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傍晚6點多,大雨來了。
“還好聽天氣預(yù)報的,這幾天加班加點,小麥搶收了大半?!痹谛陆ǔ傻暮娓珊蛡}儲基地里,看著陸續(xù)返回的收割機,張啟峰慶幸地說。
張啟峰,糧豐糧食種植家庭農(nóng)場負責人,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安豐鎮(zhèn)桓店村有名的種糧大戶,承包了1.2萬畝地,其中近1萬畝是小麥。為應(yīng)對這場雨,他已忙碌多日。
25日還是個晴天。早晨7點,朝陽初上,風吹麥浪,十幾臺收割機排隊下地割起了麥子。
“266出發(fā)了沒有?”田邊,張啟峰手拿對講機,一邊喊著,一邊指揮著不同的機械行進。
“麥收兩怕,風吹雨打。天氣預(yù)報說可能有雨,我們動作得抓緊點?!睆垎⒎逭f,從24日開始,調(diào)來30臺各種機械,每天12個小時不停,“本來今年麥收就早,這下又提前了幾天?!?/p>
今年麥收為何早?
“干熱風來得比往年要早一點。”趁休息的當口,張啟峰跑到樹蔭下,“咕咚咕咚”灌上兩大口水,一邊擦汗,一邊對記者說,“干熱風這一來,很容易‘枯熟’造成減產(chǎn),需要提前收?!?/p>
另外,就是雨情?!昂笃谌绻儆錾舷掠辏恋貢冘?,收割機容易下陷,而且小麥沾水后脫粒難,影響收割效率?!睆垎⒎逭f。
原本,張啟峰是沒有這么大底氣把小麥早收回來的?!罢J斋@小麥,為了減少水分留存,需要把握收割時機,讓小麥自然風干??梢坏┯龅酱笥辏腿菀资軗p失。”張啟峰說,想少受天氣影響,提前收割,就必須進行人工烘干和倉儲。入手一套專業(yè)設(shè)施投入大,他下不了決心;運到外地烘干和倉儲,每噸小麥的成本又會增加約200元。所以小麥收割好后,張啟峰往往選擇直接銷售,單價略低,但節(jié)省成本。
讓他下定決心的是去年黃淮地區(qū)罕見的強對流天氣?!拔覀兪盏迷纾瑒偤枚氵^了壞天氣?!睆垎⒎逭f,“不能總靠運氣,還是要建自己的烘干和倉儲基地,這樣才能沒有后顧之憂?!?/p>
去年9月,占地約12畝的烘干和倉儲基地建起來了?!昂娓稍O(shè)備滿負荷運作,一天可以烘干500噸小麥,倉庫可以儲存6000~7000噸小麥。”張啟峰說,“現(xiàn)在一天收的糧食當天是烘不完的,只能是盡最大努力?!?/p>
基地里,這邊卡車卸糧,那邊鏟車已經(jīng)開始搬糧。
金黃的麥粒蹦跳著進了烘干機,干燥之后滾滾而出。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5月27日,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這是一篇有強烈現(xiàn)場感的新聞特寫。主體部分圍繞標題提出問題,借助人物采訪,層層遞進回答“做了哪些未雨綢繆的準備”。同學們可將本文與《“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以下簡稱《“飛天”凌空》)進行比較閱讀,體會新聞特寫截取新聞事件中最富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的寫法:《“飛天”凌空》將呂偉連貫的跳水動作分解成起跳、騰空、入水三個步驟;本文通過張啟峰在田邊的指揮、對麥收時間的判斷、烘干和倉儲基地的運作場景三個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種糧大戶的忙碌、智慧和決斷。
讀有所思
假設(shè)你是一名新聞工作者,面對不同題材的新聞事件時,你會如何借鑒《一位種糧大戶的“未雨綢繆”》和《“飛天”凌空》的寫作手法和技巧,來創(chuàng)作一篇具有吸引力和深度的新聞特寫?請簡要闡述你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技巧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