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索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圖書館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實施路徑與推進策略,文章在闡述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意義、內涵與發(fā)展態(tài)勢的基礎上,分析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角色與優(yōu)勢,構建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框架,討論圖書館推進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研究發(fā)現,圖書館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內容包括AI讀物供給、AI通識教育、AI閱讀推廣、AI應用供給、AI實踐教學、AI實踐輔助等方面,圖書館需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體系,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能力。
關鍵詞:圖書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素養(yǎng);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
中圖分類號:G25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4048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and Cont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Education in Libraries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librari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libraries to participate in AI literacy edu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an explan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I literacy education, analyzes the role and advantages of libraries in AI literacy education. It also constructs a framework for AI literacy education in libraries and discuss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I literacy education in librar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ontent of AI literacy education in libraries includes the provision of AI-related reading materials, general AI education, AI reading promotion, AI application provision, AI practice teaching, and AI practice assistance. Libraries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AI literacy education, strive to build a library AI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AI literacy education capabilities.
Key words libra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literacy; AI literacy education
2023年,ChatGPT浪潮席卷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技術站上了世界舞臺的中央,數字技術從傳統的信息搜集、傳輸、整理、儲存,逐漸走向以“數據+算力+算法”為基礎的AI輔助決策甚至替代決策。生成式AI引領AI技術取得新突破,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重塑人類社會。截至2024年5月,ChatGPT的每月用戶超過1.805 億[1]。高漲的社會需求引爆了AI行業(yè),如今百度、騰訊、華為、谷歌等國內外互聯網公司都已涉足生成式AI項目,各行各業(yè)也紛紛在探討如何借力AI提高生產力,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AI技術正成為全球戰(zhàn)略性技術。
面對新一輪AI浪潮,各國政府陸續(xù)出臺政策激勵、規(guī)范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倡導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養(yǎng)。AI技術具有增強與替代效應,AI時代,人類的部分工作將被AI替代,但更多的是AI對人類工作的增強、輔助、協作。對于專業(yè)AI技術人員之外的各行各業(yè)從業(yè)人員而言,了解并學會使用AI,與AI合作開展生產與生活,將成為社會公眾需要具備的通用素養(yǎng)。2021年11月,中國網信辦印發(fā)的《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行動綱要》指出,要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彌合數字鴻溝和促進共同富裕[2],人工智能素養(yǎng)作為數字素養(yǎng)的衍生物,同樣是全民層面的提升目標。國際方面,日本發(fā)布的《AI戰(zhàn)略2019》強調,應增強人們從小學到大學在AI領域的學習內容[3];芬蘭發(fā)布的《芬蘭引領人工智能時代》指出,將匯集資源推進人工智能全民和終身學習,加強實際應用教育與培訓[4]。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咨詢委員會發(fā)布的《增強美利堅合眾國AI素養(yǎng)的建議》指出,要從國家層面推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5]。各國的政策性文件標志著全球對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視與引領態(tài)勢,然而有研究表明,盡管大多數用戶對AI具有基本了解,但他們之間的AI素養(yǎng)存在顯著差異[6]。在此背景下,推進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對于提升全民AI素養(yǎng)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長期以來承擔著社會教育職能。在AI時代,圖書館如何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在全民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逐漸成為學術界和業(yè)界的關注熱點。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最新發(fā)布的《2024學術圖書館趨勢》將“人工智能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作為學術圖書館的十大發(fā)展趨勢之一,并指出圖書館應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7]。蔡迎春等指出,高校圖書館應從跨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能力構建與實踐應用、道德覺醒與責任擔當三個方面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8]。張靜蓓等調查了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全球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強調高校圖書館應通過資源集成、教育培訓、跨學科合作、社會聯動等方式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9]。閔克香和馮揚分析了上海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活動,從業(yè)界實踐的角度為公共圖書館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出教育技術、制度、主體、內容及對象等方面的建議[10]。目前關于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宏觀層面的視角,缺乏從微觀層面討論圖書館具體應如何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鑒于此,本文擬探析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角色與優(yōu)勢,初步構建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框架,并從核心的教學內容切入,闡述圖書館參與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路徑,討論當前圖書館界推進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為我國圖書館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供參考。
1 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概述
1.1 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現實意義
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一代AI技術正在變革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4年“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上表示,AI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和生活[11]。不少人擔心AI將會全面取代人類,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不可否認的是,AI正在并將繼續(xù)改變社會,但在可見的未來,人依舊具有獨特的主體價值。ChatGPT的開發(fā)者美國OpenAI公司提出“未來不是人和AI的競爭,而是不會用AI工具的人跟會用AI工具的人之間的競爭”[12]。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Salt Altman表示“AI工具將比智能手機更深入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13]。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曾強調“今后職場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熟練使用AI的人,另一種是創(chuàng)造AI工具的人”[14],換言之,不會使用AI的人將會被時代淘汰。AI時代將是人機協同的時代。在此背景下,開展全民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使之成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首先,目前的全球就業(yè)市場對AI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長,相應的就業(yè)市場變革也正在逐漸顯現。PEW研究所報告指出,全美約有20%的人從事的工作將被AI取代[15]。MeKinsey發(f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經濟潛力》研究報告指出,AI在2030年-2060年間將取代全球一半人以上的就業(yè)崗位[16]。為了應對這一市場變化,教育體系需要培養(yǎng)具備AI素養(yǎng)的人才,讓大眾掌握相關的AI技能,使其在未來的就業(yè)市場中具備競爭力,從而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社會的經濟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其次,AI素養(yǎng)提升對于大眾的社會參與也具有重要意義。在AI時代,具備一定的AI常識和技能,能夠幫助人們有效地參與日常事務的討論與決策,如AI在醫(yī)療、教育、司法、傳媒以及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只有具備AI素養(yǎng)的公民才可以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適應技術革新,利用AI賦能生產力的提升,并監(jiān)督技術的合理使用。此外,AI技能的快速發(fā)展也帶來了許多倫理和法律問題,如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和算法偏見等,這意味著社會需要通過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升大眾對于上述問題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AI用戶的倫理意識和批判性思維,使其在享受AI紅利的同時,能夠做到正確使用、規(guī)范使用,并積極參與倫理規(guī)范的制定與監(jiān)督,推動AI技術朝著更加健康、公平、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
1.2 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內涵
“素養(yǎng)”是指在特定情況下運用知識(廣義上包含信息、理解、技能、價值觀和態(tài)度)和滿足需求的能力[17]。隨著科技的迭代更新,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多種素養(yǎng)陸續(xù)出現,如媒介素養(yǎng)[18]、信息素養(yǎng)[17]、數字素養(yǎng)[19]、算法素養(yǎng)[20]等。AI技術的發(fā)展與計算機、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緊密關聯,因此AI素養(yǎng)必然與信息素養(yǎng)、數字素養(yǎng)等有著密切聯系。2016年,Burgsteiner H等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素養(yǎng)(AI literacy)”[21],此后,國內外研究者開始探討AI素養(yǎng)的內涵。目前的一種主流觀點是,AI素養(yǎng)是隨著AI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而產生,被視為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字素養(yǎng)在科技迭代中的衍生物,是素養(yǎng)在數智時代的深化與擴展[22],如李宏堡等指出,可以用“智能素養(yǎng)”來統領諸如信息素養(yǎng)、設計思維、計算思維、交互素養(yǎng)、數據素養(yǎng)、終身學習素養(yǎng)等人工智能時代所需要的基本素養(yǎng)[2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制定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指出教師的AI素養(yǎng)包括以人為本的思維、AI倫理、AI基礎與應用、AI教學法、AI促進專業(yè)發(fā)展五個方面,學生的AI素養(yǎng)包括以人為本的思維、AI倫理、AI技術與應用、AI系統設計四個方面[24]。為了提升大眾的AI素養(yǎng),不少研究者主張將人工智能教育獨立為一項教學工作,融入現有的教學體系。秦天程指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和傳統技能教育的一個主要區(qū)別在于,它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面向智能化和發(fā)展高技能的學習力[25];盧宇等認為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核心內容應包括感知、推理、學習、決策、交互、道德六大模塊[26];張靜蓓等認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是指教育大眾理解、評估和有效使用AI技術的一系列活動[9]。據此,本文認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是以K12學生、大學生、職工、社會公眾等具有AI使用需求的大眾群體為主要受眾,從AI知識、AI技能、AI倫理等方面提升人們的 AI素養(yǎng)的教育活動。
1.3 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發(fā)展態(tài)勢
2022年12月,斯里蘭卡教育部部長在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上提到“我們要引導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yè)教育,都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和素養(yǎng),以適應21世紀”[27]。近年來,教育行業(yè)在各國家政策引導下開始注重對于學生和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高校及中小學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工作相繼開展。
在國際上,日本根據國家層面《AI戰(zhàn)略》系列政策的指引,已于2022年實現將編程教育全面納入K12的必修課體系,并針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高職、社會人士”三個方面開展不同水平的AI素養(yǎng)教育[28];芬蘭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注重實踐,為大眾搭建了AI應用的場景與平臺,讓人們在利用AI技術、工具與服務的過程中自然習慣AI的存在并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29];美國依托人工智能促進協會、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和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設計了基礎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開展人工智能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并發(fā)布K12人工智能教學指南,推進K12階段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課程[30]。在高校方面,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與Reaktor技術公司合作創(chuàng)建了《人工智能導論》《人工智能的構建》等AI系列免費在線課程,吸引了全球眾多學員的參與[31];英國的倫敦大學開設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學術技能》課程,旨在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要使用AI工具,以及使用AI工具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整個社會[32];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于2023年10月發(fā)布了《生成式 AI 和大型語言模型工具使用指南》,旨在為全校師生提供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指導[33];無獨有偶,普林斯頓大學[34]、帝國理工學院[35]、斯坦福大學[36]等著名學府也相繼公布AI工具的使用指南,推動本校師生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發(fā)展。
在國內,2023年5月,教育部發(fā)布《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指出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設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等科普專欄[37]。2024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旨在通過基地試點,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深入開展[38]。此外,部分高校開始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如2024年2月,南京大學發(fā)布面向全體本科新生開設的“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總體方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思維、計算思維、智能思維,在通識、技能與應用等方面提升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與能力,通過訓練考核的學生還可以獲得人工智能專業(yè)修讀證書[39];同年5月,復旦大學在全校課程建設專題推進會上強調,要積極推進部署AI課程體系建設與AI+教育模式改革(以下簡稱“AI大課”),成立“AI大課”建設團隊,通過AI通識基礎課程、AI專業(yè)核心課、AI學科進階課程和AI垂直領域應用課程四個層面的課程設計,實現AI課程覆蓋全體本科生與研究生、AI素養(yǎng)能力要求覆蓋全部專業(yè)等目標[40]。
2 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角色與優(yōu)勢
2.1 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角色
生成式AI的快速發(fā)展助推了AI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已經逐漸成為我國促進國民全面發(fā)展的戰(zhàn)略任務。早在1975年,國際圖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就將“開展社會教育”列為圖書館的四大社會職能之一。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逐漸成為圖書館領域的核心業(yè)務之一,同時也是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41]。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在《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行動綱要》的引領下,以數字素養(yǎng)教育全過程與新型教育模式為抓手,全面提升社會公眾的數字資源獲取能力、數字資源應用能力與數字資源評價能力[42]。AI素養(yǎng)是在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字素養(yǎng)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是對這兩種素養(yǎng)的自然延伸,AI時代的到來也賦予了圖書館新的教育使命,即“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8]。國際圖聯發(fā)布的《關于圖書館和人工智能的生命》指出,圖書館應積極發(fā)揮在新技術發(fā)展中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并承擔對用戶進行AI素養(yǎng)教育的責任[43]。因此,在AI技術快速迭代的今天,圖書館肩負著順應時代智能化轉型的重要使命,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為社會大眾的AI素養(yǎng)提升工作貢獻圖書館力量。
2.2 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優(yōu)勢
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升大眾的AI素養(yǎng),圖書館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目前,國內外已有較多關于AI素養(yǎng)框架的研究,總體上看,AI知識、AI技能和AI倫理是各框架的基本維度。其中,AI知識是指AI的基礎知識,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產品或服務中的AI基礎概念的能力[44];AI技能是指使用AI工具時能有效表述個人觀點,并在與AI的協作下解決問題的能力[45];AI倫理是指在使用人工智能時意識到社會、版權等方面問題,秉持正確使用的態(tài)度[46]??梢?,AI知識與AI倫理屬于理論層面的要素,AI技能屬于實踐層面的要素。圖書館長期以來秉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其開展的相關服務與上述AI素養(yǎng)框架具有較高契合度。
首先,圖書館擁有先進的泛在化服務理念,即“無所不在、無時不在”,要求圖書館服務無縫地、交互FKkDQmkSAIx0eDi0Z03u2urQ0/ZmLJSv2pfCxrzegq0=地融入用戶及其環(huán)境中。因此,面對每一次新技術的沖擊,圖書館界都是秉持積極主動的采納態(tài)度,以滿足用戶的實時需求,如以往的移動互聯網、短視頻、元宇宙等技術,都成為了圖書館界的研究和實踐熱點。目前,根據QuestMobile發(fā)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4年春季大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我國的AIGC行業(yè)的APP用戶規(guī)模已達7380萬,同比增長8倍以上[47]。面對如此高漲的用戶熱情,圖書館積極開展AI相關的服務已成為必然的選擇,將泛在化服務理念具象化為提升“全民AI素養(yǎng)”理念已逐漸成為圖書館界的共識。其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多元化資源,與AI相關的主要包括文獻資源與技術資源。其中,文獻資源可以支持讀者學習和了解AI相關的理論知識,幫助用戶初步理解AI,并通過正向的內容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AI價值觀;技術資源可以支持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通過圖書館擁有的相關AI設備與應用,為用戶提供一個能夠實際操作AI的平臺,以提升用戶的AI使用技能。再次,圖書館擁有高質量的館員團隊,他們作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提供者,通常具備扎實的信息素養(yǎng)知識和信息服務技能,以及較強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高效掌握AI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并以有效的方式將其傳授給圖書館用戶,從而為圖書館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供保障。同時,圖書館擁有廣泛的合作關系,如館校合作、館企合作、社會力量參與等,這意味著圖書館在與AI專業(yè)相關的院校、AI企業(yè)、AI機構的合作上具備一定的工作基礎,助推外界力量與圖書館合作,共同推進對大眾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此外,圖書館還具備成熟的宣傳營銷渠道,除了線下的宣傳形式,還擁有線上的“三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的營銷驅動,通過營銷矩陣對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進行宣傳,提高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傳播影響力的同時,還能夠通過內容營銷為大眾進行AI的相關科普,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眾的AI素養(yǎng)。
3 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框架與內容
3.1 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框架
圖書館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是由眾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分析該系統的要素核心及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圖書館進一步了解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將其作為觀察與展望未來研究的“路線圖”,推動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開展,故本文嘗試搭建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框架。
著名的教育學家John Dewey提出,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資源、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要素構成[48]。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用戶對象,可根據不同群體進行細分及個性化教育;教育資源是教育的基礎,是開展教育的重要保障;教育內容與方法是教育的重點,可體現教育的內核價值。此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主體還應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并進行定期的教育評價。而如前文所述,圖書館作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參與主體之一,具有理念、資源、館員、合作、營銷等方面的優(yōu)勢,其中理念可具象化為提升大眾AI素養(yǎng)的整體教育目標,資源可支持構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技術系統及教育內容的部署,館員和合作可理解為教育者的主體與擴展,營銷方法可作用于教育的多媒介傳播,進而提升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傳播影響力?;诖?,本文將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框架分解為教育目標、主體、用戶、技術系統、內容、方法、評價等部分,這些組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驅動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日常運行(見圖1)。
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是幫助用戶正確理解AI、掌握AI使用技能、遵守AI使用倫理,從而實現全面提升AI素養(yǎng)的目的;教育主體是以圖書館為主,以高校、政府、企業(yè)、其它機構等為合作對象共同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單位,其中館員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用戶即圖書館人工素養(yǎng)教育的對象,包括K12學生、大學生、職工以及社會公眾等;教育技術系統包括線下教育系統和線上教育系統,線下教育系統以現場講座、展覽、實踐活動為主,線上教育系統以在線課程、數字閱讀推廣為主,二者相輔相成,整合各類資源共同促進教育開展;教育內容可根據教育目標和AI素養(yǎng)框架分為AI讀物供給、AI通識教育、AI閱讀推廣、AI應用供給、AI實踐教學、AI實踐輔助等部分;教育方法可依據圖書館以往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經驗進行多樣化設計,包括營銷推廣、個性化服務、互動服務等;教育評價是對教育運營質量與效果進行測評,以便為及時調控、優(yōu)化相關教育工作提供依據,包括教育主體評價、對象評價、系統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及效果評價等。
在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框架的組成要素中,對用戶價值最大的是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也是該服務區(qū)別于圖書館其他服務的關鍵。下文將進一步分析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內容的內涵與實踐樣態(tài)。
3.2 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
依據學界歸納的以AI知識、AI技能和AI倫理為核心的AI素養(yǎng)框架,筆者認為,在以AI知識和AI倫理為主的理論教育方面,圖書館可通過AI讀物供給、AI通識教育、AI閱讀推廣等開展AI素養(yǎng)教育;在以AI技能為主的實踐教育方面,圖書館可通過AI應用供給、AI實踐教學、AI實踐輔助等開展AI素養(yǎng)教育(見圖2)。
3.2.1 AI讀物供給
讀物供給是圖書館可為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供的基礎性服務。圖書館擁有海量與AI相關的讀物資源,可以為大眾提供豐富、多媒介的讀物,保障用戶的理論學習資源,具體包括AI通識讀物、AI課程讀物、AI指南等。AI通識讀物是指提供給受教育者全面且廣泛的AI知識體系的相關文獻資料,以AI專著為主,也包括AI相關的期刊論文、案例分析、政策研究報告等;AI課程讀物是指與AI培育課程、講座、研討會等相關的讀物,如講義、電子書、培訓材料等;AI指南是指為了引導AI用戶有效及正確使用相關AI工具的說明性材料,如AI使用說明書、AI使用手冊、AI使用準則等。圖書館可做好上述AI讀物資源的建設工作,為大眾提升AI素養(yǎng)提供基礎性的文獻資源保障。
3.2.2 AI通識教育
圖書館邀請AI專業(yè)領域的專家為大眾開展AI通識教育是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方式,具體包括AI講座、AI課程、AI交流會等。圖書館講座服務作為一種知識傳播的有效形式,歷經多年的發(fā)展已逐漸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成式AI的熱度提升,圖書館開展AI專題講座的頻率也隨之增加,主題大多圍繞生成式AI的基礎知識、應用場景、使用倫理等方面,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于2024年4月舉辦的科研類AI講座,幫助高校師生了解科研AI工具的功能與應用場景,助力提升師生的科研效率[49];華東師范大學于2024年5月-6月開展的系列AI講座,內容涵蓋了大語言模型的技術、法律、倫理、案例以及模型搭建等[50]。AI課程一般是指AI素養(yǎng)課程,圖書館界已有開展信息素養(yǎng)課程和數字素養(yǎng)課程的業(yè)務基礎,而AI素養(yǎng)作為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字素養(yǎng)的衍生物,其課程設置可以參考以往的信息素養(yǎng)課程體系,因此圖書館可以借鑒已有的課程規(guī)劃,高效完成AI素養(yǎng)教育課程安排,讓圖書館用戶有效實現從信息素養(yǎng)、數字素養(yǎng)到AI素養(yǎng)的提升。AI交流會是圖書館用戶接受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一種形式,其特點在于交互式的教育模式,通過受教者和教育者的實時交互,提升受眾的學習效果,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圖書館于2024年4月舉辦的“AI應用交流營”,由圖書館老師帶領學生開展關于AI技術與應用的交流座談會,助推師生在觀點碰撞中進行學習與提升[51]。
3.2.3 AI閱讀推廣
閱讀推廣即讓閱讀“推而廣之”。作為圖書館的主流服務,閱讀推廣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全民閱讀”戰(zhàn)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2]。事實上,圖書館界早已有通過閱讀推廣工作宣傳特定領域文獻的先例,如紅色文獻、經典文獻、繪本等,借助圖書館力量將定向領域的閱讀推而廣之,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一代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拓展了數字素養(yǎng)的內涵與邊界,因此,“全民閱讀”和“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的共同要求讓圖書館開展AI閱讀推廣成為必然。圖書館可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AI閱讀推廣工作,包括AI讀物推薦、AI科普、AI讀書會等。AI讀物推薦是最常見的AI閱讀推廣形式,對于圖書館而言普適性較高且難度較低,如清華大學圖書館于2024年5月上線的“電子圖書AI專輯”,圍繞AI的基礎知識、應用案例、前沿研究成果等方面進行讀物推薦[53]。AI科普一般是指圖書館通過整合相關內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大眾接受AI知識的活動,如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于2023年11月開啟的AI科普展示基地,幫助師生詳細了解AI的發(fā)展歷程和應用現狀,并支持中小學生的團體預約參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AI興趣[54]。AI讀書會是以互動為特點的閱讀活動,通過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升讀者對于AI的理解,如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于2024年4月開啟的“AI時代,未來已來”讀書節(jié),其中包括了“共讀《AI 3.0》”、AI微書展、AI題材影視沙龍等活動,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們的閱讀熱情[55]。
3.2.4 AI應用供給
近年來,國內外智慧圖書館建設已從理論探討轉向應用開發(fā),我國各大圖書館也積累了大量AI應用資源,可供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用戶進行實踐探索,包括線下的AI設備供給和線上的AI程序供給。在AI設備方面,圖書館可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智能設備工具,供用戶親身體驗AI的便捷與高效,如上海圖書館東館設立的未來閱讀體驗區(qū)和前沿科技館,提供了智能閱讀、智能書籍管理、智能虛擬現實等多種智慧空間設備,讓大眾能夠實際使用AI設備提升自身的AI技能[56]。在AI程序方面,得益于生成式AI的快速發(fā)展,圖書館通過引入生成式AI促進圖書館服務智慧化逐漸成為常態(tài),如國家圖書館于2024年4月上線了智能問答系統“顧朝夕”,該系統基于百度的生成式AI“文心大模型”,為讀者提供線上咨詢服務,提升讀者的咨詢體驗[57]。此外,我國圖書館還在積極引進ChatLibrary AI[58]、Scopus AI[59]等智能服務平臺,盡管相關產品大多還在試用階段,但圖書館的AI應用供給在未來將成為大眾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實踐應用資源的重要保障。
3.2.5 AI實踐教學
面對全新的AI技術,大眾需要通過系統性學習和實踐了解相關AI應用的使用技能與技巧,圖書館在以往的教學服務中擁有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源和專業(yè)的館員教學團隊,可為大眾提供相關的AI實踐教學,包括AI培訓、AI實踐活動等。AI培訓可以理解為圖書館讀者培訓工作之一,通過專業(yè)人員對受教者進行系統化的實踐培訓,讓其掌握基本的AI技能,具備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使用AI的能力,如武漢大學圖書館開設的“數字素養(yǎng)培訓”欄目,其中部分培訓主題涉及AI編程、大語言模型、AI辦公等[60];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于2023年11月主辦的研究生學術訓練營邀請了特約培訓教師為研究生群體進行AIGC助力學術研究的專項培訓[61];上海市委黨校圖書館于2024年5月針對本校教職工開展了AI應用培訓,幫助受教者利用AI工具進行文獻檢索、提高寫作能力以及規(guī)范學術寫作[62]。此外,圖書館還可通過開展豐富的AI實踐活動,讓用戶在實踐體驗和合作分享中鍛煉對于AI的使用能力,如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于2024年春季開展的“生成式AI”工作坊活動,由圖書館和普林斯頓計算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培育師生AI研究和應用方面的技能,助力AI素養(yǎng)提升[63]。
3.2.6 AI實踐輔助
96386406755a6bbf888b63db785b48ac對于部分缺乏信息素養(yǎng)和數字素養(yǎng)的用戶,為了盡可能彌合數字鴻溝,圖書館可通過安排館員或志愿者進行AI應用的實踐輔助,輔助信息貧困用戶有效使用AI工具,滿足其日常的AI使用需求,輔助形式包括AI實踐協作和AI實踐代理。AI實踐協作一般是指圖書館員在與用戶進行充分溝通和交互的基礎上,通過協作的方式,幫助用戶完成AI的使用,并在協助過程中為用戶進行實踐總結,助力用戶的AI素養(yǎng)提升,主要途徑包括線下咨詢、線上粉絲群和互助社區(qū)等。AI實踐代理一般是針對信息素養(yǎng)較差的用戶群體(如老年人群體)或弱勢群體(如殘障人士),他們的共同點在于無法正常使用相關的AI應用。因此,在類似用戶群體使用AI遇到阻礙的過程中,圖書館可在獲取具體的用戶需求之后,通過替代使用、遠程操控等代理方式幫助用戶進行AI的使用,讓圖書館用戶平等地享受智能化服務。
4 圖書館推進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
目前國內外已有部分圖書館開始參與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但從總量上看,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圖書館數量較少,已開展的相關教育內容以講座、課程形式的AI通識教育為主,規(guī)模較小,整體發(fā)展處于初期階段。新一代AI技術變革社會是大勢所趨,圖書館作為參與主體之一應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開展,助力提升全民AI素養(yǎng)。
4.1 積極探索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實踐
在發(fā)展戰(zhàn)略上,圖書館應加強認知,積極探索相關的實踐工作。AI生產力是當前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動力之一,提升全民AI素養(yǎng)是順應數智化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踐行《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行動綱要》的重要路徑之一。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眾對于AI應用的需求日益顯著,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為代表的生產方式將逐漸成為未來社會生產與運作的基礎,也為機構開展素養(yǎng)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圖書館通過開展以AI知識、AI倫理為核心的AI素養(yǎng)理論教育和以AI技能為核心的AI素養(yǎng)實踐教育,提升大眾AI素養(yǎng),是時代使命,也是發(fā)展趨勢。已有研究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圖書館以國外的高校圖書館為主[9],我國大多數圖書館對于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工作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但需注意到,我國以上海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等為代表,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正在嘗試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在社會需求與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我國圖書館界應深化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觀念,把握機遇,使圖書館成為促進全民AI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主體之一,促進全民AI素養(yǎng)的提升。
4.2 努力構建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體系
在具體運作上,參考上文提及的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框架,圖書館應致力構建相應的教育體系,推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系統化發(fā)展。在教育目標方面,應根據用戶需求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合理的頂層設計,規(guī)劃提升用戶AI素養(yǎng)的整體路徑。在教育技術系統方面,應整合各類線上、線下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技術系統,如線下授課與線上直播同時開展,在此基礎上建立素養(yǎng)教育矩陣,協同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提升用戶的學習體驗。在教育內容方面,應根據圖書館的自身定位和用戶群體的具體情況安排相應的教育內容,公共圖書館應主要針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群體開展基礎型的教育,如少兒的算法編程入門課程、老年人的AI應用教學課程等;高校圖書館應主要針對大學生、教師群體開展進階型的教育,如AI賦能學術生產課程等。此外,圖書館還應加大相關教育內容的原創(chuàng)生產與組織,并根據AI 業(yè)界的技術變革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在教育方法方面,應注重傳統方法和創(chuàng)新方法相結合,在教學中利用AI技術賦能全新的教學關系,讓受教者在AI環(huán)境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AI素養(yǎng)。在教學評價方面,應建立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評價制度,及時對已有工作成效進行測評,為進一步改進教育模式提供依據。
4.3 不斷提升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能力
在持續(xù)發(fā)展上,圖書館應主動發(fā)揮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中的優(yōu)勢,不斷錘煉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能力。在資源上,應注重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資源的體系化建設,推動讀物、課程、技術、應用等資源的全面化建設,為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在人才上,應積極引進AI相關專業(yè)的素養(yǎng)教育人才,并對現有的信息素養(yǎng)、數字素養(yǎng)教育隊伍進行專業(yè)的AI培訓,建設高素質的館員團隊,如國防科技院校圖書館聯盟于2024年5月開展的館員AI培訓會,為打造具備較高AI素養(yǎng)的館員團隊貢獻力量[62];在合作上,應積極聯合高校、政府、企業(yè)、機構等單位協作建立專門的合作網絡,探尋開展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協同培育機制,共同促進全民AI素養(yǎng)的提升;在營銷上,應致力于組合使用線上多元傳播渠道,加強與用戶的互動,鼓勵用戶參與傳播,如武漢大學圖書館以微信公眾號、微博、嗶哩嗶哩平臺為主要渠道推廣關于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師生之間的推薦及轉發(fā)進一步提升了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傳播力。
參考文獻:
[1] Number of ChatGPT Users and Key[EB/OL].[2024-05-11].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6/c38-10594.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2024-05-11].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eqid=99d9b4e40027f94f0000000664271007.
[3] 內閣府.Al戰(zhàn)略2019(2020.06フオロ-アップ版)[EB/OL].[2024-05-11].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8.cao.go.jp/cstp/ai/aistratagy2019.pdf.
[4]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Employment of Finland.Leading the Way into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2024-05-11].https://julkaisut.valtioneuvosto.fi/bitstream/handle/10024/161688/41_19_Leading%20the%20way%20into%20the%20age%20of%20artificial%20intelligence.pdf.
[5]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visory Committee.Recommendations:Enhancing AI Literacy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EB/OL].[2024-05-11].https://ai.gov/wp-content/uploads/2023/12/Recommendations_Enhanc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Literacy-for-the-United-States-of-America.pdf.
[6] 周瓊,徐亞蘋,蔡迎春.高校學生人工智能素養(yǎng)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多維分析[J/OL].圖書情報知識:1-11[2024-05-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G2.20240428.0830.002.html.
[7] ACRL.2024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EB/OL].[2024-06-12].https://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26379/34322.
[8] 蔡迎春,張靜蓓,虞晨琳,等.數智時代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內涵、框架與實施路徑[J/OL].中國圖書館學報:1-17[2024-05-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40219.1413.002.html.
[9] 張靜蓓,虞晨琳,蔡迎春.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全球進展與展望[J].圖書情報知識,2024,41(3):15-26.
[10] 閔克香,馮揚.賦能未來:上海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實踐與思考[J/OL].晉圖學刊:1-14[2024-05-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22.G2.20240514.1607.002.html.
[11] “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在日內瓦舉辦[EB/OL].[2024-05-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5332200274
09321&wfr=spider&for=pc.
[12] Open AI.Planning for AGI and beyond[EB/OL].[2024-05-13].https://openai.com/index/planning-for-agi-and-beyond/.
[13] MIT Technology Review.Sam Altman says helpful agents are poised to become AI’s killer function[EB/OL].[2024-05-13].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4/05/01/1091979/sam-altman-says-helpful-agents-are-poised-to-become-ais-killer-function/.
[14] AI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EB/OL].[2024-05-13].https://www.zhihu.com/pin/1761057007405137920.
[15] Pew Research Center.Which U.S.Workers Are More Exposed to AI on Their Jobs?[EB/OL].[2024-05-12].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23/07/26/which-u-s-workers-are-more-exposed-to-ai-on-their-jobs/.
[16] MeKinsey & Company.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generative AI[EB/OL].[2024-05-13].https://event-cdn.baai.ac.cn/file/file-browser/HNhBXTPtdhmj8TX3QY4aHheGdMTBWi8J.pdf.
[17] 鐘志賢.面向終身學習: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演進與標準[J].中國遠程教育,2013(8):21-29,95.
[f7b3eedf89d87cf35cc343a21bb5be1818] 余秀才.全媒體時代的新媒介素養(yǎng)教育[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34(2):116-119.
[19] 蔣敏娟,翟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公民數字素養(yǎng):框架、挑戰(zhàn)與應對方略[J].電子政務,2022(1):54-65.
[20] 吳丹,劉靜.人工智能時代的算法素養(yǎng):內涵剖析與能力框架構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48(6):43-56.
[21] Burgsteiner H,Kandlhofer M,Steinbauer G.Irobot:Teaching the bas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 schools[A].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2016,30(1).
[22] 鐘柏昌,劉曉凡,楊明歡.何謂人工智能素養(yǎng):本質、構成與評價體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42(1):71-84.
[23] 李宏堡,袁明遠,王海英.“人工智能+教育”的驅動力與新指南——UNESCO《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報告的解析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9,37(4):3-12.
[24] UNESCO.AI competency frameworks for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EB/OL].[2024-05-16].https://www.unesco.org/en/digital-education/ai-future-learning/competency-frameworks.
[25] 秦天程.人工智能教育語境下高職學生的學習力特征和提升途徑[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20):88-92.
[26] 盧宇,湯筱珇,宋佳宸,等.智能時代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總體定位與核心內容領域[J].中國遠程教育,2021(5):22-31,77.
[27] 教育部.數字化浪潮中,我們攜手乘風破浪——2022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觀察[EB/OL].[2024-05-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8/t20190828_396185.html.
[28] 龔超,王冀.日本人工智能教育戰(zhàn)略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28(6):29-37.
[29] 鄭燕林.芬蘭推進全民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的路徑選擇[J].外國教育研究,2022,49(10):103-115.
[30] 方圓媛,黃旭光.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學什么,怎么教——來自“美國K-12人工智能教育行動”的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20(10):32-39.
[31] Pondering AI.Al Education for All With Teemu Roos[EB/OL].[2024-05-18].https://pondering-ai.transistor.fm/episodes/ep5.
[32]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Introductory Course on Using Generative AI[EB/OL].[2024-05-19].https://www.ucl.ac.uk/teaching-learning/news/2023/oct/introductory-course-using-generative-ai.
[3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idance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 Tools[EB/OL].[2024-05-19].https://www.caltech.edu/campus-life-events/campus-announcements/guidance-on-the-use-of-generative-ai-and-large-language-model-tools.
[34] Princeton University.Guidance on AI/ChatGPT[EB/OL].[2024-05-19].https://mcgraw.princeton.edu/guidance-aichatgpt.
[3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Generative AI Tools Guidance[EB/OL].[2024-05-19].https://www.imperial.ac.uk/about/leadership-and-strategy/provost/vice-provost-education/generative-ai-tools-guidance/.
[36] Stanford University.Course Policies on Generative AI Use[EB/OL].[2024-05-19].https://tlhub.stanford.edu/docs/course-policies-on-generativeai-use/.
[37] 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2024-05-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306/t20230601_1062380.html.
[38] 教育部.教育部公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EB/OL].[2024-05-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402/t20240223_1116387.html.
[39] 南京大學.首開先河!南京大學面向全體本科新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EB/OL].[2024-05-20].https://mp.weixin.qq.com/s/GH-OLtySFZz_PCaXBaDv_g.
[40] 復旦大學.讓兩門大課不同凡響!復旦召開分黨委書記(擴大)會,推進思政大課、“AI大課”建設[EB/OL].[2024-05-20].https://mp.weixin.qq.com/s/XAsW6nRm5bWmiCCNgYrg8g.
[41] 于良芝,王俊麗.基于信息素養(yǎng)基礎結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賦能[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5):4-19.
[42] 柯平.將全民數字素養(yǎng)教育作為圖書館新的信息與教育使命[J].圖書館論壇,2022,42(3):9-11.
[43] IFLA 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2024-05-23].https://repository.ifla.org/handle/12345678
9/1646.
[44] Faruqe F,Watkins R,Medsker L.Competency model approach to AI literacy:ReseGM+UtMitsaU+QDThzXTEyA==arch-based path from initial frame work to model[J].arxiv preprint arxiv:2108.05809,2021.
[45] Kim, J 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s big ideas and achievement standards for primary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J].The Journal of Korea Elementary Education,2020.31:135-153.
[46] Ryu H,Cho J.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system for K-12 based on 4P[J].Journal of Digital Convergence,2021,19(1):141-149.
[47] 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聯網2024年春季大報告[EB/OL].[2024-05-25].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1787753953225707522.
[48] Dewey J.My pedagogic creed[M].Curriculum studies reader E2.Routledge, 2013:29-35.
[49] MIT Libraries.Find the Right(AI)Tool for the Job:Doing Scholarly Research with AI Tools[EB/OL].[2024-05-27].https://calendar.mit.edu/event/find_the_right_ai_tool_for_the_job_doing_scholarly_research_with_ai_tools.
[50]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AI素養(yǎng)講座大語言模型關鍵技術及應用[EB/OL].[2024-05-27].https://mp.weixin.qq.com/s/xl2
Hq5VbI6E2td876_u_vw.
[51] 西交利物浦大學圖書館.圖書館AI應用交流營:提升AI素養(yǎng)[EB/OL].[2024-05-28].https://mp.weixin.qq.com/s/0afUEIYx_3_bJaIBd12Vlw.
[52] 馮玲,李東來.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中的新認知與新擔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4,50(1):4-12.
[53] 清華大學圖書館.水木讀書月 | 還不學人工智能?清華大學圖書館電子圖書AI專輯上線?。跡B/OL].[2024-05-29].https://mp.weixin.qq.com/s/sRDYJVrRs7OwzohHHW5ldg.
[54] 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活動回顧|“未來已來 點亮AI”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人工智能科普展廳團體研學活動順利開展[EB/OL].[2024-05-29].https://mp.weixin.qq.com/s/Gh5zMPvHc0XjGJDsw9oVMA.
[55] 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讀書節(jié)·閉幕回顧】“AI時代 未來已來”2024年讀書文化節(jié)順利落下帷幕[EB/OL].[2024-05-29].https://mp.weixin.qq.com/s/LW-bixxHq8J0dsQ2DhNa8Q.
[56] 上海圖書館.東館5F未來閱讀體驗區(qū)和前沿科技館 |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智慧圖書館交響展[EB/OL].[2024-05-30].https://mp.weixin.qq.com/s/urMNa2PZNpGKI8CGG2dUbQ.
[57] 國家圖書館.嗨,很高興認識你!我是“顧朝夕”[EB/OL].[2024-05-30].https://mp.weixin.qq.com/s/wRHyTFpTz_v37yfx
5bXnWQ.
[58] 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再發(fā)現圖書館 | ChatLibrary 讓科研更簡單,讓學習更高效[EB/OL].[2024-05-30].https://mp.weixin.qq.com/s/yCU4339tLlLJPAYLjeZD4w.
[59] 四川大學圖書館.講座 | Scopus AI——科研圈的新質生產力[EB/OL].[2024-05-30].https://mp.weixin.qq.com/s/s8TcDcIcu7eupE1I3JoBVw.
[60] 武漢大學圖書館.最新培訓計劃[EB/OL].[2024-05-30].https://www.lib.whu.edu.cn/webfile/category/szsy_new/1081.html.
[61] 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研究生學術訓練營|AIGC 助力研究生學術突破(上)[EB/OL].[2024-06-02].https://mp.weixin.qq.com/s/EZcLCZ73S7di7MV0WvF69A.
[62] 上海市委黨校圖書館.圖書館舉辦第十一屆校(院)讀書月系列活動——AI應用培訓[EB/OL].[2024-06-02].https://mp.weixin.qq.com/s/82D4LXFSpkMbaM00fZPmHA.
[63]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Workshops at Princeton[EB/OL].[2024-06-02].https://libguides.princeton.edu/c.php?g=1341
922&p=10191899.
作者簡介:吳若航,南京農業(yè)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茆意宏,南京農業(yè)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