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上海圖書館廣播圖書館的有聲資源建設現狀進行梳理,從空間建設、資源建設以及活動概況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發(fā)現當前廣播圖書館有聲資源建設存在活動內容零散、資源獲取便利性有待提高和用戶畫像不明晰等問題。基于此,文章從宣傳方式、資源聯(lián)盟、人才培養(yǎng)等角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廣播圖書館有聲資源建設意見,以期更好地發(fā)揮廣播圖書館的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有聲閱讀體驗。
[關鍵詞]有聲讀物;有聲資源;有聲書;廣播圖書館;閱讀推廣
隨著國內在線音頻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有聲讀物逐漸成為人們接收信息、娛樂休閑的重要方式之一[1]。由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東方廣播中心阿基米德傳媒共同打造的廣播圖書館已正式開館,筆者通過對廣播圖書館有聲資源建設現狀進行梳理,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有聲資源建設意見,以期發(fā)揮廣播圖書館的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有聲閱讀體驗。
一、廣播圖書館建設現狀
(一)空間建設
廣播圖書館位于上海圖書館東館二樓,分為廣播體驗館和廣播活動館。廣播體驗館設置十人常坐空間,配備1200冊廣播類圖書,并提供專業(yè)錄音設備,可供讀者聆聽電臺、體驗主播、拍照打卡、有聲閱讀等。廣播活動館布置成廣播直播間,讀者、主播及館員可利用該空間錄制上海圖書館電臺節(jié)目內容。
(二)資源建設
有聲讀物即“可以聽的電子書”,英譯為“audiobook”。有聲讀物最早是由視聽材料(資料)發(fā)展而來的。一般學界認可的定義為美國音頻出版商協(xié)會對“有聲讀物”的概念界定,即“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內容,復制和包裝成盒裝磁帶、高密度光盤或單純數字文件等形式進行銷售的錄音產品”[2]。
隨著有聲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有聲讀物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形式更加豐富。除了以往的電臺廣播、有聲書,一些播客、脫口秀、廣播劇等內容豐富的音頻類型節(jié)目也被歸為有聲讀物。目前,廣播圖書館內有聲資源主要源自喜馬拉雅、阿基米德、館所自購有聲讀物數據庫,內容包括主題新聞播放、講座直播、相聲、親子故事、職業(yè)技能培訓等。
(三)活動概況
當前,廣播圖書館采用廣播與圖書結合的形式,與阿基米德、喜馬拉雅等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截至2024年3月底,廣播圖書館共舉辦了7場展覽,其中以有聲讀物為主體的展覽有6場,分別是喜馬拉雅定點暢聽主題展覽、詩經與山海經墻面展覽、“廣播記憶 原聲回響”、“聲律啟蒙 聲音里的讀書之美”、“認識世界 科普有聲”和“聲音里的宋詞之美”。這些展覽將阿基米德或喜馬拉雅的有聲資源與館藏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相融合。除展覽外,廣播圖書館還積極在“上海圖書館信使”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有聲書相關微信推文,以使更多的讀者通過推文了解廣播圖書館的有聲資源。
廣播圖書館開展的活動按照策劃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自主策劃的輕量型寒暑假活動,另一類是與阿基米德、喜馬拉雅等聯(lián)合舉辦的講座活動。
第一,寒暑假活動,主要包括“書聲朗朗”活動與“宋詞之美”活動?!皶暲世省被顒幼?023年7月8日啟動,2023年8月20日圓滿結束。在此期間,每周六的9∶15至10∶45,活動于廣播圖書館2074房間如期舉行?;顒右匝堊x者錄制誦讀聲律啟蒙等經典讀物為核心內容,讀者們積極參與,共產生109件珍貴的音頻作品?!八卧~之美”活動于2024年1月27日拉開帷幕,2024年2月11日圓滿結束。活動期間,每周六的9∶15至10∶45,廣播圖書館在2074房間舉辦了6場精彩紛呈的活動。每場活動都邀請讀者誦讀宋詞,使讀者感受宋詞獨特的韻律與意境。為提升讀者的參與度,活動中廣播圖書館還設置了抽獎、打卡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使得整個系列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本次活動共產生了30件高質量的音頻作品。
第二,講座活動。在2023年7月至9月期間,阿基米德傳媒、長三角之聲與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共同策劃了“聲音里的宋詞之美”活動?;顒悠陂g,上海廣播電臺的知名主持人在廣播圖書館共計舉辦了10場內容豐富的講座。講座中,廣播圖書館摒棄了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回歸到了詩詞的“吟詠”傳誦方式,讓讀者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親身感受國學經典所蘊含的音律之美,領略宋詞的獨特魅力。從2023年8月起,廣播圖書館每月舉辦一場“如水說史”講座活動。截至2024年3月,累計已舉辦8場?;顒又髦v人如水講師以聲情并茂、旁征博引的方式講述歷史,受到讀者廣泛歡迎,場場座無虛席。
二、廣播圖書館有聲資源建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一)活動內容零散
目前,廣播圖書館組織的相關活動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間。以寒暑假特別推出的“讀者錄音體驗”系列活動為例,該活動主要面向放假的學生群體,但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內容不夠豐富,因此不能有效吸引讀者持續(xù)參與。同時,廣播圖書館組織的相關活動在內容上多局限于文獻的表面揭示,缺乏對深層內容的挖掘,這使得部分活動的吸引力不足。為了有效建設廣播圖書館,未來相關部門需要深化內容開發(fā),以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資源獲取便利性有待提高
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聽書和視頻講書等新興的數字化閱讀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成年國民喜愛,2023年有36.3%的成年國民通過聽書的方式進行閱讀。相關研究對我國成年國民聽書介質的考察發(fā)現,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的國民比例較高,為23.4%;有14.1%的人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聽書[3]。目前,上海圖書館在阿基米德和喜馬拉雅中分別搭建了個性化板塊,為讀者提供《進館說》播客節(jié)目。然而,從關注量、播放率以及用戶反饋來看,《進館說》播客節(jié)目在兩大平臺并未獲得預期的關注,播放效果也不理想。為了提升節(jié)目的曝光度和吸引力,廣播圖書館需要考慮優(yōu)化節(jié)目推廣策略和用戶界面設計。
(三)用戶畫像不明晰
通過對參與線下活動的讀者的深入觀察與分析,筆者發(fā)現參與錄音體驗活動的讀者以中小學生為主。而參與講座的群體年齡跨度較大,有少兒,有中青年,也有老人。筆者通過采訪了解到,讀者參與活動的動機千差萬別。有的是出于對活動內容的好奇,有的是追隨喜歡的主播。這體現出活動對象的針對性不強。用戶畫像不明晰可能會導致廣播圖書館無法準確地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偏好,從而無法為讀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服務。
三、廣播圖書館有聲資源建設意見
(一)利用好在地資源,采用多種閱讀推廣方式
除了目前采用的宣傳和推廣手段,如設計宣傳海報、組織宣傳活動以及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推廣,廣播圖書館還可以考慮在館內設立專門的展示區(qū)域,以便讀者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廣播圖書館的定位及其所提供的服務。例如,廣播圖書館可以借鑒喜馬拉雅打造的“有聲圖書館”,在館內設置一面特色墻,墻上張貼若干包含有聲資源二維碼的海報,讀者只需掃描這些二維碼,就能輕松進入“廣播圖書館的有聲世界”,不僅可以立即開始閱讀,還能輕松獲取豐富的閱讀資源,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4]。另外,面對大多數讀者對廣播圖書館一知半解的現狀,廣播圖書館要增強主題服務的多元體驗性,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廣播圖書館。例如,廣播圖書館可以直播的形式由主播與圖書作者共讀好書、共做節(jié)目等,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互動。
(二)整合多方資源,建立有聲資源共建共享聯(lián)盟
當前,人們已經對信息資源共享達成了共識,合作與共享已經成為圖書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2018年9月成立的長三角有聲閱讀聯(lián)盟,旨在整合長三角各大公共圖書館及專業(yè)朗誦協(xié)會的各類資源,把海量豐富的閱讀資源轉化成有聲的傳播力量。該聯(lián)盟聯(lián)動長三角各公共圖書館及專業(yè)朗誦協(xié)會的力量,致力于打造有聲閱讀空間,結合數字圖書館的傳播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有聲閱讀推廣活動,讓更多讀者感受到有聲閱讀的魅力[5]。通過組建圖書館聯(lián)盟,廣播圖書館可以實現有聲資源的共建共享,在聯(lián)合采購有聲資源時可以形成強大的議價能力。同時,各館館藏資源側重也各有差異,通過館際合作,廣播圖書館在豐富館藏資源的同時,也可有效降低有聲讀物建設的成本[6]。
(三)細分讀者群體,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隊伍
目前,學界有關廣播圖書館的研究很多都強調要把服務對象重點放在視障、老人等群體。誠然,這部分群體是有聲讀物天然的服務對象,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有聲讀物也成為紙質圖書閱讀一種補充,服務范圍也不局限于上述人群。廣播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要因勢利導,分門別類地制作有聲讀物,滿足低幼兒童、學生、視障人士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低幼兒童雖然文字閱讀能力較弱,但對童話故事類的內容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廣播圖書館對有聲讀物的推送要偏向故事類的容易讓孩子接受的讀物[7]。完善的服務還需要專業(yè)的人才隊伍。廣播圖書館當前在舉辦活動時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是專業(yè)人才的缺乏。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yè)錄音設備、錄音場所以及豐富的有聲資源,廣播圖書館亟須提升館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館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須具備操作先進錄音設備、管理錄音場所和整合有聲資源的能力,以確?;顒幽軌蚋哔|量、高效率地開展。廣播圖書館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需要制訂相關的培訓標準,在專業(yè)技能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上下功夫、多投入。同時,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有聲書內容資源涉及多方版權,這要求館員學習了解相關政策,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
(四)突出有聲資源“伴隨屬性”
有聲資源具有“伴隨屬性”,相較于純文字閱讀,它允許人們在收聽時,投入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精力去處理別的事情。有聲讀物通過其生動的音效,增強了聽眾的在場感,從而為聽眾提供別具一格的閱讀體驗。有聲讀物無須讀者識字,這一特點極大地降低了閱讀的門檻,使得有聲讀物的受眾范圍變寬,涵蓋從老人到兒童等各個年齡段,特別是對視障人士來說,有聲讀物更是一種極其友好的閱讀方式。如淮安書房喜馬拉雅流動有聲圖書館就抓住了這一特點,以有軌電車為載體,共設計了40個有聲書單,用戶乘車時通過掃碼即可暢聽[8]。因此,廣播圖書館在建設有聲資源方面,要抓住有聲資源的伴隨性特點,讓服務泛在可及,讀者可以隨時隨地收聽[9]。廣播圖書館須構建線上線下全面融合的讀者服務體系,推動電腦端、微信端、App端聯(lián)動及功能升級,實現線上線下服務同質,有聲服務觸手可達。
四、結語
通過有聲閱讀,讀者不僅能深入感受文字背后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更能在聽覺的享受中沉浸于一種獨特的“聆聽”體驗之中。有聲閱讀作為全民閱讀的有力支撐,契合現代社會大眾碎片化閱讀的需求,成為傳統(tǒng)閱讀的有益補充。建設好廣播圖書館不僅是上海圖書館責任的體現,更是上海圖書館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的深化。
[參考文獻]
[1]劉仕杰.流量密碼:新媒體內容創(chuàng)作技巧[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2.
[2]楊航.我國“聽書”產業(yè)在網絡下的發(fā)展和標桿性策略分析[J].編輯之友,2011(08):73-76.
[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fā)布[EB/OL].(2024-04-23)[2024-04-28].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wzzt/2024qmyddh/cgfb/202404/t20240424_844854.html.
[4]上海市郵政公司閘北區(qū)分公司.有聲圖書館 為你打造一面會發(fā)聲音的書墻[EB/OL].(2020-04-24)
[2024-04-28].https://www.sohu.com/a/390716433_
783051.
[5]讀者活動推廣部.用聲音傳遞閱讀力量:長三角有聲閱讀聯(lián)盟成立[EB/OL].(2018-09-04)[2024-04-28].https://www.zjlib.cn/zxbghd/55006.htm.
[6]李曉寧.公共圖書館面向視障人士開展有聲閱讀服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國內31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問卷調研的實證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20(13):96-100.
[7]李曉寧.公共圖書館有聲讀物服務現狀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01):67-71.
[8]楊尚,楊丹丹.全省首家流動有聲圖書館在淮安開館[EB/OL].(2021-12-26)[2024-04-28].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huaian/202112/t20211226_7363108.shtml.
[9]吳申倫.適應平臺經濟:我國有聲書產業(yè)現狀與發(fā)展研究[J].編輯之友,2022(0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