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下,二維碼應用普及已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微信支付、支付寶轉賬等都普遍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個擁有無窮潛力的市場反映出人們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鑒于二維碼技術在各行業(yè)的普遍應用與迅速發(fā)展,青海省圖書館也緊跟時代步伐,運用了二維碼技術為讀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二維碼擁有良好的儲存功能,穩(wěn)定性高,同時具有成本較低等優(yōu)點,在數據收集、信息保存、信息管理等領域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青海省圖書館將二維碼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的圖書管理服務當中,一方面能夠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另一方面也能夠適應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運用二維碼技術是目前青海省圖書館管理服務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此舉也會使得廣大的讀者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一、二維碼技術概述
二維碼技術是指用一組特定空間的三維幾何圖形嚴格按照一定數量的排列規(guī)律以某種二維空間分布的形式,通過黑白灰相間分布的記錄方式,準確地記錄著各項數據、符號、信息,其本質是一種數字信息存儲編碼技術和數據傳遞處理技術,這種技術本身無需額外投入大量的成本,因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強、安全性高,而且能夠及時有效地糾正錯誤信息,得到各行業(yè)的廣泛應用。比如,用帶有內置攝像頭功能的智能移動終端二維碼識別軟件掃描時,可以快速地自動讀取二維碼各項特征信息,終端識別應用場景比較廣泛靈活。除此之外,二維碼技術還可以在線為手機用戶實時提供二維碼信息自動存儲掃描和自動傳遞推送等特色服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服務滿意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發(fā)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許多人開始選擇用閱讀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提升自身的精神層次。對于圖書館來說,將二維碼技術運用到青海省圖書館的圖書管理服務之中,既可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率,也可以緊跟時代步伐,讓廣大群眾體會到圖書館的服務管理在不斷升級、優(yōu)化。2009年,上海市圖書館在“尋根稽譜——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精品展”上率先將二維碼技術服務推向讀者,開了我國圖書館應用二維碼技術之先河。因此在圖書館的服務管理之中運用二維碼技術,是目前圖書館管理服務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此舉也會使廣大讀者收獲更好的閱讀體驗。
二、二維碼技術與FRID(射頻識別)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優(yōu)勢比較
二維碼與FRID技術都是在最近30年里發(fā)展起來的高科技產品,它們在圖書館的應用上雖說異曲同工,但也各有特點。FRID技術因存儲量巨大、能隱身、遠距離、多目標的感應能力吸引著眾多人的眼光,而二維碼與智能移動終端的聯姻,賦予了二維碼在便捷性、自主性和互動性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在選擇開發(fā)應用時,將兩者進行比較,在以下方面二維碼更顯優(yōu)勢。
(一)價格成本的優(yōu)勢
FRID電子標簽的使用成本讓許多圖書館望而卻步,改造費及相關設備費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還不包括昂貴的設備后續(xù)運行和維護費用。而二維碼的制作成本低,性價比高,應用廣泛,普及性強。
(二)使用主導權的優(yōu)勢
就目前FRID技術的使用實際情況看,FRID電子標簽在圖書館的使用效果遠沒達到預期,盡管能實現基本的圖書借還、書庫管理、盤點和圖書定位等功能,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漏讀、多讀、定位出錯、門禁的安全管理等,廠家宣傳的許多功能并未在圖書館實現,問題的關鍵在于廠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實施了技術壟斷,設置了技術壁壘,圖書館只是被動地選擇和使用,出現問題仍需依靠廠方提供技術服務,缺乏主導權,甚至是發(fā)言權。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為此牽頭成立了高校圖書館FRID技術應用聯盟,試圖去規(guī)范圖書館應用FRID的技術標準和行動準則,去制定統(tǒng)一的、共同的需求,以謀求圖書館的話語權,但實際效果還有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而圖書館文獻使用的二維碼標簽,一是由于二維碼制作的技術已經成熟,圖書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制作圖書二維碼標簽;二是圖書二維碼標簽提供的只是圖書基本信息和與圖書相關聯的網址鏈接,鏈接內容可在行業(yè)準則、行業(yè)標準的指導下,由圖書館自行決定,行為的實施權、控制權掌控在自己手里。
(三)便捷性與舒適度的優(yōu)勢
二維碼的后端蘊藏豐富的網絡資訊,用戶通過攝像頭拍攝二維碼就可以把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連接起來。圖書館使用圖書二維碼就可以實現紙電一體化和線上線下的統(tǒng)一。它能實現很多鏈接,如:書目查詢系統(tǒng)、超星電子圖書數據庫、隨書光盤下載地址等,給讀者提供的便捷性與舒適度是不言而喻的。這方面的功能是當前FRID技術無法實現的,因為讀者攜帶的移動設備還不能讀取電子標簽存儲的信息,或者說FRID的信息讀取設備目前無法做到普及,這是利用FRID技術打造智慧型圖書館遇到的技術瓶頸。
(四)利用與推廣的優(yōu)勢
二維碼制作有成熟的生成軟件,簡單易操作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在移動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普及的情況下,讀者很容易從二維碼提供的鏈接上獲得所需要的資源、信息和服務,因此利用二維碼為圖書館開展服務易于在各類圖書館中推廣普及,且這種服務方式也易于被讀者接受。而FRID技術需高額的成本投入,對于缺乏經費的圖書館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三、二維碼技術在青海省圖書館的應用現狀
(一)電子圖書借閱
紙質圖書資源和電子圖書資源是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電子圖書比紙質圖書有很多優(yōu)勢。從資金角度考量,電子圖書的采購費用通常要小于紙質書籍,這也有利于圖書館在相同購書經費情況下,獲取更多的電子圖書資源;從更新效率考量,由于電子圖書僅需要后臺操作,系統(tǒng)就能進行自動更新,因此更新效率較快,操作也更加便捷;從成本角度考量,由于電子圖書不受書庫區(qū)域、書架規(guī)模大小等因素影響,且沒有上架或整架的煩瑣工作,因此其所需空間、資金成本都較小。另外,由于電子設備發(fā)展和電子讀書設備更新換代,喜歡電子圖書的讀者體驗感也逐步增強,從而電子圖書更加容易得到大眾群體的認可。根據2023年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發(fā)布的《2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在用戶規(guī)模方面,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達5.3億,較上年增加2400萬,增長率為4.75%;在數字閱讀用戶群體中,人均電子閱讀量為11.88本(部),有聲閱讀量為7.44本(部)。因此,青海省圖書館已經采用電子書借閱機、電子閱讀本等借閱設備,開設了“聽書墻——掃碼聽書”“掃碼看書——共享讀書”“掃碼聽廣播”等專題欄目,以滿足廣大讀者通過移動二維碼離線讀書的需要,此舉既滿足了當代青年人的碎片化讀書需求,也讓社會大眾能夠享用到圖書館正版且排版整齊的電子圖書。這一讀書模式大大提高了書籍的借閱率,有效推動了全民閱讀的發(fā)展。
(二)二維碼預約入館
公共圖書館也和大學圖書館一樣面臨著占座的情況,每到假期,青海省圖書館的閱讀自習區(qū)域都會座無虛席。為此,青海省圖書館在2022年7月啟用“入館預約系統(tǒng)”,讀者可掃描“微信掃碼預約”的二維碼選座,大大提高了閱覽座位使用率,增加閱讀體驗感。具體做法是在微信客戶端搜索關注“青海省圖書館公眾號”,在關注頁面選擇進入青海省圖書館服務大廳辦理入館預約,在預約平臺填寫個人信息方可預約。青海省圖書館入館預約系統(tǒng)每日預約次數小于等于3次,已預約讀者只需在規(guī)定簽到時間內掃描入館二維碼簽到即可,離館時需掃描離館二維碼簽出。此管理機制可將閱覽區(qū)域的不文明行為定位到具體個人,并勸導其文明讀書,對屢次不聽勸導的讀者還可設定黑名錄,限制其預約權限等,實現了圖書館座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
(三)二維碼技術在青海省圖書館 OPAC (公共目錄檢索系統(tǒng))中的應用
當代社會,許多圖書館都是采用通透式開架的閱覽室,而圖書館讀者為了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就必須先在圖書館書目聯機檢索系統(tǒng)中完成定位檢索的工作,這也在一定意義上延長了圖書館讀者信息資源獲取時間。青海省圖書館為了方便讀者獲取信息,使用公共目錄檢索系統(tǒng)(OPAC)檢索期刊書目數據,加強青海省圖書館期刊的規(guī)范化管理,由采編中心完成期刊建庫工作,共有1052冊期刊入庫,讀者可以在微信和電腦端掃描二維碼隨時查詢期刊數據。在圖書館智慧化發(fā)展的大潮下,青海省圖書館期刊告別了人工管理,實現數字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青海省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利用,為讀者查詢資料提供了便利,進一步提高了青海省圖書館的科學管理水平及服務質量。
(四)自助支付
圖書館每日都在辦理辦證、退證、罰金以及讀者現金支付業(yè)務。二維碼支付是依托銀行支付系統(tǒng)提供的無線支付方式。青海省圖書館也將讀者日?,F金業(yè)務整合在自助機上的二維碼支付中,讀者在辦理上述業(yè)務時,僅需要在自助機上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也可自行打印收付款憑條,既節(jié)約了讀者辦理時間,提升了讀者的辦卡意愿,又便于圖書館財務人員核對賬務。
四、青海省圖書館應用二維碼技術前景展望
(一)利用二維碼進行用戶身份識別
青海省圖書館在辦理讀者證時,會將讀者的基本資料,如身份證號、照片等數據形成二維碼,成為讀者的標識。當讀者走進圖書館或是借閱書籍時,只需通過手機二維碼在指定的端口上掃描即可。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移動終端科技的發(fā)展,在手機上安裝二維碼識別技術應用系統(tǒng)軟件也成為必然趨勢。利用手持二維碼開展讀者身份鑒別,能夠簡化讀者進入圖書館后需要帶身份證和讀者證的煩瑣程序。二維碼成本低,易于應用推廣,青海省圖書館應該緊密跟蹤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充分利用二維碼的信息識別功能開展身份識別等業(yè)務。
(二)應用二維碼技術進行圖書編目
二維碼技術具有信息存貯容量大的特性,如果在圖書出版印刷之前,能將圖書的編目信息生成二維碼,呈現在書籍的特定地方,這樣就可以避免圖書流通階段的重復信息錄入,減輕編目人員的勞動強度。如果青海省圖書館運用二維碼技術進行圖書編目,在開展新書編目工作時,掃描書籍上的書目信息二維碼,就能準確識讀出編目數據,進而會大大提高書籍的流通效率。
(三)二維碼技術在不外借閱覽室的應用
大多數圖書館內都會設置只可以供讀者館內閱讀,不提供圖書外借的多功能期刊閱覽室和圖書參考咨詢室。如果我們將掃描二維碼技術也應用到青海省圖書館不外借閱覽室,讀者在關注青海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并掃描綁定本人身份證的有效身份信息后,就會立即生成獨有的二維碼。讀者在需要進入該閱覽室時,只需將二維碼放在掃描條碼設備中就能簽到進入。而后臺工作人員只需在系統(tǒng)后臺實時查看相關讀者信息,就能輕松、高效、快速地開展工作。讀者們在閱覽室書架上找到自己感興趣各類雜志、圖書后,只需掃描一下封面二維碼,就能夠實時將這些借閱記錄信息上傳、保存到借閱自動化的系統(tǒng)數據庫中,工作人員只需通過實時收集、分析、處理出這些資源數據,就能明確每位讀者潛在的主要閱讀類型、興趣領域,為其推薦熱門書籍,而借閱系統(tǒng)庫中隨機嵌入的電子書目憑借自動推薦功能,也會向讀者推薦一些其感興趣的圖書。
(四)利用二維碼管理隨書附件
目前,圖書館管理帶附件圖書的方法,一般分成附件參與流通和不流通兩種類型。即使參與流通也多是獨立借閱,少有將書及附件成套配合出借的。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電子出版物的大批問世,印刷、電子混合載體出版物也大批涌現,這就需要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和業(yè)務服務方法有所變化。由于許多電子載體,如光碟等多作為隨書附件,如果不參與流通或者無法與相關圖書配套流通,將大大制約附件的使用量,影響讀者對相關圖書內容更深層次地閱讀,也不符合現代化圖書館的服務要求。因此使用二維碼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在制作圖書二維碼時,可將圖書的書目信息、附屬的信息等一并寫入二維碼中,從而使圖書和隨書附件能夠一起借閱,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五)二維碼在資源共享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各個地區(qū)的圖書館聯盟如雨后的春筍般不斷涌現。2012年首都圖書聯盟成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4所高校的圖書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真正實現了一館藏書,多館共享。青海省圖書館也已成立青海圖書館聯盟,如果將二維碼引入到圖書管理中,將大大提高圖書的利用率,聯盟可以通過二維碼確定讀者身份;讀者也可以通過二維碼,隨時隨地進入各大圖書館,不用考慮是否帶卡。同時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聯盟官方二維碼,了解各大圖書館開放時間、講座信息和藏書種類及數目等,同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進行掃描,了解圖書的借還情況和儲藏位置,從而加快圖書的流通和利用。
(六)二維碼在圖書采購中的應用
隨著二維碼在圖書營銷中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其在圖書采購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青海省圖書館的圖書采購員,可以通過掃描圖書,了解其在所在區(qū)域各大圖書館藏書情況,初步判斷其在所在區(qū)域的潛在需求量,從而確定購買數量,同時可以實時在線對所需購買圖書進行關注,了解同一地區(qū)其他高校圖書館對同類圖書的采購情況,不但可以避免重復購買,還能夠提高圖書的利用率。
五、結語
二維碼技術在各個行業(yè)的廣泛應用,提高了二維碼的應用率,加上安全、準確、智能等技術優(yōu)勢,使其在信息處理方面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到應用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維碼技術發(fā)展經歷了不斷完善的過程,運用二維碼服務也需要一個較長時間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隨著人們認知的提升和技術應用的深入,基于二維碼科技的移動服務新功能、新方式也將不斷涌現。相比于國內外圖書館二維碼應用現狀,青海省圖書館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不斷探索適用于本館服務方法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應用范圍方面,圖書館的各項服務都可應用二維碼技術,充分發(fā)揮出二維碼技術所帶來的優(yōu)勢,讓圖書館借助這一技術體現出它的服務特色。利用二維碼科技來滿足讀者需要,貼合用戶習慣,并通過科技進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內涵、形式和手段,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全新功能體驗和多元化的應用服務。因此,青海省圖書館要抓住機遇,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適時引入新技術,為圖書館服務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金秀.我國高校圖書館二維碼技術應用調查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4):60-63.
[2]陳嘉懿.智慧圖書館的構建之道[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1):54-57.
[3]馬化騰.二維碼將成線上線下關鍵入口[EB/OL].http://tech.qq.com/a/20120911/000108.htm,2012-09-11.
(作者單位:青海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