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旅游業(yè)正迎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為許多在旅游業(yè)方面處于后發(fā)位置的城市帶來新機遇。
根據貝殼財經聯合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7月發(fā)布的《2024中國“寶藏小城”旅游報告》,在2024年上半年的假期中,“寶藏小城”目的地不斷擴容,熱門小城的多樣性逐漸增強,且不局限于在社交媒體引發(fā)網紅效應的城市。
如今,成功獲得旅游市場客群關注的小城,做對了什么?
來自北京的張佳剛剛結束高考,完成志愿填報,便和幾個高中同班好友結伴畢業(yè)旅行?!翱纪暝囄覀兙驮谏塘咳ツ摹!睆埣颜f,“大家都想找那種能好好放松的安靜地方,最終選擇去云南大理的沙溪古鎮(zhèn)?!?/p>
沙溪古鎮(zhèn)歷史悠久,曾是茶馬古道上一處重要集市,千年歲月讓它顯得靜謐古樸,也留下了古橋、古戲臺和諸多具有白族特色的古民居。到達沙溪的第一個傍晚,張佳和好友們在古鎮(zhèn)的玉津橋邊大樹下,偶遇當地民宿主正在吉他彈唱,她們靜靜坐在旁邊聽了許久。
夕陽、古橋、音樂、緩緩流淌的河水……張佳覺得這次旅行“來對了”,在朋友圈里她寫道:“在北京總是聽到車水馬龍的聲音,但這里沒什么吵鬧喧嘩,所有人都很放松?!?/p>
2023年,云南省提出了一句全新的文旅宣傳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而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陳真永對媒體表示,當前大理正在進行文旅產業(yè)重構,沙溪古鎮(zhèn)正是一個新興旅游目的地?!拔覀兺瞥鰜淼牟粌H是旅游,而是生活方式,讓你去有風的地方、遠離城市的喧囂,讓你回歸自然、回歸田園、回歸平靜、回歸心靈,煩惱得到治愈?!?/p>
如張佳這樣的00后,正是當前我國旅游市場的新興客群,也是不少“寶藏小城”的擁躉。而除了連接年輕旅游消費者外,小城市還在吸引老年旅游客群。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yè)研究院研究員戴芳以近幾年備受銀發(fā)族歡迎的康養(yǎng)旅居為例說:“基于多項體系指標綜合評估,在我國適合老年人候鳥式旅居的城市中,絕大多數都為三四線城市。”
在貴州省安順市龍宮鎮(zhèn),就有大量來自外省、暑期旅居的老年人,許多老年游客選擇在民宿居住一兩個月。據悉,當地擁有省級森林康養(yǎng)試點基地,游客可以在長5公里的塑膠康養(yǎng)步道上散步、騎行,在3.5公里的森林康養(yǎng)木棧道上徒步,或者在3公里的景區(qū)水上康養(yǎng)游道乘船游覽喀斯特溶洞。
“隨著60后群體退休潮的到來,時間充裕、預算充足、消費意愿高的上千萬‘新老年’群體正在進入旅游市場。”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上海女孩陸青是90后,父母剛退休不久。6月,她利用年假和父母前往江西贛州會昌縣,收獲了一次驚喜之旅。
“我本來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媽媽在網上刷到那里有漢仙巖的山景,還有溫泉酒店。本來計劃在漢仙巖徒步后泡溫泉放松,到了之后才知道這座小縣城還有戲劇可看?!标懬嗾f。
會昌是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的祖籍地,自2015年起,他每年帶一部戲回家鄉(xiāng),并萌發(fā)在此做“戲劇小鎮(zhèn)”的設想。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2024年1月,在老縣城舊址上翻修改建的會昌戲劇小鎮(zhèn)開門迎客,過去的印刷廠、街屋、老宗祠被改造為劇場,《麥克白》等莎士比亞戲劇也來到了這座小縣城。
當前,旅游與影視、演藝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這一趨勢下沉至中小城市,抓住機遇打造新場景、新產品的會昌,也引流來更多新的客群。據悉,會昌戲劇小鎮(zhèn)開業(yè)半年來,已舉辦500多場文化活動,吸引游客360多萬人次。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看來,小城市要以差異化供給應對多樣化需求,從存量資源開發(fā)中形成新質供給,形成能夠滿足新興市場需求的豐富興趣點。
山東威海一條名為“火炬八街”的街道,這兩年悄然走紅?;鹁姘私衷臼浅鞘袃纫粭l普通支路,但因其獨特地勢和位置,有一片面朝大海的街景。2022年,通過實施微改造、精提升,火炬八街重塑了街道風貌,不僅街道兩側別墅建筑外立面更美觀,還增設了“最佳入鏡點”“最佳拍攝點”等8處標識。
“在改造當中,政府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主導,我們充分聽取游客、商戶、青年學生等各方面的意見。”威海高新區(qū)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沈燕萍說。
近年來,威海以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為“鏈”,將全市90%以上的核心旅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融合提升,體現了這座“精致城市”的旅游魅力。
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fā)展中心鄉(xiāng)村公共文化服務研究院學術委員周海濤看來,想要以旅游帶活城市經濟絕不能僅靠一時的出圈爆火,而是需要沉下心來,深度挖掘城市特色來打造升級產品體驗,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才能最終凸顯差異性,形成持續(xù)不斷的城市品牌影響。
“民俗游”是近年來小城鎮(zhèn)打造文旅產品的關鍵詞。
2024年3月,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潭頭鎮(zhèn)舉行厚福古閩祈福民俗文化節(jié),其盛大民俗活動引起網絡關注。春節(jié)假期,福建漳州古城“踩街”、長泰區(qū)山重村“賽大豬”、華安縣“請火節(jié)”等各具特色的30多場民俗活動,給當地帶來了游客增長。漳州在春節(jié)期間累計接待游客333.81萬人次,同比增長37.1%,旅游總收入31.63億元,同比增長52.9%。
“只要保護傳承發(fā)揚好城市的特有文化,找到符合自身特質的文旅融合路徑、產品打造模式、傳播推廣方式,相信有更多的小城能夠找準市場定位,成為優(yōu)秀的旅游目的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馮凌說。
在這方面,山東濰坊便是一例。2024年4月,濰坊風箏節(jié)打破多項歷史紀錄——世界風箏公園兩天入園游客達24.86萬人,自媒體累計點擊量突破4.05億人次。
濰坊是世界風箏發(fā)源地,其風箏制作工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20世紀30年代,濰坊就舉辦過風箏會;改革開放后,風箏節(jié)的舉辦持續(xù)擴大了旅游影響力。而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濰坊風箏節(jié)近年來更加火熱,網友戲稱在濰坊“萬物皆可飛上天”,給這座城市增加了包容、開放的注腳。
縱觀那些接住文旅熱“潑天富貴”的小城市,不難發(fā)現,其旅游數據增長背后都是多年充分保護地域文化、精心提升城市品質、堅持打造節(jié)慶品牌的結果。
發(fā)展文旅需要長期主義眼光,不少業(yè)內專家也表達了對小城旅游熱的一些擔憂: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完善;服務人員素質以及服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文旅項目及產品同質化令目的地吸引力降低;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過度依賴網絡流量和社交媒體推廣。
實際上,率先出圈的小城目的地,往往都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但除了人文與自然風物之外,更重要的仍在于“人”。
“小城想接住‘潑天富貴’,要想清楚游客為什么而來,產品與項目的升級也一定是以游客需求為根本,給游客帶來超預期體驗?!敝芎f。
連接新人群、創(chuàng)造新場景,文旅創(chuàng)新沒有標準答案,但這恰恰是小城文旅書寫新故事的機會。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