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在古代,重陽節(jié)是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易經(jīng)》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在古人看來,重陽是個非常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于是古人過九月九重陽節(jié),就留下了很多傳統(tǒng)的習(xí)俗活動,如登高望遠、佩戴茱萸、吃菊花糕、賞菊、作詩賦詞等等,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喝菊花酒。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民間有長壽花之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美好象征。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到了漢代就已經(jīng)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述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認為,菊花酒是一種可以祛災(zāi)祈福的吉祥之酒。據(jù)《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边@說明早在漢魏時期,菊花酒不僅已有且早就盛行了。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也記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南朝梁關(guān)均撰寫的《續(xù)齊諧記》也有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到了明清時期,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飲品。
明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菊花具有“治頭風(fēng)、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據(jù)文獻記載,我國明清時期制作菊花酒的方法已趨于成熟并得到了改良,其制作方法是:甘菊花煎汁,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配之。釀造過程中,菊花酒中又加入了多種中草藥,就更具健體強身之良效了。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jié),更要飲菊花酒。
眾所周知,酒是陳的香,但菊花酒周期一般為一年。古時釀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jié)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jié)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時逢九九重陽佳節(jié),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朋好友們還可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古代的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令人陶醉。
(編輯 高倩/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