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大力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苦惱:雖然爸爸媽媽同意在家養(yǎng)寵物,可到底是養(yǎng)貓還是養(yǎng)狗,一家人爭論不休。你說貓咪摸起來毛茸茸、軟乎乎的,性格也很溫柔;爸爸說小狗搖頭擺尾,古靈精怪,活潑可人,更有意思。雖然每只貓咪和小狗的長相、性格很難一概而論,但一提到貓,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貓步輕俏”;一提到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雞飛狗跳”。就好像一般認為女生更陰柔,而男生更陽剛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美學家朱光潛提醒我們,我們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用“剛”和“柔”的標準來分類。駿馬、秋風、薊北、懸崖、飛瀑、沉寂的夜和無垠的沙漠都是“剛性美”的代表意象;而杏花、春雨、江南、暗香、疏影、皓白的月光和柔媚的湖水則屬于“柔性美”的代表意象。
這種分類方式倒是很符合我們的感性認知,但要是想找出這樣分類的原理,可沒那么容易。英國有位哲學家指出,“剛”和“柔”的區(qū)別很可能在于“用力猛不猛”。節(jié)省了筋力的,比如那些淺淡、曲線、寧靜的事物就比較柔美,而比較費力的滯重、直線、動感的事物就相對剛硬一些。
特別直觀的例子是我國武術的兩大派別“南拳”和“北腿”,看過電影《葉問》和《少林寺》的你對此一定不會陌生。當對手強力進攻時,打詠春拳的葉問不緊不慢地立在原地扎馬步,腳尖內(nèi)扣形成三角框架,而后腰胯擰轉(zhuǎn)成偏身馬,再加上攤手、膀手、伏手的動作配合,就能達成避實擊虛、以柔克剛的效果。這與在嵩山之巔舞刀弄槍、大展拳腳的少林功夫截然不同。有趣的是,少林精神講究“不畏強暴,除暴安良”,詠春祖訓意在“救助弱者,以武輔仁”,南派北派的宗旨總算殊途同歸了。
我們更熟悉的一組對照是詩詞中的“婉約派”和“豪放派”。都說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那你能看出下面兩首詞,分別是誰寫的嗎?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上網(wǎng)查一下答案,你有沒有感到驚訝——為什么婉約派的詞人寫了這么豪放的詞,而豪放派的詞人寫了這么婉約的詞?你是否會疑惑,到底該怎么區(qū)分作品屬于婉約派還是豪放派呢?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判斷一下詞人使用的意象是不是數(shù)量足夠多、體積足夠大、距離足夠遠。千帆夠多吧?三山夠大吧?九萬里夠遠吧?那這首很可能是豪放詞。而茅屋、小溪、青草所呈現(xiàn)的春日村莊清新秀麗的畫面,是不是展現(xiàn)了婉約詞的特點呢?總之,詞的風格有豪放與婉約之分,但詞人的作品往往剛柔并濟,不可一概而論。
那位不僅能寫會畫,還擅長研究藝術理論的董其昌,以柔和硬的尺度把山水畫分為南北兩宗。多使用披麻皴技法的南宗,其線條柔軟圓潤,所以看起來淡逸、含蓄、平和;多使用斧劈皴技法的北宗,其線條剛硬直楞,多用青綠,整體顯得更富麗、張揚、肆意。
對比同樣畫了山、溪、亭的南宗代表畫家倪瓚和北宗代表畫家李思訓,你應該能看出一些區(qū)別?!靶忝馈钡南ど缴屛覀兏械接淇?,很想與之親近;“硬朗”的仙山樓閣散發(fā)著冷峻之氣,給人震顫之感。你更喜歡哪種呢?你會像董其昌那樣偏愛南宗的水墨風格,還是更鐘情于北宗的青綠勾填呢?
其實,感受剛柔之別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辯證法?!兑捉?jīng)》里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寒冬就有酷暑,有潮漲就有潮落,有剛強就有柔弱。你身邊來自不同地域的伙伴,可能在外貌和性格上也存在差異。不過,我們很難說“剛”就代表絕對的強硬,“柔”就代表絕對的柔弱。也很難說哪一種更好。沒準兒剛柔并濟才是最令人稱道的境界呢!
書法講究“力透紙背”,即筆鋒要透到紙的背面,如錐畫沙、印印泥,這是不是指書法更推崇剛硬的風格呢?其實不是的,如果要想寫出更硬朗的字體,我們得多用方筆、側鋒,行筆要快,筆力要強;反之,就得多用圓筆、中鋒,行筆慢一些,筆力弱一些。
書法史上有“顏柳”(顏真卿和柳公權)和“褚趙”(褚遂良和趙孟)的風格區(qū)分。但如果我們仔細對比一下“遒勁郁勃”的顏柳字體和“秀麗柔美”的褚趙字體,會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更像是剛柔的“一體兩面”,前者“外剛內(nèi)柔”,后者“外柔內(nèi)剛”。而書法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說剛的時候不全是剛,說柔的時候不全是柔。輕重、遲速、濃淡、虛實交織,這其中玄妙要我們自己慢慢書寫,慢慢分辨,慢慢體會。
更妙的是,以柔求剛、摧剛為柔不僅是藝術形式上的構造和安排,更暗含著一種滴水穿石、化干戈為玉帛的處世智慧。不信的話,如果你想養(yǎng)小狗的爸爸還是不愿妥協(xié),你不妨停止爭吵,順著臺階示弱一下,也許爸爸會突然改變主意,養(yǎng)一只你最喜歡的小貓呢!
當然,同時養(yǎng)一貓一狗也不錯,那樣你就會對“剛柔相濟”有一番新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