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和許多同事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偶然一個機會,我從一位老中醫(yī)那里得到一個方子——黃瓜霜。
取材很簡單。黃瓜一根,芒硝若干。黃瓜以成熟者為佳,又粗又大、顏色發(fā)黃、水分少的老黃瓜更好。制作時先切去黃瓜頂部,小心挖掉籽和瓤,接著填滿芒硝,然后用牙簽將切掉的黃瓜頂部用重新封好,懸掛在陰涼處。十天左右黃瓜外皮就會結(jié)出一層白霜,輕輕刮下來放在小瓷瓶中密封。慢性咽炎發(fā)作的時候,用小紙筒吹入喉內(nèi)少許,每天4次,當(dāng)天就感到癥狀緩解,4~7天基本痊愈。
河南鄭州王老師
專家點評
說起中藥西瓜霜,大家都熟悉。但對黃瓜霜可能知之者不多。其實,黃瓜霜和西瓜霜制法相同,都是在瓜中填人芒硝經(jīng)陰干結(jié)霜而成。這兩種霜劑都是治療口腔、咽喉疾病的良藥,而黃瓜霜更具有療效好、取材容易、制作簡便的優(yōu)點。
黃瓜霜最早見載于明代醫(yī)書《壽域神方》,該書云:“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人芒硝令滿,懸陰處,待硝透出刮下,留點眼?!蓖瑫r代的《醫(yī)林集要》也有“治咽喉腫痛…每以少許(黃瓜霜)吹之”的記載。下面簡單介紹黃瓜霜的制法、適應(yīng)證和用法。
藥物制霜是中藥學(xué)的一種制藥方法。制作霜劑的目的是緩和藥性、降低副作用和增強療效。黃瓜霜是將芒硝(或白礬)裝入黃瓜內(nèi)瓤中浸漬,經(jīng)“風(fēng)化成霜”后得到的結(jié)晶性粉末。取成熟大黃瓜一條,在中上部開切,挖去瓜瓤和籽,填人芒硝,再把切下的一截蓋上,用竹簽插牢,懸掛于陰涼通風(fēng)處。數(shù)天后,黃瓜皮上出現(xiàn)一層白霜(即為黃瓜霜),用鵝毛輕輕掃下,裝入瓶中備用。
黃瓜霜汲取了黃瓜和芒硝的藥物成分,兼具了二者的藥效功能。黃瓜味甘性涼,能清熱解毒,可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等;芒硝味咸性寒,能清熱除濕、消腫療瘡(用白礬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芒硝經(jīng)黃瓜汁浸漬,再“風(fēng)化成霜”后(黃瓜霜)具有較強的解熱、抗炎效果,尤其對口腔炎、咽喉腫痛等有極佳效果。中醫(yī)認(rèn)為,黃瓜霜性味甘涼,有清涼、消腫、止痛功效,善治口舌生瘡、咽喉炎、牙齦腫痛、跌打掀腫、火眼赤痛(急性結(jié)膜炎)等病癥。
咽喉疾病可用筆管或紙卷成漏斗狀,蘸少許黃瓜霜吹人咽喉部,但吹藥別用力過猛,以防藥粉進入氣管引起嗆咳。適用于急性咽喉炎或紅腫、急性扁桃體炎等,每天吹人五六次,一般2~3天癥狀好轉(zhuǎn)。
口腔疾病可用消毒棉簽蘸黃瓜霜散布患處,或吹人藥粉。為讓藥粉保留時間長些,施藥后半小時內(nèi)不宜飲水或漱口。適用口舌生瘡、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每天施藥3~4次,輕者多一天好轉(zhuǎn),重者2~3天。
眼病黃瓜霜研細直接點眼(小量),也可將黃瓜霜與蒸餾水按1:10比例混合溶解(即10%滴眼液),裝入消過毒的滴鼻管內(nèi)用以滴眼。如紅眼病(急性結(jié)膜炎)者,每2小時滴(或洗)眼1次,1日3~5次,一般滴3日。
皮膚病如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可將黃瓜霜用水溶化,用棉簽蘸液涂搽患處,或用紗布浸液濕敷也可,每日3次,一般1天癥狀可好轉(zhuǎn),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