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部分明確提出,要創(chuàng)設真實且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以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與此同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學寫故事”寫作專題也對初中生撰寫一般性記敘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專題中,學生需要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豐富故事細節(jié),打造出情節(jié)波瀾,以增強故事的吸引力。
嚴紅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講評課緊密圍繞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展開。她以真實且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指導和寫作實踐。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體驗到寫作的樂趣,并在相互學習和評價中不斷進步,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一、遵循語文學習情境設計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
語文教學應當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真實或模擬的情境,開展各類語文實踐活動。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和語文課程的特性,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
嚴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講評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課程起點是學生的習作,所有用于講評和修改的材料都源自學生。她從學生的日常寫作中精心挑選出有價值的素材,將這些素材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或用來示范,或用來評析,或用來修改。這無疑是最好的寫作材料處理方式,因為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的東西”。讓學生親身經歷或參與“自己的東西”的成長過程,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學習體驗,也提升了學習效果。
2.驅動性
嚴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講評課沒有直接、機械地講授寫作知識和技巧,而是通過朗讀、討論、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欣賞、互評、修改中,自然地掌握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所有活動,嚴老師都讓學生自己分析和解讀,自己只是做了必要的引導和精當的點撥。這就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發(fā)揮了主體性。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挑戰(zhàn)和樂趣。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語文學習情境的驅動性原則,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3.有效性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情境任務的設計至關重要。它需要激發(fā)學生的真實學習和深度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并通過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解決典型問題來鞏固學習成果。
這節(jié)課上,嚴老師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課堂中,學生不僅有“講”和“評”的過程,更有兩次重要的“寫”的實踐活動。特別是在“活動三:讓故事一波三折”環(huán)節(jié)中,嚴老師巧妙地設計了“改寫活動”,選取了一篇描寫生動但情節(jié)略顯平淡的學生作文作為改寫素材。有了之前學習的“增加情節(jié)波瀾”的技術支撐,學生在改寫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有章法。他們不僅成功地運用所學方法對原文進行了升格,還“頓悟”了其他增加情節(jié)波瀾的技巧,如“對比”和“鋪墊蓄勢”。這些“頓悟”既證明了這次改寫活動的成功,也體現了學生對“寫好故事”方法技巧的有效掌握。
二、開展扎實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
1.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帶著學生學習的教育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學習氛圍。嚴老師通過讓學生朗讀或默讀作文、討論交流以及自主修改等方式,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同時,嚴老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打造學習共同體,讓學生之間實現合作交流、經驗分享,從而促進共同成長。
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平臺,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團結向前。
2.開展多樣的學習活動
在這節(jié)作文課上,嚴老師組織了一系列欣賞、互評和修改的寫作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形式豐富,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使得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他們不僅積極參與課堂各環(huán)節(jié),還通過互相學習和評價,在愉快的氛圍中進一步提升了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
3.關注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防止過度指導和重復訓練。嚴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講評課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課堂上,除了必要的點撥,她說的很少,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實的寫作情境中體驗與實踐,獲得全面成長。
作文講評課作為語文課的一種重要形式,應該遵循語文學科內在的學習規(guī)律??偠灾?,嚴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講評課很好地貫徹了這一點。她根據語文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扎實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從而寫出精彩的故事。
(點評人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泰興市教師發(fā)展中心研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