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底料這門生意火熱的背后,是大城市獨居青年的生活圖鑒。
根據(jù)貝殼研究院發(fā)布的《新獨居時代報告》,到2030年,我國獨居人口數(shù)量預(yù)計達到1.5億~ 2億。除了老人以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成為獨居者中的一員。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很多連鎖火鍋品牌紛紛走上“經(jīng)營火鍋優(yōu)而賣底料”的路子,線下“大生意”不能丟,獨居“I人”的“小生意”也要照顧到,主打一個魚和熊掌我都要。
火鍋底料的江湖,除了稱霸一方的川渝麻辣紅湯底料,一向走“鮮”路線的菌湯火鍋底料也是一匹黑馬。
2024年6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quán)威檢測機構(gòu)送檢了12款火鍋底料(菌湯口味),包括海底撈鮮香菌湯火鍋湯料、名揚鮮菌湯火鍋底料、好人家菌湯火鍋底料、小龍坎菌湯火鍋底料、呷哺呷哺珍鮮菌湯火鍋底料、德莊菌湯火鍋底料、小肥羊鮮香菌湯火鍋底料、橋頭菌湯火鍋湯料、加點滋味云南珍鮮姬松茸風(fēng)味湯底、日食記牛肝菌湯底、譚鴨血菌湯火鍋底料、珮姐老火鍋菌湯火鍋底料,對比測試氨基酸態(tài)氮、谷氨酸鈉、鈉、脂肪、飽和脂肪酸、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總砷、鉛、4-甲基咪唑、3-氯-1,2-丙二醇、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指標。
結(jié)果顯示,理化指標上,小肥羊、加點滋味、海底撈、好人家、日食記,氨基酸態(tài)氮(常用提鮮劑)含量較高,鮮味“最濃”,而名揚、小龍坎、橋頭鮮味“最淡”。不過,12款火鍋底料均檢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菌湯鍋底的“鮮味”可能過多地依賴味精增鮮。日食記、名揚均屬于“高脂”,從脂肪構(gòu)成看,譚鴨血、海底撈、好人家、珮姐老火鍋飽和脂肪酸占比較高。此外,火鍋底料鈉含量普遍較高。部分產(chǎn)品添加常見防腐劑,但含量均在合理范圍。
在衛(wèi)生及安全指標上,12款火鍋底料大腸菌群均未檢出(<10CFU/g),11款檢出“細菌”,菌落總數(shù)最高相差達700倍;10款火鍋底料檢出總砷,5款檢出鉛;呷哺呷哺、小肥羊、小龍坎、日食記、加點滋味、德莊6款火鍋底料檢出4-甲基咪唑(可能致癌物)。
測評報告一:德莊等6款檢出風(fēng)險物質(zhì);菌落總數(shù)最高相差700倍
“脆皮”成為了當下年輕人又一新標簽。打個哈欠脫臼了、摔一跤骨折了、換件衣服扭到腰了……面對碰一碰就“壞”的身體,越來越多“脆皮”年輕人走上了自救的道路,他們連吃火鍋都只吃滋補養(yǎng)生的菌湯鍋。
2024年6月,本刊向第三方權(quán)威檢測機構(gòu)送檢了12款火鍋底料(菌湯口味),對比測試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總砷、鉛、4-甲基咪唑、3-氯-1,2-丙二醇。
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大腸菌群均未檢出(<10CFU/g),11款檢出“細菌”,菌落總數(shù)最高相差達700倍;10款火鍋底料檢出總砷,5款檢出鉛;呷哺呷哺、小肥羊、小龍坎、日食記、加點滋味、德莊6款火鍋底料檢出4-甲基咪唑。
海底撈檢出“細菌”最多
微生物無處不在,火鍋底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也是微生物生長的養(yǎng)分,在合適的條件下,微生物將以幾何級數(shù)的速度迅速增長。
一般來講,微生物指標是指菌落總數(shù)和大腸菌群的檢測指標。其中菌落總數(shù)用以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大腸菌群的檢出則與食物是否被糞便污染有關(guān)。
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大腸菌群均未檢出(<10CFU/g),11款檢出“細菌”。其中,橋頭是唯一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均未檢出的產(chǎn)品,衛(wèi)生狀況最佳。而在菌落總數(shù)項目上,海底撈檢出值最高,為14000CFU/g,與檢出值較低的小肥羊(20CFU/g)相差達700倍。
海底撈所屬頤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回復(fù)本刊:“我們鮮香菌湯火鍋湯料產(chǎn)品符合GB 31644國家標準,該標準項目均為經(jīng)國家風(fēng)險評估后確定的科學(xué)合法標準,貴刊檢測的微生物等多個項目,在該產(chǎn)品中的風(fēng)險不存在,不會影響該類產(chǎn)品品質(zhì),因此國家也未作相應(yīng)要求?!?/p>
其同時提到,“抽檢的產(chǎn)品數(shù)量有限,且不同產(chǎn)品狀態(tài)、使用原料、不同生產(chǎn)工藝、使用場景和適用標準均不一致”。
僅一款均未檢出總砷、鉛
底料作為火鍋的“靈魂”,其安全性不言而喻。
砷化合物毒性取決于其形態(tài),其中無機砷(俗稱“砒霜”)是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確認的致癌物,而有機砷化合物毒性較低,兩者合稱為總砷。長期攝入無機砷可導(dǎo)致皮膚損害、發(fā)育毒性、神經(jīng)毒性、糖尿病,嚴重可導(dǎo)致皮膚癌等。
鉛是一種慢性毒素,具有蓄積性,長期攝入鉛含量超標的食品,會蓄積在體內(nèi),影響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尤其會對兒童造成智力發(fā)育障礙或行為異常。
檢測結(jié)果顯示,10款火鍋底料檢出總砷(0.024~0.43mg/kg),5款檢出鉛(0.0510~0.132mg/kg)。德莊均未檢出上述兩種有害污染物,安全性較高。在總砷的檢測上,小龍坎檢出值最高,為0.43mg/kg;而在鉛的檢測上,海底撈檢出值最高,為0.132mg/kg。
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nóng)業(yè)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在2010年撤回在1999年所定鉛的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25μg,原因是這上限已不能保障人體健康。專家委員會認為每日鉛攝入量低于每公斤體重1.2μg,對成年人健康的影響(推計血壓收縮壓會上升1mm水銀柱)微不足道。
以一個60kg健康成年人計,每日鉛攝入量應(yīng)低于72μg。以鉛含量最高的海底撈為例,一份鮮香菌湯火鍋湯料(110g)鉛含量是14.52μg,相當于要吃完5包這樣的火鍋底料才會超標??梢?,從火鍋底料中攝取鉛而導(dǎo)致健康受損的機會不大。
6款檢出4-甲基咪唑
201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將“4-甲基咪唑”列為可能致癌物,并規(guī)定每份食品或飲料如含有29μg以上的4-甲基咪唑就必須帶有警告標識。
4-甲基咪唑,一種在焦糖色素(焦糖色)制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化學(xué)污染物。焦糖色素為棕褐色至黑色的液體或固體,有一種燒焦的糖的氣味,很多食品都使用焦糖色為食物色素,例如可樂類飲料獨特的棕褐色便是來自焦糖色。
本刊注意到,菌湯火鍋底料中同樣有出現(xiàn)“焦糖色”的身影。
檢測結(jié)果顯示,6款火鍋底料均檢出4-甲基咪唑,包括呷哺呷哺、小肥羊、小龍坎、日食記、加點滋味、德莊。其中日食記、加點滋味、德莊檢出值較高,分別為192.8μg/kg、256.1μg/kg、304.3μg/kg。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檢出4-甲基咪唑的火鍋底料均有標示添加焦糖色,而僅有德莊未標示卻檢出含量最高的4-甲基咪唑。
消費者按正常分量食用火鍋底料,一般不會因攝入過量4-甲基咪唑而影響健康。作為一種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焦糖色也并非洪水猛獸。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焦糖色》(GB 1886.64- 2015)的規(guī)定,氨法和亞硫酸銨法制成的焦糖色中,4-甲基咪唑的最高限量為200mg/kg。
本刊呼吁,焦糖色素生產(chǎn)商應(yīng)在技術(shù)許可的情況下,將4-甲基咪唑的含量減到最少。同時,消費者可查看食品標簽是否含有焦糖色,特別是使用氨法和亞硫酸銨法制成的焦糖色,減少從食物中攝取該污染物。
此外,本刊還對調(diào)味品中另一種常見的污染物3-氯-1,2-丙二醇進行了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均未檢出(<0.01mg/kg)。
測評報告二:菌湯鍋底或依賴“人工增鮮”;名揚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總有一個理由讓你選擇菌湯鍋底:
與一個滴“辣”不沾的廣東朋友共餐、滋補養(yǎng)生的血脈覺醒、可以喝湯的火鍋底料、不想掛滿一身牛油味、我就喜歡菌湯鍋底……
縱觀市面上的菌湯火鍋底料,已經(jīng)到了拼菌的出身、數(shù)量和種類的內(nèi)卷地步,普通消費者從“多種名貴菌菇復(fù)配”“菌??吹靡姟薄熬剿C萃”等令人動心的宣傳話術(shù)中,很難讀懂商家有沒有套路的成分。
哪一款菌湯火鍋底料更“鮮”?“鮮”是自然的鮮,還是人工添加的“鮮”?
2024年6月,本刊向第三方權(quán)威檢測機構(gòu)送檢了12款火鍋底料(菌湯口味),對比測試氨基酸態(tài)氮、谷氨酸鈉、鈉、脂肪、飽和脂肪酸、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指標,以了解其營養(yǎng)、鮮味程度及防腐劑的使用情況等。
結(jié)果顯示,小肥羊、加點滋味、海底撈、好人家、日食記,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高,鮮味“最濃”,而名揚、小龍坎、橋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低,鮮味“最淡”;12款火鍋底料均檢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菌湯鍋底的“鮮味”可能過多地依賴味精增鮮;日食記、名揚均屬于“高脂”,從脂肪構(gòu)成看,譚鴨血、海底撈、好人家、珮姐老火鍋飽和脂肪酸占比較高;火鍋底料鈉含量普遍較高;部分產(chǎn)品添加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防腐。
小肥羊鮮味“最濃”
食用菌的風(fēng)味包括滋味和香味兩部分,滋味通常指舌頭品嘗到的口味,如酸、甜、鮮等,主要取決于食用菌中的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如香菇、蘑菇等常見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高達6%~21%。
氨基酸態(tài)氮是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一種氮元素,其含量越高,鮮味越足。該項指標常用于評價醬油、豆瓣醬等的鮮味,也能間接表示火鍋底料的鮮味程度。
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的鮮味程度存在差異,氨基酸態(tài)氮的檢出范圍在0.14~0.49g/100g。小肥羊、加點滋味、海底撈、好人家、日食記,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高,鮮味“最濃”;而名揚、小龍坎、橋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較低,鮮味“最淡”。
菌湯鍋底或靠“人工增鮮”
實際上,火鍋底料中的氨基酸態(tài)氮除了來自菌菇本身成分的溶出,還可能來自食品添加劑。
據(jù)了解,最常見的增鮮劑是味精(谷氨酸鈉),其同時也是雞精的主要成分,其他增鮮劑還包括呈味核苷酸二鈉、肌苷酸二鈉、酵母提取物等,這些成分僅使用一點就能帶來鮮味翻倍的效果。
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酸態(tài)氮的測定》(GB 5009.235- 2016)中的方法換算下來,普通無鹽味精中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為6.9g/100g。也就是說,每添加1g味精,可以提高每100g火鍋底料的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約0.07g。
本刊查看了12款火鍋底料的配料信息,發(fā)現(xiàn)所有產(chǎn)品都有添加1種或1種以上種類的增鮮劑,而味精通常排在配料表前列,說明其添加量最多。
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均檢出了谷氨酸鈉,檢出值為2.32~7.11g/100g,含量最高的小肥羊與含量最低的橋頭差距3倍以上。
其中,橋頭、小龍坎、名揚谷氨酸鈉檢出量最少,分別為2.32g/100g、2.80g/100g、2.84g/100g,鮮味或許更真實,相對地,好人家、加點滋味、小肥羊谷氨酸鈉檢出量較高,分別為6.26g/100g、6.64g/100g、7.11g/100g,它們的“鮮味”可能過多地依賴味精增鮮。
值得一提的是,谷氨酸鈉雖是味精的主要特點成分,但是上述谷氨酸鈉的檢出值卻并非全部來自味精。因為火鍋底料中的香菇、茶樹菇、牛肝菌等配料本身就含有少量天然氨基酸谷氨酸鈉,但測試結(jié)果也能粗略估算這些火鍋底料人為添加味精的多寡。
名揚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與動輒“重油重鹽”的牛油火鍋相比,市面上的菌湯火鍋底料渾身散發(fā)著養(yǎng)生黨最愛的“清淡”氣質(zhì)。
我們都知道,食物中的脂肪是一把雙刃劍。適當攝入脂肪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許多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能量,但攝入過多或不健康的脂肪類型可能會對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
檢測結(jié)果顯示,同樣是菌湯火鍋底料,但是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十分懸殊。12款火鍋底料的平均脂肪含量為8.5g/100g,然而最低的德莊脂肪含量僅為0.6g/100g,最高的名揚卻高達34.5g/100g,兩者相差超過57倍。
參考中國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的定義,食物中每100g所含總脂肪高于20g即屬于高脂食物。那么,日食記、名揚均屬于“高脂”。
按照化學(xué)結(jié)構(gòu)排列,脂肪酸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雖然飽和脂肪酸也是人體必需的,但人體完全可以自己合成足夠的量,所以從營養(yǎng)角度看,它不是必需的。從健康角度來說,要少吃、少用高飽和度的油脂。有大量研究證據(jù)表明,飲食中過多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fēng)險。
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中飽和脂肪酸占脂肪的比例范圍在7%~29%,其中,飽和脂肪酸占比最高的有譚鴨血、海底撈、好人家、珮姐老火鍋。
本刊檢閱產(chǎn)品配料發(fā)現(xiàn),八成以上的菌湯火鍋底料均有添加動物油脂,最常見的是雞油,但也有一款使用了豬油。
一份對14個省份217個油樣的油脂檢測結(jié)果顯示,雞油飽和脂肪酸為27%~35%。由此推斷,加點滋味標示僅使用了“食用雞油”,有可能并非“純”雞油。
名揚標示只添加了植物油,飽和脂肪酸占比卻高達28%,推測其植物油種類有可能包含了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棕櫚油等。
鈉含量普遍偏高
咸味在烹飪調(diào)味中起著重要作用,食鹽作為火鍋底料中的主要原料,對火鍋的質(zhì)量及滋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除食鹽之外,菌菇等天然食物本身含有鈉,而食品添加劑也含有鈉,例如火鍋底料中用來增鮮的谷氨酸鈉、用于防腐的脫氫乙酸鈉等。
由于我國的傳統(tǒng)飲食習(xí)慣和地域因素等影響,我國的食鹽攝入量一直處在較高值。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攝入鈉不超過2000mg(約5g鹽),但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人均食鹽日攝入量為10.5g。攝入過量的鈉極易引起人體內(nèi)的鈉離子濃度超標,進而增加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fēng)險。
檢測結(jié)果顯示,12款火鍋底料平均鈉含量為5529mg/100g,橋頭、名揚、呷哺呷哺鈉含量相對較低,分別為2580mg/100g、3350mg/100g、3640mg/100g;相反,譚鴨血、小肥羊、珮姐老火鍋鈉含量較高,分別為7720mg/100g、7920mg/100g、9200mg/100g。其中,珮姐老火鍋鈉含量已超過高鈉食品(≥600mg/100g)最低標準的15倍。
若按照每包火鍋底料的重量(50~200g)進行換算,本次測試樣品“鹽”值驚人,每包含鹽量為8.5~36.5g。按正常的食用習(xí)慣,火鍋底料常用作湯底,消費者未必會直接食用火鍋底料,但是不排除有些消費者覺得湯底較鮮就多喝幾碗,加上佐餐時一般有額外的味碟,建議優(yōu)先選擇鈉含量較低的產(chǎn)品。
海底撈等4款未使用常見防腐劑
為了延長火鍋底料的貨架期,往往會添加防腐劑。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一種廣譜食品防腐劑,山梨酸及其鉀鹽對霉菌、酵母菌和好氣性細菌的生長發(fā)育均有抑制作用。
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 2014),復(fù)合調(diào)味料可允許使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最大不超過0.5g/kg,山梨酸及其鉀鹽的最大使用量是1.0g/kg。
檢測結(jié)果顯示,8款火鍋底料均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中的一種或以上,其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檢出最高值為0.0882g/kg,山梨酸及其鉀鹽檢出最高值為0.413g/kg,遠在標準之下,說明火鍋底料中兩種防腐劑使用量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
此外,還有4款火鍋底料未檢出上述兩種常見防腐劑,包括海底撈、好人家、日食記、譚鴨血。
CCR綜合評價:呷哺呷哺、好人家較優(yōu)
CCR綜合評價結(jié)果顯示,呷哺呷哺安全指標、理化指標綜合表現(xiàn)卓越,CCR綜合得分8.6,鈉含量、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較低。好人家綜合表現(xiàn)也不俗,鮮味較足,未檢出兩種常見防腐劑,同樣未檢出4-甲基咪唑和3-氯- 1,2-丙二醇兩種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