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內多種社交媒體軟件的快速發(fā)展,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也逐步發(fā)展成為幫助家校溝通的新渠道。筆者基于實際現狀,分析家校有效溝通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從微信平臺的管理、應用和策略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智能信息技術;家校溝通
隨著近年來智能信息技術的不斷加強,多種移動通信設備與通信技術也得到快速發(fā)展,逐步成為學校與家庭通過線上交流合作的一種新方式,例如,微信、騰訊會議等智能信息技術快速成為線上教育融合的新興手段。家校溝通的方式與方法也開始出現多元化、多形態(tài)的發(fā)展,特別是微信已逐漸成為當代中國民眾廣泛溝通與交流的一種新渠道,受到其超高普及率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人們打電話發(fā)短信的初始交流方式。因此,利用微信加強家校溝通是非常符合現代社會交流方式和生活特點的一個進步之舉,也是教育順應時代變化發(fā)展的一個新舉措。
一、家校有效溝通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父母溝通時間少
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許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能夠來園與老師溝通的時間較少,而祖輩成了主要的照顧者。家校面對面溝通的對象就是教師和祖輩,這種情況一方面容易產生溝通傳達上的障礙,引起一些麻煩;另外對于父母科學育兒能力的指導也受到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2.交流形式相對單一
當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校溝通形式一般有家長會形式、家長接送幼兒時的短暫交流形式以及家訪形式等,盡管這種傳統(tǒng)形式的交流已發(fā)展較為完善,但目前仍舊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家長會通常是在學期初或者學期末召開的,基本由教師為主導對整個學期幼兒發(fā)展的整體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家長以傾聽為主。家長會交流的內容傾向于面向全體幼兒,對于個別幼兒以及一些個案的介紹就比較少,家長也習慣性地每次聽聽就好,并不是特別重視此類會議。
3.單向傳遞為主,缺乏交流熱情
良好有效的家教溝通離不開家庭和學校雙向積極平等的互動與交流。但當前各幼兒園普遍的溝通形式來看,教師普遍處于主導地位,家長只能被動地傾聽與接受,很難有機會真正闡述自己的困惑與意見,長此以往,家長逐漸失去了積極溝通的欲望與動機,最終家校溝通流于形式,使得真正的有效溝通降低,不利于學校的發(fā)展和幼兒的成長。
二、基于智能信息技術的家校溝通的具體應用
1.幼兒園微信平臺的管理
(1)微信平臺的素材管理。微信平臺的自身素材非常豐富,有圖片、文字、音樂、視頻等,還有一定的編輯模板,編輯者可以依據發(fā)布內容和風格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表現方式。當然,發(fā)送的內容素材也非常豐富,可以就某一個知識點向幼兒發(fā)送講解視頻或者解題方法指導,向家長發(fā)送家庭教育方法指導相關內容等。
(2)微信平臺的消息管理。在消息管理方面,微信平臺可以設置為自動回復或者是關鍵詞回復。管理員創(chuàng)建導航系統(tǒng),家長可以依據回復的導航系統(tǒng)的提示找到相關內容。
(3)微信平臺的安全管理。在信息化普及時代,網絡安全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方面,以避免出現一些負面的輿論。因此,學??梢灾贫▏栏竦男畔徍酥贫?,確保發(fā)布的內容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園所價值觀。同時,加強平臺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惡意攻擊和信息泄露事件的發(fā)生。
2.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家校溝通的具體應用
(1)“親密一家”板塊促進家校交流。通過微信平臺建立親密一家板塊,每當班里有幼兒生病無法來園,老師會將當天在園內所設計的活動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傳達給幼兒,能夠保質保量的讓幼兒在任何時候都能了解到幼兒園的活動情況,感受到學校的氛圍。此外,對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家長,老師可以通過微信私聊,了解家長的困惑或建議,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幫助。
(2)精彩活動板塊展示最新活動。使用微信平臺之后,幼兒園開展的各類活動可以主題的方式進行,打通家校溝通的各種障礙。比如:我園開展吉祥物設計活動,通過前期的選拔之后,借助公眾號進行了網絡的評選活動,這樣的方式增強了家長參與的主動性,同時也讓每一個幼兒的家長都進一步了解我園的辦園理念。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將活動的主題、目的以及舉辦情況進行闡述,幫助家長在閱讀后對活動情況有所掌握,并能夠從家庭方面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需要。同時,精彩活動版面還能對全體幼兒的作品做到應展盡展,充分滿足幼兒的需求。
(3)微課堂促進幼兒完善知識體系。微課堂是我園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設的一個板塊,通過分享老師開展活動的視頻、操作演示視頻等讓家長了解到幼兒園開展活動的模式。另外,疫情時我們在微信群里也開設了現場的“微課堂”,通過即時開展游戲和分享的方式,和幼兒進行互動,在線上的“微課堂”中,有些平時膽子比較小的孩子也能大膽表達,由于家長也可以共同參與到現場的互動中,家長可以模擬老師的做法,鼓勵幼兒。
三、基于智能信息技術提升家校溝通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1.提升溝通頻次
家校溝通的時間越長、頻次越高越及時,越能對幼兒的教育起到良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微信平臺等智能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溝通方式的限制,使得家校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和及時。我園通過公眾號發(fā)布“家庭生態(tài)坊”立冬活動招募,向家長提供參與平臺,報名親子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后臺的報名數據,配合班主任及家長共同組織好活動的溝通工作,提高溝通頻次,落實計劃安排,從學校現實層面為家校溝通提供支持與幫助。
2.豐富溝通方式
在豐富溝通方式方面,智能信息技術的運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微信平臺等工具提供了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溝通方式,向家長介紹了本次“家庭生態(tài)坊”立冬親子實踐活動的時間、地點、流程等,使得家校之間的溝通更加多元化和生動。通過這些工具,家長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活動內容,從而更好地協(xié)調和配合,在這樣的框架下,家長們與教師就活動感想與建議互相交流想法。定期開展活動不但給家長與家長之間提供了交流機會,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
3.改善溝通觀念
家校溝通中,教師和家長應該是一種伙伴關系,在這種關系下,老師和家長既需要雙方積極溝通,又對彼此都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運用,將實踐活動中的花絮和學習內容展示在平臺上,教師和家長可以更加平等、開放地交流、評論,從而打破傳統(tǒng)溝通方式中存在的層級關系和溝通障礙。這種新型的溝通方式有助于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從而更好地推動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4.溝通內容的生活化與趣味化
將家校溝通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分享幼兒園的生活故事、教育活動進展情況以及家長如何在家中開展教育活動的建議等,家長也可以通過公眾號文章下面的留言、點贊、評論參與互動,讓家長感受到教育并非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采用生動有趣的圖文、音頻或視頻形式,吸引家長的關注,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接收教育信息。
5.雙向互動與個性化溝通
將學校的親子活動運用信息技術,在公眾號平臺發(fā)布邀請函,向家長發(fā)起活動邀請,通過學校和家庭共同組織活動,雙方拍攝素材,再運用公眾平臺將活動內容展示出來,輻射更多的家庭,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家庭參與下一次的活動,文章后的留言板還可以傾聽到家長的需求,起到雙向的作用。
智能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改善和便利,對于教育行業(yè)的家校溝通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借助信息技術,改變家校溝通的方式,增進家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供更直觀的教育信息,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但是在實踐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對于信息技術運用以及數據統(tǒng)計方面存在的短板;溝通頻次過多對于老師的生活產生影響等。這也將會成為我們后續(xù)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劉英.關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1(06).
[2]童敏.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協(xié)同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4.
[3]許春益.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與應用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0).
[4]勒秀敏.基于微信的小學家校溝通平臺設計與應用[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6.
[5]阮映東.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