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某日,一位小個兒老太太獨自進了白金漢宮,她的包里裝著最愛的奧林巴斯OM-1相機。這是80歲的攝影師簡·鮑恩(Jane Bown),來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80歲生日拍攝肖像。
簡·鮑恩,20世紀最著名的肖像攝影師之一,1925年出生。她的攝影簡單直接,但塑造的畫面卻讓許多攝影師為之贊嘆。在曾由男性主宰的英國媒體界,簡·鮑恩毫無疑問是一個傳奇。
一直以來,簡·鮑恩動作迅速,行事低調(diào),能讓拍攝對象卸下防備,回歸自我。用這樣的方法,65年間,她從未空手而歸,拍攝了許多現(xiàn)代偉大的作家、演員和政治家的照片,被稱為“英國的布列松”。
在簡·鮑恩的童年回憶里,她的童年是一段快樂的時光,直到知道了事實真相。簡·鮑恩從小被一個她認為是她阿姨的人帶大,12歲時,她才知道這個多年來她稱之為阿姨的人,其實是她的親生母親,而她是一個私生女。
因為這件事情,鮑恩成了一個“不良少女”,并經(jīng)常對她的母親冷言冷語。然而并沒有因為這段經(jīng)歷而泯滅她的天賦。1945年,從皇家海軍女子服務隊退役后不久,簡·鮑恩報名參加了艾弗·托馬斯在吉爾福德藝術(shù)學院開辦的全英國唯一的全日制攝影課程。在這里訓練非常嚴格:雖然膠片庫存是現(xiàn)成的,但托馬斯仍然教導學生如何在玻璃版上涂布感光乳劑,怎樣掌握甘多菲相機。
1949年,簡·鮑恩被導師艾弗·托馬斯推薦至《觀察者報》,認識了《觀察者報》的圖片編輯梅希特希爾德·納瓦斯基。納瓦斯基將她的作品帶回報社,令當時的編輯印象深刻。
1949年,簡·鮑恩開始正式擔任《觀察者報》職業(yè)攝影師,第一次拍攝任務便是給大名鼎鼎的哲學家羅素拍照。之后,她用鏡頭記錄了英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伊麗莎白女王、塞穆爾·貝克特、理查德·奧布里恩、披頭士樂隊等都曾出現(xiàn)在她鏡頭中。同時,她還直擊英國重大社會事件,如郵局罷工、漁民的抗議、國王路上的朋克族、女性援助庇護所的兒童,深入市井街頭的普通人生活等。
除了拍人,簡·鮑恩還是一位隱形貓奴,一生為貓咪羈絆,專為貓咪出版兩部攝影集。簡·鮑恩說,“一旦你擁有一只貓,你會永遠和它羈絆下去”。簡·鮑恩拍攝貓咪時,像拍攝的人物肖像一樣,也能精準地捕捉每一只貓咪的獨特個性。
簡·鮑恩說:“貓身上幾乎總有幽默的元素。
如果你將它們擬人化,他們會是相當幽默的生物?!彼谂臄z貓咪的過程中了解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貓咪。
相比言語,簡·鮑恩更愛沉默——她的信條從來都是:“攝影師既不應被看見,也不應被聽見。”在整個攝影生涯中,簡·鮑恩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幾乎閉口不談,極少接受采訪。
對于攝影器材,簡·鮑恩也是極簡的。20世紀50年代末,她購買了一臺35毫米賓得(Pentax)相機。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她會在執(zhí)行拍攝任務時同時使用兩臺相機。20世紀70年代初,她買下自己的第一臺奧林巴斯OM-1相機,此后再也沒有用過其他型號的相機。這款相機她有十幾臺,大多是二手的。她在攝影生涯末期幾乎專拍肖像,使用的是85毫米和50毫米兩種鏡頭,不過她的大部分新聞攝影作品用的是35毫米鏡頭。她曾經(jīng)承認,自己其實只喜愛一種曝光組合——快門速度1/60秒,光圈f2.8——而且會盡量用這種曝光組合拍照。
速戰(zhàn)速決是簡·鮑恩的一項絕活。沒有什么比身處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用不到一個半膠卷完成任務更能激發(fā)她的熱情。她能從緊張的環(huán)境中提煉出最初相遇時的自然感,在她最優(yōu)秀的作品中展現(xiàn)出近乎純粹的直接?!皞魃瘛币辉~常被用來形容她的作品,因為她拍攝的肖像能夠抓住精髓。
簡·鮑恩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廣泛展出,被倫敦國家肖像美術(shù)館和倫敦威斯敏斯特宮收藏。1985年,還榮獲英國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勛章,1995年又獲得帝國勛章。2014年,在她去世后不久,邁克爾·懷特(Michae Whyte)和盧克·多德(Luke Dodd)執(zhí)導的關于簡·鮑恩紀錄片《尋光的人》正式發(fā)行,以此紀念這位了不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