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深入剖析廣西民間童謠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通過詳盡分析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生活習俗及傳統(tǒng)觀念,突顯童謠在地方文化傳承與兒童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此外,本文還深入探討童謠的藝術手法、語言魅力與情感傳遞,以及其獨特的教育與審美功能。最后,針對廣西民間童謠的傳承現(xiàn)狀及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與承傳策略,并對其未來發(fā)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廣西民間童謠;文化內(nèi)涵;藝術價值;傳承與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8-00-03
廣西民間童謠是地方文化的瑰寶,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民族情感,更反映了廣西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與多民族共融的社會背景。喀斯特地貌、亞熱帶氣候,以及壯族、瑤族、苗族等多元民族的交融,共同為童謠注入了別具一格的文化底蘊。深入探究這些童謠,可一窺廣西地方文化的深邃與多彩。同時,童謠在兒童教育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其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價值,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文化自信與審美能力至關重要。盡管當前研究已觸及童謠的藝術特點、教育意義及文化傳承等多個層面,但其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價值仍有待發(fā)掘與傳承。
一、廣西民間童謠的文化內(nèi)涵
(一)地域特色與民族風情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民間童謠深刻地映射出當?shù)鬲毺氐牡乩盹L貌與豐富的民族文化。地處中國南部的廣西,自然景觀極為豐富,喀斯特地貌、秀美河流與連綿山脈共同構(gòu)筑了其獨特的地貌特征。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賦予了廣西無與倫比的美景,更為童謠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例如,《月亮光光》這首童謠便細膩地描繪了月光傾灑在廣西山水間的美麗畫面,令人心生向往。廣西的喀斯特地貌,以其山水交融的奇特景觀而著稱,對童謠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童謠中??梢妼ι綆n、溪水、洞穴等自然元素的精致描繪,如《山歌》便通過傳唱大山與河流的贊歌,表達了廣西人民對自然的熱愛與崇敬。此外,廣西的亞熱帶氣候也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四季如春的美景,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童謠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xiàn),如蝴蝶翩躚、蜜蜂忙碌,還有翠綠的竹子和寬大的芭蕉葉,都成為童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為作品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藝術魅力。廣西作為壯族、瑤族、苗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也在童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無論是《壯族花竹帽》中頭戴花竹帽的壯族婦女,還是《瑤家竹樓》中描繪的瑤族特色建筑,都生動地反映了各民族獨特的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同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jié)、瑤族的盤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在童謠中以歡快的節(jié)奏和生動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綜上所述,廣西民間童謠以其對自然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的細膩描繪,展現(xiàn)了這片土地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豐富了童謠的藝術內(nèi)涵,更成為傳承與弘揚地方文化的重要媒介。
(二)生活習俗與風土人情
廣西民間童謠蘊含著深厚的生活習俗與風土人情,它們像一扇窗,揭示了廣西人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底蘊。童謠中,常能窺見農(nóng)耕、捕魚、織布等豐富多彩的勞動畫卷,彰顯了廣西人民的勤勉與才智,更體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以《織布謠》為例,它細膩地刻畫了廣西婦女在織布機前的嫻熟技藝,使得這一古老手藝的魅力躍然紙上。此外,《田間耕作》等童謠,則生動描繪了田間勞作的場景,傳遞出豐收的喜悅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童謠中還蘊含著豐富的節(jié)日習俗,以《三月三》為例,它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節(jié)日的歡騰氛圍,透露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祈愿。廣西獨特的風土人情,如婚嫁習俗、家庭與鄰里關系等,也在童謠中得到了細膩的刻畫。《婚禮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從迎親到婚宴,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飽含著濃厚的地方特色與文化韻味??傊?,廣西民間童謠是藝術的瑰寶,更是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的寶貴資料。它們讓我們得以一窺廣西文化的深厚底蘊,也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三)傳統(tǒng)價值觀與民族精神
廣西民間童謠深刻反映了地方文化,更是承載了傳統(tǒng)價值觀和民族精神的瑰寶。它們以簡潔而富有節(jié)奏感的言辭,傳達了深遠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規(guī)范,對于教育和啟迪后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庭觀念在廣西民間童謠中被反復吟唱。諸多童謠中,孝順長輩、兄弟和諧、夫妻情深等家庭美德備受推崇[2]。以《搖籃曲》為例,母親用她輕柔的歌聲安撫孩童入睡,同時也在歌聲中流露出深沉的母愛與對家庭深厚的責任感。這些描繪強調(diào)了家庭和諧的重要性,更突顯了廣西人民對家庭關系的深切重視,體現(xiàn)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文關懷。其次,廣西民間童謠也常傳遞誠信與樂觀的價值觀?!墩\實守信》這首童謠,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語言,深入淺出地教導孩子們誠信的重要性。這些童謠貼近兒童生活,通過具象的事例和形象的比喻,讓抽象的道德觀念變得生動易懂。而《快樂童年》等童謠,則以其歡快的旋律和積極向上的歌詞,傳遞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也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性格品質(zhì)。最后,廣西民間童謠還承載了諸多民族精神,諸如勤勞勇敢、團結(jié)互助等。例如,《勞動光榮》這首童謠,熱情謳歌了勞動的偉大,鼓勵人們勤勉工作,體現(xiàn)了勤勞致富的理念。而《團結(jié)就是力量》則通過描繪集體活動的場景,強調(diào)了團結(jié)協(xié)作的重要性。這些童謠展現(xiàn)了廣西人民的民族精神,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勤勞勇敢、團結(jié)互助,這些廣西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童謠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這些童謠啟迪了兒童,也鼓舞了成人,成為推動人們奮發(fā)向前的重要精神動力。
二、廣西民間童謠的藝術價值
(一)藝術手法與表現(xiàn)形式
廣西民間童謠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和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彰顯了非凡的魅力,已然成為文化傳承與情感傳遞的重要橋梁。這些童謠巧妙地運用了諸如賦、比、興等修辭手法,使得語言更為鮮活、形象,飽含藝術的感染力[3]。以賦為例,這種直接鋪陳事物特色的手法,在廣西童謠中常用于描畫自然景觀與生活片段。像是《月亮光光》一曲,便精細地勾勒了廣西的山水景致,令人仿佛身臨其境。比喻是另一種在廣西民間童謠中廣泛采納的修辭技巧。以《比喻歌》為代表,其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將復雜概念簡化,以兒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諸如“勤勞如牛,團結(jié)似蜂”的比喻,既增添了童謠的趣味性,又潛移默化地進行了道德教育。興的手法,則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引導兒童對生活和環(huán)境產(chǎn)生聯(lián)想,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如《搖籃曲》中夜晚景象的描寫,就喚起了兒童對母愛的深刻感受,讓他們在悠揚的旋律中體驗到家庭的溫馨與庇護。廣西民間童謠的魅力還源自其音樂元素的巧妙運用。簡潔明快的韻律,使得童謠易于記憶、便于傳唱;而鮮明的節(jié)奏又讓童謠充滿活力與趣味,深受兒童喜愛?!稉u籃曲》那柔和的旋律,有助于安撫嬰兒入睡,更在聽眾心中營造了一種寧靜溫馨的氛圍。此外,廣西民間童謠還善于運用疊詞和重復的句式,以增強其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例如,《花兒開了》中的“花兒開了,開了開了”這樣的疊詞結(jié)構(gòu),既增添了童謠的音樂性,又讓語言更顯生動。這種手法提升了記憶效果,更使童謠在傳唱時朗朗上口,易于在兒童間廣泛流傳。同時,廣西民間童謠在表現(xiàn)形式上亦展現(xiàn)出豐富的多樣性。除了傳統(tǒng)的口頭傳唱,它們還與舞蹈、游戲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jié)合,極大地增強了童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某些傳統(tǒng)節(jié)慶中,童謠與民族舞蹈的融合,便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展現(xiàn)方式。
(二)語言藝術與情感表達
廣西民間童謠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其獨特的語言藝術和情感表達上。童謠的語言簡潔明了,富有兒童氣息和口語色彩,這種親切自然的風格極易被兒童所接納和記憶。借助生動具象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童謠能夠深入傳遞情感,讓兒童在耳濡目染中獲得啟迪與教育。童謠的語言藝術,妙在簡潔而富有韻律。以《思念家鄉(xiāng)》為例,其用簡練的文字就深刻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綿綿思念,簡單的詞匯便勾勒出鄉(xiāng)村的寧靜畫面,觸動人心。這樣的表達既便于兒童理解,又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鳴,從而確保童謠能在各年齡層聽眾中流傳。廣西民間童謠還經(jīng)常運用對仗工整、音韻和美的表達方式,賦予童謠高度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比如,《對對歌》采用對仗手法,將自然與生活的場景以對稱形式展現(xiàn),既強化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又提升了童謠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精湛的語言藝術,不僅讓童謠深受兒童喜愛,也為文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情感表達則是廣西民間童謠的另一大魅力所在。童謠通過細膩描繪自然景物、生活片段和人際關系,引發(fā)兒童的情感共鳴?!端寄罴亦l(xiāng)》中描繪的家鄉(xiāng)美景和親人的笑容,即使身處異鄉(xiāng),也能讓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情的牽掛[4]。這種深情的表達,不僅增強了童謠的感染力,還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兒童對家和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此外,廣西民間童謠還以語言的藝術形式為載體,傳遞多元的情感與價值觀?!犊鞓吠辍芬詺g快的節(jié)奏和生動的描述,展現(xiàn)了兒童純真無邪的快樂生活,讓孩子們體會到童年的歡樂,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而《搖籃曲》則通過輕柔的旋律和溫馨的歌詞,傳遞了母愛的深沉與偉大,使聽者感受到母愛的溫暖與力量。這種情感的傳遞,提升了童謠的藝術價值,也使其在兒童情感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廣西民間童謠還通過描繪人際關系與社會現(xiàn)象,傳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景與道德追求。例如,《勤儉持家》描述的家庭日常生活,弘揚了勤儉節(jié)約、家庭和睦的價值觀,不僅讓童謠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廣西人民的生活智慧與價值取向。
(三)教育價值與審美功能
廣西民間童謠在兒童教育和審美培育方面展現(xiàn)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已然成為錘煉兒童全面素質(zhì)的重要資源。這些童謠,既以其深厚的內(nèi)容和多樣的形式啟迪兒童,又通過藝術層面的體驗,加深他們的審美認知。在兒童教育層面,童謠的顯著價值首先映射在對兒童語言能力的提升上。童謠以其語言的簡練、韻律的明快,使得兒童在朗誦與背誦的過程中,能夠錘煉語言的表達能力,更能強化記憶與理解能力。以《拼音歌》為例,它借助押韻與節(jié)奏的巧妙運用,讓兒童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自然而然地領悟拼音的精髓,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既富有趣味性,又極具實效性。廣西民間童謠還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內(nèi)涵。它們通過敘述引人入勝的故事、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向兒童傳遞著深刻的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念。譬如,《誠實守信》便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引導兒童恪守誠信之道,這種將教育融于娛樂之中的方法,使得道德教誨變得更為直觀易懂,更易于被兒童所接納并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此外,廣西民間童謠還在培育兒童社交技能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童謠的傳唱,兒童能夠領悟到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學會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舉例而言,《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首童謠,便借助對集體活動的生動敘述,向兒童灌輸了團結(jié)協(xié)作的深刻意義。這些關于社會技能的教育,對于兒童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審美培育則是廣西民間童謠所承載的另一重要使命。童謠中那些對自然景致與生活片段的細膩描繪,極大地豐富了兒童對美的感知與鑒賞能力。諸如《美景歌》之類的童謠,通過對廣西瑰麗風光的深情描述,引領兒童在誦讀中領略自然的壯美,進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同時,童謠里所運用的諸多修辭手法及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在潛移默化中滋養(yǎng)了兒童的文學底蘊和藝術鑒賞力[5]。更值得一提的是,廣西民間童謠還通過多種藝術形式的交融,為兒童帶來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藝術體驗。童謠中的音樂元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以優(yōu)美的旋律和明快的節(jié)奏,讓兒童在誦讀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悅耳的音樂之美,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音樂感悟能力。這樣的藝術體驗充盈了兒童的精神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他們的藝術潛能。廣西民間童謠還在孕育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展現(xiàn)出了獨到的作用。這些童謠往往飽含著無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它們通過聆聽、述說、歌唱、演繹等多元化的形式,充分激發(fā)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靈感。以《小畫家》為例,它鼓勵兒童借助畫筆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想象與創(chuàng)意,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兒童對藝術的熱愛,更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xiàn)力。
三、結(jié)束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廣西民間童謠的文化意蘊與藝術價值,凸顯了其在地方文化承續(xù)及兒童教育中的關鍵作用。童謠承載著廣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感,還在藝術表達、語言魅力及教育審美方面獨樹一幟。但現(xiàn)代化浪潮的沖擊和語言載體的衰落,使童謠傳承岌岌可危。為保護及傳承這一文化瑰寶,必須立即行動,并展望其未來的發(fā)展,以此推動地方文化的綿延并助力兒童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司徒宇成,張愛鄰,黃文翠.廣西民間童謠的音韻之美與美育功能[J].藝術教育,2023(06):36-39.
[2]黃文翠,張愛鄰.廣西民間童謠的審美特征探析[J].南方文壇,2023(02):148-151.
[3]趙雅妮.中國民間童謠研究現(xiàn)狀探析[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41(09):33-34+42.
[4]李生柱,劉爽.為兒童而歌——我國各民族童謠文化遺產(chǎn)搜集整理研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1,42(05):49-54.
[5]廖俐.廣西民間童謠游戲的教育功能與傳承策略[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28):115-117.
基金項目:2024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文化‘雙創(chuàng)’視域下廣西民間童謠的藝術再造研究”(項目編號:2024KY1000)。
作者簡介:周婷(1989-),女,廣西貴港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教育學、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