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建軍,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毛澤東文學院中國報告文學作家研修班學員。有詩歌、散文在《詩刊》《星星》《詩選刊》《湘江文藝》《草堂》《詩歌月刊》《詩林》《陽光》等報刊發(fā)表,入選《2009中國詩歌選》《中國散文詩選2013年卷》《2017中國詩歌選》《安徽省文學年鑒2017年卷》《2022中國詩歌排行榜》《2022中國散文詩排行榜年選》《2022中國當代詩歌年鑒》等30余種選集并有獲獎。
春光
挖薺菜的小姑娘
她新新的竹篾籃子里
擠滿了薺菜稚嫩的身子
鏤空的孔隙漏走了凜冽的寒冬
田埂上滿是丟失的妙齡年華
雨水洗濯鳥鳴
巖石上的石耳豎起大耳朵
春天,那么多的陽光倉皇逃竄
聽不見一點聲音
無數(shù)的花朵正在抖落俗世的塵埃
曬太陽的老爺爺大半生的患得患失
已釋然了
額頭上黝黑的皺紋深一轍淺一轍
仿佛曾經趕出來過一萬匹野馬
白鷺在湖邊閃著銀光
與一個黃昏又一個黃昏,來來往往
鄰居奶奶剛剛走進菜園子
她手握鐮刀,割下一捆新鮮的豌豆禾
像是在馴服一頭神獸
絲瓜
深秋,在皖南的柯村看見一園紫甘藍
兀立生長
雨絲如線,一針一針地織網(wǎng)
柯村靜謐得像一顆蠟染的青番茄
雨中的油麥菜精神抖擻
葫蘆花吹響秋天的集結螺號
眾山如飛奔的豆莢。白鶴立在灘上
菜園里的朝天椒像一堆篝火,燃燒舊的事物
秋風是刀子
割籬笆上的扁豆禾。石頭和流水
割曠野的煙嵐
割黃昏的茭白。地瓜葳蕤如漁火
絲瓜是繅絲的嫘祖
把最后一朵花瓣舉到唇上
人間,承沐了多少秋雨的恩賜
層層疊疊
雨水,把我們分開。又把我們組合
冬瓜的半個身子,像一頭桀驁的花豹
隱入青銅的草叢
苦瓜的藤蔓用沉默洗滌時光
秋風從園子里,送我們一程又一程
春夜喜雨
雨點在房頂上一路小跑
急匆匆的像一隊麻雀
它們抱成一個團
從屋檐上跳下來
再在窗棱上用力蹦一蹦
然后躲藏到天井里
一壇又一壇的花香
此刻正在曠野里匯集
雨點又從樹梢上突兀地躍入水塘中
它帶來遠山的蒼茫
酣暢淋漓地傾瀉
飛禽和游魚是盛開的花朵
紫色的蝴蝶蘭亮著它的大眼睛
雨水在枝葉上蕩漾
我看見它抖動了春天的波濤
一整夜
它以最好的身段
抖動春天的波濤
蕎麥花
像母親手里無數(shù)的補丁
縫在一條條田埂里
牛群是一粒粒青澀的花籽
釘在草地上
咀嚼每一個枯黃的落日
蕎花如雪
如母親身上的霜花
夜夜都有疾風吹走低微的星光
在田埂上丟下一聲聲空寂的吶喊
太陽的光從一朵花跳到另一朵花上
淌著蜜
花影里,涌動一萬個柴火垛
清明
蠶豆花開在麥地里
春風一刀一刀地剪屋角的殘雪
麥苗成為了餌線
悲傷的是
沉入泥土里那些故去的靈魂
每年都要翻山越嶺。哪怕淋一身冷雨
也要再回望一眼歸家的小路
再找一找村口的池塘,大楓樹
看一看那些熟悉的田埂
和走過的青石板橋
草木是針線,一針一針
縫補相思。記下祖恩祖德
懷念是抵達內心最亮的燈盞
山野的杜鵑花叢叢簇簇
修葺夜晚的寒風。長長的藤蔓洗去蒼涼
鳥聲和狐貍一直混跡于叢林,嘎吱作響
此刻,卻像一場夜雨一樣迅速消逝了
野地里的牛羊啃噬新的喇叭花
我們跪拜的南山人潮如涌
年復一年。
我們也終會成為山的一部分
江南的春
桃花分娩
青銅脈動
寧靜的炊煙幻化為時光中的稻香
三月的鄉(xiāng)村
每一個鳥巢都不再孤獨
水墨的江南,杏花開在梅林里
雁陣啟程
上弦月。是大河灣飄過來的一艘小木船
從黃昏到日暮
一畦蛙鳴鍍亮了村姑們手腕里的銀鐲子
芍藥開花
溪水紛紛揚揚
父親的白發(fā)
是一條河流的秘境
月亮謠
月亮有時像一塊鹽巴
有時又像是一塊漂泊的白銀盤
它像一塊鹽巴時
記載了人間的每一滴淚水
它像漂泊的白銀盤時
收納了世間的每一個黑夜
如果你還認為它是一塊面包
那母親點燃在灶前的炊煙
就是涂在它身上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