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怡 湯新星
作者簡介:林嘉怡(2001.12—),女,漢族,廣西貴港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摘 要:本研究以移情理論為基礎,基于當前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現象,針對老年用戶的新型智能陶瓷園藝創(chuàng)新產品進行設計。運用沉浸觀察法、用戶訪談法、沉浸體驗法對本文研究對象進行真實調研,同時從視覺層、行為層和反思層提出老年用戶智能陶瓷園藝創(chuàng)新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以提高家庭園藝產品的適老化。
關鍵詞:移情理論;智能陶瓷園藝;移情設計;老齡化;適老化產品
1 前言
據國家衛(wèi)健委預測,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人口老齡化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一方面,在家庭養(yǎng)老過渡到社會養(yǎng)老的階段,解決好老年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養(yǎng)”等問題;另一方面,要抓住機遇,發(fā)展新的養(yǎng)老模式和新興產業(yè),休閑養(yǎng)老前景廣闊。老年人的休閑模式按照活動地點可以簡單分為室內與室外兩種模式,在室內的老年活動中,家庭園藝已成為老年人室內休閑活動的重要內容。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家庭園藝已從追求傳統(tǒng)食用和觀賞功能擴展到考慮植物的審美和藥用價值。園藝植物的美觀形式、空氣凈化功能和食用藥用功能進一步催化了老年消費群體對家庭園藝的青睞。家庭園藝不僅能使他們保持身心活躍,還能豐富老年用戶群體的休閑和娛樂活動,為其老年生活增加樂趣,日漸成為風靡的新生活方式。目前,我國家庭小型的園藝產品存在造型色彩單一、智能化不足、環(huán)保性和安全性較差等問題,而制品通常具有獨特的手工藝術感,造型色彩別具一格;同時陶瓷制品通常由天然陶土等可再生材料制成,在生產過程中比塑料或金屬制品更加環(huán)保,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擔。同時它們的獨特造型和色彩可以為園藝增添美觀和藝術氣息。
對此,本文將移情設計理論及其方法進行有效運用,設計出一款智能陶瓷園藝創(chuàng)新產品,為傳統(tǒng)產品的適老化發(fā)展以及智能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參考。
2移情和移情設計的理論和特點
2.1移情的基本概念
“移情”一詞源于德語“einfühlund”,后被譯為“empathy”。由德國美學家費舍爾父子創(chuàng)造的“移情”一詞源于心理學和美學領域,主要運用于神經學和心理治療等醫(yī)學領域,后來,相關概念也出現在設計和許多其他學科中。
不同學科對“移情”的理解不盡相同。在美學領域,“移情”作為學術語言是指審美過程中,主體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轉移到某些對象上,從而對這些對象產生感情的過程;在心理學領域,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將其解釋為理解他人情感并對他人情感做出同等反應的能力,后來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用心理學術語將“移情”定義為一個人的情感無意識地轉移到另一個人身體中的過程;在文學作品中的“移情”還作為一種修辭手法或技巧出現在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中,比如人們常說寄情山水、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都是作者借助于某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一種對他人某些品質的刻意挪用,是一種對沒有特質的事物故意賦予某種特質的行為,以達到情感表達的目的。
2.2移情設計的基本概念
“移情設計”一詞最早出現在哈佛商學院倫納德和雷柏特共同撰寫的文章《通過移情設計激發(fā)創(chuàng)新》中,“移情設計”的目標是幫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它的主要特點是對產品功能的要求和對客戶潛在情感需求的探索。《移情設計——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中對“移情設計”的解釋是指利用自己的直覺來引導和啟發(fā)我們?yōu)槲丛\面的人創(chuàng)造出更有用、更愉快的產品。
綜上所述,“移情設計”的本質是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是移情理論的具體應用。在面對特定的場景和特定的人群時,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能力,進入目標用戶的生活,創(chuàng)造使用場景和理解目標用戶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了解目標用戶的生理、心理、情感等因素。
2.3移情設計的基本方法
移情設計將“人”置于產品設計的中心,注重深入分析消費者的需求,旨在設計出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體驗的產品。移情設計本質上反映了一種設計思維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產生、沉浸、聯系、分離。一般來說,移情研究的探索是設計思維過程的核心,因此移情設計方法可分為三個層面:觀察層面、互動層面和沉浸體驗層面。
觀察層面主要關注用戶的主觀體驗和心理感受,了解他們使用產品的初衷、使用產品的環(huán)境、對產品的潛在需求等;互動層面主要通過用戶訪談、移情探測、焦點小組等方式,探究用戶不同的有意識和無意識需求,并利用結果分析用戶行為的深層含義,從而了解目標群體,挖掘用戶行為背后的真實情感。沉浸體驗層面主要是通過使用場景映射、情境映射等方法來實現的,改變設計者和用戶的視角、身份,改變設計者和用戶的身份。設計者親自沉浸在用戶日常使用的情境中去感知實際體驗,旨在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便于將用戶體驗轉化為設計方案,更好地定位問題、評估問題。
3移情設計理論下智能陶瓷園藝產品的老年人需求特征分析
針對移情設計理論和老年用戶需求特征進行細致分析,并對老年用戶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行為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和分析,為后續(xù)設計找尋切入點。
3.1實現智能園藝產品移情設計的步驟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今老年用戶的實際家庭園藝需求,設計師需要使用移情設計方法來捕捉老年用戶在家園藝時的情緒感受,以及他們在使用智能陶瓷園藝產品時的預期體驗。
首先,通過沉浸式觀察法觀察老年目標群體在家庭環(huán)境中與傳統(tǒng)園藝產品互動的情況,記錄語言、行為、情感等其他數據。其次,通過對老年目標群體進行消費者訪談和調查,了解老年人對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重視程度,收集消費者需求,反思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不足;通過角色扮演法,設計師將自己代入老年群體的這一角色,模仿老年群體在使用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情景,體驗目標老年群體使用感受,得出傳統(tǒng)園藝產品存在的目前痛點,獲取目標老年群體使用園藝產品的動機、使用感受以及用戶需求等,確定目標老年群體認知特征及潛在需求,挖掘新型智能陶瓷園藝產品的設計點。
3.2老年人需求的特點
3.2.1生理特征分析
衰老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現在視覺、聽覺、肢體運動等方面。
在視力方面,眼睛的器官和組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主要表現為視覺靈敏度、感光能力和辨色能力下降,老年黃斑變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的發(fā)病率增加;在聽力方面,老年人通常會出現耳鳴、聽力困難等癥狀;在肢體活動能力方面,老年人群肌肉的靈活性、力量和反應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下降,從而進一步降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
結合以上生理特征,在對新型智能陶瓷園藝產品進行設計時,針對老年群體視覺、聽覺、肢體靈活度降低導致各種問題,研發(fā)設計時應該做到:產品的基本功能的設計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供足夠大小的文字,加大色彩對比度;同時,在設計中可以盡量減少警示聲音的出現,采用多種感知方式等措施來有效改善老年群體在聽覺方面的障礙;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減少老年群體久坐不動的狀態(tài),施加給產品的觸發(fā)力度應該在老年人可控制的范圍內,操作設計盡量簡單易懂,搭配相關的具有提示功能或者容錯機制。
3.2.2心理特征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面臨著身體素質下降、社會角色轉變、與原有群體疏遠、社交圈縮小等挑戰(zhàn)。同時,面臨生活的改變,老年人經常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
一是懷舊心理。退休后,老年人可參加的社會活動減少,生活條件和習慣改變,成就感和價值感大打折扣;生理上得到休息和放松,心理上不自覺地回憶過去的經歷,以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二是孤獨和空虛心理。由于大多數老人的子女在結婚后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即使與老年人住在一起,也會由于兩代人之間的代溝而缺少共同語言,導致老年人缺乏交流、溝通和傾訴的渠道,使得老年人內心的孤獨、空虛加劇。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的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導致自尊心下降,同時多種慢性疾病的頻發(fā)也極大程度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問題。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上述對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分析,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是老年人的內心主要需求。老年群體大多已經退休或者是剛剛退休,他們脫離了原先熟悉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際圈,若此類老年人沒有合適的休閑娛樂途徑,精神得不到寄托,往往會感到情感空虛和孤獨,并可能患上抑郁癥、焦慮癥、癡呆癥和其他疾病。
4基于移情的智能陶瓷園藝產品設計策略
根據上述老年群體的認知和生理特性,從移情設計的視覺層、行為層和社會層三個層次出發(fā),提出以下對于情感智能陶瓷園藝產品的設計策略。
4.1視覺層的產品設計策略
產品外觀是吸引消費者的最直接方式,不同的設計會喚起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一個精美的外觀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在視覺層面上。家庭園藝產品帶給用戶的感受主要在于其物理特征,例如色彩、形態(tài)、材料質地。
在造型上,此類產品的風格應是線條圓潤。與棱角分明的形狀相比,圓潤的形狀能給老年人帶來更舒適的觸覺和視覺體驗。在色彩方面,設計采用了較為典型的暖色調,由于老年人的視覺靈敏度和對光線的敏感度降低,分辨顏色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設計應適當強化產品的色彩特征,并結合老年人對色彩的感知能力,選擇易于感知的配色方案。產品的材料選擇使用陶瓷制品,陶瓷藝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本身的實用價值以及審美價值極高,豐富了老年人家庭園藝生活的情趣和品質。但考慮到老年人的觸覺減弱,產品表面應提供適當的紋理,以增強老年人皮膚的觸覺感知。
4.2行為層的產品設計策略
老年人是家庭園藝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因此,智能園藝產品的設計要考慮老年群體人體特征。從整體來看,老年人容易對較為復雜的功能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在園藝產品設計上要易操作,迎合老年人的行為特征。
智能陶瓷園藝產品底部配有圓柱形顯示屏,底部配有平衡控制臺,無論是空盆還是滿水,用戶都可以輕松握住,且方向清晰,誤差保護機制高,易于用戶理解接納;同時,該產品集霧化噴灑與直流噴射功能于一體,傳統(tǒng)的噴霧器盆內壓力大,需要較強的按壓力度,不適合老年人群使用,該產品利用長鼻子澆水時內部水流差產生的自然壓力、在傾斜位置,特殊設計的噴嘴便于噴灑,具有直流噴灑和射流功能,出水均勻,并可根據不同植物特性調節(jié)出水量大小,能很好地養(yǎng)護植物,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弊端。
4.3反思層的產品設計策略
對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反思移情主要表現為消費者對產品效度感受和對產品含義的認知,這往往與目標消費者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方面密切相關,不同消費者之間的差異很大。迄今為止,對老年人特點的心理分析表明,他們與自己的社交圈脫節(jié),難以應對孤獨。在使用傳統(tǒng)園藝產品的過程中,如果缺乏互動交流,老年人群體很容易產生倦怠感。
基于此,本文設計的智能陶瓷園藝產品通過儀器內置的附加傳感器-高精度探頭,可以測量土壤水分含量,并將其轉換為精確的數值,顯示在儀器上或手機上,準確傳達不同植物的正確需求,準確獲取必要的水分、充足的光照等生長要素,增加老人動手檢測參與的樂趣,使植物茁壯成長,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為老人提供愉悅的情感體驗。
5結論
本文運用基于移情設計理論,從移情的角度出發(fā),挖掘老年人群體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智能陶瓷園藝產品策略,以提升和改善老年人對家庭園藝產品的體驗,為老年智能陶瓷園藝產品的設計提供指導和方向。
參考文獻
[1]何曉喬,高洋,蘇琰妮,等.小型家用智能園林工具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6):54+56.
[2]于廣元.擬人與移情——古典文學修辭手法淺談[J].古典文學知識,1999(03):88-91.
[3]Dorothy A.Leonard.Spark Innovation Through Empathic Design[J].November 1997.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6):102-130.
[4]張佳寧.移情設計方法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程,2015,36(24):144-147.
[5]宋雪琪.老年人智能廚具產品移情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23.周曉晗.基于移情設計方法的老年人益智玩具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