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深深植根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土壤之中,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閱讀古詩詞,品味其音韻美、章法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和哲理美,能夠豐富我們的審美感知,加深我們的審美體驗。
一、音韻和諧,展現(xiàn)音韻美
古詩詞“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詩人常運用押韻、平仄、對仗、疊詞等手法,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音樂美感,使作品更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閱讀古詩詞時,分析其音韻特點,在誦讀中領略其音韻和諧之美,是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的方法之一。
【示例】
黃鶴樓
◎〔唐〕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偶句押韻,韻腳分別是“樓”“悠”“洲”“愁”,韻律節(jié)奏疏密有間,讀來朗朗上口。詩中運用多個疊詞,“白云悠悠”“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寫出了作者登樓所見之景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漢陽一帶的樹木歷歷在目,鸚鵡洲上的芳草繁茂的自然美景,疊詞的運用使詩歌音律和諧。同時,詩中雙聲、疊韻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返”等雙聲詞,“此地”“江上”等疊韻詞,讓這首詩讀來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韻美。
二、章法綿密,展現(xiàn)章法美
古詩詞講究章法,注意詩意的分合與意脈的承接。詩歌的章法結構一般可以歸結為“起承轉合”:“起”即為一詩之首句或首聯(lián),統(tǒng)帥全詩內(nèi)容,或造勢,或造境,或造思;“承”是承接,是起句的延續(xù)與深化;“轉”表明詩意的變換、結構的轉折,或由物及人,或由景及情,或由事及理,或由景及思;“合”是結句,或議論,或抒情,往往有表明題旨、收束全詩的作用。
【示例】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XSEDz7PG54Y1H4ljbfg3Bw==這首詩開頭兩句由樓名興起,寫登金陵鳳凰臺聯(lián)想到的鳳凰臺的傳說,扣題。三、四句緊承“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抒發(fā)感慨,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jīng)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表達了對歷史的憑吊。五、六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由寫歷史典故轉向描寫自然景觀,描寫登上金陵鳳凰臺所見三山半隱半現(xiàn)、白鷺洲中分淮河的景象,描述山天相接之景、中流擊水之狀,雄渾壯闊,為最后的抒情蓄勢。七、八句運用雙關,既寫自然之浮云、落日,又比喻奸邪當?shù)?、忠賢被蔽。作者觸景生情,以“愁”作結,抒發(fā)憂國傷時之情,旨意深遠。詩作起承轉合,富有章法之美。
三、抒情達意,富有情感美
情感是古詩詞的靈魂。詩人通過特定的表達技巧,將喜怒哀樂等情感融入到詩歌中,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這種情感的真實和深刻,使古詩詞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示例】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南宋〕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這首詞以情動人,寄寓于其中的情感復雜而豐富。作者以“自嘆”“不堪離別”“看驚”“兒女淚,君休滴”“須相憶”等詞句,直接抒發(fā)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和牽掛,以及身老多病、懷才不遇之感,暗含憂時傷國之情;借“蜀道”之典,極言友人遠行前路艱難,表達出對友人的關切與擔憂之情;用“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著一“驚”“更”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被派往西南鎮(zhèn)壓人民的驚嘆,透露出不出師東北抗擊外敵的深深遺憾;借“兒女淚”之典,傳達宦游之苦,繼而以西南之景開解朋友,表達了濃濃的關切之情。全詞寄意遙深,情感充沛,感人肺腑。
四、以意造境,追求意境美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境界自成高格?!惫旁娫~的意境美,是指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將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具特色的意境,以抒情言志。
【示例】
過青溪水作
◎〔唐〕王 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這首詩前四句首先概括過青溪之行,溪水隨著山路萬轉千回,引出對青溪獨特風景的描繪。第五至八句通過細描青溪的姿態(tài),帶領讀者領略青溪之寧靜清新之美。以“聲喧亂石”襯托“色靜深松”,一動一靜,以聲襯靜;菱葉荇菜隨波蕩漾,波光流轉,蘆葦隨風搖曳,營造出清新淡泊的意境,引人遐想,讓人迷戀,表達出作者對青溪的喜愛。而此情此景,讓作者心生隱居于此之心。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淡雅寧靜之境令人心生向往,這正是這首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所在。
五、文以載道,蘊含思想美
詩人往往通過詩歌表達對人生、社會、自然等問題的思考和感悟,蘊含著道德觀念,如愛國主義、人道關懷、道德修養(yǎng)等。這些思想不僅具有時代性,更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讓讀者受到精神的洗禮。
【示例】
關山月
◎〔南宋〕陸 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首詩飽含憂國愛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憤。詩歌以南宋王朝下詔和戎為線索,再現(xiàn)了同一月夜下三種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態(tài)度:身在“朱門”的文武官員歌舞享樂,不思復國;戰(zhàn)士長年戍守邊關,卻無所事事,壯心空付,報國無門;忍辱含詬的中原遺民,淚眼模糊,盼望統(tǒng)一。這三個場景構成了三幅對比鮮明的圖畫,而一切的根源在于妥協(xié)投降,因下詔和戎,才讓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戰(zhàn)士不得上陣殺敵,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人解救。作者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妥協(xié)投降政策的譴責,對抗敵愛國的將士和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都閃爍著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光輝。這正是陸游愛國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思想力量,穿越千年喚醒華夏兒女心中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
六、以理見長,蘊含哲理美
白居易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薄吧詈趿x”即詩詞中表現(xiàn)出來的哲理之美。詩詞的哲理需要文學意象來表現(xiàn),我們在解讀和欣賞詩詞時要注重意象的象征特點,聯(lián)系生活理解蘊含其中的哲理,以提高詩詞審美能力。
【示例】
雪 梅
◎〔南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首詩首句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只好停下筆來思索。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詩人通過梅與雪的比較,讓我們認識到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總之,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是多方面的,在欣賞古詩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獨特的美感和魅力,也可以從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