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是壯族聚居區(qū),岜夯雞、岜夯魚、五色花米飯、廣南豆沙肉、臘豬腳、涼卷粉……廣南人美食之多,仿佛天上的繁星,難以計數(shù),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莫過于那道酸香四溢的岜夯雞。
“岜夯”是壯族話的音譯:其中“岜”就是“菜”“酸菜”;“夯”是壯族的一種烹調方式;“岜夯雞”翻譯過來便是“酸菜雞”。它起源于云南壯族之鄉(xiāng)廣南縣。據(jù)《廣南府志》記載:“岜夯雞”始于宋朝,明清年間最為風行。原是官宦大辦喜宴從民間采擷出來的佳肴名膳,用以款待上司乃至朝廷命官。品嘗一口,仿佛穿越千年時光,令人回味無窮。
做岜夯雞,先得有酸湯,就像山西人的愛醋,這一帶壯族人歷來鐘愛酸湯。在文山壯族的故事傳說中,酸湯源于一位壯族放牛老人的意外發(fā)現(xiàn)。這位壯族老人常常到山上放牛,他喜歡在放牛時,采摘山間各種能吃的野菜帶回家中,經(jīng)過烹飪,制成道道菜肴,細細品嘗。
有一天,采來的野菜沒吃完,剩下很多,他怕浪費,順手將采來的水芹菜、馬蹄菜晾干,放入壇子里,加米湯浸泡。3至4天后發(fā)現(xiàn),壇內散發(fā)出一股獨特酸味,清香爽口。他便用這種炮制的酸菜湯來煮雞、煮魚,結果,別有一番風味。于是,就在壯鄉(xiāng)村村寨寨流傳開來。
這種酸湯不同于東北的酸菜。首先,清洗準備好酸湯罐,之后,人們便到山上采一種藤本植物,壯話叫“博蠻”,將連藤蔓帶葉子的新鮮博蠻填充罐的多數(shù)空間,接下來是往罐內灌稍帶溫熱的米湯(米湯滾沸后,殺死了可能有的細菌、病毒)。一般一周左右,粉紅色的酸湯便成了,舀食部分后再添米湯,如此循環(huán)直至幾年,只是中間需換博蠻,有時可添加嫩玉米棒之類。該酸湯是點菜豆腐的必備之物,拌涼米粉時加些酸湯,口味妙不可言,爽口至極。在煮莧菜、青菜之類時加酸湯,這類菜便叫“岜夯”,若湯菜中不是加酸湯而是加油,這湯菜叫“岜將”?!搬焙弧笔桥c“岜將”相對而言的?!搬焙浑u”則屬“岜夯”中的一個種類。
有關岜夯雞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最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永歷皇帝朱由榔與岜夯雞的不解之緣。350多年前,朱由榔避難至云南,初嘗岜夯雞便贊不絕口,甚至在日后仍念念不忘。這段野史佳話,更為岜夯雞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在廣南說起“岜夯雞”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有位流官及隨從(一說是財主及隨從),到一個壯族村寨追債。
“流官”指明、清在四川、云南、廣西等少數(shù)民族集居地區(qū)所置地方官,有一定任期,相對于世襲的土官而言。元明清時,云貴川百姓可以向官家租地,按約定支付地租。
因為走了一天的路,流官及隨從都饑餓難耐,一進村寨就直奔欠債的壯族人家,叫主人趕快煮飯殺雞。壯族女主人燒火做飯,男主人抓來一只沒有下蛋的母雞殺好洗干凈,缸里的水剛好用完。
流官餓得抱著肚子叫喊:“趕快煮雞!趕快煮雞!”流官催得急,恨不得主人彈下手指就變出一桌吃喝。壯家女主人只好把野芹菜腌制的酸湯,從壇子里倒了兩大碗放到鍋里煮雞,又將沒有腌過的青菜連同剁成塊的雞肉一起煮了。
流官顧不得雞肉熟不熟,端起飯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還喝了一大碗壯家米酒。這雞肉和青菜同酸湯煮,熟得快,雞肉非常脆嫩,可口好吃。青菜吃起來也特別的開胃口。
流官一口氣就將一鍋菜和一大鍋飯全部吃完了。流官對主人說:“我從來沒有吃過今天這么美味的菜飯!如果你愿意到我家做一年的飯,我就免收你家欠的三年地租?!迸魅撕湍兄魅松塘亢筇岢觯骸耙馕迥甑牡刈獠湃ァ!彪p方當即簽字畫押。從此流官請客,都少不了要上酸湯煮雞加青菜。
有位外地客商被流官邀請到家里做客。客商問:“這道菜叫什么菜?”壯家女人回答:“用我們壯家的話說,叫作岜夯雞。意思就是用酸湯煮雞加青菜。”由于岜夯雞美味可口,沒多長時間,就在廣南壯族群眾中傳開了。
關于“岜夯雞”的傳說故事在廣南不勝枚舉。
在平定吳三桂叛亂后,清朝康熙皇帝幼年時的老師彭而述擔任云南左布政使,康熙皇帝托人給老師彭而述捎帶京城特色食品,彭而述在回信中告訴皇上:酒就不必帶了,廣南有土制那榔谷子美酒。美食也不必帶來,到任一年多,每天換著花樣吃,至今云南的美食還沒吃完。之后,彭而述命人給康熙進獻了不少云南美食,其中就有岜夯雞。那時從云南到京城,要花大半年。據(jù)說,怕食物變質,彭而述特意選擇讓人九月出發(fā),每到一個驛站更換冰塊,到京城時食物也沒變味。
吃岜夯雞,蘸水是必備的。每個人面前擺放有一碗蘸水,辣子面用火炭烘烤成的干辣椒在竹筒內舂的非常細,香與辣并存,十分誘人食欲;蘸水碗中必備的還有當?shù)貧v史悠久的特產(chǎn)廣南醬油、廣南辣醬,外加草果面、八角面,這些都是當?shù)厥a(chǎn);此外,還加蔥末、蒜末、芫荽。這樣的蘸水蘸過的岜夯雞肉、岜夯蔬菜的味道十分獨特,令人食欲大增。
廣南醬油配岜夯雞是天生的一對。廣南醬油以黃豆為原料,從下料到出產(chǎn)品半年時間都不夠,那醬粑曬了又露,露了又曬很多很多回,且只是一家人掌握配方與生產(chǎn)流程,這些秘密只傳兒媳不傳女兒,足見工藝之難得,也足見產(chǎn)品之難得。廣南醬油狀若糖稀,色澤金黃,味美極獨特。
岜夯雞是以吃火鍋為主,有文吃和武吃之說。
文吃是以嫰母雞肉、青菜、酸湯為主要原料,雞肉剔骨,雞骨放在火鍋里熬底湯,酸湯以細芫芹或紅青菜腌出的粉紅色酸湯為最佳。青菜洗凈后切成數(shù)節(jié),先在鍋里稍煮一下?lián)瞥龃?。雞肉切片后,用姜汁、蔥、小粉、鹽巴等佐料拌勻浸透,再準備好蒜汁、姜絲、胡椒、辣子、酸筍、醬油等18種佐料,即可上席。在滾開的酸湯火鍋里放進青菜、佐料和豬油,待火鍋湯沸,即可將雞肉片放進去邊汆邊吃。涮肉的吃法類似四川火鍋。
武吃是一鍋熬,也可以放進粉絲、慈菇、豆腐、豌豆尖等蔬菜混煮,再加上一碟佐料齊全的蘸水,食之開胃,美在口中,樂在心里。吃法類似北方火鍋。
飲食中廣南各族百姓離不開酸湯,也只有當?shù)厝擞靡吧氒厩?、紅青菜、米湯腌制的才有風味,壯族“岜夯雞”以廣南當?shù)厮釡珵檎馈?jù)說出了廣南就找不到地道的“岜夯”滋味了,吃正宗的岜夯美食,非到廣南不可。
自清光緒以來,廣南廚師界的名廚人才輩出,后繼有人,衣缽相承。廣南名廚以清光緒年間名師吳亢書的高徒——小南街農(nóng)治谷最為有名,其次是施紹先,后來有龍升平、高聯(lián)科、周濟民、湯定邦、蒙正義、王德隆等等。施紹先的后代施傳仁于二十世紀80年代初參加文山州烹調評比,所做拿手菜“岜夯雞”名列榜首,獨樹一幟?!搬焙浑u”還走出縣境,走到百里千里之外,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獎。
如今,岜夯雞已成為云南美食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僅走進各大酒店、飯店,更深深扎根于民間餐桌,讓八方來客都能品嘗到這份來自廣南的獨特美味。
岜夯雞是文山州美食的珠寶,它以其獨特的風味,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傳播力,成了連接過去和未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橋梁,讓美味與詩意在舌尖上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