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代巴縣檔案匯編》上看到,乾隆年間,老百姓向衙門呈交訴狀,都以“蟻”或“蟻民”自稱,官府稱呼平民,也直接叫作“蟻”。這種平民在官爺面前表現(xiàn)得如此卑賤的風(fēng)氣,究竟始于何時?似乎在清軍入關(guān)之前,民眾尚不至于這么卑賤。至少從宋人的記錄來看,宋朝百姓面對官員的時候,并不需要低三下四,恰恰相反,他們甚至可以不將官員當(dāng)根蔥。
宋仁宗時,有一個叫宋祁的官員到開封城外游賞景色,見到老農(nóng)耕田,便上前作揖,打趣道:“老丈辛苦了??磥斫衲昴筘S收啊。您覺得應(yīng)該感謝老天爺眷顧呢,還是感謝皇上洪福?”老農(nóng)“俯而笑”,然后將宋祁狠批了一頓:“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nóng)事矣!我每日辛勤勞作,今日之獲,全是我的汗水換來,為何要感謝老天爺?我按時納稅,官吏也不能強我所難,我為什么要感謝皇上?吾春秋高,閱天下事多矣,沒見過像你這么蠢的?!彼纹畋焕限r(nóng)罵得悻悻然,也不敢生氣,回家寫了一篇《錄田父語》,將老農(nóng)的話記錄下來。
南宋初年的官員莊綽在《雞肋編》中也記錄了一件事:有一天,他路過贛州,叫吏卒到附近店鋪買些日用品。但店家不肯賣東西給他們,因為吏卒帶去的制錢是徽宗朝所鑄造,贛州百姓看到徽宗朝制錢,便不客氣地說:“這種無道昏君的制錢,我們這里不收?!边@不是某一個人的意氣用事,而是整個贛州乃至江西的民風(fēng)。用莊綽的話來說,是“山水風(fēng)氣致然也”。
其他地方呢?南宋末年,嚴州有個知州叫方回,為人貪鄙,喜歡給人的詩集作序,然后收點潤筆?!笆芯∪饲笤娦蛘撸暌晕邋X,必欲得鈔入懷,然后漫為數(shù)語。市井之人見其語草草,不樂,遂以序還,索錢,幾至揮拳,此貪也?!睍r人記錄這件逸事,本意是想形容方知州的貪婪,連五文錢也不放過。不過我卻覺得方回這個人很有意思,毫無半點知州的架子,只要給點錢(才五文錢!),就可請他寫一篇序。更有意思的是,那個“市井小人”對方大人的序不滿意,居然敢擲回去,要方大人退錢,不退錢就揍他。顯然,嚴州的市井中人并不覺得知州大人有多么神圣不可侵犯。
市井人物這么硬氣,士子就更不用說了。宋人筆記《國老談苑》錄有一則故事:“王旦在中書(即當(dāng)宰相),祥符末,大旱。一日,自中書還第,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jīng)擲旦,正中于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币粋€書生不但敢當(dāng)路擋住宰相大罵,而且向宰相扔書本表達抗議,而宰相還得承認他罵得有道理。這樣的官民關(guān)系,后世幾乎絕跡了。
(摘自《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