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其關系到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利用各種閱讀資源,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的舊模式,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進行數學閱讀,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 數學閱讀;閱讀能力;數學素養(yǎng)
談起閱讀,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文科閱讀,但很難讓人將其與數學建立聯(lián)系. 因為談起數學學習,讓人聯(lián)想到的大多為知識講授和解題練習,可見數學教學過度關注數式演算,忽視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受其影響,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影響了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提升. 要知道,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若教學中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監(jiān)控,勢必影響數學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品質.
縱觀近幾年高考,越來越重視閱讀能力的考查,數學應用題的比重逐年提升,當面對此類問題時,學生常常因難以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而陷入困頓,產生畏難情緒. 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看法,供參考!
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會為學生準備導學單,以期通過“撈干貨”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單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過度應用可能導致學習遠離教材. 要知道,教材的編寫與校對是非常嚴謹的,教材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鍛煉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素材. 教師應合理利用資料資源,指導學生逐字逐句地細致閱讀,讓學生理解其內容與含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案例1 “函數的概念和圖象”的教學片段.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并回答如下問題.
(1)給出年份,你能給出相應的我國人口數嗎?
(2)物體下落2 s時,其下落距離是多少?
(3)給出時間,你能說出當時的氣溫嗎?全天最高氣溫是多少?它是在何時出現(xiàn)的?氣溫何時在0 ℃以上,何時在0 ℃以下?
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中的情境,然后回答上述問題. 通過上述問題的回答,學生發(fā)現(xiàn):由問題(1)可知,每一個年份都有唯一的人口數與之對應,如2022年末,我國人口數為141175萬;由問題(2)可知,物體下落過程中,在任意時刻都有唯一的下落距離與之對應,如物體下落2 s時,其下落距離為19.6 m;由問題(3)可知,當時間一定時,都有唯一的溫度與之對應. 根據學生的發(fā)現(xiàn),教師讓學生總結上述三個情境問題的共同特征,然后嘗試歸納總結函數的概念. 在此過程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對“任意”“唯一”進行辨析,以此掌握函數的本質,深化函數概念的理解.
該教學片段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以明確任務為指導.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并不是簡單粗略地閱讀,而是需要有明確任務的指導. 在本案例教學中,在閱讀前,教師基于教學重難點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任務的驅動下積極思考與實踐,以此通過有效閱讀掌握材料的重點,幫助學生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
閱讀任務的設計是教師深思熟慮的結果,如問題(1)的情境,教材的問題是“你能根據人口資料說出我國人口的變化情況嗎?”為了突出重點,教師改編問題,讓學生深刻理解“任意”“唯一”等關鍵詞的含義. 這樣的改編,能讓學生將閱讀重點放在具體的研究上. 另外,通過三個情境的對比分析,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對應關系,繼而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明確任務的指導下,學生閱讀更具方向性,從而為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其次,數學語言既包含文字語言,又包含圖象語言和符號語言,因此數學閱讀應關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 如上述情境,有的是用列表的方式呈現(xiàn)的,有的是用解析式表達的,還有的是用圖象顯現(xiàn)的,這樣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數學語言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最后,數學教材因限于篇幅,省略了一些推理過程,這使得知識點間的跨度較大,影響了閱讀效果. 基于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坡度的問題進行指引,或者引入一些有效的教學情境以便學生順利閱讀. 當然,有些有價值的信息隱藏于大量的材料中,這就需要學生通過畫重點、做記號、提問題等方式提煉信息,培養(yǎng)動腦、動手、動口等良好的閱讀習慣.
指導學生數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數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在數學閱讀中應強調個體的自我認識、自我調控,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不過,數學閱讀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若沒有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可能會變成簡單的瀏覽,這樣既會消耗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導致課堂教學出現(xiàn)“高耗能、低產出”的現(xiàn)象. 其實,在日常解題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這個問題涉及哪些知識?
閱讀前,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情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明晰相關內容的性質、特點以及應該達到怎樣的理解程度.
(2)這個問題的題意是什么?
解題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探索等活動理解問題的本意,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找到阻礙數學思維活動展開的真實緣由. 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問自答:該題已知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關鍵條件是什么?還有哪些隱含信息?通過自問自答,讓學生厘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條件. 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關鍵詞、關鍵數據以圖象或表格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借助數形結合,讓問題更加簡潔化、清晰化.
(3)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經歷一些挫折,遭遇一些失敗,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之前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當時是如何解決的呢?”“兩者有何區(qū)別與聯(lián)想?”這樣通過遷移實現(xiàn)由難到易、由陌生到熟悉的轉化,從而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計劃,增強學生的解題信心.
(4)這樣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時監(jiān)控自己是否偏離了目標,思考根據既定策略是否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以減少或避免遇到障礙就中斷前行的情況發(fā)生,切實提高解題效率.
總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避免走馬觀花,要學會邊閱讀邊思考,以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品質.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率,課堂上很少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閱讀,大多讓學生粗略地瀏覽后,就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學生,以教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自主性、自覺性,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將閱讀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缺少具體指導和檢查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使得閱讀出現(xiàn)了“耗時多,效率低”的現(xiàn)象,影響了數學閱讀效果. 基于此,教師不妨將閱讀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制定閱讀提綱,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案例2 “祖暅原理”的閱讀提綱.
為了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筆者為學生制定了一份閱讀提綱.
(1)你對祖沖之和祖暅了解多少?你還知道哪些數學家和他的故事?
(2)祖暅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又是如何證明的呢?
(3)祖暅原理具有怎樣的應用價值呢?
在閱讀提綱的指引下,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能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閱讀的價值,激發(fā)參與數學閱讀的積極性. 同時,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總之,數學閱讀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其在數學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重視數學閱讀訓練,讓數學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