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盛夏來臨時,酷暑難耐,和換上防曬服、撐起遮陽傘的你一樣,“防曬”也成了動物的頭等大事。大象、犀牛、水牛紛紛在身上裹滿泥漿當作防曬霜,依靠泥漿中的水分蒸發(fā)帶走體表多余的熱量,在防曬的同時兼顧降溫。而更厲害的是河馬,河馬不需要裹泥漿,自己就可以生產(chǎn)更高級的“紅寶石防曬霜”。
“紅寶石防曬霜”是什么?我們湊近點兒,仔細觀察河馬的皮膚。起初,啫喱狀的黏液從河馬皮膚的細微毛孔中滲出來,它們在空氣中發(fā)生反應,從無色緩慢轉(zhuǎn)化為粉紅色、深紅色。然后,黏液之間慢慢靠近,形成顆顆分明的、水滴形的褐紅色汗液,就像是一粒一粒的紅寶石。隨著時間的推移,“紅寶石”們又會融為一體,凝聚成一層深紅色的保護膜。最后,保護膜的顏色進一步加深,直至成為附著在河馬皮膚上的一層黏稠的“紅寶石防曬霜”。
不管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水里,河馬都是“防曬霜”不離身的。河馬會根據(jù)生理需求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分泌出這種獨特的紅色黏液將自己“武裝”起來。那么,皮膚分泌“防曬霜”究竟是如何實現(xiàn)的,“防曬霜”為什么是紅色的,“防曬霜”還有哪些作用呢?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防曬霜”其實來源于河馬的皮膚腺,且不含血紅蛋白,從而揭開其“非汗非血”的真實面目。日本京都藥科大學的橋本貴美子研究團隊通過紙巾擦拭獲得河馬體表的紅色黏液,用干冰急凍后送往實驗室,采取水浸、減壓蒸發(fā)的方式提取出了其中的紅色和橙色兩種色素物質(zhì),并正式命名為“河馬汗酸”和“去河馬汗酸”。在研究中,H-NMR(氫核磁共振)、UV(紫外線)及質(zhì)譜的解析證實了紅色黏液正如“防曬霜”一般,在河馬的皮膚上形成了一層保護膜,能反射陽光,減少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保持皮膚濕潤和預防曬傷。同時,研究團隊還發(fā)現(xiàn)它具有抗菌作用,能幫助河馬的皮膚隔絕水中細菌和微生物的侵襲。
黏液中的“紅色”究竟來源何處?這種黏液還有哪些特質(zhì)與作用?我們暫時無從得知這些問題的答案,但可以確信的是,在復雜而神秘的大自然中,生物的每一種奇妙現(xiàn)象、生命的每一種獨特表現(xiàn),都充滿無盡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