關系,在讀過幾年私塾后,前往幾十公里外的縣城高等小學讀書。

      剛剛在封閉朦朧中蘇醒的社會,上小學比今天的青年上大學還要艱難。王子云記得,在3年時間里,每到開學,他利用的交通工具是毛驢和獨輪車,40公里路要走上一整天。王子云記得在第三年上學的時候,那一天他到城外時,天已經(jīng)黑了,恰巧在他剛剛看到城門的時候,大門被關上了,天上下起了大雪,他的心猛地一涼,又要住城外的小店了。他急匆匆的腳步慢了下來,已經(jīng)趕不上了,只有收下沉浮的心,安靜地走進小店。王子云吃了還有些余熱的饅頭,喝了一碗白開水,瞬時感覺一股暖流從身體的某處萌發(fā)出來。

      北風呼呼地吹著,雪花一個勁地飄著。小店的窗戶上雖然糊著紙張,但是寒風還是會從關不緊的窗戶縫里吹進來,而床褥又是那么的薄,深夜王子云都會被凍醒。想要安然入睡卻又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不得不閉著眼睛假寐,讓疲倦的身體好好地休息一下。城外冷清清的,只有小店前的一盞微弱的燈,掛在門旁的柱子上,王子云住的房間正好可以看到,冬天的寒冷像無情的流浪者,掠過門前,吹響不遠處的樹林,干枯的樹枝,無力地搖擺著,像滄桑的老人。

      夜已經(jīng)很深了,王子云坐在房間里唯一的一個凳子上,腳下的棉鞋,已經(jīng)抵不住寒冷了,他輕輕地活動了一下腳,又深怕打擾到隔壁的客人睡覺,只能小范圍的活動。城里的吵鬧聲已經(jīng)息了很久了,想必這寒冷的夜,生意也不好做吧。人們都早已安歇,只有勤奮的雞在凌晨過后,打幾聲鳴……

      既然未來的路要走,無論受過多少傷害都要堅強。只有堅強的人才不懼怕寒冷黑夜,所以黎明時的光總會第一個照在他的身上。求學的少年臉上的風霜已經(jīng)說明了辛苦,可是無論天是多么的寒冷,天上的云依然守護著這片天空。子云喜歡冬天的雪,也喜歡故鄉(xiāng)的云。

      那時上學是不容易的,王子云也格外珍惜這個機會。到了縣高等小學,有了美術課,王子云便有了精神的迷戀與追求。他特別喜歡畫畫,教美術的老師會畫螃蟹。那個時候,齊白石還沒有被社會知曉,王子云在蕭縣這小地方更不知道外面有位畫螃蟹的大家,在他的視野里,小學校的美術老師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他的哥哥也喜歡畫兩筆,這就在王子云的心里種下了美術的種子,他畫起畫來有些入迷,而對其他功課就沒有什么興趣。

      王子云的腦海里時常想起嬸娘和那位奶娘,特別是奶娘那秀美的臉和半裸的乳總印在他的腦海里,雖說是村婦,可質(zhì)樸無法掩蓋美貌。把人世間最美的靜物無論是人或者風景,只要是你認為美的或者能入心的,用一種方法去記錄或者刻畫下來,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或者是一種小小的驕傲,王子云想用用紙張和畫筆把嬸娘和奶娘畫下來。

      他嘗試著在小本子上畫了起來,雖然不像,他已經(jīng)很開心了,他筆下的女人是奶娘、是嬸娘,也是親娘。管他畫的像不像,他喜歡畫,他喜歡用畫筆訴說一個少年的心。

      是癡情還是鐘愛都不得而知,這個小小的少年,卻也懂得了跟著自己的心走,他并沒有因為其他功課的落后,而放棄或者不重視畫畫。這樣的堅持,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讓他的夢終于實現(xiàn)了……

      王子云畢竟出生在一個兵荒馬亂、戰(zhàn)禍頻仍的時代,家鄉(xiāng)的重教厚學之風并非刀槍不入的“盾牌”,那是擋不住兵匪的子彈和劊子手的屠刀的,無論如何擋不住的。對于王氏家族來說,悲慘的厄運和不幸的遭遇接踵而至。對他的成長最有影響的叔父,因為開創(chuàng)家鄉(xiāng)現(xiàn)代教育的功績,先是被推舉為縣高小校長,繼又被推舉為省議會議員。這個得地方風氣之先的人,也期望到外面尋求更大的發(fā)展,但最初的順利再不重現(xiàn),他處于郁郁不得志之中,竟病死北京。王子云的父親,更是死于非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歷史的大進步,但在當時,也造成很多地方的權力真空,“草頭王”遍地都是。蕭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本來是個近于“幾不管”地區(qū),但作為徐州的南大門,不僅是兵家必爭,更是盜匪橫行。王子云家鄉(xiāng)叫“守備莊”,離河南省境只有幾華里路,這時候更是壘土為寨,以圖自保。在土匪的多次攻掠下,寨子三次被破。王子云的家庭本來是村中富戶,三次都是首當其沖。土匪第一次攻進寨子是在一個年關,王子云家里的人躲開了,家里財物卻被洗劫一空,房屋也被燒。土匪第二次來,是在大白天,恰是王子云在徐州讀書期間的一年寒假,他聽見外面的人高喊他們是來抓土匪的軍隊,要進家搜查。王子云的父親知道是詭計,嚴守家門,結果外面土匪沖進門來開槍就打,父親當場倒地。土匪更將王子云身上衣服也剝光,并將家里牛車也搶走。家里慌亂驚恐,待土匪離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家之主身中數(shù)彈,眼睜睜看著他掙扎而死。頂梁柱倒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如同天塌。更為凄慘地是,父親死后不久,哥哥也被土匪綁架槍殺。人命關天,這樣的奇禍兇災,不僅將一個家庭推入苦痛的萬丈深淵,也給少年王子云的精神造成巨大的傷害,從此郁悶、孤僻伴隨他整整一生。

      王子云也就是在那時體會到了世態(tài)炎涼,以至于在以后,他的心也變得堅強起來。村子里鄉(xiāng)親的慰藉讓他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和肩上的責任。他的生活他的笑容不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那些思念的人。他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學習,要堅強地活下去。逝者已死,生者堅強。

      有人說過,在我們的生命中,當有些人走進我們的生活時,我們都很開心地迎接,然后建立共同的記憶。但是當有些重要的人,尤其是自己的親人離開了,而且是永久地離開了,那真的很難受,記憶會時常沖向腦海,疼痛的心不斷受到刺激,心涼的感覺比冬季的天氣還要寒冷……

      第二章 白云下面

      與其說王子云有藝術天才,不如說王子云是為藝術而生的。他小學畢業(yè)后,先是考上了設在徐州的江蘇省立第七師范學校。當時師范學校學制,預科1年,本科4年,王子云是第一屆學生,他也是那個學校的“美術王子”,從老師到同學,都認為王子云將來是最好的美術老師。但是王子云絲毫也不滿足現(xiàn)狀,1916年在江蘇省第七師范學校畢業(yè)以后,他沒有直接回蕭縣任教,而是立即前往上海,考入了劉海粟、張聿光先生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即“上海圖畫學院”(后改為上海美術??茖W校)學習。那所美院首創(chuàng)男女同校,采用人體模特兒和旅行寫生,使王子云大開眼界,他學習刻苦,積極鉆研,很快成為在上海圖畫學院的佼佼者。在上海深造一年,因為經(jīng)濟上的原因,王子云不得不放棄繼續(xù)學習的機會,回到了故鄉(xiāng)。1917年暑假后他在蕭縣高小擔任美術教師。蕭縣高小因為有了王子云,才有了后來的雕塑大師劉開渠……

      劉開渠1918年入學蕭縣高小,是第八屆學生。他碰到了王子云是他的幸運。王子云很快發(fā)現(xiàn)劉開渠與自己有很多地方相似。劉開渠是從鄉(xiāng)下到城鎮(zhèn)上學的孩子,平時沉默寡言,對其他功課似乎并不用心,而對美術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他和王子云一樣,從小就喜愛描繪小說中的繡像插圖,他經(jīng)常在課余時間,主動走進王子云的寢室,那份求學的目光,是那樣執(zhí)著而又熱烈。王子云在他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王子云對劉開渠十分用心,除了課堂授課外,加強對他課外輔導。教他靜物素描,教他構圖方法,教他用筆用墨,畫人物、畫花鳥。靜物素描是繪畫學習的基礎。面對我們?nèi)粘I钪惺煜さ纳钣闷罚核?、玻璃用品、陶器、蔬菜、花卉等,但要去研究它、畫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素描畫了很久,但就是畫不好,尤其是靜物寫生,很難長進。王子云根據(jù)根據(jù)自己在上海學習的體會,他把劉開渠教導寢室,細心開導。他說,人們可以輕易地列舉出一連串在畫史上聲名顯赫的藝術家,他(她)們長期傾注于對單一題材的表現(xiàn),那種幾近苛刻卻很純粹的畫作為他們的思想和語言作出明確的注釋。他說,精力越是投注越是容易做到極致。那些人們眼中司空見慣的似無生命的靜物,在畫家眼中應該是鮮活的,畫家在素描靜物的時候,首先要使自己從嘈雜之中解脫出來,心緒歸于平靜。王子云幾句樸素的言語,讓劉開渠頓時感悟出沉甸甸的分量。他意識到通過對日常生活的什物和情狀的觀察和描繪,從常規(guī)性的情景中發(fā)現(xiàn)特異的美感,充分運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以此抒發(fā)個人內(nèi)在的情感,引發(fā)對生存體驗的思考。王子云還把自己畫好靜物的經(jīng)驗,歸納為線條、比例、透視、構圖、整體關系等五大要素,讓劉開渠自己體驗。

      在王子云的教導下,劉開渠進步很快,很快就成了班里畫得最好的一個,作業(yè)也常常成為同學臨摩的范本。

      1920年,劉開渠高小畢業(yè)了,他家境貧寒,沒有錢升學,而他又不想回到鄉(xiāng)村去,劉開渠的父親既不正干,又不能善待家庭的每一個人,劉開渠不知道該怎么辦,對于前程,他幾乎心灰意冷。

      就在劉開渠一籌莫展之際,王子云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北京新成立了一個美術學校,面向全國招收高小畢業(yè)的學生。王老師根據(jù)劉開渠的美術成績,認為他只要報考,考取的可能性極大。對于劉開渠的家庭情況,王子云也略知一二,于是他勸說劉開渠去北京投考。劉開渠很激動,他對王老師說,他非常想去北京學習。可是昂貴的學費,家庭是無力負擔的。王子云說,我已經(jīng)為你申請“蕭縣學生留外貸金”,作為學習期間的生活費。劉開渠深深感動了,對于他來說,王子云不僅是他的恩師,還情同父子。那份舐犢之情,他是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王子云的關注下,劉開渠的父親典當了家里的二畝地,作為兒子赴京趕考的盤纏。王子云又讓自己的一個親戚陪同著劉開渠到了北京,并如愿考取了北京美術學校。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云是潔白的云,馬是千里馬。千里馬跑得再遠,依然在白云之下。

      王子云把劉開渠送到北京學習,第二年的春天,他在報紙上看見北京美術學校開辦高級師范科的消息,學校由中專性質(zhì)改為大專,招生范圍也隨之擴大。王子云在開考前半個月趕到北京,這時候,是他的學生劉開渠在北京迎接他。王子云當然一帆風順,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美術學校的高級師范科,一對兒師生成了同校同學。

      當時的北京美術學校位置在西單京畿道街,沒有學生宿舍,所有學生都在附近租房子住。這也是當時北京的普遍現(xiàn)象,北京大學在沙灘,學生就多有在當時開辟為公園的中南海里租房的。王子云租的是一處單間小房,連吃帶住,每月只需8元。

      王子云在北京美術學校的學業(yè)并不順利。雖然當時食宿學費都由學校提供,但是手工勞作課的材料費須由學生自己負擔。也就是因為有學生提出此項費用也應該由學校負擔,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便發(fā)生沖突。校長鄭錦將四名出頭的學生宣布開除學籍。王子云不在這四人之列,但也被記過處分。王子云當時也是血氣方剛,不甘受辱,便離開了學校。王子云因為在上海跟隨劉海粟等名家學習過一年,他在北京美專是出類拔萃的高材生,老師都非常喜歡他。

      學校教授西方繪畫的有個老師叫李毅士,他先是留學日本,繼而留學英國,1912年至1916年在學完美術后,又接受了留學生公費進入格拉斯哥大學物理系。他在國外一共呆了二十年,像他這樣在美術和物理兩個似乎沒有關系的學科里都獲得學位的人,在美術界頗為鮮見。李毅士1916年秋回國,應蔡元培之邀,去北京大學理工學院任教。1918年開始,和剛從日本回來的徐悲鴻一同擔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21年,李毅士發(fā)起成立了“阿博洛學會”,這是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的西方繪畫教師在校外組織的美術團體,以希臘神話中的光明之神Apollo為名。雖然王子云不能在學校呆下去了,李毅士教授卻破例吸收王子云參加,還要他當了負責日常事物的“干事”。

      王子云的笑容也變得自然起來,不在像原本那樣,自己一人傻傻地看著天空發(fā)愁。他得到這樣一個機會,便更加珍惜,在工作上表現(xiàn)出格外的熱情。王子云作為學會干事,一切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實施,包括參加活動的人員接待,活動地址的聯(lián)系安排,宣傳稿件的撰寫投送,都由他一力承擔。學會的參加者多是教師,大家每人出一點兒會費,就幫助了王子云的生活。當時一個教師的工資,大學教授月薪在300元以上,中專教師也在150元以上,而養(yǎng)一個失學的學生。每月有20元就可以解決其生活基本需要。

      王子云在美術學院學業(yè)的終結,可以說是他的一種不幸,但是能進入了北京美術界,又是他的大幸。由于在阿博洛學會的工作得到老師們的賞識,王子云被推薦到平民中學當美術教師。

      鄭錦在開除那四個學生時,引起老師們的強烈不滿,特別是李毅士和吳法鼎這些留學“西洋”的教師,和夏伯鳴、王悅之、章啟這些留學“東洋”的教師。他們的民主意識相對較強,在他們看來,學生提出的要求不管正當與否,作為校長可以采納,也可以不采納,即使學生罷課,也不能動輒開除。不料教師們的不同意見是對校長頭腦中的封建意識極其權威的挑戰(zhàn),李毅士和吳法鼎挑頭成立的阿博洛學會又重用了王子云這樣的學生,這使得鄭校長惱羞成怒,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辭退了李毅士和吳法鼎等五位教授……

      北京美專的校長鄭錦先生這次“辭教”引發(fā)了學生的更大不滿,學生要求請回這幾位教授,但校長不同意,學生就舉行罷課。劉開渠積極參與了請愿和罷課活動,顯然這與王子云的影響有關。校方“勸告”無效,于是開除了十五個帶頭罷課的活躍分子,他們都是學生自治會的骨干,其中就有劉開渠。但是劉開渠他們并沒有被開除嚇倒,同學們封了校長室,不讓校長辦公。堅持斗爭,逼迫校長收回成命。校方態(tài)度頑固,非但不接受學生們的要求,接著又開除了三十個同學。這樣一來,學生和校方矛盾進一步激化,劉開渠帶人占領了校長室和教務處,并且強行關閉了學校大門。學生們分班把守,以至軍閥政府教育部三次任命新校長,都未能走進學校大門。直到一九二五年,林風眠先生從法國回來任校長,取消了開除四十五名學生的決定,曠日持久的學潮才算平息下來……

      李毅士和吳法鼎在被北京美術學校辭退后立即去了上海,在劉海粟的美術??茖W校任教,而北京的阿博洛學會因為沒有了主將,也漸漸停止了一切活動。王子云這個“干事”無事可干,只能安心教書。

      王子云于1922年離開北京美術學校第一屆高級師范科以后,由李毅士教授介紹到平民中學任美術教員。這家學校是教會出資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zhì)的學校,校長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垣(字援庵)先生。這位大歷史學家,在故宮博物院剛剛成立時就出任圖書館館長,其治學淵藪是傳統(tǒng)國學,結交當時書畫名士,也多為翰墨金石之家,但他為自己的大女兒聘請家庭美術教師,請的卻是學習西畫出身的王子云。王子云在三家美術學校學習過,都是學的西畫,阿博洛學會更是西畫研究團體。王子云在平民中學當美術教員,教的當然是西畫。西畫的教學方法,素描色彩的嚴格練習,透視比例的科學規(guī)范,藝術見解的新穎奇特,最能夠和當時“新學”思想吻合。

      當時該校教務主任馬隅卿,即馬廉(著名學者馬衡的弟弟),是一個飽學之士,對新派畫家王子云也是欣賞有加,他請王子云為他畫了一幅油畫像,那準確的線條和鮮亮的油彩,不僅使得主人公栩栩如生,而且光彩照人。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洋畫運動”得以蓬勃發(fā)展,油畫可以說是“物以稀為貴”,正是油畫讓王子云成了貧民教師中的精神貴族。

      到平民中學教書不久,馬隅卿便聘王子云為孔德中學的美術教員??椎聦W校名為私立中學,卻能分得一部分“庚款”支持。所謂“庚款”,就是美國1909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作為派遣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史稱“庚款興學”。至于美國為什么要退還部分“庚款”來教育中國學生,是哪些歷史人物在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不得而知。如此一來,孔德學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是很高的,王子云當時的月薪在百元上下,而每月的生活所需不過10元左右。王子云變闊了。

      在孔德學校期間,王子云1924年又參與創(chuàng)辦了一個“紅葉畫會”,美術愛好者薩空了、初大吉、蔣人宇等是該會的主要成員。他們除定期集會,相互觀摩作品,交換美術見解和心得外,還經(jīng)常在《京報》副刊和天津《益世報》等報刊發(fā)表文章。王子云除了教書,便是“紅葉畫會”一片紅葉,他紅得有些耀眼,雖然他很年輕。

      孔德中學待遇優(yōu)厚,但作為留美預備學校,畢竟不可能以美術教育為重點,王子云希望自己在美術專業(yè)方面有所建樹,1926年他從北京來到南京,任中山大學民眾教育館美術部主任。經(jīng)過幾年的教書生涯和在北京美術界的活動,他已經(jīng)是一個有影響的畫家和美術活動家,再加上民眾教育館館長劉季洪是當年江蘇省第七師范學校的同班同學,在老同學的關照下,王子云月薪提高到150元左右。相當于大學講師級待遇。他在南京也只是待了一年時間,便又去了杭州。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在西湖創(chuàng)辦杭州美術??茖W校后,他受聘在美專任教。

      對于王子云來說,在杭州美術??茖W校,幸運女神像西子一樣美麗,依然伴隨著他。也許是得益于他曾在北京阿博洛學會當過干事,他的務實、他的干練、他的精明、他的謹慎在北京美術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杭州美專校長林風眠聘用王子云,除了教授西畫外,也用他當干事,讓他在杭州美術??茖W校兼職行政工作。

      西湖美景對于王子云來說,是永遠描繪不完的一幅天然圖畫。桃柳夾岸的蘇白兩堤,青黛含翠的遠處山色,夏日里“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花,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都是畫家心中彌漫的詩情畫意。也許他太愛西湖風光,在西子湖畔的美術專科學校,他無數(shù)次地拿起畫筆,卻終沒有染指他心中的西子。但是,他把他對西湖的愛放大了,也許西湖煙雨太過于朦朧,他的油畫更傾情與人與自然。到西湖美專不久,王子云創(chuàng)作了一幅油畫《杭州之雨》。

      《杭州之雨》是大幅油畫作品,表現(xiàn)雨中街頭情景:江南名鎮(zhèn),小樓煙雨,行人匆匆,有的打著雨傘,有的披著雨衣,年輕的人力車夫在奔跑,自行車輪像風一樣轉動。急促的雨點、急促的車輛、急促的行人,氣氛壓抑卻顯熱烈,色彩暗淡卻很生動。速寫式的線條、涂抹式的色調(diào),煙雨中盡顯江南特色,靈動中不乏生活趣韻。在動感強烈的街頭人物里,有一個攜畫夾的藝術家,他可能是林風眠,也可能是李毅士或者潘天壽,也可能是王子云自己。

      林風眠十分欣賞《杭州之雨》。1929年冬天,他組團赴日本訪問并在東京舉辦美展,就帶去了《杭州之雨》。杭州美專藝術家代表團去日本訪問并舉辦美展,是由杭州美專的日籍教授齋藤促成的,代表團有四人組成,林風眠為團長,另外三人是中國畫教授潘天壽、王子云和音樂系教授李樹化。王子云兼任代表團的干事。

      潘天壽是當代著名畫家,他后來接任林風眠擔任杭州國立美專的校長,也是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潘天壽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是中國畫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李樹化是國立藝術??茖W校音樂系主任,1919年曾赴法國里昂國立音樂院學習。在代表團成員中,王子云資歷最淺,但他在北京阿博洛學會有組織美展的經(jīng)驗,林風眠讓他當干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在日本,中國藝術家受到熱烈歡迎。到達東京后,不僅有藝術界的名流迎接,日本各大新聞媒體也給予極大關注,他們被安排在東京最高級的帝國飯店下榻。展覽會在東京上野公園展覽館舉行,開幕和閉幕都舉行了儀式,日本政府和東京市主管美術的官員和文化界、美術界名流都出席參加。展品全是繪畫,當然以林風眠的油畫和潘天壽的國畫為主。王子云也有三幅作品參加展出,期間他的油畫《杭州之雨》和林風眠的小幅水墨畫《海鳥》,被東京美術畫報選印為彩色版刊出,好評如潮。這次美展相當成功,在日本產(chǎn)生的反響絲毫不亞于在上海舉辦的預展。

      展出期間,王子云和藝術家們一同游覽了日本首都東京,參觀了著名的國立東京博物館。這家博物館主要收藏日本的歷代文物,其中有美術專館,內(nèi)分建筑、雕刻、繪畫、染織、陶瓷、漆器、金工和日本書道等專室,其燦爛的精神文明雖然沒有中國的久遠和豐富,但給中國藝術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日本展覽作品得到的肯定,對王子云的繪畫才能和創(chuàng)作熱情都是一個鼓舞,這幅為他帶來榮譽的《杭州之雨》,以后也被他帶到巴黎,再次給他帶來了榮譽。這幅油畫在巴黎的“獨立沙龍”展覽后,又連續(xù)參加了官方性質(zhì)的“春季沙龍”和“秋季沙龍”,得到幾十家報刊的好評,被認為是一幅有東方民族趣味和藝術特色的佳作。1934年,巴黎出版的《現(xiàn)代美術家辭典》將王子云選入,并且刊錄了《杭州之雨》。

      正是出訪東京,堅定了王子云前往法國繼續(xù)求學的決心。出國留學,最重要的問題是經(jīng)費來源。王子云已經(jīng)是在職教師,他不是學生,當然不可能再取得公費留學資格。1930年,王子云已經(jīng)33歲,也過了留學年齡。但是《杭州之雨》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他在林風眠校長的心中,位置也越來越重。

      林風眠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5年返國,20至25歲是在歐洲度過的。1920至1923年,他相繼在迪戎美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素描、油畫。1923年赴德國游學。在德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計有《柏林咖啡室》《漁村暴風雨之后》《古舞》《克里阿巴之春思》《羅朗》《金字塔》《戰(zhàn)栗于惡魔之前》《唐又漢之決斗》等。他的藝術成就與他的留學當然是分不開的。林風眠看重王子云,當然支持王子云走出國門。既然不能作為學生去留學,林校長別出心裁,讓王子云作為中國西湖美術專科學校的“駐歐代表”,也就是聯(lián)絡員。這樣,王子云就變成了“公派”,每月可以從學校得到54元經(jīng)濟補助。林風眠不愧為教育大家,在對王子云的器重和培養(yǎng)上,足見他的高風亮節(jié)和師表風流!

      藝術是一片湛藍的天空,王子云遇到的每一位恩師都像是一塊潔白的云朵,使得他這匹千里馬能在白云之下盡情奔馳。當為人師表,他也是一塊潔白的云朵,正因為有了這些藝術大師,中國的美術界才天高云淡,萬紫千紅,瑰麗無比……

      第三章 靜云飛渡

      1930年12月2日,王子云從上海出發(fā),踏上了歐洲之旅。

      航船離開祖國,他的心便像大海上的海燕,在藍天下自由翱翔。天藍藍,海藍藍,水天一色。他的心胸頓時開闊了許多,求知的欲望像雪浪花一樣耀眼。海輪經(jīng)過西貢、新加坡,旋即穿過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西行,到達號稱“印度洋上的明珠”科倫坡??苽惼率鞘澜缰娜斯じ?,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當時斯里蘭卡還沒有獨立,科倫坡被英國占領并將其建設成為英屬錫蘭的首都。那里的歷史博物館藏有一顆世界罕見的大寶石而聞名。錫蘭島是世界著名的盛產(chǎn)寶石的地方,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的一塊重43.16克拉的紫色翠玉,和紐約自然博物館里的一顆被稱為“印度之星”的藍寶石,都出自錫蘭??苽惼職v史博物館中所藏的是一顆經(jīng)過琢磨后仍重39.2克拉的大寶石,是當之無愧的鎮(zhèn)館之寶。特別引起王子云注意的是館中所藏的一塊石碑,那是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于1409年建在科倫坡的。碑上刻有中文、阿拉伯文和當?shù)氐奶┟谞栁娜N文字,碑頭上部刻有龍紋裝飾,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極有歷史價值的文物。作為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率領船隊先后7次遠渡重洋,經(jīng)東南亞、印度洋到達紅海和非洲,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也許就是在科倫坡看了石碑后,王子云對歷史文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暗下決心,此次歐洲之旅不獨學習西畫和雕塑,還要觀摩歐洲的歷史文物,他突然覺得,考證人類的文明進程,雖然沒有油畫色彩斑斕,卻有著厚重的滄桑感。這件在中外交往史上有重要價值的石碑,碑頭上刻有龍紋裝飾,可能是王子云對文物、對碑刻最早的傾心留意。當時他可能完全沉浸在對那“龍紋”和碑文的讀解里,當然也為自己能夠遠游到這樣一個奇異的地方而欣幸。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家里,漂洋過海的人不少,而像王子云這樣得見“三寶碑”的可能還不多。

      沿途又過了孟買、亞丁、吉布提,每到一處王子云都要留心那里的文化古跡和民風民俗。從海上進入亞丁灣,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那光禿禿的、好似剛被熊熊烈火燒焦了似的嶙峋山巖。由于昔日火山的爆發(fā),火山熔巖形成了兩個酷似馬鞍形的火山口,伸進了印度洋,海水平靜溫順地躺在一個近似橢圓形的海灣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亞丁灣形成了一個天然良港,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之一。古代東西方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一般都要經(jīng)過這里。一些少年的水上技巧非常高明,游人即使將一枚小小的銅幣撂進大海,他們也能夠潛入海浪,很快就把銅幣撈出來。王子云在日記中說:“浪里白條不獨水泊梁山有,亞丁灣也有。練就水中火眼金睛和不凡身手的多是窮人的孩子,逼上梁山和逼下海水同是生活所迫。看這些少年的表演,只能讓人心痛……”

      海船在索馬里停留三天后駛入紅海,讓王子云激動不已的是,途徑埃及港市蘇伊士時,他有機會游覽了開羅并去金字塔覽勝。他從蘇伊士下船,早晨7點乘車,沿著沙灘公路,10點多鐘即到達開羅。汽車還沒有跨過尼羅河,那三座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聚于塔頂形成方錐形的建筑,便映入眼簾。埃及金字塔是王子云神往的古跡,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其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精細,至今還是未被揭開的人類之謎。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其他六奇都已毀損,唯有代表著古代文明燦爛成就的埃及金字塔,依然聳峙在大地之上。阿拉伯人說:“人們怕時間,時間卻怕金字塔?!苯鹱炙枪虐<芭`制國王的陵寢。這組金字塔一共有三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王子云當時去的時候,由于沙漠的侵襲,這里已是一片荒漠。汽車無法通行,王子云只能騎著駱駝繞塔一圈并到胡夫塔旁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前攝影留念。傳說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發(fā)現(xiàn)采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胡夫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于完成了它。像高20米,長57米,臉長5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用獅身作為體現(xiàn)國王權力的象征,他望著遙遠的前方,好像要把埃及帝國的版圖擴展到天邊。

      在埃及金字塔前,王子云想到了北京的十三陵。明十三陵青山環(huán)抱,風景美麗,環(huán)境比吉薩三塔漂亮得多。同是帝王陵寢,同是古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兩大文明古國的喪葬文化差異很大。埃及的金字塔高入云端,中國的十三陵深入“九泉”。古王國時期太陽神已被奉為埃及的國神,法老被認為是“太陽神之子”。《金字塔銘文》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倍袊艘幌蛘J為“入土為安”,這便是“十三陵”和所有帝王將相深挖墓的文化依據(jù)。相同的是,無論金字塔還是十三陵,里邊有多少奇珍異寶,則是永遠的謎團……

      王子云途徑埃及騎著駱駝參觀金字塔,只能是走馬觀花。后來,他對埃及金字塔考證資料進行過專門研究,他在筆記中說:建造大型金字塔的年代在公元前2650年前后至公元前1750年前后大約900年間,絕大多數(shù)金字塔分布在尼羅河西岸,這是因為古代埃及人認為,太陽西下那邊有來世。三座金字塔并排屹立,巍然壯觀,其中吉薩三塔中最大的是胡夫王墓,大金字塔高146米,底邊長230米。墓道口在塔北坡離地18米處,國王的棺室在中心部分。從墓道進入要先通過一個長廊,仿佛中國古墓的前室。長廊的四壁有很多浮雕畫,仿佛中國漢墓中的石刻畫。棺室中有國王的石棺,四壁也刻有浮雕畫,最巧妙的是棺里有兩個極小的可以交流通風的氣孔,一直通向塔的南北斜面,可以看出建塔時的精巧設計和施工的細致。建塔的石料主要是產(chǎn)自不遠處的石灰?guī)r,內(nèi)部墓道和長廊氣孔等則用產(chǎn)地較遠的優(yōu)質(zhì)石灰?guī)r石。而國王的棺室則是用900公里外的阿斯旺開采來的花崗巖細石雕成的。根據(jù)考證,整個金字塔共用230萬塊,一般石塊重2.5噸,其中也間有重達16噸的大石塊。這樣多的石塊從開發(fā)到建造,要運到140米的高處,還要求把石塊彌合得無縫可見,這是多么巨大而艱難的工程!

      自古以來,人們就傳說金字塔內(nèi)有許多財寶,但因不知入口何處,以前誰也沒能進到金字塔里面。有文字記載最早進入大金字塔的是埃及的哈里發(fā)阿爾瑪蒙,時間是公元820年。阿爾瑪蒙命人采用爆破石材的辦法開出通道進入金字塔。在挖掘途中,他們偶然發(fā)現(xiàn)了原有通道,從而勘察到內(nèi)部的一些構造。辛辛苦苦走到“王室”,卻只看見一口空石棺,阿爾瑪蒙夢想得到的天體圖和財寶等一件也沒有。1682年,英國人約翰格里普斯對大金字塔進行了測量,并計數(shù)了堆壘起來的石臺階。1765年,英國人納薩涅爾戴維遜注意到在王室說話的回聲有異樣,從而發(fā)現(xiàn)上面還有空間。這就是現(xiàn)在稱之為“減重室”的結構。意大利人卡維格里亞開通了豎井。隨后,英國軍官哈瓦德·懷斯對內(nèi)部進一步做了調(diào)查。1839年,在“減重室”發(fā)現(xiàn)了有關胡夫法老(王)的古文字。1880年,被稱為“考古學之父”的英國人弗林達斯·匹特里對大金字塔進行了測量。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與今天掌握的數(shù)值非常近似。無論在哪個時代大金字塔之謎都強烈地吸引著人們……

      金字塔之謎讓王子云對文化考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埃及還參觀了開羅博物館,博物館陳列品中最引起他注意的,是十八王朝圖舟坎米斯國王墓中的隨葬品和木乃伊型的石槨金棺。金棺為純金鑄成,重達110多公斤。1600多件隨葬品絕大多數(shù)都是精巧的工藝美術品。王子云在日記中感嘆道:“藝術應該是世界的、開放的,而不應該是埋葬的,暗無天日的?!彼囆g無形之中已經(jīng)成為王子云心中的“金字塔”。

      航船在蘇伊士停留一天之后于當晚過運河,次晨抵達塞德港。離港西航駛入地中海,次日夜到達埃及北部亞歷山大港。亞歷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亞歷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古代歐洲與東方貿(mào)易的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樞紐。亞歷山大港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法羅斯燈塔(亞歷山大燈塔)和亞歷山大圖書館。王子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參觀了在市區(qū)的古文物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古埃及文物雕像以及古埃及托勒密王國的木乃伊金棺雕刻等讓王子云大開眼界。亞歷山大港的街市建設非常整潔,公園廣場綠樹成蔭,市中心達里爾廣場建有埃及歷史名將穆罕默德·阿里的騎馬銅像,在王子云心中,亞歷山大城儼然就是一座歐洲城市。

      海船離開亞歷山大即北航地中海上。船離亞歷山大的第二天,駛入意大利半島南端海域,海船從島南駛過,1931年1月14日到達馬賽,結束了這次遠航的旅程。

      海天萬里,靜云飛渡。大海寬闊了他的胸懷,古跡教會了他回首歷史,東西方文明已經(jīng)在他的心中交織,他學到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

      第四章 云泊西方

      巴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更是歐洲文藝中心。巴黎的美,是藝術的美。那穿城而過的塞納河,帶給人多少遐想,塞納白衣素裹,半躺半臥,手里捧著水瓶,嘴角掛著微笑,神色安詳,姿態(tài)優(yōu)美。她是降水女神,也是雕塑女神。塞納河上那幾十座精美的橋梁,似乎哪一座都有塞納的神韻。

      王子云初到巴黎,有當年北京紅葉畫會的朋友夏承樞迎接,他介紹王子云住進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都很隨和,他們只有一個女兒,雖然已經(jīng)出嫁,卻經(jīng)常住在娘家,還有一個是女傭。王子云入住,食宿全包,費用比住旅館便宜很多。這樣家庭式的生活,對前來求學的王子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能夠迅速融入當?shù)氐氖忻裆?,并有利于學習法語。前半年,王子云一邊補習法文,一邊感受巴黎的藝術氛圍。

      王子云一踏上巴黎的土地,便被塞納河兩岸高大的建筑和公共廣場各類雕像吸引。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所有的藝術靈氣似乎都與雕塑水乳交融。王子云注意到,在許多重要路口、廣場和花圃里,都能看到一尊尊充滿寓意和情趣的雕塑。從協(xié)和廣場走向盧浮宮穿過圖勒利公園,1公里長的路上兩邊都是雕像。在接近盧浮宮的路旁有一座獅子與鱷魚爭斗的青銅像,鱷魚斗不過勇猛的獅子,在那里苦苦掙扎,形象逼真且十分傳神。孚日廣場上國王路易十三的騎馬雕像也是一個杰作,這位波旁王朝的國王,雖然是騎馬落水引起肺炎而病逝的,但雕像上的他卻容光煥發(fā),神氣十足,使過往行人無不感慨。在蒙巴那斯大街與拉斯巴依大街的交叉路口,面對著冬日穿梭不停的車流,也有一座雄偉的青銅雕像,那是雕塑大師羅丹為大作家巴爾扎克創(chuàng)作的雕像。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雕刻家認為,創(chuàng)造形似的巴爾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zhàn)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xiàn)所有這一切”,因為文豪習慣于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雕像的動態(tài)和模樣使人聯(lián)想到巴爾扎克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huán)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羅丹認為:“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边@件作品和《思想者》《青銅時代》《吻》《行走的人》一樣是羅丹不朽的藝術。巴黎孕育了羅丹的雕塑才藝,羅丹也升華了巴黎的雕塑藝術,藝術家和藝術之都相映生輝。

      在王子云居住的附近,一條大街旁塑立著一尊漢白玉婦女雕像,她頭上扎著頭巾,左手撫著書包,右手翻著書本,臉微側,像在思索什么,鮮活而又生動。王子云是搞藝術的,他驚詫巴黎還有如此酷學的女人。近前仔細一看,方知是一尊雕塑。他笑了,笑自己如醉,笑那讀書的女子如癡。還有一尊街頭趣味性銅像雕塑,令人忍俊不禁。那是一位長者,戴著高度近視眼睛,他急切地趕路,行色匆匆,可能是腳下滑了一下,全身近乎80度傾斜,大有跌倒之狀。王子云說他每每路過,看他長著站立不穩(wěn)的身姿,就想上去扶他一把。這種充滿生活情趣的街頭雕塑在巴黎隨處可見,至于悅樂麗園的雕塑花圃、協(xié)和廣場的噴泉雕塑、大宮的馬車雕像、共和國廣場上的女神雕像、民族廣場上的青銅群雕像等,其精美的造型,非凡的氣勢,都令人嘆為觀止,足見雕塑是巴黎藝術中的藝術,正如巴黎人自己說的那樣,“城市沒有雕像就如同沒有靈魂一樣”。巴黎雕塑是巴黎的藝術生命,也是整個城市的靈魂!

      王子云說,他到巴黎后,認識到雕塑藝術在美化生活、美化城市建設方面所起的作用,遠比繪畫重要。他以前雖然一直是搞油畫的,原先留學法國的目的也是深造油畫,“基于藝術應為人類社會服務的觀點,我決心學習雕塑?!蹦悄昵锾欤踝釉品ㄕZ補習過關后,即由中國駐法大使館介紹,通過成績鑒定,進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級美術學校,由教授朗多韋斯克主持的雕塑教學工作室,開始了留學生活。據(jù)王子云回憶,和他同時期在巴黎學美術的中國學生有30多人,而和他同校學習雕塑的就有劉開渠、曾竹韶、王臨乙、鄭可、周輕鼎等人。當時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有三個男生雕塑教室,每一教室都有中國學生。劉開渠是王子云的學生,但是他留學法國較早,王子云來后的第二年,劉開渠已經(jīng)學成回國了。

      王子云到巴黎的時候,正是這座世界“藝術之都”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時,以“沙龍”命名韻美術展覽會每年有四次,即春季沙龍、秋季沙龍、冬季沙龍和獨立沙龍,其中以春季沙龍規(guī)模最大,秋季次之,獨立沙龍最小。其中又以春季沙龍最為官方重視。王子云的作品《杭州之雨》參加了官方的春季沙龍展覽,因此在巴黎引起很大反響。他不斷地收到由美術服務社寄來的剪報,包括各美術雜志的評論,約計三四十件,雖然有的只是報道王子云的名字和畫名,說上一兩句贊語,但給予他的鼓舞和實際的收益是很大的。王子云連續(xù)參加過幾次沙龍展覽之后,關于他的藝術評論和報道,足有上百篇。他在巴黎已經(jīng)有些名氣了。他將這些剪貼的報刊部分原件寄回江蘇省教育廳(當時蕭縣屬江蘇徐州管轄),竟然在1932年至1934年間得到江蘇省教育廳每月500法郎補助。王子云開始從杭州藝專得到的津貼被取消之后,江蘇省教育廳的這筆補助就幫了大忙,那時候的500法郎可以維持他一個月的生活。

      王子云雖然進入了美術學校的雕塑系學習,但對于油畫,特別是街景寫生畫,不僅沒有放棄,反因巴黎隨處看到的街市名勝和異國人物風光而畫興高漲。每逢星期日或學校課余,他總是帶著寫生畫具,跑遍巴黎市區(qū)。在三年中畫了不少的街景,從廣闊的公園廣場到巴黎最古老的小街僻巷。這些油畫在巴黎同樣受到歡迎,也曾參加過不同層次的展覽。

      1935年,巴黎一家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一部三卷本的《現(xiàn)代美術家辭典》,收入從1905年到1934年之間全世界范圍的成名美術家近2000人,王子云被選人。在當時,入選的中國畫家還只有王子云一人。他為此而感到自豪:“在當時來說,算是為中國在世界美術史中爭得了一個雖小而頗為光榮的地位?!保ā吨型饷佬g考古游記》第317頁)。

      參加了“獨立沙龍”,王子云常去巴黎紅磨坊咖啡館。這里給王子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里的顧客多數(shù)是美術界人士。他們在那里談論美術,談論時事,有不少的進步畫家與紅磨坊咖啡館有交往。而蒙巴那斯的咖啡館和大街又變成了巴黎的藝術中心,藝術氛圍十分濃厚。他說:“作為一個居住巴黎的現(xiàn)代藝術家,每天都要來這里,否則似乎就不成其為藝術家了?!币驗橥踝釉七B續(xù)參加過幾次沙龍展覽,他在紅磨坊咖啡館可以享用半費的午餐、咖啡,并在這里午休。對美術家來說,這里最大的吸引還可以免費畫人體模特。體型優(yōu)美的男女模特多是些闊家夫人和小姐,她們來這里服務,就是為了一瞻藝術家的風采。這樣的情形,似乎也只有巴黎才會出現(xiàn)。在紅磨坊咖啡館,王子云感覺著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光榮。

      王子云在巴黎是活躍的,除了美術家,他和文學家、音樂家也是好朋友,冼星海就經(jīng)常帶著他去參加音樂會。朱自清對巴黎的描繪,王子云幾乎能背出來,“我們不妨說,整個巴黎是一座藝術城……你瞧,公園里,大街上,有的是噴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館處處是,展覽會常常開,他們幾乎像呼吸空氣一樣呼吸著藝術氣,自然而然地就雅起來了?!?/p>

      王子云以為,最能代表藝術之都面貌的,應該為塞納河岸的書畫市場,“今天如果從圣母院教堂的鐘樓上放眼望去,只見塞納河左岸擺滿了書攤,綿延數(shù)里,形成了一個書攤區(qū),攤前熙熙攘攘,人流不斷。其中大學生、旅游者,喜愛文藝的婦女以及世界各地來的書籍愛好者,還有英美學者和日本書畫商。他們不時能見到一兩本古籍孤本和稀有的畫片,甚至還有珍貴的手稿?!保ā吨型饷佬g考古游記》第315頁)王子云在巴黎舊書攤曾買本《世界裝飾藝術圖集》,這是德國印刷的高檔圖書,相當?shù)溲藕唾F重,這書被他帶回國內(nèi),一直珍藏,除了這本書的藝術價值外,應該是王子云巴黎生活的一個紀念。

      在巴黎期間,王子云游覽了巴黎市區(qū)的風光名勝,感受了不同的文化風情。與雕刻藝術有關的建筑物,除凱旋門、盧浮宮、國家歌劇院以及國家廣場外,還有凡·杜姆紀念柱,它最早建于路易十四王朝,是仿照羅馬特拉揚圓柱建造的石柱。到十九世紀拿破侖時代加以改建,把在征戰(zhàn)中繳獲的1000多尊銅炮熔鑄為銅板,將石柱包成高41米的銅柱。柱面有1805年一次戰(zhàn)役勝利場面的浮雕,螺旋形由下而上的連環(huán)式雕刻,柱頂矗立著拿破侖銅像。在1871年法國人民大革命勝利中,紀念柱曾被推倒,哪知在革命失敗四年之后的1875年,拿破侖圓柱又重新建立,被拉下來的拿破侖重又站了上去。

      而能代表著早期教堂建筑的,無疑是巴黎圣母院。它是歐洲建筑史上劃時代的結構。有的美術史家稱之為“由巨石組成的一部交響曲”。教堂正面三座大石門,裝飾著層層浮雕和半圓雕像,內(nèi)容多是圣教人物故事,但也夾雜有描寫民間世俗生活的特寫。王子云認為:“其所附有的雕刻裝飾,也是歐洲美術史上早期最珍貴的美術遺產(chǎn)之一?!?/p>

      王子云注意到,在盧浮宮美術館中,用軍事力量掠奪而來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包括波斯時代的藝術品,尤以雕刻作品最為豐富。盧浮宮收藏的約40萬件的珍品中,有珍中之珍的“世界三寶”,那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天才畫家達·芬奇的杰作《蒙娜麗莎》,希臘名雕像《米羅斯島的維納斯》及《勝利女神尼凱》。其中的《勝利女神》是出土于北愛琴海的薩摩特拉斯島,因此也稱為《薩摩特拉斯島的勝利女神》,是為了紀念希臘海軍在公元前306年戰(zhàn)勝埃及海上勇將而雕刻的。石雕出土時,頭臂都已失去,僅殘留有軀體和體現(xiàn)女神的雙翅。王子云感嘆到,“現(xiàn)在我們僅從這一殘軀的美,也足夠嘆賞不迭了。最突出的是穿著衣裙迎風展翅的英姿,很像是向前飛著,上衣緊緊貼著豐滿的軀體,顯露出挺胸前進的力的美,而下裙則隨風飄揚,好像呼呼有聲旋動著。中國古代畫論中所形容的‘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竟然全都體現(xiàn)在這座古希臘雕像上了。由于這女神上下軀體的相互襯托,才更能以顯現(xiàn)出那種矯健而顫動著的綽約風姿正在迎向勝利的喜悅。曾有人說,這座兩千年前的希臘雕像,展現(xiàn)了人類最高的理想,即奔向光明的世界,這不是過譽的?!庇辛松鲜鍪澜缛龑毜氖詹?,巴黎盧浮宮美術博物館才在歐洲以至世界美術博物館中更居于前列的地位。王子云在巴黎的6年中,在學習雕塑專業(yè)的同時,對美術史論也沒有放棄。特別是在盧浮宮美術館的參觀學習,使他對于美術史的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促使他對法國美術史作了較全面的學習研究。

      王子云曾于1935年冬和1936年春兩次旅游倫敦。1935年冬他作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成員,第一次去倫敦是專為參觀在那里舉辦的中國古代藝術國際展覽會。這次倫敦舉行的中國古代藝術展覽會上,集中了世界各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中國藝術珍品,可稱得上是流失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藝術品的薈萃。在中國送來的展品中,以青銅器和名家書畫為主,其他玉器、瓷器工藝美術品亦不在少數(shù)。這次展覽會,共展出各類文物藝術品3000余件,按時代分類陳列,并印有展品圖錄,使觀者一目了然。祖國燦爛的文物藝術,大大激發(fā)了王子云的民族自尊心,使他“產(chǎn)生出無盡的民族自豪感”。

      恰逢當年北京紅葉畫會的一位畫友在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就讀,他盛情邀請王子云參觀大英博物館。于是王子云1936年春又重游倫敦。這次去倫敦,他首先訪問了距倫敦市約50公里的劍橋大學,一處學術空氣極濃的大學城。倫敦大英博物館是與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齊名的一座世界的大型博物館,最早是以圖書館為基礎而創(chuàng)建的,所以到今天仍是與圖書館合稱。其古文物部分的收藏遍及世界各地,尤以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中國的文物最為豐富。希臘雅典衛(wèi)城上巴爾特農(nóng)神殿雕像,也全部都收藏在這里。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尤為珍貴的是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卷軸畫,出自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手筆的《女史箴圖卷》,這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從北京圓明園中搶劫的贓物,由收藏家李德于二十世紀初捐獻給該館的。原畫為手卷式橫幅,畫于質(zhì)地疏松的絹上,線條細勻流暢,好似“春蠶吐絲”。全畫為十二段人物故事,是依據(jù)西晉文學家張華所作《女史箴》一文的內(nèi)容畫出的,多是規(guī)勸婦女應遵守封建道德的故事。畫卷末題有“顧愷之畫”,經(jīng)考證,可能出自唐人的臨繪。但不論如何,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卷軸畫,是十分珍貴的國寶。在博物館的圖片出售處,有此畫的印刷品,他曾買得兩幅的兩段。

      關于中國其他藝術品的收藏,上自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下至元、明、清各時代的瓷器、玉器、漆器、銅器以及木、竹、象牙雕刻品等無不精美的藏品。佛教雕像則有北朝、隋、唐各時代石雕刻。其中有高達5.6米的菩薩像以及由我國龍門、天龍山等石窟劫來的石雕佛頭,都是中國古雕刻藝術的珍品。在繪畫方面,宋、元、明各代名家的卷軸畫亦很豐富,還有從中國河北省某地神廟中割揭下來的畫和明代永樂年間的佛教壁畫等。王子云說:“這里收藏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中,被英帝國主義者用各種方法掠奪來的實在不少,看過之后自然引起了我極大的感觸和不快,但同時對于祖國偉大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多的了解?!?/p>

      也就是第二次去倫敦后,王子云開始了歐洲旅游考察活動,先后游歷了比利時、荷蘭、德國、瑞士、意大利、希臘等國家。旅程中隨機速寫游覽見聞,并拍攝了很多名勝古跡風光照片。他在《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游記》一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在北歐國家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是個美麗的城市,四周布滿了宏偉莊嚴而又古老的建筑物:哥特式、文藝復興式、路易十四式等等,形成一片古建筑藝術群。比國之行,除參觀博覽會之外,主要是對北歐早期繪畫和莫尼埃的現(xiàn)實主義雕刻進行觀摩和學習。低洼之國荷蘭,有一座建于十五世紀的教堂,是歷代荷蘭國王加冕的地方,屬有名的古建筑,有很好的雕刻裝飾。還有一座國立美術館,其中收藏多屬十九世紀及其以后的新作,是研究荷蘭近代美術的場所?!薄氨睔W大國德意志的科隆,城內(nèi)古建筑物遺存很多,最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哥特式教堂中造型較為突出的一座,它的正門雕飾,是德國早期雕刻的珍存。在國家美術館中,有內(nèi)容豐富的古代宗教雕刻,尤其是屬于哥特式的教堂木雕,多為神龕間的裝飾,題材多是圣教人物故事,人物形象刻畫細微生動,雕刻手法別具風格。這種富有北歐民族色彩的古代制作,對于后來德國雕刻藝術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在十九世紀歐洲美術史上,德國產(chǎn)生了兩位著名雕刻家,即以木雕人物見長的巴爾拉舍和以木雕版畫著稱的珂勒惠支,尤其從巴爾拉舍的雕像造型上,明顯地可以看出是吸取了古代宗教雕刻傳統(tǒng)的。意大利最負盛名的城市佛羅倫薩,被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整個城市就是一所宏麗無比的大美術博物館。古老的紀念建筑物和著名的藝術制作,特別豐富。全城有大小博物館四十多所,宮殿建筑60多處,還有建立在街市廣場上數(shù)不清的紀念雕像和噴泉雕刻,甚至街道兩旁古老墻壁上的裝飾花紋,對外來的旅游者也都具有非凡的魅力。”……

      王子云長達一年的歐洲之旅,基本上是他一個人“獨往獨來行”,王子云說:“這次的游程是循著由西歐到中南歐的路線,共游歷了比、荷、德、瑞、意等五個國家。旅程中隨時速寫游覽見聞,并拍攝了很多的名勝風光照片。遺憾的是1937年回國以后,正值抗日戰(zhàn)爭,長期過著流離生活,居無定所,以致這些資料及書物陸續(xù)散失。”(《中外美術考古游記》第347頁)

      結束歐洲五國之游,回到巴黎不久,王子云經(jīng)孟雨介紹,又參加了一個由蘇聯(lián)僑居巴黎的青年組成的旅行團,往威尼斯尼斯海濱旅行。孟雨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這時候來法國已經(jīng)有10年之久,他曾經(jīng)帶王子云去參觀過位于巴黎郊區(qū)的畢古茵,那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中國勞工的聚居地,這些勞工大多已經(jīng)加入了法國國籍,和法國婦女結婚。孟雨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對王子云的影響是肯定的。他是王子云在法國很好的朋友,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都給予王子云許多幫助。王子云參加的這個蘇聯(lián)青年旅行團,只有他一個人是“外國人”。于是受到熱情照顧,其他團員都要自己帶帳篷,他卻只需帶一個帆布床,連餐具也由旅行團免費供給。他被安排在一頂兩人用的小帳篷里,連飲水也被青年團員們送到帳篷里來。王子云這年已經(jīng)是接近40歲的年齡,和這些青年人在一起,自己也顯得年輕了。在3周時間里,王子云給旅行團里很多人畫了速寫像,還畫了50來幅海濱風景,每天都生活得緊湊而快樂。

      王子云在一年之內(nèi),三次來到威尼斯,歐洲的廣闊和繁榮,歐洲的文化和藝術歷史,他都有了真切的感受。他到歐洲已經(jīng)是第7個年頭,1937年年初,王子云從威尼斯啟程回國。

      第五章 云樹之思

      王子云1937年3月回到南京。王子云出國多年,和自己的家庭幾乎沒有什么聯(lián)系。他在農(nóng)村的妻子靠他名下的那幾畝田地過日子。想起自己家族的命運,王子云就不由得身體發(fā)寒,父親和哥哥死于非命,最有才華也最有抱負的叔父最后還是郁郁而死,自己算是這家族里飛得最高、跑得最遠的一個了。王子云值得欣慰地是,他把堂弟王青芳和族侄王肇民都引出去學習了美術,現(xiàn)在,他們也都有些名氣了,還有劉開渠,早幾年從法國回來,在杭州藝專已經(jīng)是教授了。王子云捫心自問,他對得起自己的家族,也對得起自己的故土。但是,他覺得還對不起祖國,國內(nèi)的文化環(huán)境遠不能和歐洲相比,偌大的上海,對西方的紙醉金迷學習得很快,到處是歌廳酒吧,卻很難找到一處現(xiàn)代意義的展覽館。杭州雖然有全國最具影響的藝術學府,卻連完整的校舍也還沒有建設起來,學校上課的地方都是東一處西一處。以前,他在杭州居住時覺得這里一切都好,連散點式的校舍也覺出詩意,在杭州做一個藝術家真正是在天堂里生活,如今卻難免有些挑剔:到岳廟的人依然香火不絕,卻多是祈福求保佑,而湖邊的一切,依然是“暖風熏得游人醉”。他現(xiàn)在是一個對中西藝術文化有所比較的藝術家了,特別是在英國觀摩世界藝術博覽會所受的影響,使他對祖國的歷史文物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興趣。他呼吁對民族藝術文物的宣傳和保護。如果不能對中國的藝術和文物懷大興趣、下在工夫,那就太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7年的云泊西方,對不起中西文化在自己心中的碰撞。

      于是他離開南京,直接去了洛陽,以前的徐州師范學校老同學劉季洪現(xiàn)在已經(jīng)當了河南大學校長。中原大地是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河南無處不古跡。劉季洪果然沒有讓老同學失望,河南省教育廳也對“留洋歸來”的王子云十分器重,不僅將教育廳保存的大量藝術文物讓他拍照,還派員陪同王子云參觀了制作“唐三彩”的作坊,參觀了著名佛教圣地白馬寺。為了答謝河南省教育廳的熱情接待,王子云為廳長魯蕩平雕塑了一尊半身像。王子云還給魯蕩平介紹歐洲各國對美術事業(yè)的重視,以及雕塑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里的美育作用。他還應魯蕩平廳長之約,擔任“主考官”,在當時報考的10多名河南考生里,發(fā)現(xiàn)了李劍晨這個人才。李劍晨當時已經(jīng)是中學美術教師,王子云發(fā)現(xiàn)他的水彩畫很好,便錄取了他,并且建議河南省教育廳直接派他往英國學習水彩畫。以后,李劍晨成為中國水彩畫大家。王子云這偶然中的洛陽之行,又為中國美術界增添一段佳話。在王子云的一生里,李劍晨應該是他的第二個劉開渠。劉開渠是雕塑大師,李劍晨是國畫大師,專業(yè)成就都超過了王子云,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對于劉開渠、李劍晨來說,沒有王子云這個伯樂,就沒有后來的“千里馬”,機遇,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王子云之后去了濟南,老朋友烏叔養(yǎng)在這里的民眾教育館當館長。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從開封去濟南,必須經(jīng)過徐州,這里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的中學教育就是在徐州師范學校度過的。這里離我的出生地蕭縣西35公里的農(nóng)村,雖然路途不遠,但照常理說,遠離祖國七八年,既已回國,應該到家鄉(xiāng)看看。但一想到出國之前,自己早已流落他鄉(xiāng),一心里只想到所學的美術專業(yè),對于窮苦破落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久久淡漠了,而且古人所說的‘衣錦還鄉(xiāng),寓有無上的光榮感??晌胰匀皇莻€尚無著落的窮學生,難免感到無顏,與家鄉(xiāng)父老相見,所以還是不回為好?!保ā吨型饷佬g考古游記》第7頁)

      老朋友是夠朋友的,烏叔養(yǎng)陪同王子云去了濟南的在千佛山,王子云對那里的佛教雕像興趣十足,他一邊觀賞,一邊向老朋友講述歐洲的雕塑美學。之后兩人又同登泰山,看到經(jīng)石峪的《泰山銘》和《金剛經(jīng)》等摩崖刻書,王子云生出許多感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還停留在佛教文化階段,而歐洲的雕塑已經(jīng)成為社會文明共享了。

      下了泰山,烏叔養(yǎng)又陪王子云去青島,這時候恰是1937年7月7日夜間。二人坐在濟南開往青島的火車上,行至8日凌晨突然聽列車廣播:日軍于昨日進攻北平城外的宛平和盧溝橋,我第二十九路軍正在英勇抗戰(zhàn),本次列車奉命必須立即開返濟南以做軍用??谷諔?zhàn)爭爆發(fā)了,王子云不禁想起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因為是最后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普魯士軍隊不僅占領了他的家鄉(xiāng),讓他失去了生養(yǎng)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還將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面對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xiàn)實,小弗郎士突然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xiàn)的那么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么可愛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蹲詈笠徽n》中的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今后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fā)出來了,他最后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著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

      《最后一課》給王子云的啟迪,就是堅定了他當一名教師的選擇,他要啟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王子云在濟南就給國立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去信,表示自己愿意去杭州藝專執(zhí)教。林風眠回信王子云,不僅表示熱情歡迎,而且決定以一級教授相聘。

      王子云來到杭州剛在學校的臨時客房住下,就收到校方送來的一級教授聘書和第一個月的薪金360元。出國之前,王子云在孔德學校的薪水每月只有80元,那已經(jīng)很不錯了,正是在孔德幾年的工薪積蓄,使得他在歐洲住了7年。如今一下子就有了高出孔德3倍的薪水,待遇已經(jīng)相當豐厚。王子云在西湖邊租了兩間房子,每月租金只要30元。出國前,雖然他已經(jīng)杭州任教,并且作出名畫《杭州之雨》,可他的身份只是一般教師,并且兼作“干事”一類行政事務。中國美術界中人,最講究的就是“留法”,如今,7年留洋,王子云似乎鍍了一層金。他這個一級教授,自己覺得心安,別人也覺理得。林風眠從法國回來才24歲,直接就當了北京美專的校長。而王子云如今已經(jīng)40歲了。他知足并不滿足,依然躊躇滿志。可是日寇的鐵蹄踏碎了許多學子之夢,也踏碎了王子云的靜教之夢,學校再也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和學校的師生們一直在戰(zhàn)火中顛沛流離。從浙江金華,到江西貴溪,從湖南長沙,轉入沅陵。在湖南沅陵,從北平遷來的北平藝專奉命與杭州藝專合并為國立藝術??茖W校。北平和杭州兩所藝術??茖W校的骨干教師,都以留學法國歸來者為多,北平方面有常書鴻、龐熏琹、王臨乙、王曼碩、李有行等,杭州方面則有潘天壽、劉開渠、雷圭元、李超士和王子云。

      兩校合并,倒是給王子云帶來一次小小的“官運”:校長是上面派了,但學校的中層還足要照顧兩邊。這樣,常書鴻當了學校的??撇恐魅危踝釉飘斄酥袑2恐魅?。據(jù)王子云回憶:當時在藝專學習的學生有董希文、李浴、畢晉吉,趙蘊修、姚繼勛、張祖武、吳冠中,盧善群、柳維和、烏密風、周紹森、朱培均、王炳照、雷震、趙無極、朱德群等,其中雷震、盧善群、姚繼勛三人,在王子云組織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時,都前往報名參加。這里須要說明的一點是:王子云在歐洲學習雕塑藝術時間最久,他回來后,最適合的位置應該是藝專的雕塑系,但他一直到離開藝專,都沒有在雕塑系任職。當時藝專雕塑系的主任是李金發(fā),他也是早年從歐洲學習回來的藝術家,但他作為詩人的影響遠遠大過雕塑家的成績,王子云雖然未進雕塑系,但這時期對學習雕塑的王朝聞、朱培鈞等學生都有影響。他在歐洲的見聞,成為流亡路上學生們喜聞樂問的內(nèi)容:在沅陵呆了沒有多久,學校又往貴陽、昆明撤退。王子云被委任為遷校委員會副主任,在長達15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中,他做了許多具體工作,真是千辛萬苦。到達昆明王子云負責為學校尋找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永久性校址。為此,他曾求見龍云,為學校要求合適的建校地址。

      龍云主政云南期間,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運動,堅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步,被譽為“民主堡壘”。令人尤為感動的是,龍云對藝術教育非常熱情,他主動建議把昆明市區(qū)的風景名勝圓通寺拿出來作藝專的校址。

      據(jù)王子云回憶,學校到達昆明以后,他雖然還在擔任中專部主任,但和學生接觸的時間很少。而本來準備加強的雕塑專業(yè),只有幾個學生,更缺乏教具設備,基本上無法上課。這時候王子云相當清閑,便尋觀昆明的雕塑遺存。在筇竹寺大殿,有五百羅漢彩塑像,是清光緒年間由一位叫黎廣修的民間藝術家用7年時間塑成的。在五百羅漢附近的佛堂里,還有黎廣修畫的一幅山水畫。王子云認為:這樣一位既能雕塑又擅長繪畫的民間藝術家,對中國古代美術的貢獻應該是很突出的,可能還有不少黎廣修這樣的民間藝術家,因為沒有文字記錄,都被湮沒了。在筇竹寺看見記錄黎廣修的碑刻,讓王子云十分興奮,認為是自己在昆明短短日子里難忘的收獲。這時候,他已經(jīng)離開了教學崗位,而對藝術文物的研究興趣越來越濃。

      可是,因為老校長林風眠的離去,新的領導及其心腹對王子云時有排擠,王子云憤然辭職,于1939年暑假之后離開昆明去了重慶。

      這時候,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重慶作為“陪都”地位已經(jīng)鞏固,文化人多往重慶聚集,王子云到重慶不久,便通過“投標”方式接受了重慶市政府為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作雕塑的任務。他花半年時間幾易其稿,拿出了抗日無名英雄紀念碑的圖稿和模型,獲得當局的通過,已經(jīng)備料興工,卻因為日軍的狂轟濫炸,不能不取消。

      王子云想靜心教學,可學校擺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想給山城重慶留下永久性的雕塑,又怕成為日寇轟炸的目標。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藝術家,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怎樣為國效力呢?在法國的時候,王子云就想過,一旦回到國內(nèi),一定要有重點地尋訪古典美術遺存,系統(tǒng)而細致地進行中國藝術歷史的考證和研究。現(xiàn)在,他更加感到這項工作的迫切性。于是,他很快向教育部提出自己的計劃:成立一支藝術文物考察團隊,對作為中華4000年文化發(fā)祥地的西北各省進行文物考察,搶救收集這一尚未被敵軍占領地區(qū)的各種古代藝術文物資料,“從事表彰西北過去之優(yōu)美文化,使國人深刻認識西北為中華民族之先民故土,固有文明之發(fā)明所在”,“俾由此以增進民族意識,提高國際文化地位”。

      王子云的意見得到了老校長林風眠的支持,林風眠當時就在重慶,他在教育部說話依然很有分量。王子云幾乎每天都要去拜訪林風眠先生,在他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都是林風眠先生幫助了他。當初離開北平,是林風眠校長收留他去了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又是林校長帶他東渡日本,使他的作品第一次參加國際展覽。之后也是林校長的相助,他才有機會留學法國,在歐洲生活了整整7年,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一代天驕。從歐洲留學歸來,依然是林校長慧眼識才,聘請他當了杭州藝專的一級教授。林風眠離開學校了,王子云也跟著離開了。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下,王子云覺得和恩師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題。“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碑斖踝釉埔M團考察西北文物時,林風眠立即表示支持。

      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也正想對中華文化有所作為,抵擋日本的精神攻勢。于是王子云的報告經(jīng)林風眠轉達之后,陳立夫立即應允。1940年6月,國民政府正式?jīng)Q定組建藝術文物考察團,直屬教育部領導。由王子云擔任團長,在重慶青木關教育部駐地附近正式設立“籌備處”,挑選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畢業(yè)而待分配工作的部分學生,同時在《大公報》上刊載招聘啟事,廣納良才。

      后來組建的考察團成員是:

      周思銘,浙江人,畢業(yè)于杭州國立藝專,是和王子云同時進行籌備的“元老”,任總務組長。1941年離團回重慶。

      戚承先,浙江人,據(jù)說是陳立夫的遠房外甥,在考察團擔任社會風俗調(diào)查工作。1941年與周思銘一起回重慶。

      何正璜,女,湖北人,畢業(yè)于武昌藝專,后往日本東京高等美術學校留學,在考察團擔任文字工作。

      張仁均,江西人,曾在南昌做中學美術教師,在考察團擔任繪畫工作。1941年因精神疾病離團,以后在四川璧山的社會教育學院工作。解放以后,還在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工作過。

      姚繼勛,浙江人,國立藝專畢業(yè),擔任雕刻攝影。1942年離團,回重慶后協(xié)助劉開渠搞雕塑,解放后曾在上海中山公園文化館當館長。

      陳典堯,四川人,武昌藝專畢業(yè),在考察團擔任翻制雕刻模型工作,1942年因病離團。

      雷震,江西人,杭州國立藝專的畢業(yè)生。

      1940年秋天,考察團在成都宣告成立,進行了為時一個月的培訓,然后立即開發(fā)西安。

      王子云的這一舉動,絕非心血來潮,是西方文化在他心靈深處引發(fā)的沖撞。他對祖國的感情,他對藝術的感情,可謂云樹之思,正是這次西北考察,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第六章 云窗霞戶

      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的所有成員,都是通過考試錄取的。而考官就是團長王子云。

      何正璜是當時唯一應試的女性,后來不僅成為王子云的終生伴侶,更成為中國文博事業(yè)史上的杰出女性。何正璜祖籍湖北漢川,別號玉子。她的父親何立夫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曾任武昌烈士遺孤教養(yǎng)所教育長的母親張楚(張佳牅)來日陪讀,何正璜遂生于日本東京。青少年時期曾生活于漢口一個世代官宦的書香之家。她1930年考入武昌藝專,1934年畢業(yè),在武昌藝術??茖W校上學時,和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江西才子彭友善等是同班同學。何正璜學習的是美術,但是她的文學修養(yǎng)極好,很有作家天賦。在武昌藝專畢業(yè)時,曾給很多同學寫過贈言,其中給彭友善寫的是:“年少才高,勵學敦品,兼性剛直狂傲,不羈之士也。但為學克勤,有藝谷風,且不思不勉,而從容中道,鄭虔三絕,曳玉鏗金,一時頌之。真大有手持藝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之慨矣!”當時何止璜只有20歲,寫出的贈言不僅有思想、有見地,也極富文采。她給所有的同學都寫了贈言,也沒有忘記給自己寫幾句。她用杜甫的《破船》詩自況:“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豈惟青溪上,日傍柴門游?!笨上胍娖洚斈晷坌呐c博大抱負。何止璜1934年秋赴日本東京多摩川高等美術學校留學……

      《伊東拾零》何正璜日記摘抄之一

      伊東本是日本東部的一個小漁港,但因海灘平迤,適于做海水浴場,而且又有溫泉與小丘,風景相當動人,所以和熱海房山一樣,成了人們避暑的勝地。

      我們那時真是年輕啊,在那可羨慕的年華里,我們有錢,有興致,有康健,有一切都不懂的青春。全是未說先笑、一走就唱的大孩子們,結伴到伊東度暑假,一行五人,書、木、鑄、石和我。在伊東,暑期租房不易,好容易才租到一間,不大也不亮,好在日間都在海濱,只有夜間才回來睡。倒也將就。他們四人睡在席上,我一人睡在日本供神的一點小木嵌子里。五人輪流做飯,做得無不一塌糊涂。大家都怕麻煩,幾乎每天的菜單都是蛋和豆腐。飯從未吃過一餐好的,不是夾生,就是黑焦,幸而大家都無胃病,就這樣混了兩個月。每天除了學習游泳外,書是男中音,每天清晨要到海邊去練嗓子。木以航空員自許,大講其航空經(jīng)驗。鑄比我還小。石是學工程的,沉默少言。我無事可干,只畫了幾張速寫。

      椿島

      伊東瀕臨太平洋,港外有一串孤懸大洋的小島,各不相連,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大島,以產(chǎn)椿著名,也叫椿島,是個著名的地方。據(jù)說島上十分之九產(chǎn)女孩子,而又無一不嬌美可愛,日人專其名為“椿姬”。我這四位伴侶,真是久已心神向往,特搭乘小輪,前往一觀。小輪專往來于伊東大島間,距離不遠,但因系太平洋,風浪就比內(nèi)海要大得多了。

      抵岸后,未隨案內(nèi)同行,無目的地亂走。島上山巒青翠,小溪細清,若非尚有矮屋平道,簡直真以為到了海外仙山了。島上好像特別安靜,海浪聲久久可聞。凡店家我們都上前一看,買不買都逗留半天。招呼的多半是女孩子,也有老太婆,倒也真不丑。聽說男子都是島外來的,我想征兵處在大島上是不必設置的了。走到一家炸對蝦的店前,一個少婦正在炸著黃松松的大對蝦,書提議進去一嘗,大家當然同意。進去,小矮桌子光潔極了。另外一個少女走出來,為我拉上屏風,笑容可掬地送上筷子,并且鄭重地介紹說,這對蝦既是在島的名產(chǎn),而炸蝦的油,更是大島名物的椿油,所以又清又香,請我們多嘗。我的伴侶這時都不覺有點飄飄然了。其實蝦與油此刻均并未上桌。等到炸蝦送上,五人不免以中學飯廳中的姿勢出現(xiàn),一盤對蝦,頃刻告盡。只覺松脆鮮美,大是可口。第二盤來時,我才得細細品嘗,其香其腴,在今日寫此時,還不免有些為之神往。

      冒險

      冒險對于20歲不滿的人,可說是最合胃口的了。在海濱住了一個多月,游泳雖無多進步,而年輕好動的心,卻嫌膩味了,總想又來一個新的玩法。于是石提議,租小游艇一只,自己駕駛到海中心去逛逛。本來一只小艇,載五人是嫌多一點兒,但誰也不愿棄權,都擠坐上去了。石和書打槳,木把舵,我坐在船頭上,滿盤都是糖果和甜納豆。鑄在水中推,將小船推離了沙,再跳上來,就開船了。

      真快活啊!小艇駛向大海了,海水碧綠碧綠地沁人心脾,海風清爽地吹拂著我們的臉,帶來微微的腥味。仰首藍天一碧,白云朵朵,天與海相連,無涯無盡,我當時覺得全世界除了我們這只小船外,已沒有任何事物了。我脫下浴衣上的披巾,高舉在空中,讓它吹飽海風,做成了一張小花帆。鑄伸手在水中一把一把地撈起一些海帶,石與書和著拍子高唱船夫曲。木心不在焉地扶著舵,將甜納豆一粒一粒地向口里丟。海闊天空,花巾飛揚,歌聲飛揚,五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就這樣毫不思索地將一只應該在小湖中劃行的小艇,送入了茫茫大海。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只追著海鷗的蹤跡,隨之徜徉劃去。

      也不知走了多遠,忽然敏感的鑄說:“怎么船上下得比先前厲害多了,是否起了浪?”大家都笑:“海還能沒有浪,太無勇氣了?!彼麍猿种f:“不對,你們都是向前坐著的,不覺得,我是向后躺著的,格外能感到些,不信你們看!”于是大家都不覺回頭一望,可不是?不知什么時候,起了大浪了,一排排地直向小船洶涌打來。木趕緊用力將舵搬向了歸途。一會兒工夫,小船簡直就跌入浪心了,有時落入浪底,有時又立于浪尖上。這時大家不但雅興全失,而且真是魂飛魄散了。太陽漸漸昏淡,海水顯得極其深沉,風緊浪高,四顧茫茫,我們相望無語,找不出一點辦法,只望早點兒到岸。幸虧木還鎮(zhèn)定,抿著嘴,沉著地把住舵,他是唯一和浪搏斗的人,因為這時槳早已失作用了。更未想到禍不單行,一陣機器聲,一只大輪船軋軋地開了過來,這是進港的大漁輪,我們這輕輕的一片小葉,比著它的宏偉,真是渺小得可憐。它昂然地在我們側面鳴過去,一排因它而激起的怒濤,直向小船側面撲來,浪頭比船要高得多,嘩嘩如雷響。鑄驚呼一聲,滾跌到艙里。我們?nèi)艘矅樀妹嫒缤辽?,手足無措,這就虧了木了,只見他機警而勇敢地咬緊了牙關,將舵用千鈞之力向右一轉,迎向潑天大浪,直沖上去。小船如平地升天一般,被浪高高地舉了起來,俯視海面,如瞰深谷。我當時嚇得昏昏糊糊,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小船,已奇跡般地落下海面,不但五人尚在人間,而且也能望見海岸了。

      回望各人,鑄正在拭淚,木正在拭汗,石合著雙手向天不知向誰祈禱,書則用我的披巾在兜水向外倒。因了他倒水,我才看見甜納豆全泡在水里,大家的腳也全浸在水里……

      何正璜把留學期間那段令人羨慕的年華比作“一切都不懂的青春”,我們從文章中讀到了青春的歡樂,讀到了學子的艱辛,讀到了勇于挑戰(zhàn)的性格。當然更讀到了她的才華、她的文采、她的詩人氣質(zhì)、她的細膩感情。但是,島國的異域風情對何正璜的迷戀只是短暫的,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僅讓日寇變得瘋狂,整個島國也都變得瘋狂,日本軍國主義的強盜邏輯和無恥叫囂,充斥著大街小巷,讓何正璜感到窒息。她雖然是個弱女子,但也是血性青年,為了尋找救國之路,當年的8月14日,她毅然離開日本歸國,投向抗日的烽火……

      回國后的何正璜目睹了祖國的山河破碎,也感受到了鐵蹄下的生活水深火熱。那是1940年的春天,何正璜準備投筆從戎,一天黃昏,她在江邊洗衣服,見水邊漂著一張《大公報》,她撈上來一看,上面印有教育部成立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的招聘啟事,是機遇,還是天意?她突然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藝術家文化報國的最好選擇,于是她力排家庭阻力,冒著日軍的炮火,從江城武漢輾轉去了山城重慶。

      何正璜去考察團團長王子云處應招的情景,她的日記里有詳盡的記錄……

      《初見王子云》何正璜日記摘抄之二

      陰晴不定的天氣,欣戚不定的心情,是去呢,還是算了,老在我心中間爭執(zhí)。洗過臉,沒敢搽胭脂,為了昨天不該穿了這件玫瑰色的衣服來去見一個太陌生的人,太惹人注意當然是要不得的。但是借不看別的衣裳又有什么辦法呢。想了想已經(jīng)10點鐘了,只有大著膽子喊車到兩路口,一轉彎就看見四川飯店了。躊躇了半天,才敢推門進去,一個不十分討厭的人招呼我坐下。我感覺我當時的心跳動得厲害,尤其是談了半天,簡直找不到一點兒中心主題,我更是莫名其妙了。我有點兒后悔不該來的,但是那個人相當和藹,才使我稍稍安定一點??墒俏也桓铱此驗樗难酃馑破胶苌淙?。

      我覺得臉有些紅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我又不是藏在深閨中長大的,又不是初次和陌生人交談的,為什么今天忽然這樣窘迫羞澀?實在自解不得。幸而談話一下也就結束了,我告辭出來,他送我到房門口。相當親切地和我告別。我松弛了的心不由得又跳了起來,不敢回頭看他,低著頭就匆匆下樓了。步行返回途中,心中相當高興,因為他許可我考慮。假若我真能和他們一塊去,我該是幾樣的幸運和快樂??!約在次日十時答復他。七爹要我過南岸斟酌一下,我便懷著極大的希望回到南岸。這第一次生疏客氣倉促陌生的會晤,卻使我從此都不安靜起來,夜間睡在床上,想著那人的眼睛,北方的口音,搓著的雙手,有輪廓的褲腳,一切我所不應當想到的事,我不敢往下想,好像有人在羞我……

      顯然,第一次見面,何正璜的心弦就被這個不善言辭的陌生人撥動。

      自從何正璜和王子云攜手踏上了藝術考察的艱難之旅,這也是她接觸文物工作,并終生為之奮斗的開始。在那次考察中,他們兩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環(huán)境中,憑著頑強執(zhí)著的求索精神,輾轉川、陜、豫、甘、青五省。在考察工作的4年中,頂風冒雪,風餐露宿,雖然吃盡苦頭,受盡磨難,王子云卻以豐厚的收獲奠定了他在中國藝術考古史上的泰斗地位,何正璜被譽為中國文博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中國著名雕塑家、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陳云崗先生著文評價說:“何正璜先生的生前若不是因七七事變而毅然自日本返回祖國,她必定是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何正璜先生的生前若不是與王子云先生一道參與了長達4年之久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的艱辛考察與整理資料工作,她必定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美術史與雕刻史的專家。何正璜先生的生前若不是投身于中國的文博事業(yè),她也必定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學家。她的才華不在張愛玲之下,她對文字的駕馭能力與對風物形勝的感悟力及表述力,足以使她與同時代的許多作家相毗美!”陳先生的幾個“若不是”對何正璜的評價十分中肯,也決不為過。但是,何正璜畢竟回國了,盡管她投身于中國的文博事業(yè),但她依舊是一位有影響的畫家,一位以考古散文著稱于世的個性作家,更是一位學風嚴謹?shù)奈牟<?。何正?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在繁重的美術考古工作之余,用凝練細膩的筆觸寫下的數(shù)十萬字的美術考古游記,在《旅游雜志》上一發(fā)表,即引起了上海一位有心讀者王鴻森先生的注意。于是,每刊出一篇,王先生即收藏一篇,并且在他退休的三年中,用蠅頭小楷恭謹?shù)厝砍浺槐?,治印題簽,線裝為一函兩冊。1993年,當王先生得知何正璜先生仍健在時,便托人將抄錄本完璧歸趙,使何正璜先生得到巨大欣慰與感動。這也是中國文壇上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更值得欣慰地是,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征得何先生子女的認可,為從未有過上網(wǎng)經(jīng)歷的何正璜先生開設了一個過去時的“博客”,不僅陸續(xù)發(fā)表了她的《考古游記》,而且發(fā)表了她寫的許多古典詩詞,獨到的藝術感受,淵博的歷史知識,學者的豐盈,智者的聰慧,卓然超群的境界和氣度,讓這位偉大女性在她百年之后,依然光彩照人!

      第七章 云蒸霞蔚

      王子云和何正璜談了3個月的戀愛,這3個月也是藝術文物考察團的籌備時期,當考察團整備完畢,踏上征途之時,他們的愛情也成熟了。為了終結青春,要越走越遠;為了尋找幸福,要越走越廣;為了不想寂寞,活出獨立自我,要越來越自由……

      考察團是1940年12月5日從重慶出發(fā),經(jīng)資中、簡陽等縣,12月7日到成都。王子云和何正璜正式結婚的日子是1940年12月12日,這一天,雕塑家王子云為夫人何正璜在一把新購的雨傘上刻上名字和年月日以作紀念。因為旅途勞頓,冬寒驟然降臨,王子云在成都新婚即病,又是發(fā)燒,又是腹瀉。在何正璜精心照料下,王子云臥床10余日得以康復??疾靾F成員不能久等,且川陜之間,汽車票極為緊張,于是他們分批進發(fā)。王子云和何正璜于12月27日成行。何正璜有文字嘆蜀道之奇:“早起白霧成海,霜重似雪。車行霜上喳喳作響,霧中渾不見前路后車。轉上山薄陽臨照,已不復有霧,然底首下望一片白茫茫直如大海,令人疑心身在盤古未辟天地時之宇宙中,洵大觀也。沿途仍有不斷之古柏,間有較前更巨者。在劍閣早餐。日中頗暖,此后山已漸高,至劍門關山勢排列如劍戟,雄偉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慨,為蜀舊棧道之起點,巖高而陡,削壁千丈,昔日秦蜀交通之艱為今人意料所難及,真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睆V元有佳妙石刻之佛像,王子云很想一睹神采,并辨其與歐古典雕塑風格之迥異,然而下車造訪已不可能,他和夫人只能在車窗中一瞥而過,但見累累石佛或立或坐,均裝于沿公路之削壁中,高約二三尺,面目衣物不及細辨。盡管如此,他們深感中國古代之藝術,足以代表民族之優(yōu)秀文明,即使是車窗一瞥,也能生出些許感慨來。

      西北藝本文物考察團是1941年元月初到達西安的。當時陜西省政府教育廳廳長王捷三是留法學生,王子云前往拜訪相敘甚歡。在王捷三的陪同下,王子云又拜訪了省政府主席蔣鼎文。西安各報以大字標題刊出蔣鼎文會見考察團全體成員的消息。王子云趁熱打鐵,希望陜西省政府建立一個古代藝術博物館。但是,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王子云的建議雖然難以實現(xiàn),上上下下對西安文物的重視,已經(jīng)形成共識。當時,除國民黨元老張溥泉有心于古跡保護,還有于右任和張鈁,將自己多年收集的寶貴墓志碑刻運回西安,于右任的《鴛鴦七志齋》刻石和張鈁的《千唐志齋》刻石以后都成為西安碑林的重要藏品。

      王子云在西安期間,曾經(jīng)多次拜訪張溥泉,得到他的教益,張溥泉的兒子張光直后來也成了當代著名的美籍華裔學者,是人類學,考古學大家。

      王子云和何正璜對古都西安,印象是美好的。西安的古代文化遺存本來為全國首屈一指,在抗戰(zhàn)形勢下,更加為國人注重。經(jīng)歷了幾年的奔波流徙,王子云和何正璜在西安都有回家之感,他們后來也的確成了西安“市民”。

      在西安王捷三曾以教育廳名義招待考察團成員看秦腔《梅花嶺》,舞臺上方布幕掛有大紅長幅“歡迎教育部藝術文物考察團”,座位前還擺放了茶點水果?!睹坊◣X》是反映明末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揚州抗擊清兵的新編歷史劇,當時日軍侵略,國難當頭,《梅花嶺》的上演很有現(xiàn)實意義。據(jù)說,魯迅來陜西講學時看的也是《梅花嶺》,他對易俗社很有好感,不僅捐錢贊助,還題寫“古調(diào)新彈”匾額。秦腔的很多劇目都是表現(xiàn)我國歷史上反侵略戰(zhàn)爭、忠奸斗爭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秦腔音樂更直接地反映了陜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義的性格,和淳樸敦厚、勤勞勇敢的民風,是西北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王子云和代表團成員很快便愛上了秦腔,并從劇中受到鼓舞。

      1941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王子云夫婦在西安街頭散步,過臥龍寺,見有五六家石刻店,多以舊碑石材為新碑用料,其中有一人臨危,全家痛泣之浮雕,不僅造型生動,感情也刻畫得相當豐富,這是不可多得的石雕珍品。又見一長碑,全以線條刻成的宮中人物,連宮殿中的臺幾也都線條流暢,布局大雅。王子云見狀大發(fā)感嘆,“其實中國的民間雕塑藝術絲毫不亞于歐洲,只是缺乏保護與傳承。此等石雕若在他國,必為博物館中之上等存列晶;而在我國則棄之于地?!彼自谑皳嶂偃?,熱淚為之盈眶。何正璜流連其間,也“愛之至不忍行”。王子云對夫人說:“我真想把這里的石雕都買了去,可惜沒有經(jīng)費,請政府保留又不可能,難道只能任其湮滅嗎?”何正璜答道:“古國藝術佳作竟遭此命運,我也為之心痛?!彼钢粔K石雕說:“你看那兩只小鹿相逐,肌肉、骨骼、后腿,表現(xiàn)卓然,太美了??晌覀冎挥袚崮@息而已。”

      他們進入臥龍寺后殿,見一碑,記有此寺的來歷,寺址竟為漢靈帝時所創(chuàng),宋太祖未登基前曾經(jīng)在此寺中寓宿,故改名“臥龍”。這個臥龍寺的所在,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館東側,僅一路之隔。以后,王子云和何正璜定居西安,就住在碑林之內(nèi)。20世紀70年代,何正璜在博物館分得一套小單元樓房,南觀碑林,東瞰臥龍,但這時候不惟街頭石刻店再難覓見昔年所見石碑,連臥龍寺也已再非昔時情形。

      西安西關外有隋代初建的崇仁寺,在唐代作過李世民的祭廟。明代西安為秦王府,在興建中從崇仁寺地下挖出大量古玉佛像及鍾、磬、刻碑等古物。清代乾隆年間,畢沅為陜西巡撫,重修崇仁寺,為西安當時最大寺廟。同治年間因回民戰(zhàn)爭,毀于大火。王子云在這里考察時,最關注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此碑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所建,記敘了東羅馬帝國景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景教就是基督教的一支,為敘利亞人聶斯托爾所創(chuàng),于唐太宗貞觀九年傳人中國。當時,唐太宗命大臣房玄齡出長安西門迎接,以后,又建波斯寺為傳教專所。當時的中國,信上帝與信皇帝并行不悖。景教在中國流行210年之后,因為唐武宗毀禁一切外來宗教,此碑因寺毀而湮滅。在五代、宋、元各代,此碑再未見于任何記述。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碑在陜西周至縣被發(fā)現(xiàn),以后,移來崇盛寺。清末,歐洲考古家丹麥人何爾模等來西安,要求價購此碑運往歐洲,西安地方當局已經(jīng)與其達成協(xié)議,但消息傳到北京,被清廷制止。最后做法是允許何爾模翻鑄碑模,帶回歐洲,原碑則移人碑林保管。當時雖然沒有看見這塊價值無二的古碑,王子云卻在崇仁寺的后院荒草中,發(fā)現(xiàn)有幾個無頭佛像。以他的藝術鑒賞力,認為造型之精美,為中國佛身雕刻所僅見。當時王子云就考慮怎樣收藏保護這些埋于亂草中的無頭佛像,因為其體大等同真人,搬運是要費大力的,當時只能拍照記錄。王子云的計劃是要買下來,運往首都,以后,這計劃未能實現(xiàn),而斷首佛像終于還是被碑林保存,陳列于在碑林中專門設立的石刻藝術展覽室。何正璜也不會想到,這次沒有見到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以后的很多年,當她擔任碑林博物館的陳列部主任時,成為對國內(nèi)外參觀者介紹中國古代外交的最重要內(nèi)容。和此碑有相近價值的,還有《不空和尚碑》與一具石“經(jīng)幢”,前者為唐代大書法家徐浩所書,歷代記述不絕,后者則刻有尼泊爾文字。大平正芳任日本首相時,來碑林參觀,何正璜接待解說,大平在《不空和尚碑》前流連很久,他是不空和尚弟子空海的老鄉(xiāng),對日中交往歷史最為向往,能夠在這里看見《不空和尚碑》,感慨太多。大平來碑林參觀,已經(jīng)是20世紀70年代,報紙發(fā)表,電視轉播,知道的人很多,而1961年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的參觀,則少為人知。當時國王就由何正璜接待解說,看到1200年前的有尼泊爾文字的古物,他當然是十分高興。當時陪同國王前來的是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何正璜在以后的日子里,是碑林博物館出面接待重要客人最多的研究人員,這樣的發(fā)展變化,在參加考察團最初,她是想不到的。

      王子云率考察團來西安時,碑林的重要碑刻,已經(jīng)全部打包藏入地下,因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重要文獻價值,考察團也準備將其翻模。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翻制石膏模型是最先進和最真實的保存文物手段,再則為拓印、攝影、摩繪??疾靾F當時具備的也是這樣的人才和技術手段。一個10來人的專業(yè)團體,在教育部的組織下進行這項工作,在當時的中國,真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在對敦煌石窟藝術進行考察之前,王子云帶領考察團來到河南洛陽。這時候,洛陽實際上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前線,前往考察,也有“搶救”的意義。

      在龍門,王子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奉先寺所見大佛像,有傳說這尊佛像是根據(jù)武則天的形象刻成的。武則天為美女是無疑的,王子云在觀察這尊佛像時,卻想起自己少年時期家里的一個保姆。那保姆是河南人,性情溫和而面相富態(tài),這尊佛像似乎也有這樣的特色。王子云在佛像前看了很久,他認為雕塑作為造型藝術中最講究“實在”的品種,創(chuàng)作對生活真實的吸收和表現(xiàn)十分重要。他也想起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很多少女畫像,就像他在巴黎街頭看見的那些美麗而活潑的少女,既真實,又表現(xiàn)出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熱情。洛陽奉奉先寺的雕塑,就有這樣的藝術魅力。

      進入敦煌之前。還有一個“練兵”地,就是青海的塔爾寺,青海當時在馬家軍的統(tǒng)治下,與外界相當隔絕。代表團來到蘭州以后,甘肅省教育廳長王藝圃表現(xiàn)十分熱情,在他的幫助下,請甘肅省主席谷正倫給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寫了親筆信,所以,考察團來到西寧,受到出乎預料的熱情接待、馬步芳親自設宴,王子云和何正璜等也是第一次吃到“手抓羊肉”“烤全羊”這些特色美食。青海塔爾寺的壁畫和雕塑,也是王子云第一次看到的藏傳佛教美術。壁畫的造型已經(jīng)不同于龍門所見,具有幼稚的民間年畫的情趣,色彩大紅大綠,對比非常強烈。

      王子云曾回憶,當時從蘭州去敦煌需先乘汽車到酒泉,然后換畜力車。在酒泉雇騾車走三天才到大約280公里以外的安西,接下來自安西到敦煌的180公里行程幾乎沒有像樣的路,團員們只得改乘農(nóng)家木輪牛車顛簸前行。而且敦煌白天酷熱無比,只能走夜路。路上有三個休息站,都是在沙窩里搭的小草棚,小棚下的牛糞有半尺厚。至于忍凍挨餓也是常事。王子云在《關中唐陵考察記》中記述了1942年他們考察唐陵的經(jīng)過:“午飯每人僅吃蕎麥面條一碗,勉強充饑……晚間大風起,氣溫驟變,同人來此均著夾衣,頗感難以御寒。在隨后的一次調(diào)查中,氣候驟寒,水已結冰,山野中飛沙撲面,無法外出工作。且吃飯亦大成問題,因鄉(xiāng)間無處購買,結果由保公所為向鄉(xiāng)農(nóng)派飯。昨晚今晨均如此,尤今晨更感困難,由鄉(xiāng)農(nóng)兩家冒風送來面談若干,硬冷如鐵,不易下咽,然余等總覺于心不安,如此殊為難之至。”從珍藏至今的歷史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站在荒草中、殘壁前或木架上拍照、描繪、記錄藝術文物的考察團員專注工作的身影,看到發(fā)須蓬亂、衣衫破爛的王子云及其同事臉上堅毅平靜的神情。后來的美術史論家在評論考察團的成績時曾稱贊:“他們的考察活動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文化長征,其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都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所罕見?!?/p>

      在西北考察中,王子云一行把重點放在了敦煌壁畫上。他們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了較全面地調(diào)查,采集了大量的繪畫、圖片、文字和其他文物資料,寫出了中國最早的關于敦煌石窟的調(diào)查報告和考古論文,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和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歷史資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的貢獻。他們考察中臨摹北朝大型壁畫八幅,其中有長達6米的關于五百強盜的畫卷(第302窟)、三幅連環(huán)畫《五子飼虎圖》(第428窟)、長達8米的《伎樂飛舞圖》(第302窟)等,均為巨制。此外還有北朝佛教故事和單身像2幅,隋代佛教故事和供養(yǎng)人畫像14幅,唐代大型經(jīng)變圖12幅,唐代單身菩薩像8幅,魏唐各代藻井圖案30幅,五代供養(yǎng)人像和出行圖6幅,宋代五臺山圖1幅,元代佛教故事人物3幅等等。并且繪制長卷莫高窟全景寫生圖,這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技術難度很大的工作。但是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做到了。該長卷長5.5米,寬0.3米,采用藝術和寫實相結合的方法繪制。概而觀之,這是一幅優(yōu)美的莫高窟外貌風景畫,極具觀賞價值,細而察之,又是一幅莫高窟實位勘測圖,又具學術史料價值。圖下還標有準確的距離數(shù)據(jù)和比例,還可以說是考古工程實測圖,真實、完整、準確地保留了20世紀40年代莫高窟山川地理風貌和歷史形貌,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文物保護和藝術觀賞價值。他們還拍攝了大量的莫高窟窟內(nèi)部照片。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最方便、最快捷、最準確采集、保存資料的手段,就是拍攝照片。王子云等運用這一手段,在敦煌拍攝了大量的照片,為數(shù)最多的是莫高窟壁畫的照片,計有120多張,多為北魏、隋唐時期壁畫精品。隨著60多年時光的流逝,這些照片現(xiàn)今仍是莫高窟歷史的形象記錄史料,其價值是珍貴的。

      更為重要地是,王子云、何正璜他們撰寫了題為《敦煌莫高窟現(xiàn)存佛窟概況之調(diào)查》的報告,主要內(nèi)容分四大部分:敦煌莫高窟之沿革及現(xiàn)狀,佛洞之格式及布置,敦煌藝術之作風,洞窟之編號及專論,共約4萬字,對當時莫高窟作出較為詳盡地考證和記述。該文曾刊登于1943年重慶出版的《說文月刊》上。

      《敦煌莫高窟現(xiàn)存佛窟概況之調(diào)查》被敦煌學史研究者認為“是我國第一份莫高窟內(nèi)容總錄”,是為敦煌藝術研究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中國敦煌學史》一書這樣評價此文:“作為中國學者實地考察研究敦煌石窟后寫成的第一篇較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文章,其歷史價值是很重要的。這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此文第一次把敦煌石窟立體地介紹……第二,在敦煌藝術的風格研究上,作者首次提出敦煌早期藝術之作風傾向,‘系以東方裝飾之趣味,混以西方寫實之技巧,而另成一種風格‘其內(nèi)容與形式均足以代表東西交流之特征。而唐代藝術則吸收融合外來藝術,‘顯出優(yōu)秀的民族形式的觀點,較之‘西來說無疑在認識上前進了一步。”

      考察團于1943年元月在重慶舉辦第一次敦煌藝術展覽。三天的展覽中,大量的照片、摹本首次向全社會展示了敦煌藝術的沖擊力。開始只有一間展室,參觀者摩肩接踵,擁擠不堪,教育部又決定在中央圖書館單獨展覽一星期,有3萬人參觀。當時的《大公報》報道說:“觀眾自早至晚,擁擠異常,尤以六朝繪畫陳列室內(nèi)觀者對我國古代藝術作風氣魄之偉大無不驚奇。一部分觀眾對于該團所作之河西風景及風俗繪畫,亦多發(fā)生濃厚興趣,此足見國人對于西北之重視?!绷黠L所至,盛況空前。展覽無形中激勵了民眾的愛國熱情與抗戰(zhàn)斗志。次年春,考察團在西安舉行西北藝術文物展覽會,主要展出敦煌臨摹的壁畫。為期兩周的展覽同樣大獲成功,每天參觀的群眾多達1000余人。

      王子云率領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對敦煌的考察,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們熱愛民族文化,不怕困難、勇于奉獻的精神和嚴謹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為后人樹立了楷模。

      何正璜在藝術考察中寫了許多游記,這些文章文筆清麗、優(yōu)美動人!她在《美麗的臨潼》中是這樣描寫夜景的:“夜十一點,火車停在臨潼驛站里,還有兩三點微光,能勉強照著旅人各自尋得路途。夜風掠面如刃,令人不敢遲疑,沖著迎面的北風,直奔向離站最近的一家雞毛小店。一個駝背老叟,用豆光小燈領我們進入一間小房,房中土炕上鋪一塊破席,另外一塊木板釘在墻上,算是桌子,此外一無所有。老叟轉身即走,并帶走他的小燈,我們被丟在冰冷陌生的土屋里,尋出燭來燃著。窗外北風呼呼地響,燭焰也搖搖不定,手僵不能解開行李。深夜了,多少人在甜夢中,誰知道冬夜的天空是這樣的灰暗而沉重。”而她在《漢長安古城》中寫“漢家陵闕”,同樣情景交融,卻又多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沙霧中,渭水北岸一帶,淡紫色山陵拖及云末,詢知乃盡系咸陽原上之漢家陵闕,這些方整漢墓中的帝后們,據(jù)峰臨河,眺望生時貴榮極位之京兆故宮。沿途碎瓦殘磚,俯拾不盡,千余年來時有取者,而今尚堆棄滿地,可見當日宮殿之大,尤以繩紋瓦瓦與格紋瓦最多,至少亦為六朝物,間或亦能覓得漢時碎片,不過完整的是極難找到,有年號的更為希珍。我們下車來俯行細覓,像一群拾破爛的孩子,夏君運氣大佳,竟拾著破磚半塊,上有平帝元始年號,歡喜之極。我們雖未拾得有年號之物,但明知每一碎片,均屬千年前宮殿上之小纖維,今得親手拾取,也非常能愜慰心懷?!彼钱嫾?,筆下總能巧妙地跨越時空隧道,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幅歷史長卷,如詩如畫如歌如賦。她所有的考古游記正如學者評論“獨到的藝術感受,淵博的歷史考古知識,深厚的古典詩詞修養(yǎng),堅實的美術功底,詩人的感興,學者的豐盈,智者的聰慧,仁者的關愛,給了她散文游記、隨筆卓然超群的境界和氣度。在這里,詩思與史思水乳交融在一起,成為她散文的質(zhì)的根性”。評論家認為,“她的文化品位之高,是中國當代散文發(fā)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p>

      王子云作為一代卓有成就的美術研究家,其身后留有大批珍貴的美術研究著述。他一生屢遭劫難,九死一生,卻始終保存著幾十年在大江南北考察美術遺跡時拍攝的圖片資料;許多雕塑原作慘遭天災人禍,圖片卻保存在他的著作中。王子云著述等身,其中浸透了其畢生精力的《中國雕塑藝術史》填補了中國藝術史研究空白……

      第八章 天高云淡

      一旦面對浩瀚的藝術歷史,什么名利地位、是非曲直便顯得十分淡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王子云雖然受過委屈,被錯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也吃了不少苦頭。但他經(jīng)常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幸運的人。一是慶幸有個好伴侶,何正璜不僅當上了陜西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后又繼任會長),還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何正璜為祖國文博事業(yè)作出了很大貢獻。二是慶幸有個好身體,當年那些老朋友,吳法鼎、李毅士、王悅之,都是優(yōu)秀的美術家,他們卻連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都沒有看見,便英年早逝。自己的堂弟王青芳,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齊白石的得意弟子,卻也在1956年就去世了。而他在陜西美術學院當教授期間,還曾去新疆、四川和中原地區(qū)從事藝術考察,在接近80歲的年齡,還能做下來完成《中國雕塑藝術史》。三是慶幸有個“好政策”,他曾為自己的住房待遇寫信,反映自己從留學法國開始,積累了大量中外美術史資料,“以前多年,有心報國而難盡心力,現(xiàn)在國家百廢俱興,欲以余年奉獻,但逼仄的住房連資料都鋪不開,希望得到領導的幫助?!蓖踝釉频淖》繂栴}很快得到解決。這是在西安大雁塔西邊不遠處的一個老干部休養(yǎng)所,有五間居室,有暖氣,在當時的條件下,是高干廳級干部的待遇。四是慶幸黨和人民并沒有忘記王子云在美術界的影響和貢獻,在美協(xié)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子云當選為顧問。在當選的顧問和副主席的名單中,還有林風眠、吳大雨、劉開渠、李可染、王朝聞等人。

      《中國雕塑藝術史》于1988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有40余萬字和700多幅圖片。有專家指出,梁思成也曾寫過一本《中國雕塑史》,但內(nèi)容比較簡略。梁思成作為中國現(xiàn)代最杰出的建筑學家,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但對雕塑藝術畢竟沒有王子云那樣專業(yè),也不像王子云對中外雕塑藝術經(jīng)過長期的考察研究。王子云的《中國雕塑藝術史》所依據(jù)的材料,絕大部分是他幾十年中跋山涉水,親自考證的結果,那些文獻資料都是他親眼所見、親手所記、親自拍攝的,除了材料翔實以外,還融入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是“天人合一”的結晶。他在昆明、在敦煌、在廣元等地對中國古代雕塑創(chuàng)作的細節(jié)觀察和描繪,更是開創(chuàng)性的考察與報告,可謂厥功甚偉!

      令人痛惜而又值得慶幸的是,書中論述的不少頗有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雕塑作品已被毀壞,再也無法復原了。虧得王子云當年為其中一些作品拍了照,使后人能夠從圖片上領略它們的風采,想見當時雕塑創(chuàng)造和雕塑歷史發(fā)展的一斑,這是王子云對中國雕塑的歷史性貢獻!

      《中國雕塑藝術史》出版第二年,就獲得了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的年度榮譽獎。為這部著作作序的是王子云在巴黎留學時期的老同學、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竹韶和他在杭州藝專時期的學生、廣西藝術學院教物朱培鈞及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陳少豐。

      曾竹韶的序簡短扼要,評價卻甚為精當:“近年來各重要陵墓石窟雕塑,曾陸續(xù)有專題介紹,至于系統(tǒng)編史,此著實肇其端。其篳路藍縷之功,城有益于藝林,為后學之所宗?!?/p>

      朱培鈞是中國著名國畫家、書法家、雕塑藝術大師,廣西桂林人。1941年畢業(yè)于杭州國立藝專雕塑系。歷任中南藝專、廣州美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雕塑研究室顧問、教授。他在序文中說:“由于過去所受全盤西化的雕塑教育,所樂道者是希臘、羅馬或法國巴黎,所尊崇者是米開朗基羅、羅丹等人的名作,而對于祖國的杰出作品,如可以與巴爾戴農(nóng)的騎士浮雕媲美的唐昭陵六駿或遠遠勝過伯爾埃動物雕刻的順陵石獅以及其他各時代燦若繁星的優(yōu)秀雕塑作品,則竟一無所知或所知不多,這就嚴重阻礙了在雕塑教學中接受傳統(tǒng)和發(fā)揚傳統(tǒng)?!敝旖淌谝源苏f明王子云對祖國傳統(tǒng)雕塑考察整理的杰出貢獻,《中國雕塑藝術史》正是祖國傳統(tǒng)雕塑研究傳播的劃時代杰作。

      王子云在修改《中國雕塑藝術史》最艱苦的時候,曾經(jīng)在陳少豐家里住過,這部著作初稿出來后,也曾經(jīng)寄給他請?zhí)嵋庖?。陳少豐作為第一個讀者,他也是王子云早年的學生,后來成為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和史論家,他在序文中客觀地指出:“由于雕塑藝術生產(chǎn)帶有相當強的體力勞動成分,在輕視體力勞動的漫長封建社會里,出身于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除極個別人偶涉雕塑之藝外,一般是不屑于染指的。所以一般雕塑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幾乎全部是社會地位低下的工匠。因為他們普遍受著生活、工作條件和文化、理論修養(yǎng)的限制,與畫家書法家有所不同。他們沒有史傳、理論著作保存下來,藝術史論家們也少為他們立傳或探討雕塑藝術理論問題的。這便造成了雕塑文獻資料的異常缺乏的狀況。到了近代、現(xiàn)代,雕塑隊伍的成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專門從事雕塑歷史研究的,卻寥若晨星:雕塑專史著作,截至于目前,是一本也不曾見到。那么王子云先生的《中國雕塑藝術史》便成了破天荒的第一部?!?/p>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湯池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央美院圖書館館長,是我國著名學者、美術評論家和書法家。他對《中國雕塑藝木史》成就與不足,也發(fā)表過評論。他認為,此書有下列三大特色:

      一、體例完整,結構宏闊……從縱的方面看,涵蓋了我國古代史的各個時代或文明時期的所有朝代。從橫的方面看,每章之下,視各該時代雕塑遺物遺跡之多寡,分別設立三節(jié)至七節(jié)不等,就其歷史概況,雕塑門類(分陵墓雕塑、佛教雕塑、建筑裝飾雕塑、工藝裝飾雕塑等),著名雕塑家與雕塑匠師,雕塑藝術的發(fā)展與成就等,分別進行介紹與評述。對于同一時代、同一類作品,例如唐代的陵墓雕刻或宋代的陵墓雕刻,則按年代先后進行介紹,以便讀者把握藝術風格演變規(guī)律。在缺乏可循先例的情況下,構筑起目前這一框架體例,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資料詳實,內(nèi)容豐富。此書完稿于1982年,對1981年以前我國各地發(fā)現(xiàn)的古代雕塑遺跡與遺物,著者盡可能予以羅致介紹,重大的遺漏雖有而不多。因此,此書具有集大成的總結意義,是王子云先生40余載辛勤積累、聚沙成塔的碩果。他繼承了我國史學家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王子云先生外出考察時的認真細致作風,亦堪吾輩師法。例如本書上冊第163頁記述,1974年他專程到南京棲霞山考察千佛崖南朝造像時,在大佛閣(亦稱無量殿)右側的一個角落里,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處未遭水泥糊過的小龕,龕內(nèi)雕刻著一位古代石雕工匠的肖像,作一手握鏨,一手揚錘狀,其下身著與南朝俑像相似的高筒褲,姿態(tài)惟妙惟肖。到棲霞山考察過的人可謂多矣,試問有凡人曾注意及此?!再如介紹唐代墓俑雕塑部分,七七事變前夕,洛陽出土一組唐代的陶塑彩繪女俑,其造型之美,舞姿之生動,堪稱舉世無雙。令人痛惜的是,這組陶塑珍品出土不久,即在一次躲避日寇飛機空襲的忙亂搬遷中毀壞了。幸虧那年王子云先生在洛陽教育廳辦公室見到這組舞女俑時,拍下資料照片,我們現(xiàn)在尚能一睹唐代舞女輕歌曼舞的身影。

      三、兼容并蓄,直抒己見。書中對于古代雕塑作品的斷代、稱謂、藝術評價等學術問題,均廣泛征引各家論述,然后殿以著者個人見解,為日后進一步研究帶來方便與啟迪。例如在介紹杭州煙霞洞五代十國的吳越時期造像時,引述了史巖先生和俞劍華先生的不同意見。在論述鞏縣宋陵石雕的藝術評價問題時,征引了楊伯達、曾竹韶及建筑史界有關同志在不同刊物上發(fā)表的三種不同觀點,著者逐一作了評論,雖有不盡贊同處,但認為這些都是“頗有見地的評價”,“是值得從事雕塑理論研究者共同探討的”。又如關于四川大足寶頂大佛塑造像的年代問題,《文物》1981年第8期曾刊有《也談寶頂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問題》一文,提出了寶頂大佛灣雕像“開創(chuàng)于初唐,經(jīng)五代、兩宋,歷數(shù)百年而成”的新穎說法。本書著者從雕像的造型風格和儒佛糅合的奇特題材等角度作了透徹分析,認為該文的說法難以成立,堅持了寶頂大佛灣全部雕像是南宋僧人趙智鳳一生募化在寶頂山建造的“無量功德”的看法。

      當世界藝術復興的高潮定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fā)展為世界藝術中心的法國巴黎,喚醒了人們對文化的覺悟,繼而崇尚藝術,改變生活。此時期的藝術家們,更是以不同的藝術感知和形式,標榜自己的藝術。其間即有已功成名就的,也有剛嶄露頭角的。時代的節(jié)點,提供了各種可能,藝術家們紛紛上場,使藝術成為思潮,而反映出從寫實派到野獸派等等,各派紛呈,藝態(tài)勃發(fā),這才使風云際會的翹楚們,被歷史載入閃爍的恒星群里。其中塞尚、馬蒂斯、畢加索、馬奈、莫奈、王子云等皆云集一起,為那個時代標注了藝術家的“英雄譜”。入編1935年法國巴黎版《世界現(xiàn)代美術家辭典》,是為美術家至上榮耀,王子云亦被接納為“巴黎藝術家俱樂部”藝術家。作為歷史性標記,使他成為那個時代,中國人中唯一入典的頂級藝術家。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蓖踝釉剖菑闹袊鴷嬛l(xiāng)蕭縣飛往西北的一只“鴻雁”,這一走,便是永訣。這一走,便成永恒。王子云因病于1990年8月1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4歲。社會公認他是著名油畫家、雕塑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論家和考古學家,更是中國美術考古的拓荒人,中國現(xiàn)代美術運動的先驅。他是畫鄉(xiāng)的驕傲,也是中國美術的驕傲。畫鄉(xiāng)人民雖然沒有盼得鴻雁回歸,卻在藍天白云上,看見了一個大寫的“人”字!

      作者簡介:

      李永立,文學創(chuàng)作二級,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演出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安徽作家班學員,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宿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客座教授,宿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宿州市十佳文藝工作者。出版長篇小說《花開花落》,中短小說集《兩朵玫瑰》《竹園》《浮塵》《東周名姬》,報告文學集《龍城星空》六部;主編十卷本“皖北作家精品文集”;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刊發(fā)于《清明》《鴨綠江》《美文》《青年文學》《安徽文學》《福建文學》《詩歌月刊》《橄欖綠》《散文詩》《綠風》等純文學刊物;曾獲評安徽省作協(xié)“金穗文學獎”一等獎,安徽省“散文對抗賽淮河大獎賽”一等獎等獎項。

      南丰县| 东丰县| 丹东市| 石阡县| 通州市| 东乡县| 滨州市| 黄龙县| 南和县| 常熟市| 江永县| 彝良县| 彭阳县| 玛曲县| 耒阳市| 吉安县| 桂东县| 腾冲县| 都匀市| 福建省| 长武县| 浦江县| 三明市| 松溪县| 蒙阴县| 韶关市| 开化县| 会宁县| 延长县| 龙山县| 麻城市| 铅山县| 永吉县| 彭州市| 乃东县| 新乡县| 肇州县| 宣武区| 屯昌县| 江都市|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