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陽光、雨露和充足的營養(yǎng)。孩子也不例外。但許多孩子不愛吃飯,或挑食,或是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非三餐時間總是零食吃個不停。此類小兒的喂養(yǎng)問題是許多家長正在面臨的“頭號難題”。無論是一時的飲食量減少,還是長期吃得少,都會令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并且擔心其后續(xù)的生長發(fā)育。
有些孩子喜歡吃肉,不愛吃青菜;有些孩子喜歡吃零食,不愛吃正餐。這種挑食行為是否等同于厭食?
如果小兒挑食,只愛吃幾種食物,但攝入的食物總量正常,則不屬于厭食范疇。厭食的診斷要參考飲食量減少的程度和癥狀持續(xù)的時間。一般來說,孩子出現(xiàn)無明顯誘因的飲食量減少,且飲食量低于其正常狀態(tài)的50%,拒食時間較長,超過3個月,同時排除相關慢性疾?。ㄈ缒c道功能障礙)的存在后,則可診斷為厭食。
除了飲食量減少,厭食的兒童還常見面色蒼白或黃而不華,體形瘦小,愛啃咬指甲;同時,因胃腸不適,還會引起愛哼唧、愛哭鬧等情緒煩躁的表現(xiàn)。長時間厭食,兒童還會表現(xiàn)為家長總說的“半年來,身高、體重沒長一點”的生長發(fā)育異?,F(xiàn)象。
但挑食也可能導致營養(yǎng)元素攝入不均衡,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
家長喂養(yǎng)兒童時提供或制作的飲食往往十分干凈、營養(yǎng),為什么孩子還容易厭食?
大部分小兒厭食都與其飲食習慣有關。現(xiàn)代社會倡導低鹽飲食的健康生活方式,3歲以內的嬰幼兒的飲食往往清淡且富有營養(yǎng)。但部分家長對于1~3歲嬰幼兒的鹽添加量控制過度,導致飲食無味,無法引起兒童食欲,則可能引發(fā)厭食。
1歲以內的嬰兒要嚴格控制輔食中的鹽添加量。但1歲以上的幼兒,活動范圍擴大,活動量增加,出汗量增多EeRCiqrWZMt19gQS2vSW9A==,食欲也有所增加。此時,可于其輔食中適當添加鹽。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五味都可適度讓孩子嘗一嘗。如酸甜口味的食物,往往能讓孩子食欲大開。除了口味,顏色豐富、形狀可愛的食物也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如給孩子做卡通或動物造型的饅頭,或給孩子使用卡通或動物造型的碗筷等。
此階段除了要注意食物的質量,還應注意喂養(yǎng)時的行為。3歲以內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好時機。喂養(yǎng)幼兒時,應使其保持專注。家長不可養(yǎng)成其吃飯時聊天、玩玩具等不良習慣;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吃飯時看視頻、刷手機。有些兒童吃飯時專注力不足,吃飯往往需要1個小時,飯涼了又加熱,加熱了又變涼。此時,需要控制孩子進食的總時長,到點就收走餐食,讓孩子認識到錯過飯點就沒有飯吃的原則。
年齡大一些的兒童發(fā)生厭食,多與其零食吃得太多、愛吃油炸食品等習慣有關。家長需要控制孩子此類飲食的攝入量。也有屬于先天脾胃虛弱的孩子,或是久?。ㄈ绶磸秃粑栏腥净蛱幱诼约膊』謴推诘龋┯绊懫⑽腹δ?,導致厭食的孩子;還有一些小兒厭食屬于情緒問題,家長在孩子出現(xiàn)拒食行為時,不可對其進行批評、威脅、強制進食等。負面情緒會導致肝郁,肝郁乘脾,也會引起孩子消化吸收問題,反而加重其厭食。
愛吃零食除了可能引起食欲不振,還會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有些孩子喜歡吃油炸食品、肉類,不愛吃青菜,久之可能引起熱性便秘,大便干結。這種情況需要潤腸通便。有些孩子喜歡吃零食、水果,不好好吃飯,也可能發(fā)生便秘,表現(xiàn)為脾虛便秘的癥狀,如一周排一次大便,但大便不干,屬脾虛無力推動所致。此時,給孩子吃有助于排便的蔬菜水果,可能效果不佳,反而越吃越便秘。這種情況就需要補脾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