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逐漸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高段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提升緊密相關,而小練筆作為一種有效的寫作訓練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練筆的實施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教育界普遍關注如何通過閱讀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高段學生處于關鍵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期,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小練筆活動,旨在分析其在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中的作用及實施效果。
國內外關于閱讀與寫作整合教學的研究已有諸多成果。研究表明,閱讀與寫作是互為補充的兩個方面,有效的閱讀能夠豐富寫作素材,而寫作練習又能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然而,針對小學高段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小練筆活動的具體實施情況,相關研究仍顯不足。
本研究基于當前教育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學習是在社會互動和文化工具中介下發(fā)生的過程。小練筆作為一種文化工具,可以在師生互動和同伴互助中得到發(fā)展和完善。同時,結合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小練筆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重組,從而提升其閱讀理解和文本構建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訪談和作品分析等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以確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調查對象以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為主。
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小練筆的實踐研究主要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提升教學效果:小練筆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顯著的作用。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
2. 增強學生參與度:通過小練筆,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活躍度。
3. 改善寫作教學: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讓學生感到害怕和困難,而小練筆的實施有助于改變這一狀況,使寫作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4. 優(yōu)化教學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要提升課堂小練筆的有效性,需要語文教師重視、思考與解決如何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例如,可以采用讀后感的方式推行隨文練筆,讓學生在閱讀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提高實效性:針對課堂練筆可能出現(xiàn)的弊端,如低效或無效的練筆實踐,研究認為需要提高練筆的實效性,確保每一次練筆都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6. 適應學生發(fā)展水平: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身心發(fā)育水平不一,因此在實施小練筆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他們發(fā)展階段的教學方法。
在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中,參與的教師在閱讀教學后安排了小練筆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寫讀后感、續(xù)寫故事、書信體作文等。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作品表現(xiàn)調整指導策略。
研究發(fā)現(xiàn),小練筆活動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促進了他們對文本深層意義的理解。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表達也更為流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對小練筆缺乏興趣,個別教師在指導上存在困難等。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教師應結合學生興趣和生活實際選擇適宜的小練筆主題,同時加強寫作指導,注重過程評價。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yè)培訓和交流平臺,以提升教學質量。
結論
小練筆作為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具有顯著效果。通過本研究的實踐探索,可以看出小練筆活動的積極影響,但仍需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小練筆在不同閱讀材料上的適應性和效果差異,以供建立更為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小練筆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改善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且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提高實效性,使得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這些發(fā)現(xiàn)對于指導未來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