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太華鎮(zhèn)胥錦村官莊自然村董柏林、董正賢父子為新四軍無名烈士默默守墓80年。
這尊墓位于太華鎮(zhèn)棗山公墓A區(qū)8排。青石墓碑約為90厘米×45厘米大小,碑文清晰可見:上首,“一九四六年”,偏下為“壯烈犧牲”,中刻“新四軍無名烈士之墓”,無下款。這塊墓碑與其他墓碑相比,顯得簡樸滄桑,卻蘊藏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據(jù)現(xiàn)年58歲的陳其初、村民陳桂生介紹:董正賢的父親董柏林生前經(jīng)常回憶當年新四軍戰(zhàn)士受傷犧牲的故事。
1944年上半年,在安徽省廣德縣新杭黃岡嶺戰(zhàn)斗中(江渭清的回憶錄中有此戰(zhàn)斗的記載),日軍潰敗之后,有兩個日軍往宜興太華方向逃竄,幾位新四軍戰(zhàn)士緊追不舍,其中一位新四軍在追擊中身負重傷,渾身是血,因流血過多,追至官莊村陳家新屋時不幸犧牲。另幾位新四軍繼續(xù)往西渚方向追擊。犧牲的新四軍烈士的后事就委托董柏林處理。董柏林就將這位無名新四軍安葬在官莊橋北的黃古竹園內(nèi)。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董柏林還未見到有新四軍來人問詢這名烈士之事。當年10月,新四軍奉命北撤。于是,董柏林心中少了幾分希冀,多了幾許關心。次年初春,他便在這名新四軍無名烈士墓前削木為記。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1956年,那塊木質墓記經(jīng)風雨剝蝕,已嚴重頹朽。于是,董柏林便為這名新四軍無名烈士豎碑勒石,時間依然襲用削木為記的1946年,并且滿懷敬意地刻上“壯烈犧牲”四個字,以此昭示后人。碑尾沒有落款,不求彰顯。
1984年,山林實行承包責任制,董柏林想方設法爭取到了這塊黃古竹園的承包權,為的是更加方便照看烈士墳塋。他早已把那位烈士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2000年10月,董柏林在堅守和等待中去世。其子董正賢義無反顧地繼承了父親遺愿,每年都為新四軍烈士墳塋除草添土。
2018年,因鎮(zhèn)村規(guī)劃建設,需動用這塊土地,董正賢和妻子陸鳳華與民政部門協(xié)商動遷事宜。最后,在政府的支持下,董正賢親手將烈士遺骸安葬到了棗山公墓,并且繼續(xù)年年祭掃。
董正賢夫婦經(jīng)常滿懷深情地對村上鄉(xiāng)鄰和知情人說:“父親把這名新四軍烈士當作親人,自然也是我們的親人,父親做得很有意義,所以我們也要繼續(xù)接力下去。明年清明,還要叫兒子同來,讓他知道,這里還有一位特殊的親人,并且一定要將守墓傳承下去?!?/p>
在長達80年的時間里,董柏林、董正賢父子兩代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新四軍無名烈士建墓、守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贊揚。
(責任編輯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