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歷史中,1977年12月絕對應該被濃濃地寫上一筆,上百萬青年如過江之鯽般地涌向高考。而此前,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國消失了11年。
事實上,僅僅在四個月前,鄧小平主持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會上拍板決定當年恢復統(tǒng)一高考。
這年高考,積聚了太久的希望。它不僅是簡單恢復一個入學考試,而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許多人的命運從此發(fā)生改變。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化學家查全性的家中收藏著一份特殊的簡報:1977年8月7日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匯編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共4頁,紙張已發(fā)黃,約1200字,上面記載著改變上千萬人命運的一次發(fā)言。
1977年8月,時任武漢大學副教授的查全性接到通知去北京飯店參加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
盛夏的北京有些燥熱,吳文俊、鄒承魯、王大珩、周培源、蘇步青等全國各地的教育學者們圍坐在會議室里,鄧小平和教育部相關(guān)負責人早早抵達會場,他開門見山地說:“今天請大家到這里來,是想聽聽你們對恢復高考的看法?!?/p>
聽到“恢復高考”這幾個字,不少人流露出激動的神情。
其實,關(guān)于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一些想法,鄧小平早就開始醞釀了。
1975年,鄧小平領(lǐng)導開展全面整頓,對當時的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zhì)量提出批評:“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fā)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xiàn)代化水平拖住了?!薄按髮W究竟起什么作用?培養(yǎng)什么人?有些大學只有中等技術(shù)學校水平,何必辦成大學?”“一點外語知識、數(shù)理化知識也沒有,還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還有問題?!睘榇?,他要求教育部擬一個教育工作匯報提綱。
按照鄧小平當時設想,開展一些試點,通過考試直接從高中生中選拔一批優(yōu)秀學生到大學深造。但由于多種原因,這些主張沒能得到實施。
面對中國高科技人才嚴重缺乏,中國在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前步履蹣跚的狀況,鄧小平憂心如焚。1977年5月,他提出了思慮已久的意見:第一,高等學校招生要恢復文化考試制度;第二,提倡高等學校招生“兩條腿”走路,允許高中畢業(yè)生直接上大學。
鄧小平最初的想法是,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然而,形勢發(fā)展很快,這個方案被提前實施了。
1977年8月6日下午召開的座談會上,鄧小平坐在與會代表中間。大家圍成一圈,爭先恐后地發(fā)言。
清華大學黨委負責人憂慮地說:“現(xiàn)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zhì)太差,許多學生只有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编囆∑讲逶挼溃骸澳蔷透纱嘟小迦A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么大學!”
這席話令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個大綱,開始發(fā)言:“招生是保證大學質(zhì)量的第一關(guān)。當前新生質(zhì)量沒有保證,原因之一是中小學的教學質(zhì)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p>
查全性越說越激動,痛陳當時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沒人才,卡了工農(nóng)兵子弟,助長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敖衲暾猩€沒開始,就已經(jīng)有人在請客、送禮,走后門。甚至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學不需要學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就行。”他建議:“從今年開始就改進招生辦法。一定要當機立斷,今年能辦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去辦。”
查全性的發(fā)言,令舉座嘩然。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shù)燃娂姲l(fā)言,贊同查全性的意見,建議黨中央、國務院下大決心,對現(xiàn)行招生制度來一個大改革,寧可今年招生晚兩個月。
實際上,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就已經(jīng)開過了,招生辦法依然沿用“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lǐng)導批準,學校復審”十六字方針。有關(guān)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談會開始的當天送到鄧小平手中。也就是說,1977年按照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
專家們的意見震動并激勵了鄧小平,鄧小平表態(tài):“十六字方針必須推倒。恢復統(tǒng)一高考從今年開始?!?/p>
接到指令,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劉西堯有些為難:“今年恢復高考來不及了。招生工作會議已經(jīng)開過了?!?/p>
鄧小平表情嚴肅,當即回應:“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编囆∑铰砸怀烈鳎诲N定音。
鄧小平當場拍板的這個決定得到全場經(jīng)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很多學者激動得熱淚盈眶。
當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zhuǎn)了教育部根據(jù)鄧小平指示制定的《關(guān)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文件規(guī)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擇優(yōu)錄取。
關(guān)閉了11年的考場再次敞開大門,一個可以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回來了!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國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