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一直為語文教學所追求,是提升教學效率和發(fā)展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 ”)設立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三個發(fā)展性學習任務群,將閱讀與習作置于一處,也彰顯了閱讀與寫作不可分割,共生互促的關聯(lián)。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將閱讀與寫作割裂開來,導致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難以將兩者有效結合,阻礙了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了打破這一瓶頸,基于讀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設計與實踐研究應運而生。因此,基于讀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設計與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意義
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持續(xù)了千年之久,尤其是對于寫作和閱讀這兩方面的影響尤為深刻,大部分教育專家認為寫作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但在實踐層面,王榮生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小學寫作課程實質上匱乏”,既體現(xiàn)在課時資源的緊張上,更深刻地反映在教學模式的單一與淺層化上,比如,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下的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之間有很強的壁壘,閱讀教學局限在教材文本內(nèi),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閱讀的教學效果極差;寫作教學更側重于應試作文的訓練,模式化、套路化現(xiàn)象嚴重,導致學生動筆難的現(xiàn)實問題普遍存在?;谧x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設計與實踐圍繞閱讀與寫作兩大核心任務,開展“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的單元寫作練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研究,將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寫作任務的布置完整串聯(lián)了起來,形成一個既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掌握語言表達技巧,也能激發(fā)學生在實踐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在寫作中抒發(fā)情感、表達思想。
二、挑戰(zhàn)
學習支架指的維果斯基社會文化學說中的腳手架,研究表明,教師幫助學生搭建的“腳手架”是與“最近發(fā)展區(qū)”密切相關的,只有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的“腳手架”對學生的發(fā)展才是最有效的。基于讀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具有綜合性、情境性、合作性、差異性以及任務導向性五大原則,以“差異性”原則為例,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教師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這與“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學習任務群聚焦學生的“有效學習”,終極目標指向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基于讀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包含多個子任務,這些任務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教師在設計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時,還要考慮層次性和遞進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
三、策略
1.設計生活化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
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的主要觀點之一是“教育即生活”。杜威認為,教育不是為未來的生活做預備,而是兒童現(xiàn)在生活的過程。他強調(diào),生活就是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的本質。因此,教育應當為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所以,教師應當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應用。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我的拿手好戲”的單元習作教學中,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應圍繞“我的拿手好戲”這一主題,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拔业哪檬趾脩颉眴卧曌骶毩暼蝿?是“觀察與發(fā)現(xiàn)”,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隨手記”的任務,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和身邊人的拿手好戲,仔細觀察其細節(jié)和特點,并詳細地記錄下來。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培養(yǎng)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拔业哪檬趾脩颉眴卧曌骶毩暼蝿?是“素材收集”,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采訪、交流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拿手好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豐富自己的認知。然后,采用最直接且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彼此收集到的素材,相互啟發(fā),拓寬思路?!拔业哪檬趾脩颉眴卧曌骶毩暼蝿?是“寫作技巧練習”,教師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如‘細節(jié)描寫訓練’——讓學生聚焦于生活中的某一個精彩瞬間,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細致入微地描繪;或者‘結構布局指導’——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確保內(nèi)容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最后的任務就是完成“我的拿手好戲”寫作實踐,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收集和思考,撰寫“我的拿手好戲”的作文。
2.強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
葉圣陶先生有言:“ 閱讀是吸納,寫作是傾吐?!庇纱丝梢钥闯觯喿x與習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重心,兩者共同生長,交織纏繞,相互促進。閱讀是寫作的源泉,源源不斷地為寫作輸送靈感和素材,寫作是閱讀的深化與展現(xiàn),是將閱讀所得轉化為自己思想和情感表達的過程。讀寫聯(lián)動表面上是將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結合,但實際上,它不僅是將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單地并置或疊加,而是一種深刻的教育理念轉變,觸及了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方式。所以,想要閱讀和寫作完美結合,必須找到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設計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在讀寫聯(lián)動的過程中,強化讀寫互動,發(fā)揮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的最大價值,依托閱讀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
以四年級下冊“我的動物朋友”單元習作練習為例,在單元習作練習之前,教師可以設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一本有關動物的書進行系統(tǒng)化閱讀,比如《昆蟲記》《小鹿斑比》等,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閱讀筆記,記錄下書中對動物的精彩描寫、獨特視角以及所引發(fā)的情感共鳴等內(nèi)容,為接下來的單元習作任務群的完成奠定素材基礎。完成寫作后,教師要利用自我評價、同伴互評和師生共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將閱讀中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中,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相互促進。最后,教師可以挑選出優(yōu)秀范文,舉辦朗讀比賽,為了比賽更加正式,教師可以邀請其他科目的老師和學生家長作為評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感投入、創(chuàng)意構思等多個維度進行點評,給予學生寶貴的建議。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又讓學生在朗讀分享中拓寬了寫作的視野,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和公眾演講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豐富單元習作任務群的組成,使閱讀與寫作真正緊密地結合起來。
3.轉變教學觀念
當前,我國絕大部分中小學的寫作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革,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打破傳統(tǒng)“單元習作”的框架,遵循著“初步指導—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教師批改反饋—總結講評”這一循環(huán)往復的流程。教育者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從傳統(tǒng)的以“知識點”和“能力點”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的新型教學模式,理解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認識讀寫聯(lián)動的核心價值,并樹立整合觀念。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寫觀察日記”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視為一個整體來設計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并通過設計連貫的、情境化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相互遷移和提升。任務設計要從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觀察方法、積累寫作素材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將所學應用到寫作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其次,教師需要認識到設計具有內(nèi)在邏輯關聯(lián)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是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的關鍵,這些任務群不僅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需求緊密圍繞,還要兼顧語文學科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特點。比如,任務群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升寫作能力,那么,單元習作任務群要圍繞這一總體目標展開,首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細微之美,在學生心中種下觀察的種子,為后續(xù)的任務完成奠定基礎。接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簡單的觀察記錄,到生動的語言描繪,再到融入個人思考與情感的深度表達,每一步的學習都要緊扣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如何運用文字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并將其轉化為紙上躍動的文字。
總而言之,設計基于讀寫聯(lián)動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語文教學成功打破了單一傳授知識的枷鎖,向著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讀寫聯(lián)動的教學模式響應了這一需求,它強調(diào)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關系,在二者深度融合之下,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基于讀寫練習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的設計和實踐還存在很多的挑戰(zhàn),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設計基于讀寫練習的單元習作練習任務群,使學生實現(xiàn)寫作和閱讀雙提升。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