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肅嘉峪關辣椒栽培生產現狀
甘肅省嘉峪關市辣椒的種植面積在近年來呈現出穩(wěn)步增長的趨勢,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地域優(yōu)勢為辣椒的生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辣椒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在產量方面,嘉峪關市的辣椒產量也呈現上升趨勢,以新城鎮(zhèn)為例,2024年全鎮(zhèn)共種植時田港椒、極品港椒、線椒逾400 hm2,預計產量逾2.4萬t。現階段,嘉峪關市的辣椒栽培以“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的模式為主,該種種植模式實現了辣椒種植的規(guī)?;?、產業(yè)化發(fā)展,可以解決辣椒銷售的問題,更多的農民專注于栽培技術以及田間管理。為進一步實現辣椒的優(yōu)質高產,需要結合本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特點,針對時田港椒、極品港椒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促進本地辣椒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
2辣椒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2.1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的選擇是提升辣椒產量和質量的基礎,直接決定了辣椒的生長環(huán)境、成活率。在選擇育苗地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優(yōu)先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域,更有助于辣椒幼苗的生長和發(fā)育,避免選擇地勢低洼的地區(qū),目的是防止種植區(qū)域出現積水問題;二是種植區(qū)域的土壤需要疏松肥沃,具有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3年以上沒有種植過茄科蔬菜的土壤,可以有效減少病害的出現,同時土壤的pH值應為6.5~7.5;三是在建設育苗地時還需要完善相關設施條件,包括溫室、大棚等設施目的是控制辣椒栽培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為辣椒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2.2選種和種子處理
由于嘉峪關氣候類型較為多樣,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區(qū)占總面積的75%,根據自然氣候條件及市場需求特點,可以選擇時田港椒、極品港椒作為主要種植品種,港椒具有生長勢強,抗病性好,結果能力強的優(yōu)勢,可以更好的適應本地區(qū)的種植需求。在選擇辣椒種子時還要注意種子的純度、發(fā)芽率等指標,確保種子的質量,完成種子的選擇后,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具體的操作包括曬種、浸種以及催芽等,其中曬種的目的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需要曬種2 d,浸種需要栽培人員使用50~55℃的溫水將種子浸泡4~6 h,在浸種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攪拌,之后還需要將浸泡后的種子放在25~28℃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需要保證有80%以上的種子萌發(fā)再進行播種。
2.3苗床制作
苗床制作是辣椒栽培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嘉峪關市港椒栽培的苗床通常寬1.2~1.5 m,長則需要根據育苗地的大小進行確認,苗床的高度需要控制在10 cm左右,苗床土需要符合辣椒的生長條件,栽培人員可以在苗床土中加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以及細沙,目的是改善土壤的結構,提高土壤的肥力。為減少辣椒病蟲害的發(fā)生,需要針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可以使用多菌靈、甲霜靈等藥劑對苗床進行噴灑,也可以采取陽關暴曬、高溫悶棚等物理方式進行消毒。
2.4播種
在播種環(huán)節(jié),栽培人員需要采取正確的播種方法,為辣椒的優(yōu)質高產奠定基礎。一是播種時間的選擇,根據辣椒的生長習性以及本地的氣候特點,時田港椒、極品港椒的播種通常是在3月10~15日,該時期進行育苗播種工作,可以保證辣椒的生長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光照條件。在播種時,采取日光溫室基質育苗技術,在日光溫室中整地制作苗床,基質穴盤育苗,密度需要控制在105穴/盤,既可以為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空間,同時也可以提高苗床的利用效率。
2.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針對幼苗的生長過程進行管理,幼苗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高,白天的溫度需要控制在25~30℃,夜間溫度應保持在15~20℃。在育苗過程中,要注意調節(jié)溫度,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對幼苗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為保證幼苗可以正常生長還需要保證幼苗有充足的肥料和水分,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施肥灌溉。在幼苗階段既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也需要適當的遮陰,如果天氣陰暗或光照不足,可采用人工補光的方式提高光照強度。
2.6定植
定植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港椒栽培的質量和產量,栽培人員需要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生長的習性選擇合適的定植時間。通常情況下,春季定植需要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操作,栽培人員需要將幼苗從苗床中拔出,將其移植到大田中,通常在5月15~20日進行移栽,移栽之后的株距應控制在28~30 cm,行距為38~40 cm,8.25萬株/hm2。在移栽的過程中,需要保護好辣椒幼苗的根系以及葉片,防止其受到損傷,在移栽之后還需要加強管理,保證土壤濕潤同時處于合適的溫度環(huán)境中。
3辣椒優(yōu)質高產田間管理措施
3.1施肥管理
在港椒的栽培過程中,需要重視施肥管理工作,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施肥時機以及肥料種類,并做好施肥技術的應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保證港椒植株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辣椒的優(yōu)質高產。
3.1.1合理施加基肥
基肥是港椒栽培前的關鍵肥料,基肥需要以有機肥料為主,常見的基肥包括腐熟農家肥等等,該類肥料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以及微量元素,可以針對栽培的土壤進行改善,調整土壤的結構,提高肥力,為港椒的生長前期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基肥施加量需要根據目前的土壤肥力以及辣椒的品種確定,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可施入腐熟農家肥4.5萬~6.0萬kg,也可以添加適量的復合肥料以及過磷酸鈣等化肥。
3.1.2施加提苗肥
提苗肥是在港椒的幼苗期施加,目的是促進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強化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成活。提苗肥的施肥時間通常是在幼苗定植一周之后,肥料需要以氮肥為主,每公頃可追施尿素45~75 kg,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過多,導致幼苗徒長。
3.1.3施加初花肥
時田港椒、極品港椒植株出現花蕾時施加初花肥,促進辣椒發(fā)芽分枝和開花,在港椒植株開始現蕾時就可以施加肥料,以磷鉀肥為主,每公頃可以施加磷酸二銨60~75 kg,尿素75~120 kg,也可以根據生長的實際需求,實現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包括鈣元素和鎂元素等。
3.1.4追施結果肥
果實膨大和植株繼續(xù)分枝需要施加結果肥,當港椒植株開始大量開花座果時就可以施加結果肥,應以氮鉀肥為主,每公頃可追施尿素225~300 kg、磷酸二銨300 kg、氯化鉀150~225 kg。為保證施肥的效果,可以使用條施或穴施的方式,其中條施需要將辣椒行間,開好施肥溝,溝深約9~12 cm,距根側5~10 cm,施肥后覆土,條施肥料更集中,有利于將肥料施到作物根系層,并可與灌水措施相結合,穴施需要按株或在2株間開穴施肥,有機肥和化肥都可采用穴施,施肥穴的位置和深度均應注意與辣椒根系保持適當的距離。
3.1.5重施秋發(fā)肥
秋發(fā)肥是指在港椒秋季生長的旺盛時期進行追加施肥,目的是促進辣椒植株的再次發(fā)育,追肥的時間通常是8月25日~9月15日。
3.2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時田港椒、極品港椒優(yōu)質高產田間管理的重點,首先,在灌溉管理中,灌溉的時間需要根據天氣條件、土壤濕度以及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確定,在生長初期,植株較小,需要的水分少,因此需要避免土壤過于濕潤,應控制灌溉量,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則需要適當增加灌溉的次數以及灌溉量,滿足植株生長的需要,在灌溉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選擇節(jié)水灌溉措施,例如,可以采取滴灌,利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 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該灌溉方式可以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通常情況下,灌溉量需要保證水分可以濕潤土壤的20~30 cm的深度。其次,在田間管理中,也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水設施,建設排水溝、排水管等,保證在雨季可以將雨水及時排出種植區(qū)域,避免出現積水的問題,同時,在灌溉后也應及時排水,將積水排出,保證土壤的濕度適宜。
3.3除草
定期進行除草可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為時田港椒和極品港椒的生長提供充分的營養(yǎng)。除草工作需要在港椒生長的初期進行,減少雜草的數量,控制雜草的生長,避免雜草與辣椒爭奪養(yǎng)分,在除草過程中需要遵循不傷害植株根系和葉片的原則,可以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2種方法,其中人工除草工作量較大,但可以徹底清除雜草,同時不會對植株造成損傷,使用化學除草時,管理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嚴格控制使用的劑量,避免對植株和環(huán)境造成傷害。
3.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辣椒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管理人員需要結合以往栽培生產中常見的病蟲害,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并做好應急管理的準備。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優(yōu)先使用生物、物理等綠色防治方法,在使用化學方法進行防治時,管理人員需要控制化學實際使用的劑量,減少對辣椒的負面影響,為進一步提升防治的效果,需要根據具體的病蟲害種類選擇多種方式聯合應用。
3.4.1病害防治
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疫病、立枯病、黃萎病等這些病害,一是需要選擇抗病品種,對種子進行處理,減少出現病害的概率,二是做好施肥、灌溉、除草等工作,進一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同時需要及時清除病葉、病果和病株,避免出現病害擴散的情況,三是需要根據病害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治療,例如,立枯病在辣椒的幼苗期以及成株后都有可能出現,發(fā)病初期出現橢圓形褐色斑塊,植株的莖會逐漸出現環(huán)狀黑褐斑,之后逐漸萎縮枯死,在幼苗期可以使用0.1%~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灑預防,發(fā)病初期可以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進行噴淋,炭疽病在夏季和秋季屬于高發(fā)疾病,果實上出現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棕黃色斑點,在病害出現后,管理人員可以使用80%的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灑1次。
3.4.2蟲害防治
時田港椒和極品港椒的蟲害主要有煙青蟲、蚜蟲、薊馬等,在防治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色性等特性,采用黃板誘殺、燈光誘殺等方式,例如,管理人員可以在種植區(qū)域中懸掛黃色粘蟲板,可以實現對蚜蟲、白粉虱的誘殺,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借助害蟲的天敵以及微生物試劑減少害蟲的數量,例如,使用赤眼蜂防治煙青蟲,使用阿維菌素等生物農藥防治蚜蟲。針對部分害蟲如果需要使用化學試劑進行防治,需要嚴格控制化學試劑的使用劑量,避免大面積的噴灑,例如,斜紋夜蛾以幼蟲咬食葉片、花蕾、花及果實,初齡幼蟲嚙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可進入辣椒,把內部吃空,并排泄糞便,嚴重時,可把全田作物吃光,在防治時結合田間管理,進行挑治,不必全田噴藥,斜紋夜蛾4齡后夜出活動,施藥應在傍晚前后進行,藥劑可選用儂益佳組合搭配方案、甲維·蟲螨腈、茚蟲威·虱螨脲等噴霧防治,7~10 d 1次,連用2~3次,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的數量。
(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李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