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子》一書是一部匯聚百家學說的名作,現就其犯罪預防思想從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展開分析,對其有益成果進行剖析,以期對當今國家社會治理和司法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管子;齊國法家;犯罪預防
管子,姬姓,管氏,字仲,名夷吾,生年不詳,公元前645年卒。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改革家。相齊40年,在齊國實行系列富國強兵的改革,輔佐齊桓公奠定了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歷史地位。他不僅為齊國的強盛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對后世國家、社會的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關于管仲的事跡見于《史記·管晏列傳》《國語·齊語》《左傳》《論語·憲問第十四》,北宋蘇洵的《管仲傳》,另有《管子》一書對其論述最為詳盡。
目前對《管子》一書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存在管仲自著說、部分管仲自著作說、后人著述說[1],三種說法。
由于《管子》一書中匯集了先秦百家學說,故而筆者采納《管子》并非一時一人之作,成書的主體為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者,總結歸納管仲任齊相,采用有力舉措輔佐齊桓公稱霸經驗之作。經西漢劉向整理為86篇,現存76篇,便是今日流傳于世的《管子》一書?!豆茏印菲陚ァ热莅_萬象、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多領域多學科門類,是一部匯聚百家學說的名作,內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農家、兵家等諸多方面。本文主要聚焦《管子》一書中關于犯罪預防思想,力圖呈現先秦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的歷史價值。
犯罪預防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犯罪預防指的是多因素導致犯罪預防的綜合性。狹義的則指的是一切“防患于未然”的措施。這里取廣義的犯罪預防說。先秦齊國法家抑制犯罪發(fā)生的因素重在以君臣關系為核心,通過經濟、政治、法律措施等因素加以剖析。
一、重本抑末,富民濟困
第一,重視農業(yè)生產,獎勵農耕?!豆茏印窂娬{:“上不利農則粟少,粟少則人貧,人貧則輕家,輕家則易去,易去則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則禁不能必止[2]”“奸邪之所生,生于匱不足[3]”“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民作一則田墾,奸巧不生。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梢?,導致犯罪發(fā)生的因素之一便是人貧,因而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使國家富有,百姓生活富足是預防犯罪發(fā)生的重要舉措?!豆茏印吩唬骸懊裰苊饔谵r事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樹瓜瓠葷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醫(yī)民疾病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知時,曰歲且厄,曰某谷不登,曰某谷豐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蠶桑,使蠶不疾病者,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睂τ谂氖虏煌I域農業(yè)生產的民眾,給予獎勵措施,提升他們從事農業(yè)生產的積極性,反之,對于不認真勞作的游手好閑之徒老者譴責,壯年給予流放邊疆的懲罰?!豆茏印芬粫从车闹匾曓r業(yè)生產、獎勵積極從事農業(yè)生產的民眾、懲治懶惰者的舉措,體現我國自古是一個以農立國的社會,更是最早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舉措。
第二,重本抑末,農工商協調發(fā)展?!豆茏印份d:“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之(乏)”“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痹诎l(fā)展農業(yè)生產的同時,還需要農工商齊頭并進協調發(fā)展,更需要誠信經營的商人和手工業(yè)者。《小匡》云:“今夫商,群萃而州處, ……旦昔從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為商。”對于經商者,還提出子承父業(yè),聚族而居,世代相承的商人階層,以體現對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視。史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可見,在齊國法家思想中將士農工商都列為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只有各階層協調發(fā)展,才能形成良好社會秩序,抑制犯罪的發(fā)生??梢?,在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同時,還注意與之相協調的手工業(yè)、商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四民結構穩(wěn)定,有利于形成穩(wěn)固的社會秩序,從而從治理結構上預防犯罪。
第三,富民濟困,提倡節(jié)儉,預防犯罪。管子認為,“萬民之不治,貧富之不齊也”,可見,貧富不均是導致民眾難以治理的根源,于是,通過財富的多寡來征收租稅,稅收政策便有了依據,取信于民的稅收措施有利于社會安定,能夠有效防止犯罪的發(fā)生?!豆茏印び坠佟菲疲骸霸贂T侯令曰:養(yǎng)孤老、食常疾、收孤寡。”這里反映出倡導國家力量,救助鰥寡孤獨的濟困舉措,是用國家力量救民于危難之中的反映,也是保證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一環(huán)。另外,《管子》一書雖然也強調貴賤有序的等級觀念,但更多的是倡導以上率下的節(jié)儉意識,執(zhí)政者的節(jié)儉意識足以讓農工商各階層的民眾以此為表率推而廣之,進而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政治清明的局面,也是犯罪預防的手段之一。
概而言之,作為先秦時期齊國法家最具典型性的著作《管子》所載犯罪預防的經濟思想主要從發(fā)展農業(yè)、農工商協調發(fā)展、民生領域富民濟困、統治者提倡節(jié)儉等方式達到穩(wěn)定民心,維持地方社會秩序的目的。百姓富足自然國家富強,有利的經濟環(huán)境是齊國能夠富國強兵雄霸一方的經濟基礎和戰(zhàn)略支撐。
二、治國安邦,教化為先
單靠刑罰不足以治理國家社稷,就需要尋找更為妥帖的方式方法。《管子》:“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斌w現了教化在維持社會秩序,教化成俗方面所起的積極意義。同時,教化能夠減少刑罰等法律手段的運用,在一定意義上防止犯罪行為的發(fā)生,起到犯罪預防的作用。
第一,君王教化,仁德治天下??鬃釉唬骸盎腹藕现T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可見實行“仁”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性?!笆枪视械乐涞乱陨W民,而不言智能聰明?!薄吧W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蒞民如仇讎,則民疏之?!薄爸魃碚?,正德之本也教之始也,身必備之,辟之若秋云之始見,賢者、不肖者化焉?!本踉诮y治天下的過程中,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以上率下,以達“民親愛之”的良好社會氛圍。君王教化的方式,可以打造上下和諧的國家秩序,減少因階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犯罪行為,可有效避免犯罪的發(fā)生。
第二,重官治,厚民生的官吏教化措施。管子主張在治國安民方面以身作則教化民眾,強調治官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重視基礎民生工作,《管子》指出:“辟田疇,利壇宅,修樹藝,勸士民,勉稼穡,修墻屋,此謂厚其生。發(fā)伏利,輸墆積,修道途,便關市,慎將宿,此謂輸之以財。導水潦,利陂溝,決潘渚,潰泥滯,通郁閉,慎津梁,此謂遺之以利。”這里從“厚其生”“輸之以財”“遺之以利”三個角度主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修建基礎設施,以教化天下,保境安民。拓寬官吏考核內容,把教化作為官吏政績考核的內容之一,《管子》認為,教化工作貫徹不力,直接影響地方治理好壞,因此,一兩次尚可寬恕,多次如此就難以赦免其罪責了。故而不論是官方要求官吏開展教化方式營造地方良好社會風氣,還是官吏以身作則重視教化工作,都是官方教化、穩(wěn)定地方秩序的重要體現。
第三,風俗教化。管子在主張官方教化的同時,也強調地方風俗優(yōu)劣直接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否。齊國法家十分重視不良社會風氣的治理。一是提出國之四維。管子載:“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笨梢?,“四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對“四維”做了闡釋“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逾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避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jié)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笨梢?,禮義廉恥是社會風氣優(yōu)劣的關鍵所在,也是風俗教化的重要內容。二是提出“士農工商”各有所居。“今夫士,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旦昔從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笔咳司奂?,言傳身教的是義、敬、愛、 孝、悌,從小耳濡目染,在品德和學識方面源自良好的家風,傳承士人風范,對于地方風俗教化的傳承起到積極意義。
總之,先秦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通過君王、官吏嚴以律己、以身示范的方式能夠塑造穩(wěn)定的統治環(huán)境,并且能夠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養(yǎng)成。建立從君王到臣民層層預防的體系,這里還強調家風的傳承對于個人養(yǎng)成的重要性。
三、持法公正,嚴以治吏
先秦齊國法家抑制犯罪發(fā)生的律法因素主要圍繞政令統一,持法公正,嚴以治吏,任用賢臣為主要內容展開。
第一,法令統一,循法守制?!豆茏印分赋?,國有常法,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有理有據推行法治的重要性。“凡將舉事,令必先出。曰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治國理政過程中,要有統一的法律和政令,并且將這些法律公布于眾,讓民眾知曉,才能讓民眾畏法、守法。反之,“令未布而罰及之,則是上妄誅也。上妄誅則民輕生,民輕生則暴人興,曹黨起而亂賊作矣”。如果沒有公布統一的法律和政令作為依據,而懲罰民眾,自然會影響社會秩序,進而導致犯罪?!熬贾闷鋬x,則百官守其法;上明陳其制,則下皆會其度矣。君之置其儀也不一,則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薄坝猩?,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有了統一的法律作為準繩,則會形成“君—臣—民眾”,自上而下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格局,進而形成犯罪預防的規(guī)范體系?!豆茏印ぶ锌铩窂娬{,法令推行而不苛刻,而刑罰精簡從不妄赦有罪之人,官吏仁厚做事果斷不拖沓,處在困境中的人也會一起維護共同的律法,由此可以有效抑制犯罪的發(fā)生,實現四海升平。
第二,持法公正,賞罰分明?!豆茏印份d:“見其可也,喜之有征; 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于其所見,雖其所不見,其敢為之乎!見其可也,喜之無征;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于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為之化,不可得也?!笨梢?,做到賞罰分明,可以有效禁奸止暴,若給有功之人獎賞,會給他人樹立表率和努力的目標;懲罰作惡之人,會警醒他人放棄逾越規(guī)矩的行為?!巴ㄙp)罰之制,無逾于民,則人歸親于上矣”。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持法公正,則能四海歸心。反之,“為人君者,倍道棄法而好行私,謂之亂”。若作為人君,拋棄律令而專好行私,視作“亂”?!豆茏印份d“赦過遺善,則民不勵。有過不赦,有善不積,勵民之道,于此乎用之矣”。賞罰分明則吏治清明,英明君主應該掌握善惡裁決的方式。
第三,嚴以治吏,任用能臣。管子主張應選擇德以配位的有德之人為官?!豆茏印份d:“將用民能者,則授官不可不審也。授官不審,則民閑其治;民閑其治,則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則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則令不行矣?!睂κ谟韫俾毜娜诉M行嚴格的審核,確保政令統一,也是嚴以治吏的第一關。“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者,則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見于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于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任用官吏不僅看其品行才能,而且要看其政績,更要看是否取信于民。
總而言之,先秦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除了經濟領域所采取的國富民強的種種措施外,還注重道德領域的教化措施,這里包含君王教化、官吏教化、民眾教化,從而有利于地方社會的穩(wěn)定。而針對法治措施,則強調以法律為依據和準繩,公布統一的政令,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嚴以吏治,任用賢臣,從而取信于民。可見,先秦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則是帶有儒家學派的“仁”的思想和塑造社會規(guī)范秩序的“禮”的思想的雛形,還有重視中下層手工業(yè)者利益的墨家思想的縮影,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齊文化所孕育的犯罪預防是融合了各家思想所長,是融匯而成的集大成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管子》所談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給后世留下了深遠影響。一是要實現國富民強,應持續(xù)發(fā)展經濟?!豆茏印匪峒暗闹匾曓r業(yè)生產,獎勵農耕;重本抑末,農工商協調發(fā)展;富民濟困,提倡節(jié)儉等預防犯罪的措施,是管仲富國強兵理論在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更是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基礎。可見,發(fā)展經濟實現社會富足是營造穩(wěn)定社會環(huán)境、防止社會動亂,進而預防犯罪的先決條件。二是社會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建立,是維護基層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文中從君王教化,仁德治天下到重官治、厚民生的官吏教化措施以及民間風俗教化。構建形成“官吏(士)—農工商”層層預防的教化體系,這也是齊國法家犯罪預防思想最典型的特點,融合了儒法結合的成分。建立統一的社會價值觀,再推而廣之,用道德體系搭建起犯罪預防體系,這是值得后世借鑒的社會治理舉措。三是制定統一的法律,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司法環(huán)境。法律是社會治理的基石,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管子》所提持法公正,賞罰分明,選拔清官廉吏等措施,在一定時期內足以構建公正嚴明的社會秩序,進而形成較為完備的犯罪預防體系。
參考文獻
[1]戰(zhàn)化軍.管子其人其書及管氏家族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19:151-152.
[2]黎翔鳳.管子校注·治國[M].北京:中華書局,2020:86.
[3]黎翔鳳.管子校注·八觀[M].北京:中華書局,2020:244.
作者簡介:楊克峰(1984— ),男,漢族,山東沂源人,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法制史、明清文化史。
基金項目: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先秦齊國犯罪預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研究”(立項編號:L2022Z06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