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游補》一書在古代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層面具有獨特的成就,從“敘事張力”的理論視角來看,文本以夢境的時空幻化及空間嵌套構(gòu)成了敘事的時空張力;行者在夢境中的心路歷程中忽明忽暗的“情根”與“道根”之對比,構(gòu)成敘事的內(nèi)在線索的張力;而貫穿全書的顏色意象在敘述中的隱喻與呼應(yīng)中構(gòu)成了敘事的意象張力。
【關(guān)鍵詞】敘事張力;時空交錯;情根與道根;顏色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1-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05
《西游補》是一部明末清初的章回體白話小說,全書一共十六回。作者董說①,字若雨,浙江烏程人,出身于明末萬歷年間,明亡之后出家,南潛為其出家后之法名。著有《豐草庵雜著》十種詩文集若干。
《西游補》被視作《西游記》的眾多續(xù)書中較為出色的一部,魯迅先生評價其“造事遣詞,則豐瞻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兼以俳諧,亦常俊絕” ②?!段饔窝a》是從原著中逸出的一個枝叉,其故事發(fā)生在“火焰芭蕉之后,洗心塔之先也”,敘述了唐僧師徒經(jīng)過火焰山后,走到牡丹樹下,行者前去化齋,不意進入“鯖魚精” ③肚子,游歷諸多世界的故事。
本文的研究著眼于小說的“敘事張力”?!皬埩Γ╰ension)”這一術(shù)語起初作為一個詩學(xué)概念進入到文學(xué)理論中,1937年由新批評派文論家艾倫·退特提出,“張力詩學(xué)”曾經(jīng)被新批評派奉為“現(xiàn)代批評的頂點”,其理論主要來源于辯證法,它主要指二項式之間的對立沖突,“一切相互對峙而又相互作用的原則、意義、情感、修辭、語詞,都可產(chǎn)生張力。詩歌內(nèi)部諸種能動的二元對立所產(chǎn)生的張力使詩歌內(nèi)部諸要素精確地落位于某種美學(xué)序列中。” ④“張力詩學(xué)”的概念不斷延伸同樣可以運用于敘事文學(xué)的理論研究中,對小說的張力分析,也成為敘事學(xué)理論的組成部分之一。
一、敘事的時空張力
(一)夢境敘事中的時間幻化張力
時間和空間是小說的兩個重要維度,“敘事作品都必然涉及某一段具體的時間和某一個具體的空間,超越時空的虛實現(xiàn)象和敘事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⑤中國古代敘事傳統(tǒng)中存在一類故事在時間上造成仙凡反差的時間幻化,以《幽冥錄》中劉晨阮肇的故事為例,他們在山中的半年卻是人間的三百年。而這種時間反差和時間幻化在夢境中也極為突出,例如《南柯太守》和《枕中記》,夢境中時間具有巨大的穿越性。⑥《西游補》中,這種時間幻化的手法的運用尤為明顯。悟空從入幻到出幻——走入鯖魚肚子到打死鯖魚精的整個過程,只是發(fā)生在唐僧在牡丹樹下睡了幾個時辰中,而悟空游歷于幻境中的時間卻是好幾天,甚至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梭。從敘事學(xué)的角度來說,故事時間指“小說所講述的那個或真或假的故事的實際時間”,而敘事時間是指“敘事的時況”,“該故事在小說文本中所呈現(xiàn)的時間狀態(tài)”,《西游補》一書的故事時間較易確定,即熟睡的幾個時辰而已,而敘事時間在大圣游歷于“新唐國”“青青世界”“古人世界”“未來世界”等多個世界中無限的綿延,通過夢境敘事模式造成的時間幻化,使得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之間構(gòu)成了一種巨大的時間張力。
時間維度同時也關(guān)涉到小說的推進速度。在“過去世界”中,大圣化身為虞美人聽項王講故事,又去到“未來世界”里審判秦檜。這兩處的情節(jié)處理上運用了“重復(fù)”或稱“反復(fù)”的敘事手法,使小說的推進速度顯得較為緩慢煩冗。什克洛夫斯基說:“重復(fù)及其具體表現(xiàn)——韻腳和同義反復(fù),排比反復(fù),心理排比,延緩、敘事重復(fù)、童話的儀式、波折和許多其他情節(jié)性手法一一都屬于梯級性構(gòu)造”,小說敘事中常常有一種“三度重復(fù)”的結(jié)構(gòu),即“相似議題、行為、事件或背景的多次重復(fù)?!薄爸貜?fù)是突轉(zhuǎn)的前奏,為突轉(zhuǎn)蓄積了必要而充分的勢能” ⑦,在“古人世界”和“未來世界”中的“延宕”之后小說的敘事發(fā)生了轉(zhuǎn)機,大圣開始逐層走出“鯖魚世界”中的嵌套空間。
(二)層層相扣的嵌套空間
有學(xué)者指出了《西游補》中的環(huán)形結(jié)構(gòu),前后能夠呼應(yīng),并且布局上的環(huán)狀和場景上的環(huán)狀⑧,大圣的整個行程如同歷險記,由現(xiàn)實空間進入“新唐”,進入“青青世界”,再入“萬鏡樓”,再入鏡中世界,鏡中世界里再由“古人世界”穿梭到“未來世界”。在小說第十回之后有了轉(zhuǎn)折,行者回到“萬鏡樓”,逃出“萬鏡樓”,之后回到“青青世界”,回到現(xiàn)實世界,整個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一種清晰的邏輯感與均勻的對稱感。而且行者各個空間中的轉(zhuǎn)換是很自然的。從青青世界“撞開青石皮”得以“跌入琉璃閣”。從琉璃閣中的鏡子“跌進高臺”到了古人世界。在古人世界中,“玉門半開”“撲的一跌”“撞入玉門”“滾下去” ——到了未來世界。在未來世界里,新古人“將行者一推,端原跌進萬鏡樓里”,行文之中每處都用一“跌”字,在各個空間的轉(zhuǎn)換處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諧趣。
一條小小的鯖魚口中吐出紅氣竟然變幻出如此廣闊的空間,與受佛經(jīng)故事影響的《續(xù)齊諧記·陽羨書生》的敘事模式相似,通過空間的小與大的對比轉(zhuǎn)換產(chǎn)生奇異的虛構(gòu)效果。直到小說末尾,借助精舍中書生講書“范圍天地而不過”一語道破整部小說精心設(shè)置鯖魚世界。
二、情根與道根——敘事的線索張力
《西游補問答》中說:“大圣調(diào)計芭蕉,清涼火焰,力遏之而已矣。四萬八千年倶是情根團結(jié),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空破情根,必先走入情內(nèi),走入情內(nèi),見得世界情根之虛,然后走出情外,認得道根之實。”“斬斷情根”與“識得道根”之間的對立且統(tǒng)一,形成了大圣入幻與出幻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推動著敘事的進程和發(fā)展。《續(xù)〈西游補〉雜記》曰:“蓋情魔累人,無如男女之季也?!惫P者認為不能將“情”解讀為狹窄的“男女之情”,大圣入幻境之后并未困于男女之情,致使大圣一步一步陷入幻境的是與佛教中“空”的概念相對立的人的諸多執(zhí)念,而男女之情只是處于表層結(jié)構(gòu)的一個要素。
大圣緣何會陷進“鯖魚肚子”里呢?這是近于人的弱點使然。第一回將女郎打死之后,“大圣雖然勇斗,卻是天性仁慈”,后又顧慮師父怪罪,特意作了送冤文,評曰:“惜載,一念悲戀,惹起許多妄想。”當看到新唐時,大圣前后思慮了四個回合,充滿了猶豫與困惑,此時的大圣形象少了幾分“神性”,多了幾分“人性”。當他所處的世界已然不是現(xiàn)實世界了,氣惱之下飛到天門,聽得秦始皇有驅(qū)山鐸,便想“我若有了這鐸子,逢著有妖怪的高山,預(yù)先驅(qū)了它去,也省的些力氣”,可見尋找驅(qū)山鐸成為他入幻的直接原因,而根本的心理動機是他想要在取經(jīng)路上“省力”。因此第二回的開篇道“自此以后,大圣用盡千般計,只望迷人卻自迷”,而聽得鑿天者的痛罵更是入境的導(dǎo)火索,以至于迷亂了心性,進了青青世界和琉璃閣。之后為了尋找驅(qū)山鐸進入古人世界,聽得項羽說秦始皇在猛瞳世界,行者又走進了未來世界。
此外,大圣在幻境中總是有一個老者出現(xiàn)提醒,其實那是另一個清醒的“自我”,引出大圣的“道根”。將其從琉璃閣中的紅線中拉出的老翁說道“大圣,吾叫孫悟空”,大圣不信,老翁又說:“正叫做自家人糾自家人,可惜你以不真為真,真為不真?!碑斠坏澜鸸怙w入眼中,行者才醒悟是自己真神出現(xiàn)。后評曰“救妄心者,正是真心?!贝笫楹螘鹜??作者將故事插入之火焰山之后是有用心的,火焰山之火使得行者平靜的心變得焦躁,也擾亂了大圣的“火眼精金”,使其產(chǎn)生了種種欲念,第一回中見著牡丹便覺得紅,因為殺死妖精而悲憐,看見假的“新唐”更重重疑慮,無法決斷,一心想要驅(qū)山鐸求個省力。因此,這里的情根不是男女情欲,而是凡夫俗子的欲念與執(zhí)念,與“道根”相對。
直到第十回大圣再次回到琉璃閣,第十一回抖毫毛“收放心”之后,大圣的心理動機才由“找驅(qū)山鐸”轉(zhuǎn)變?yōu)椤罢規(guī)煾浮?,文章演進的線索才漸漸由“情根”回到“道根”,由“入境”到“出境”,由“放心”到“收心”。
三、駁雜的色彩——敘事的意象張力
陳洪在《中國古代小說藝術(shù)發(fā)微》一書中提出“《西游補》作為我國古代小說象征之作的代表?!薄皬娜珪w而看,鯖魚世界象征人生的追求,幻滅與醒悟;從局部看,鑿天象征著國家與社會的危機;萬鏡樓象征著世事情的紛擾與迷亂。小月樓象征情緣情孽?!薄啊段饔窝a》的作者本意即在象征,故刻意使用了名稱象征、夢境象征、環(huán)境象征、本體象征、結(jié)構(gòu)象征,因而全書的故事籠罩在一派恍惚迷蒙的迷霧之中。” ⑨意象的種類是多樣的,可以是視覺的,觸覺的,聽覺的,甚至是觀念的,意象的功能可以是呈現(xiàn)在抒情中、也可以表達在描寫里,還可以為敘事所用。筆者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研究中幾乎沒有關(guān)注到《西游補》中的顏色意象。筆者認為,在《西游補》中反復(fù)多次呈現(xiàn)的顏色意象具有某種隱喻和象征的功能,構(gòu)成了強大的敘事張力。
《西游補》中出現(xiàn)的駁雜的顏色,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紅綠交織的景象。在《西游補》的第一回中:
一簇女郎隊里八九個孩童跳將出來,孩童叫嚷:“你這一色百家衣舍與我罷;你不與我,我回家里去叫娘做一件青頻色、斷腸色、綠楊色、比翼色、晚霞色、燕青色、醬色、天玄色、桃紅色、玉色、蓮肉色、青蓮色、銀青色、魚肚皮色、水墨色、石藍色、蘆花色、綠色、五色、錦色、荔枝色、珊瑚色、綠頭鴨色、回文錦色、相思錦色的百家衣,我也不要你的一色百家衣了。”
從一個頑童口中道出如此紛繁復(fù)雜的顏色,充滿了駁雜之感,“五色使人盲”,這五顏六色的百家衣與長老那一色的百家衣形成對比,象征著世俗各種欲望悲喜交織與佛門清凈之對比,亦是“情根”與“道根”的對比。然而所列出來的色彩并非光譜上的顏色,而是“有意味”的色彩,諸如“斷腸色、回文錦色、相思錦色”,從修飾語來看隱含世間男女間扯不斷的情緣。五色百家衣主要分為兩種色調(diào),“紅”包括晚霞色、桃紅色、蓮肉色、荔枝色、珊瑚色;“青”包括青頻色、綠楊色、燕青色、青蓮色、銀青色、綠色、綠鴨頭色,這些顏色的出現(xiàn)其實都暗示了后面故事中的顏色基調(diào)。
先說“紅色意象”。小說開篇第一回的標題便點明了“牡丹紅鯖魚吐氣”,紅牡丹是鯖魚的氣,個“紅色意象”在整個故事里可以象征著鯖魚精用于一種蠱惑大圣的妖術(shù)。如行者一開始見到這牡丹時,“新落花,舊落花鋪成地錦,竹枝斜處露出一樹牡丹。”而大圣一會兒對師父說“牡丹紅”,一會兒又說“日色紅”,長老點破“徒弟心紅”。此時的大圣既為“紅”色所迷,亦時時打破這“紅”色?!澳档湎乱淮孛廊?,望見行者打殺男女……行者顏色不改,輕輕把棒一撥,又掃地打死了?!焙髞砣腌R之后大圣化作虞美人,又將四個侍兒打為“紅粉”,后來從鏡中回到“萬鏡樓”時,大圣剛鉆進那“朱紅冰紋闌干”,冰紋闌干變作幾百條紅線,把行者團團困住。后來行者出了萬鏡樓,到愁頂峰上抖毫毛,一個毫毛說“一洞天中云色多是回文錦?!庇钟形髂戏迳弦粋€毫毛行者沉醉山上,說樓中女子年方二八,面如桃花。當行者最后回到現(xiàn)實世界時,“鯉魚尸首口中放出紅光”,再次呼應(yīng)開頭。
“青色意象”則處處暗示著“鯖魚”構(gòu)造的迷宮,“鯖魚”則是“情欲”的諧音和隱喻,青綠色的世界其實暗示著“情”的世界。故事第一回師徒四人離開了火焰山,遇“綠春時候”“竹枝斜處”“青青綠野”,環(huán)境描寫暗示著他們進入鯖魚世界。大圣去化齋時,城頭上綠錦旗,上面寫“大唐新天子”,行者疑慮重重之下欲上天找玉帝問個究竟,卻見得“綠玉石殿”上寫著“唐新天子”,此時的大圣已經(jīng)進入了“鯖魚世界”。當大圣化作粉蝶飛進宮中,見到宮人拿著“青竹掃”,過了重樓疊院之后,大圣又見得一處“雕青軒子”,新唐天子坐在其中。后大圣又從鑿天者這口中聽得“青青世界大王”即為“小月王”。大圣見到的城門上“青青世界”四個字用“碧花苔篆成自然之文”,大圣撞開一塊“青石皮”,跌入琉璃閣中,里面陳設(shè)著“綠色琉璃椅”和“青琉璃窗”。后來大圣變作蛀蟲進入“鏤青古鏡”,影在“綠窗花縫”里,里面的美人有綠珠女子、綠娘。大圣在古人世界和未來世界游歷完之后,走到“綠水”邊,重新回到萬鏡樓。整個行蹤處處是青綠點綴,好一個“鯖魚”的世界。直到故事的第十六回以一篇長偈道破謎團“也無青男女,乃是鯖魚根。也無春男女,乃是鯖魚根……也無鯖魚者,乃是行者情?!?/p>
“紅色”和“綠色”兩種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并貫穿于環(huán)境描寫中,如“草蛇灰線”般時時暗示著“鯖魚吐氣”與“鯖魚肚子”,不僅起到營造環(huán)境背景的作用,且具有“觀念上”的意味。
此外,大圣走入幻鏡時是一片五色斑駁,走出幻鏡時也是一片五色駁雜,再次構(gòu)成了結(jié)構(gòu)上的前后對照與呼應(yīng)。第十五回“五色旗大圣神搖”:
孫行者無主無張,也只得隨班作揖。只見玄旗跌入紫旗隊里,紫旗橫在青旗上面。青旗一首飛入紫旗隊里,紫旗走入黃旗隊。黃旗斜入玄旗隊里,有一面大玄旗半空中落在黃旗隊,打殺黃旗人。黃旗隊奔入青旗隊,奪得幾面青旗來,被紫旗人一并搶去。紫旗人自殺了紫旗人幾百余首,紫旗跌入血中,染成荔枝紅色,被黃旗人搶入隊里。青旗人走人玄旗隊,殺了玄旗人。小玄旗數(shù)首飛在空中,落在一支松樹之上,黃旗隊一百萬人落在陷坑。一百面黃小令旗飛人青小令旗中,雜成鴨頭綠色。紫小令旗十六七面跌入青旗隊里,青旗隊送起,又在半空中飛落玄旗隊里,倏然不見。行者大憤大怒,一時難忍。
最后評曰“五色亂是心猿出魔根本,乃《西游補》一部大關(guān)目處?!痹谖迳珌y悟出了這其中的虛幻,走入情根方能斬斷情根。
四、結(jié)語
時空張力、線索張力與意象張力之間并非是孤立的。正是“入情”“識道”這一對看似對立沖突的內(nèi)在線索推動著行者進入這個嵌套空間之中又從中層層出來。通過時間幻化,“鯖魚世界”中延綿悠長的敘事時間與樹下幾個時辰的故事時間相互對照,構(gòu)成“夢”與“醒”的張力。而貫穿始終的兩個色彩意象“青”與“紅”分別成為“鯖魚肚子”與“鯖魚吐氣”的隱喻,在幻境中幻化為一把青帚、一池綠水、如花美人,在現(xiàn)實中則是牡丹、綠竹、青青綠葉、少男少女?!凹t色”與“青色”既是小說背景環(huán)境的構(gòu)成要素,也促成了“真實”與“幻境”之間的自然過渡,于駁雜的顏色中看出現(xiàn)實世界諸多色相的虛無,行者最終識破情根之虛,認得道根之實。走出火焰山,至洗心塔,《西游補》一書寫悟空此間的心路歷程,遙遙呼應(yīng)了《西游記》“心猿”“修心”的主題。
注釋:
①學(xué)界目前對《西游補》作者問題尚存爭議。
②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商務(wù)印書館2022年版,第135頁。
③李前程:《〈西游補〉校注》,昆侖出版社2011年版。
④王思焱:《當代小說的張力敘事》,《文學(xué)評論》2002年第2期。
⑤龍迪勇:《空間敘事學(xué)》,《天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第6期。
⑥楊義:《中國敘事學(xué)》,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⑦朱斌:《小說張力研究》,南開大學(xué)2008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
⑧徐銀萍:《西游補的敘事研究》,重慶師范大學(xué)2017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
⑨陳洪:《中國古代小說藝術(shù)論發(fā)微》,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87年版。
參考文獻: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22.
[2]李前程. 《西游補》校注[M].北京:昆侖出版社,2011.
[3]楊義.中國敘事學(xu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陳洪.中國古代小說藝術(shù)論發(fā)微[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87.
[5]王思焱.當代小說的張力敘事[J].文學(xué)評論,2002,(2).
[6]龍迪勇.空間敘事學(xué)[J].天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8,(6).
[7]徐銀萍. 《西游補》的敘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17.
[8]朱斌.小說張力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08.
作者簡介:
黃胡敏,女,漢族,云南昆明人,上海師范大學(xué)古籍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xué)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