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名著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狀況。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由于時代代溝和自身閱讀能力限制,大部分學生名著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效率低下。目前,初中寫作教學效果普遍不佳,比如不少學生都有立意不清、選材狹隘、語言干癟、思路混亂等寫作通病。因此,為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筆者就旨在積極探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策略。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意義
(一)落實核心素養(yǎng)目標。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首先體現(xiàn)在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讀寫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制約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體現(xiàn)名著閱讀價值。在初中語文讀寫整合教學中以名著為著眼點,改變傳統(tǒng)靜態(tài)的教學方式和閱讀方式,引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在閱讀中思考,在寫作中提升,一方面有助于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識、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強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深化學生思維品質(zhì);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汲取到養(yǎng)分,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識、寫作技巧,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作方法,獲得寫作水平提升。
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策略探究
(一)以名著導讀為起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首要切入點就是以名著進行導讀,解決學生在以往閱讀中存在的淺讀問題,轉(zhuǎn)變學生閱讀名著時僅側(cè)重了解文本人物、故事情節(jié)這一現(xiàn)象,確保學生通過名著閱讀真正實現(xiàn)閱讀能力提升,并助力寫作素養(yǎng)發(fā)展。因此,讀寫整合教學實踐,要注重從名著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命與寫作風格等角度開展導讀教學,幫助學生逐步讀懂名著。如大部分學生在小學,甚至幼兒階段就通過繪本、動畫片、影視作品等方式了解了《西游記》,但對其內(nèi)容的了解很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被良莠不齊的影視作品所誤導情節(jié)。為此,引導學生讀原著尤為重要。如可以用“考考你”激趣:“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寫的《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挑擔的是誰、牽馬的是誰?”當學生答案很統(tǒng)一的表示挑擔的是沙僧、牽馬的是豬八戒時,教師將原著中與這一問題相關(guān)的原文分享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事實上挑擔的是豬八戒、牽馬的是沙僧,以此顛覆學生的認知,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認真度。
(二)形成參照名著寫作的意識:問題導向,個性寫作。例如,閱讀熟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文本情節(jié)后組織學生以“假如我是孫悟空——”“假如我是白骨精——”為題,在課堂上寫一篇200-400字的作文,限時15分鐘。此時學生的寫作并不是建立在頭腦空空的基礎上,而是有著明確的寫作方向,使學生可以侃侃而談。這不僅能夠減輕學生在寫作時的畏難心理,讓學生意識到寫作并不難,甚至發(fā)現(xiàn)寫作的魅力,還能夠提升名著閱讀的感染力,使學生通過名著閱讀獲得更加深刻且豐富的感悟。
(三)滲透名著寫作支架:片段精讀,模仿寫作。教師應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發(fā)展為指向,在課堂上著重帶領(lǐng)學生一同品鑒、欣賞名著,選取名著中的精彩段落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既領(lǐng)會作者想要通過文字傳遞出來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修辭手法、結(jié)構(gòu)布局以及寫作手法,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模仿這些技巧進行寫作練習,嘗試仿寫、改寫或創(chuàng)編。如詩歌集《艾青詩選》,值得學生好好品讀,提升語言鑒賞與運用功底。當引導學生學習《我愛這土地》時,可帶領(lǐng)學生誦讀、品意象、悟情感之后進行仿寫指導。布置情境仿寫任務如下:“苦難年代,艾青化身為一只鳥為祖國歌唱,表達對祖國誓死不渝的愛。 如今,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們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今天,我們學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后,你感慨萬千。你也想化身為一只鳥為祖國歌唱,你會唱些什么呢?請仿照本詩格式寫一寫你的心聲?!庇纱思ぐl(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達到名著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效果提升,落實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四)思維能力訓練提升:深度閱讀,思辨寫作。如在學生讀完《駱駝祥子》小說之后圍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和“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的話題,讓學生思辨并且寫一寫祥子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如此,讀寫整合既能促使學生去熟悉小說情節(jié),又能進行思辨、組織語言寫作,落實新課標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