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禮就像一個大 party,所有人都玩得很快樂!”山東姑娘小張和愛人辦了一場流程簡單、時間充裕的“三無婚禮”,收獲了意想不到的好評。“三無婚禮”,一般指無車隊、無接親、無伴郎伴娘。
“三無婚禮”,就是將傳統(tǒng)婚俗中的繁文縟節(jié)刪減為輕松愉悅的新式婚禮。這是對繁雜冗余的俗套的遠離,更是對移風易俗、愉悅自我的積極擁抱,旨在不為世俗左右,掌握自己婚禮的主動權(quán)。這并非是要放棄人們曾經(jīng)崇尚的儀式感,而是要一種自我認可的莊重與儀式,側(cè)重新人的精神愉悅。
人們重視婚禮、講求親友的參與,是重視這份寶貴人生的唯一性和獨特性。但如今社會上有不少的婚禮儀式越來越繁瑣,造成新人雙方家庭的婚禮開支越來越大,甚至成了“婚姻不可承受之重”。對此,不少年輕人早有不滿,只是緣于受世俗的裹挾而難有突破。
“三無婚禮”,其省心、省錢、省力的節(jié)約效應顯而易見。但“婚禮”不過是中國傳統(tǒng)婚俗文化中的一個末尾環(huán)節(jié),而真正帶給人們特別是相關(guān)家庭更大壓力的,是居高不下的“高彩禮”。有網(wǎng)友問,什么時候才能流行“無彩禮”呢?
筆者以為,“彩禮”在中國的婚姻文化中也可謂“源遠流長”,在一些地區(qū)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現(xiàn)階段恐怕難以禁絕。但應反對的是“彩禮”價碼不斷攀升。越來越離譜的“高價彩禮”,已成為很多農(nóng)村家庭難以逾越的大山。
其實,一對夫妻能不能幸福、能不能白頭偕老,和婚禮有多隆重,“彩禮”是不是達到了38萬、68萬、88萬,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個中道理世人皆知。還是為愛減減負吧,婚禮也好、彩禮也罷,新人雙方家庭都應量力而行,也不必在乎外人的說三道四,踏踏實實地開啟新人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本欄編輯 鄭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