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內容中三級(7-9年級)教學提示明確提出,“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和社會生活需要,圍繞特定主題,由真實的問題或任務驅動,綜合運用其他相關課程的知識自主開展項目學習?!?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勞動教育的總目標,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背踔猩藚⒓用恐艿膭趧咏逃匦拚n程外,真正接觸、感受、實際勞動的機會較少。而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知識以及各種技能的掌握,更是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的培養(yǎng)。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適當?shù)亻_展勞動教育,找到文本與勞動教育的契合點,設計與之相關的勞動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熱愛和崇尚勞動的精神,養(yǎng)成學生優(yōu)秀的勞動品質,進而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勞動能力?;诖?,本文就人教版八上Unit 8 Section A聽說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一、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
本課兩個語篇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 Unit 8 Section A(1a-2c)。第一個語篇是兩個男孩有關制作香蕉奶昔的對話。對話中,兩人交流了制作奶昔需要的原材料步驟等信息。第二個語篇是兩個女孩有關水果沙拉制作的對話。對話中,兩人交流了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原材料和步驟等信息。
1.在設計本課時,教師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程度,他們對表示水果的詞匯和食物烹飪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從讓學生頭腦風暴水果種類和播放制作香蕉奶昔的視頻開始,教師就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分享有關水果的知識,學習制作香蕉奶昔的相關英語表達,這不僅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也可以處理可能引起理解障礙的生詞。而在兩段的聽后活動中讓學生根據(jù)導入時的視頻自己動手制作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制作食物產生了興趣和感情,所以再讓他們去談論如何制作食物,學生參與度會很高,這也間接地激發(fā)他們熱愛勞動的意識。
2.本課的主題是“cooking”,雖然只選取了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兩種食物,但可以見微知著、因小見大,因為這些食物的原材料和制作過程都很普通、簡單,但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聽錄音和動手實踐,可以直觀、形象地觀察、接收和體驗食物的制作方法。簡單的食材,經過幾番操作,就變成了美味可口的食品。在學完兩篇文本之后,讓學生討論如何制作美食。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食材與食物兩者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從而體會勞動的價值。 同時,在課上的動手實踐中,因為大部分學生不會做飯,在實際操作中手忙腳亂,這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看似簡單的勞動,如果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高效完成的,讓學生親身感受勞動的辛苦。
二、善于發(fā)掘課程資源,讓學生初步體驗簡單食物制作過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 “教學活動不僅限于課堂,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活動應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聯(lián)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fā)展。”本節(jié)課,在學習有關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家親自制作蘋果奶昔或蔬菜沙拉。學生實際操作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因此,可以邀請家長進行指導,也可以通過上網搜尋相關制作視頻,讓學生嘗試著制作這些美食。要動用可用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兩篇文本設計中,教師通過提出一系列有關細節(jié)的問題,先幫助學生提取表層信息,再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加深對 “How many / How much...? ”句型和量詞的理解。問題鏈的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深度挖掘文本,幫助學生理清對話脈絡的同時,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探討,增加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識記、理解類的低層次的思維能力向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轉化。聽說之后,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在制作過程中體會對話中有關制作過程的描述,是簡單還是復雜,大概需要什么步驟等。在勞動實踐后,切實感受勞動的辛苦之后,再讓學生用英語分享制作過程和體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言情境,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能體驗食物制作這樣簡單的勞動,掌握一定的勞動能力,更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養(yǎng)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
四、踐行教-學-評一體化,培養(yǎng)勞動品質,幫助學生成長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教師在學生學習完成后,就應該針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評價上需要發(fā)揮激勵的作用,讓學生在完成學習后,能夠有效反思。比如,學生對 “How many / How much...? ”句型和量詞的理解上,針對理解效果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再次為學生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在完成教學后,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比如,讓學生每周在家做一頓飯,并將做飯的內容和感受寫成作文,鍛煉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勞動意識和能力??傊竟?jié)課的設計依據(jù)英語聽說課的特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思考、交流、體驗、實踐、 分享、感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和正確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