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
中華民族的飲茶史按照陸羽《茶經(jīng)》里所說的“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茶從藥用、食用,再到發(fā)展為日常飲品,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清代部懿行的《證俗文》中記載“茗飲之法,始見于漢末,而已萌芽子前漢”,飲茶習(xí)俗始于西漢有史有據(jù)。
在中國,花卉栽培與欣賞的歷史同樣久遠。根據(jù)考證,新石器早期的河姆渡文化就有了花文化,那時的陶制品上已經(jīng)描有花卉的圖案,說明花已經(jīng)進入當(dāng)時人們的審美范疇。而到了新石器中期,花卉圖案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茶與花在歷史上最早的交際已無從考證,但它們的邂逅卻營造出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飄飄仙境,并長久地流傳下來,成為眾多國人的生活準則——與茶為友,以花為伴。
一
唐代在中國史上是一個璀璨奪目的年代,文化繁榮、藝術(shù)勃興,在這個時期茶事與花事猶如兩條交相輝映的彩帶,共同編織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唐代茶文化空前發(fā)展,唐人不僅深入研究茶的種植、采摘、制作技藝,更將茶融入到生活中,使其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征。茶室、茶會成為了文人雅士交流思想、抒發(fā)情感的重要場所,而茶詩、茶畫等藝術(shù)形式也層出不窮,展現(xiàn)了唐代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花在唐代同樣備受矚目。唐代文人熱愛自然,尤其鐘愛花卉。他們賞花、詠花、畫花,將花的美麗與韻味融入到了詩詞歌賦繪畫之中,牡丹、菊花、荷花、梅花、桃花、蘭花等花卉成為了文人墨客筆下的???,他們通過描繪花卉的搖曳生姿與斑斕的色彩,表達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同為雅趣,茶與花的融合在唐代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伴e花近席而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從呂溫的《三月三茶宴序》中可以感受到品茶賞花的雅趣在唐代已蔚然成風(fēng)。茶室中擺放著各式花卉,茶香與花香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淡雅寧靜的氛圍。文人在品茗論道的同時,也賞花詠花,將茶與花的韻味相互映襯,使得整個茶會充滿了詩意與浪漫。
唐代經(jīng)常舉辦各種各樣的茶會、花會,這些社交場合是當(dāng)時文人雅士交流情感、探討藝術(shù)的重要平臺。在這些場合中,茶與花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人們通過品茶賞花來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交文化。
唐代的一些著名詩人和畫家也留下了許多與茶事花事相關(guān)的作品,如大詩人白居易的“醉對數(shù)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等等。他們用詩歌描繪茶與花的美麗與韻味,用畫筆記錄茶室與花園的景致。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唐代茶文化與花藝的精湛技藝,更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用茶與花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氣息,使得整個唐代都沉浸在—種優(yōu)雅寧靜的氛圍之中。這種氣息不僅影響了當(dāng)時的人們,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后人的心中,成為了一種永恒的文化記憶。
二
宋是中國歷史上又—個文化繁榮、藝術(shù)昌盛的時代,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相較于唐代,宋代的茶文化更加注重內(nèi)涵與品味,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精神寄托,更上升到了美學(xué)與哲學(xué)的高度。宋人追求茶藝的精細,注重茶席布置、茶具選用、水質(zhì)選取、烹煮方式等細節(jié),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品茗藝術(shù)。
花在宋代也備受推崇,宋代文人雅士賞花、詠花、種花之風(fēng)盛行,花卉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種花卉在宋代文人墨客的筆下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與寓意,如大詞人李清照寫的“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等等。
無論是家中的瓶花裝飾,還是園林庭院內(nèi)的花卉栽培,都顯現(xiàn)出宋人對自然美的極致追求。春末夏初之際,宋人會在花樹下舉辦雅集,如范鎮(zhèn)的“飛英會”,這種活動結(jié)合了品茗、飲酒、賦詩、奏樂等多種形式。另外,在宋代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門類,花材的選擇、搭配、線條、色彩、意境都極為考究。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茶肆》中記載:“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彼未牟枋页32贾玫梅浅Q胖?,花卉與茶具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文人們在品茗論道的同時,也賞花品花,將茶與花的韻味相互融合,使得整個品茗過程充滿了詩意。在重要的節(jié)日或慶典場合,宋人常常以茶會友、以花為媒,通過品茗賞花來增進友誼、交流情感。
與唐代相比,宋代文人中愛茶、愛花的人數(shù)之多有過之而無不及,蘇軾、陸游、李清照等都是愛茶又愛花,每每揮毫潑墨,必有茶與花相伴。南宋詞人杜耒的一首《寒夜》流傳千古,寫到“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獦哟扒霸?,才有梅花便不同。”詩中杜耒在寒夜中以茶代酒款待客人,窗外的梅花與爐中的茶香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情趣。
宋代詞人辛棄疾在其《臨江仙探梅》中,將茶與花并做寄托情趣的載體,詩中寫到“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日重來應(yīng)爛漫,且將金蕊泛金尊,依前滿酌杯中茶?!迸c他相比,李清照的《攤破浣溪沙》顯得尤為凄涼,“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睂懙搅死钋逭詹『蟪跤?,煮茶自飲,與窗外木犀花相伴。其實,她煮的是豆蔻用來代替茶。
三
明清時期是中國茶文化和花卉文化交融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茶與花不僅各自繁榮,而且相互滲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和社會風(fēng)尚,體現(xiàn)出古人追求自然和諧與人文精神的緊密結(jié)合。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廢除團茶,推崇更為簡便且貼近自然的芽葉型蒸青散茶,并推廣了“瀹飲法”,這—變革使茶的品飲方式更加平民化和日?;?。這一時期,“文士茶”之風(fēng)盛行,文人們熱衷于在自然中品茗賞景,他們寄情于茶香和山水之間,這種追求在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唐寅的《事茗國》和《品茶國》等作品中部有直觀的體現(xiàn)。到了清代,茶文化更加世俗化,深入了平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清代的諸多小說里,茶事活動幾乎縱貫全篇。
明清時期的園林建設(shè)達到鼎盛,花卉在園林設(shè)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注重四季花卉的搭配種植,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賞花成為文人墨客和民眾喜愛的娛樂休閑活動,諸如賞櫻、賞梅、賞菊、賞荷等活動都有固定的季節(jié)和場所。同時,瓶花不僅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更成為文人書房、廳堂裝飾的重要元素。
明代文人袁宏道在《瓶史》—書中提出“茗賞者上也”。他認為,花與茶都是自然之美的體現(xiàn),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和共通之處。在品茗時,以花為伴,不僅可以增添品茗的情趣,還能使心境更加優(yōu)雅。袁宏道的這一觀點,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qū)τ谧匀缓蜕畹莫毺刈非?。他們通過品茗、賞花等活動,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升華。
花與茶,給了明清兩代文人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清代詩人鄭燮在《詠茶》中寫到:“香于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边@里的“香于九畹芳蘭氣”便是將茶的香氣與蘭花的芬芳相提并論。
自古以來,茶與花便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們不僅是日常飲品和觀賞對象,更是寄情抒懷、表達審美的重要載體。今天,茶與花的交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亮麗風(fēng)景,代表著我們對于自然、對于美好的向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