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湖畔納涼的曾鞏
傍晚。在大明湖,看著一望無際的水面上
浪飛魚戲。篙影晃動(dòng)
岸邊鳥啼聲聲,柳綠蔭濃
禁不住讓人涼意頓生
荷香里聽泉聲
這是一種最佳的古典意境;一只紅蜻蜓
和另一只綠蜻蜓
各自立在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上
水晶片似的翅膀
被夕照,染成紫色的透明;而白鷺
帶走了所有的陰影
蒲草之上
誰與蘇軾散步在那道貫穿大明湖南北的百
花堤
堤兩邊,東湖。西湖
誰站在北渚亭上
看那個(gè)在湖畔納涼的詩人
還有七橋風(fēng)與月的景
此時(shí),十頃西湖照眼明
堤上綠蔭匝地,長橋如虹;徐徐吹來的涼風(fēng)
讓翠浪翻空
曾鞏先生,把自己融入了蒲香荷紅的畫中
那年,蘇東坡去了章丘龍山
再一次想起熙寧十年的章丘龍山
再一次想起三侄出迎雪地時(shí)的親情場面
再一次看見了在通往章丘的路上,蘇東坡
騎著馬兒的矯健
想起飛鴻踏雪泥;還有柳樹枝條上吐出的
點(diǎn)點(diǎn)春暖
心情,也就隨之歡愉起來
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一片;遠(yuǎn)處,青山
隱約
靜謐,是如此深廣、悠遠(yuǎn)
在這春好雪初晴的日子里
蘇東坡再一次想起江南歌女臨別時(shí)的傷心
斷腸聲
情不自禁,就勾起了與李公擇舊日在湖州
聚會時(shí)的畫面
九年后,再次路過濟(jì)南,去龍山
比蘇東坡小四十七歲的李清照,剛剛過了
一周歲
那時(shí),春天尚淺,杏花和桃花,還沒有完
全露出破綻
誤入藕花深處的李清照
我想在一個(gè)日暮時(shí)分,一個(gè)叫溪亭的地方
與宋朝的李清照相遇
在溪亭邊,飲她摘花釀的酒;吹她故鄉(xiāng)湖
邊的風(fēng)
我想看著黃昏的云
和她一起,想象一只水鳥的體內(nèi)翻滾的快樂
是否已接近
一枝搖曳的綠翠?我要和她談?wù)勅瓋杀K
淡酒
蘋花汀草
明山凈水
在驚鴻照影之時(shí)
讓所有純粹的心思,再次泛起漣漪的清新
我想問她為何不邀同伴,獨(dú)自攜酒出門
為何沉醉?樂而忘歸?
遠(yuǎn)處,漁人、茅屋、柴門、落日熔金
奮力地劃呀!奮力地劃
在藕花深處
一群沙洲上的白鷺,被橫空出世的槳聲,
驚飛
此時(shí),想起藕花深處的微醺
想起那些臨水而生的蘆葦。那些不諳世事的
浪漫與天真
是否就是為了將一個(gè)gvoS/YO1P5jZl6HjiL0V5o3ZimVNq7y4wgCvPyw5Sds=朝代的綠闊千紅
濃縮成一首婉約的小令呢
王象春的問山亭
也想筑一座問山亭,拱如笠
屹立大明湖中。寫竹枝詞;與湖光山色,
共融共鳴
也想筑一座問山亭
像王象春一樣:看山雙眼也添明
也想筑一座問山亭
看水底的蓮花,遞翠的南山;買一小船,
系在岸邊的籬下
或在星光落滿瓦屋飛檐之時(shí),想一些白雪
樓的往事
也想筑一座問山亭,將一百零七首七絕
詠唱給濟(jì)南的山水,讓人心向往之
讓一些詞語瞬間有了形容
也想筑一座問山亭
時(shí)敲石幾,聽清音;然后,享受空凈
蘇轍在北渚亭上
你曾駐足大明湖畔,觀農(nóng)人踩藕,看漁人
捕魚
也曾在金秋時(shí)節(jié)
和客人們一起在湖邊,煮食采自湖中的雞
頭米
過盡綠荷橋斷處,你再次看見
雪消平野
云放連山
走過百花洲。登臨北渚亭,你迎著湖面
吹過來的春風(fēng)
與朋友一起舉杯:把酒言歡,相談甚歡
你聽見的笳聲是那么地悠揚(yáng);渺遠(yuǎn)
直至突然寂靜無聲;而體內(nèi)蓬勃起的風(fēng)物
卻讓你淚流滿面
多么美好啊,你低頭就可以看見
一湖春水,從嫩黃的柳色里緩緩地流向了
華不注山、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