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場域”視域下鄒韜奮的社會交往活動研究

      2024-10-25 00:00:00孟暉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對文化名人進行研究時,發(fā)掘分析其社會交往活動,對理解其思想發(fā)展及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結合“場域”、社會資本等視角,重點考察了鄒韜奮的社會交往活動,即鄒韜奮與胡適、魯迅等著名文化人的交往,鄒韜奮與救國會“七君子”中其他人物在特殊場域中的交往,鄒韜奮與胡愈之等進步知識分子的交往,鄒韜奮與一般讀者的交往等,旨在于歷史語境和社會網(wǎng)絡中更好地理解和評價鄒韜奮的人格思想發(fā)展脈絡及其文化成就。

      【關鍵詞】“場域” 鄒韜奮 社會交往 活動

      在對一位文化名人進行研究時,充分發(fā)掘探討他的社會交往活動,對理解其思想發(fā)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有必要的。唯物史觀認為,“人”總是具體地存在于現(xiàn)實社會中,其行為會與周圍其他人發(fā)生各種關系,如親屬關系、生產(chǎn)關系等,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決定了人的本質,構成了人的社會屬性。馬克思得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論斷,將實踐作為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并明確了現(xiàn)實的人與其社會關系統(tǒng)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研究者系統(tǒng)考察研究對象的人際交往活動,對研究對象的種種描述才能立體化,同時對其評判也就有了一個可靠的參照系,也可稱為“語境”,有利于在其中進行比較和定位。

      社會交往指的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與人之間進行的物質交換、精神交流等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根據(jù)不同的劃分標準,社會交往可劃分為不同的形式,如物質交往、精神交往、普遍交往、世界交往等【張婷婷:《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東南傳播》2015年第10期?!?。鄒韜奮之所以能夠成為著名出版家和新聞記者,乃至近現(xiàn)代史上的進步文化名人,與其所處社會歷史環(huán)境、所受的新式教育,以及周圍其他人的影響密不可分。本文在系統(tǒng)考察鄒韜奮本人的文章及自傳性作品、他人的回憶錄、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重點分析鄒韜奮與文化名人、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與一般讀者的交往等幾個層面的社會交往活動。

      法國哲學家布爾迪厄提出“場域”理論,他認為社會由一系列彼此交織而又相對自主的“場域”組成,“一個場域也許可以被定義為由各種位置之間的客觀歷史關系構成的一個網(wǎng)絡,或一個構造”【郭毅、朱揚帆、朱熹:《人際關系互動與社會結構網(wǎng)絡化——社會資本理論的建構基礎》,《社會科學》2003年第8期。】。場域中存在立體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由社會生活中行動者的不同社會地位、掌握的資本力量和權力范圍、行動者的“習性”(“慣習”)、文化因素、歷史條件和未來發(fā)展趨勢所組成?!皥鲇颉焙蜕鐣P系網(wǎng)絡不是靜止的,而是由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實際的和潛在的、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各種因素組成,其中個人的能動性不能忽視【郭毅、朱揚帆、朱熹:《人際關系互動與社會結構網(wǎng)絡化——社會資本理論的建構基礎》,《社會科學》2003年第8期?!?。本文結合“場域”“社會資本”等研究視角來梳理分析鄒韜奮的社會交往活動,并重點探討在鄒韜奮的思想人格發(fā)展歷程及文化成就中,其社會交往活動起到了怎樣的積極作用;考察研究對象的社會交往這一重要維度,在著名文化人研究中有著怎樣的意義。

      一、鄒韜奮與胡適、魯迅等著名文化人的交往

      學者林南認為,“資源”可分為個人資源(如天賦、體魄、財富、知識、地位等)和社會資源(如權力、聲望等)兩類,個人資源可直接支配,而社會資源要從個人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通過人際互動來獲取并支配。社會關系有強弱之分,學者格蘭諾維特指出“強關系”產(chǎn)生信任、義務和規(guī)范,從而產(chǎn)生較強的社會資本;“弱關系”則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合作機會,也會對增強社會資本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周瓊、肖瑋頡:《媒介化社會網(wǎng)絡流行語的使用對大學生社會資本的影響》,《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俊?/p>

      場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其自身內部力量也在爭斗。而“慣習”作為行為的傾向系統(tǒng)是歷史的產(chǎn)物,確保了“既往經(jīng)驗”的有效存在,從而能保證實踐活動的一致性和其較為穩(wěn)定的特性。文化名人在文化場域中的活動,往往受到此前一些聲名卓著、擁有較多“文化資本”的名人影響。此前名人的文化貢獻和影響是構建場域中“慣習”的重要因素,對后來者的思想和行動發(fā)生著作用。這一現(xiàn)象在眾多文學家、新聞界人士的傳記中都有所反映,如鄒韜奮、胡適、陳獨秀等都在自傳中談到梁啟超對他們的影響。研究與鄒韜奮同時代且有交往的著名文化人對之的影響,胡適、魯迅頗具代表性。

      學生時代的鄒韜奮身處陳獨秀、胡適等領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社會文化場域之中,他于20世紀20年代初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婦女解放》《改造家庭之兩大觀念》《非孝是什么意思?》《改良家庭教育叢談》等文章,主要觀點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周作人等的啟蒙思想很相近。鄒韜奮積極倡導個性獨立和自由,反對封建倫理道德,提倡婦女解放及建設現(xiàn)代家庭。他本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對封建大家庭的弊端比較了解,在多篇文章中批判了封建倫理道德。如他在《改造家庭之兩大觀念》中指出,改造家庭實在同改造社會有密切關系,“但是照鄙人所觀察,如果要改造家庭,一定要先改造家庭之兩大觀念,因為這兩個觀念是中國黑暗家庭的根源,不把根源斷絕,要想改造,斷然沒有效力。什么是兩大觀念呢?第一觀念是組織家庭是父母娶媳婦,不是自己娶妻子。第二觀念是組織家庭是替祖宗傳后而不是替社會上增加健全的分子”【鄒恩潤:《改造家庭之兩大觀念》,《約翰聲》1920年第31卷第9號?!?。

      早期鄒韜奮對胡適非常崇拜,所辦刊物也積極發(fā)表一些關于胡適的訪談錄、畫像及介紹文章。鄒韜奮之所以重點宣傳胡適,主要是他服膺于胡適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倡導個性解放、自由主義理念等主張。接辦《生活》周刊一年后,鄒韜奮在1927年11月13日發(fā)表的《〈大陸報〉上的胡適博士》一文中,提到胡適時語氣既尊敬又十分親切,如同對朋友說話一般:“西報上畫起中國人,往往故意畫得怪形怪狀,《大陸報》上最近畫有胡適之先生,到底是名聞中外的學者,所以這張畫里仍是藹然可親的學者態(tài)度。略見過他一兩面的人說神氣頗像;見他多的人卻說不像;不知道胡先生自己看了還認得么?”【秋月:《〈大陸報〉上的胡適博士》,《生活》1927年第3卷第2期?!?/p>

      不久鄒韜奮就去拜訪了胡適,并在1927年12月4日的《生活》周刊上發(fā)表了署名“編者”的《訪問胡適之先生記》。該文對胡適的生平、事業(yè)、家庭生活、興趣愛好等作了精練而全面的介紹,將胡適富有學識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刻畫得非常生動,對胡適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編者:《訪問胡適之先生記》,《生活》1927年第3卷第5期?!?。

      鄒韜奮早年的報刊經(jīng)營理念,明顯受到胡適改良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如將“暗示人生修養(yǎng),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確定為《生活》周刊的宗旨【韜奮:《我們的立場》,《生活》1930年第6卷第1期?!?,具有改良主義色彩。當時鄒韜奮渴望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但無法找到解決種種現(xiàn)實問題的辦法,只能希望通過提高國民的個人修養(yǎng)以及改良社會來尋求中國的出路,其辦報思想也只能是一種初步的人民報刊思想。當然,鄒韜奮大力宣揚科學民主、抨擊社會上的愚昧現(xiàn)象,以啟迪民眾,仍具有進步意義。文風方面,《生活》周刊非常注重適應普通讀者的閱讀水平,力避“佶屈聱牙”的貴族式文字,采用“明顯暢快”的平民式文字【編者:《本刊與民眾》,《生活》1927年第2卷第21期?!?,這可以看作對“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的某種回應,反映出“五四”新文化運動場域中“文化極”對鄒韜奮的影響。

      “慣習”不是不可改變的,而是被不斷修正的,同時其對新聞和文化場域也有建構作用。隨著“九一八”事變發(fā)生,胡適的一些鼓吹“隱忍”的言論為時人不滿。此時,滿懷愛國熱忱的鄒韜奮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對胡適的態(tài)度由崇拜變成了批判。《聽到胡博士的高談》一文說:“但是聽到他近來對國事發(fā)表的偉論,實無法佩服,只覺得汗毛站班!只就上面這短短一段他最近所發(fā)表的高談,也不得不感到這位‘思想界之泰斗’的‘思想’實在有不可思議的奇異!”【韜奮:《聽到胡博士的高談》,《生活》1933年第8卷第25期。】進而針鋒相對地指出:“我們所不解的,是從沈陽到熱河的奉送,都是在不抵抗中‘求和平’,日本的文治派及和平派何以不抬起頭來?世界的和平運動何以又不和日本相接觸?在胡博士所‘均屬贊成’的‘上海停戰(zhàn)’實現(xiàn)之后,何以我們也沒有眼福看到胡博士所幻想的‘抬頭’和‘接觸’的這么一回好事?”【韜奮:《聽到胡博士的高談》,《生活》1933年第8卷第25期?!苦u韜奮流亡歐美回國后,于1935年創(chuàng)辦的《大眾生活》周刊,最高發(fā)行量達二十萬份。該刊也有不少抨擊胡適言行的文章,如第6期上的《為胡適先生“進一言”》。

      《生活日報》1936年7月13日的社論《送胡適博士赴美》中,充滿嘲諷地“建議”:“胡博士似乎不妨順便詢問一下:蘇聯(lián)五年計劃的偉大成就,是否由于逃避到勘察加的結果,還是由于蘇聯(lián)人民大眾努力奮斗的成果。”【《送胡適博士赴美》,《生活日報》1936年7月13日?!慷敽m在太平洋會議上積極發(fā)聲為我國爭取利益后,鄒韜奮又發(fā)文表示贊揚:“這一次對于胡先生的為國賢勞,不勝欣慰,希望他繼續(xù)為祖國的解放努力。”【韜奮:《侵略與和平》,《生活星期刊》1936年第1卷第14號?!靠梢娝麑m的態(tài)度轉變是出于愛國愛民的公心。就鄒韜奮一生的眾多作品來看,其對胡適的評價主要是正面的,胡適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發(fā)起人,對鄒韜奮的積極影響不應忽視。

      魯迅與鄒韜奮有過較多交往,他們都參加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活動。1933年5月9日,魯迅從《生活》周刊上看到鄒韜奮編譯《革命文豪高爾基》的廣告后,寫信建議鄒韜奮增加一些插圖,可將自己收藏的《高爾基畫像集》借給他。鄒韜奮立即回信表示感謝。該書出版時卷首共采用了照片與漫畫13幅,有10幅是魯迅提供的,每幅都由魯迅親自翻譯其作者姓名。鄒韜奮在“譯后記”中寫道:“現(xiàn)在這本書里的插圖,除了上述的三張外,其余的相片和漫畫,都是承魯迅先生借用的,并承他費了工夫把作者的姓名譯出來,為本書增光不少,敬在此對魯迅先生志感?!薄距u韜奮:《譯后記》,《韜奮全集(第十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頁?!?/p>

      鄒韜奮是著名的出版家,他非常關心魯迅著作的出版情況。魯迅與許廣平的通信集《兩地書》出版后,鄒韜奮隨即寫文章介紹,并給予很高評價【韜奮:《〈兩地書〉》,《生活》1933年第8卷第20期?!?。據(jù)《魯迅日記》記載,魯迅與鄒韜奮之間通信共五次,寄書兩次。此外,鄒韜奮主持的進步出版機構——生活書店還負責出版茅盾主持、魯迅任編委的《文學》雜志,以及魯迅主持的《譯文》雜志【參見張鐵榮《魯迅與鄒韜奮》一文,發(fā)表于2016年10月12日《今晚報》?!?。魯迅翻譯的《桃色的云》(俄國愛羅先珂著)、《小約翰》(荷蘭望·藹覃著)等書,也由生活書店出版。

      鄒韜奮與魯迅之間也發(fā)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譯文”事件。《譯文》雜志創(chuàng)刊于1934年9月,發(fā)起者是魯迅和茅盾,后由黃源編輯。該刊起初由生活書店發(fā)行。1935年9月,因為印刷、稿費分歧等,鄒韜奮與鄭振鐸向魯迅提出撤換《譯文》編輯黃源,魯迅對此很不滿,在鄒韜奮和鄭振鐸等宴請時拂袖而去,后《譯文》中止。不久,魯迅在給蕭軍的信中指責鄒、鄭:“這時我才看出了資本家及其幫閑們的原形,那專橫、卑劣和小氣,竟大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薄窘鹈?、朱文華:《鄭振鐸評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57—160頁?!俊蹲g文》雜志于1936年3月復刊,改由張靜廬主持的上海雜志公司出版發(fā)行,1937年6月????!白g文”事件其中誤會甚多。魯迅對鄒韜奮、胡愈之、鄭振鐸的看法,基本上是偏激的。鄒韜奮對與左翼文學運動有關的經(jīng)歷,在自傳中幾乎沒有提及,對于魯迅也很少提起。這可能主要與當時反動統(tǒng)治勢力的猖獗有關。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22日,送葬儀式在萬國殯儀館舉行。鄒韜奮在公祭魯迅先生大會上演講指出:“許多人不戰(zhàn)而屈,魯迅先生是戰(zhàn)而不屈。”此后,鄒韜奮在《生活星期刊》第21期的封面上刊載了沙飛拍攝的照片《魯迅先生最后的遺容》,還在第22期推出《悼念魯迅先生》???,發(fā)表大量文章如鄭振鐸《魯迅先生的死……》、天行《魯迅先生在中國現(xiàn)代史的地位》、許杰《悼一個民族解放運動的戰(zhàn)士》,以及一些悼念圖片。鄒韜奮寫了《偉大的斗士》與《從心坎里》兩篇紀念文章,連續(xù)兩期刊登在《生活星期刊》上,高度評價了魯迅先生的成就?!秱ゴ蟮亩肥俊芬晃膶Ⅳ斞概c高爾基進行比較,客觀地評述道:“他的偉大是在他對于一般民眾的普遍而深入的影響。例如他的《阿Q正傳》所呈現(xiàn)的阿Q典型,無論讀過和沒有讀過而僅僅耳聞《阿Q正傳》的人們,都感覺到他所提示的深刻的意義?!睂m、魯迅等名人的態(tài)度的變化,折射出鄒韜奮從改良主義者轉向共產(chǎn)主義者的思想軌跡。

      二、鄒韜奮與救國會“七君子”在特定場域中的交往

      場域具有流動性特征。個體持續(xù)在場域中進行“象征性實踐”活動,可以產(chǎn)生兩種建構效應:一方面,行動者通過學習認可(reconnaissance)社會約束或社會規(guī)范來建構“慣習”;另一方面,行動者依靠思維的獨立性及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策略(strategy)來指導和實施行動,建構著以社會場域和社會制約條件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結構【郭毅、朱揚帆、朱熹:《人際關系互動與社會結構網(wǎng)絡化——社會資本理論的建構基礎》,《社會科學》2003年第8期?!?。在變化著的場域之中,行動者通過與他人進行互動,并調整改變自己的應對策略來適應環(huán)境,并在互動中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與能力。

      1936年發(fā)生的救國會“七君子”事件,在當時轟動一時,得到了國內外知名人士的聲援?!捌呔印钡挠職夂汀皣笳摺钡男貞?,對鼓舞全國人民抗戰(zhàn)有著重要意義。這是鄒韜奮人生經(jīng)歷中的重要事件,進一步推動了鄒韜奮思想的轉變。“九一八”事變后,我國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機,而國民黨政府的抗日態(tài)度消極,令廣大人民失望。這一時期上海成立的文化社團大多以抗日、救亡、民主等為號召。上海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與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也由此誕生。1936年11月23日凌晨,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逮捕了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領袖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沙千里、王造時、史良等七人,制造了當時有名的“七君子”之獄。

      鄒韜奮與“七君子”中其他幾位的交往,以及在思想和文化事業(yè)上所受的影響值得重視。社會資本有時會在某個特定場域行動與結構的互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在“七君子”事件中也有所反映。沙千里在《七人之獄》一書中寫到對鄒韜奮的印象:“他的態(tài)度,是那么嚴肅、正經(jīng),頗有‘肅政史’之風,所以請他做監(jiān)察,隨時監(jiān)督我們是否忠于職責。他文名滿天下,我們以為他如椽之筆擱置不用,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要他兼做文書,以分王先生的賢勞?!薄旧城Ю铮骸镀呷酥z》,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年版,第82頁?!苦u韜奮在獄中寫的一段感想也被沙千里收入《七人之獄》中:“……這種同舟共濟的意義,推之于民族,與全國同胞,便是團結御侮的精神。朋友相處日久,對于彼此個性的認識,也愈益深刻。這種深刻的認識,倒不在乎什么大處,卻在平日造次,一語一動之微。這也是在這時期內所得到的一種感想。”【沙千里:《七人之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年版,第121頁?!?/p>

      在自傳《經(jīng)歷》和《患難余生記》中,鄒韜奮以較多的篇幅記述了“七君子”事件,以及與其他幾位人物的患難交往,這一特殊場域給了鄒韜奮與其他人密切接觸、深入交流的機會?!督?jīng)歷》一書寫于這一事件過程中,具有共時性特征,其記載的材料可信度很高。鄒韜奮回憶稱,為了在被捕期間有著一致的主張和行動,“家長”沈鈞儒就鄭重宣言:“六個人(史良被關押在別處)是一個人!”他們早料到“救國是一件極艱苦而需要長期奮斗的事情。參加救國運動的人當然要下最大犧牲的決心,但同時卻須在不失卻立場的范圍內,極力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因為我們要為救國運動作長期的奮斗”【鄒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頁?!俊?/p>

      沈鈞儒1912年5月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時主張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教育。1933年,他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推為法律委員。1935年12月,他與馬相伯、鄒韜奮、陶行知、李公樸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一起發(fā)表宣言,動員文化界領導民眾的救國運動。鄒韜奮一向很敬佩沈鈞儒,說沈“不但是我所信任的好友,我簡直愛他如慈父,敬他如嚴師。我生平的賢師良友不少,但是能這樣感動我的卻不多見”【鄒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242頁。】。自從入獄后,他看到的沈鈞儒是“那樣的從容,那樣的鎮(zhèn)定”,“那樣的只知有國不知有自己的精神”,使鄒韜奮深受感動,覺得自己為愛國受些小苦痛算不了什么【鄒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頁?!?。

      鄒韜奮等人約定倘若當局要把他們六個人分開羈押的話,就要一起絕食抵抗?!拔覀兯铑檻]的是以‘家長’的那樣高年,絕食未免太苦了他,所以大家都主張‘家長’可以除外。但是‘家長’無論怎樣不肯,他說‘六個人是一個人’,果有實行絕食抵抗必要的時候,他必須一同加入?!薄距u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258頁?!可蜮x儒為救國不懈奮斗的精神、百折不回的毅力,深深地激勵著鄒韜奮,使其努力爭取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的信念更加堅定。

      李公樸在青少年時代積極參加愛國運動。1925年,他參加了“五卅”運動,不久加入國民黨,后于“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后離開國民黨,并于1928年留學美國。鄒韜奮和李公樸在《生活》周刊時期交往就比較頻繁,李公樸留美期間被鄒韜奮聘為《生活》駐美特約撰述,所寫通訊涵蓋政治、經(jīng)濟、風俗等多個方面。他回國后致力于民眾教育事業(yè),先后參與籌辦《生活日報》、創(chuàng)辦申報流通圖書館和讀書生活出版社等文化機構?!熬乓话恕笔伦兒?,李公樸從事抗日救亡運動,成為救國會負責人之一,并于1936年陷于“七人之獄”【參見任蘭《社會交往與報人鄒韜奮的政治主張(1912—1937)》一文,安徽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王造時在獄中被大家推薦為“文書部主任”,主要任務是著譯和接待各界人士的慰問,如編著《中國問題的分析》和翻譯《國家論》。鄒韜奮評論道:“好幾次寫給檢查官請求接見家屬的幾封有聲有色的信,便是出于他的大手筆;至于要托所官代為添買幾張草紙,幾兩茶葉,更要靠他開幾張條子?!薄距u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頁。】鄒韜奮還在自傳《患難余生記》中很有現(xiàn)場感地敘述了王造時在法庭回答問題時,兩次不自覺地面向觀眾的情形,不僅抓取了凸顯王造時個性的細節(jié),而且充分展現(xiàn)了“七君子”如何在這一愛國事件中喚起民眾情緒,啟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韜奮全集(第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1頁?!?。

      鄒韜奮與史良在救國會“七君子”里見面最遲。史良1935年12月發(fā)起組織了上海第一個救國會組織,即上海婦女界救國會。鄒韜奮評價史良有一種堅強的特性,即“反抗的精神——反抗黑暗的勢力和壓迫”。鄒韜奮從少年時代就大力提倡婦女解放,史良這位新女性的代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征求史良對于婦女運動的意見,并寫進《經(jīng)歷》一書:“還在雙重壓迫下的中國婦女,一方面自應加倍努力,求自身能力的充實,在職業(yè)上,經(jīng)濟上,力爭男女平等的兌現(xiàn);另一方面,也只有參加整個的反帝反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才有前途?!薄距u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5頁。】

      史良后來擔任了新中國首任司法部部長。她對鄒韜奮十分推崇,晚年在其自傳《史良自述》中寫道:“韜奮的全部生活都和他的事業(yè)結合在一起,而他的事業(yè)又和整個革命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創(chuàng)辦的《生活周刊》《全民抗戰(zhàn)》等刊物,得到廣大讀者的愛戴決不是偶然的?!薄臼妨迹骸妒妨甲允觥罚袊氖烦霭嫔?987年版,第43頁?!?/p>

      鄒韜奮在自傳《經(jīng)歷》中,對六位人物分別以一節(jié)的篇幅進行了描寫,凸顯了人物特征和精神風貌。比如談到章乃器,“他和朋友討論問題,每喜作激烈的爭辯,只是你辯得過他,他也肯容納你的意見,否則他便始終不肯讓步”,“他所念念不忘的只是民族解放的前途,救國運動的開展;至于對他自身的遭遇,我從未聽見過他有一言一語的自怨自懟?!薄距u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頁?!克貏e強調了這幾位人物的愛國熱忱,以及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這段“愛國入獄”經(jīng)歷使鄒韜奮在特殊的場域內與幾位愛國民主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并且對他的思想進步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正向的影響。

      三、鄒韜奮與胡愈之等進步知識分子的交往

      人際交往及較多的接觸是人際信任、有效規(guī)范等社會資本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產(chǎn)生基礎和具體體現(xiàn)。來往較為密切的個體之間構成所謂“強關系”,也可以說關系型社會資本嵌入社會人際關系網(wǎng)絡結構當中,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進而對文化資本、經(jīng)濟資本等產(chǎn)生影響。在鄒韜奮的文化事業(yè)中,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好友對他的幫助支持不容忽視。如中共特別黨員胡愈之等,在鄒韜奮從民主主義者向共產(chǎn)主義者轉變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夏衍甚至說:“鄒韜奮的轉變,完全是胡愈之的功勞。韜奮的生活書店,胡愈之是‘軍師’,他出主意,做了大量的工作?!薄沮w曉恩:《六十年出版風云散記》,中國書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p>

      胡愈之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也是成就卓著的進步學者。他早年在商務印書館做編輯,并參加了聲援五四運動的斗爭。之后他努力從事著譯,發(fā)表了不少涉及文學、國際問題、婦女問題、社會和哲學思想等方面的文章【胡愈之:《我的回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頁?!??!八囊欢闭兇稳?,他起草對國民黨當局的抗議信,邀集鄭振鐸等7人簽名并在《商報》上發(fā)表。胡愈之后被迫流亡法國,于1931年初回國,1933年被吸收為中共特別黨員,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從事社會活動。1931年2月,胡愈之繼續(xù)擔任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的編輯。他回國途中在蘇聯(lián)參觀了一個星期,將所見所感寫成了《莫斯科印象記》一書,受到蘇聯(lián)進步青年的歡迎。“九一八”事變后,他也寫了一些主張對日宣戰(zhàn)的文章。他與鄒韜奮在新聞出版場域中發(fā)生聯(lián)結,緣于共同的朋友畢云程。1931年10月初,鄒韜奮由畢云程陪同到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來找胡愈之。胡愈之回憶道:“畢云程是我幼年在上海惜陰公會英文夜校讀英文時期相識的,當時他是一家洋貨店的小職員。以后我進商務印書館,和他有十六七年沒有往來。據(jù)他說,韜奮讀了我的《莫斯科印象記》,覺得很好,要求我為他辦的《生活周刊》寫文章,因韜奮和我不相識,所以由他陪同介紹韜奮和我見面?!薄竞骸段业幕貞洝?,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1頁?!?/p>

      鄒韜奮的好友畢云程也回憶稱:“韜奮向愈之提出了‘九一八’事變前后國內外形勢的種種問題,談了三小時,韜奮很滿意,當場就請愈之為《生活》周刊寫一篇論文,題為《一年來的國際》……從此以后,韜奮遇有問題,常常邀請愈之共同商量。我們四個人——韜奮、愈之、寒松和我也常常在一起討論國內外形勢?!薄井呍瞥蹋骸俄w奮和生活書店》,鄒嘉驪編著:《憶韜奮》,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版,第291頁?!?/p>

      社會交往不是孤立發(fā)生的,而是在生產(chǎn)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同時,社會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又對生產(chǎn)實踐產(chǎn)生促進作用。人通過與他人的交往與合作,獲得自己所需,彌補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增強自我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因此,社會交往與生產(chǎn)實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鄒韜奮在胡愈之等進步友人的幫助下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共產(chǎn)黨?!渡睢分芸粩喑非竺褡褰夥藕兔癖娦腋5姆较蜻~進,發(fā)行數(shù)量達到十多萬份,社會信譽日增,其文化事業(yè)取得了很大成功。1932年7月,鄒韜奮又在胡愈之的幫助下創(chuàng)辦生活書店,出版大量進步書籍?!渡睢分芸蜁瓿蔀橹鞒终x的輿論陣地。

      胡愈之為《生活》周刊撰寫的第一篇國際問題論文《一年來的國際》,發(fā)表于1931年國慶特輯。文章綜述了資本主義主要國家內部及其相互間的矛盾和困頓,介紹蘇聯(lián)的建設情況。1932年下半年起,他以“伏生”的筆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jīng)常為《生活》周刊寫國際問題文章,這些文章成為《生活》的新品牌。同時,胡愈之又以“景觀”為筆名撰寫國內時事政治述評,他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分析社會現(xiàn)象、評論時事問題,切中肯綮。比如《大眾利益與政治》一文指出:“但是除了帝國主義和國內一小部分的人民外,二十一年來的中國政治,對于人民大眾究竟有了什么好處?是否能保障人民大眾的利益?是否能增進人民大眾的利益?就沒有人有這樣大膽敢回答一個‘是’了?!薄竞骸洞蟊娎媾c政治》,《胡愈之文集(3)》,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版,第73頁?!?/p>

      胡愈之經(jīng)常參加《生活》周刊召開的座談會,利用各種機會開展黨的政治工作,引導《生活》在建設進步文化事業(yè)的道路上前進。鄒韜奮流亡海外后,胡愈之幫助他照料《生活》周刊和生活書店,后來在鄒韜奮回國后一起到香港創(chuàng)辦《生活日報》。為推動生活書店發(fā)展,胡愈之提出“經(jīng)營集體化、管理民主化、盈利歸全體”的管理模式,制訂出版計劃。短短幾年,生活書店就出版了《文學》《譯文》《世界知識》等多種大型刊物??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胡愈之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國際宣傳委員會主任。鄒韜奮主編的《抗戰(zhàn)》期刊也成為紅色出版人團結各種進步力量的文化陣地,從第1號到第28號,幾乎都有中共出版人的文章,而且都是主題文章,占了44篇。其中潘漢年的文章有12篇,占了紅色出版人發(fā)表文章總數(shù)的29%【楊衛(wèi)民:《鄒韜奮在上海出版界的朋友圈探析》,《鄒韜奮研究(第五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7年版,第126頁?!?。

      新中國成立后,胡愈之擔任出版總署署長、《光明日報》總編輯、文化部副部長等重要職務。他為鄒韜奮寫下了不少紀念文章。胡愈之在《我的回憶》等書中用較多的篇幅,深情地回憶了與鄒韜奮的友誼。《我的回憶》中的“憶韜奮”專輯共收入6篇文章:《韜奮的死》《偉大的愛國者——韜奮》《韜奮與大眾文化》《鄒韜奮與〈生活日報〉》《韜奮和他的事業(yè)》《寫在〈經(jīng)歷〉重版本的后面》,詳盡地回顧了自己與鄒韜奮的交往情況,以及對鄒韜奮的印象和評價。

      胡愈之中肯地評價鄒韜奮文章的思想性及文風,并指出鄒韜奮的文章寫作與大眾的密切聯(lián)系:“……所以就作品的永久價值來說,韜奮斷不能和魯迅比較,但就宣傳教育的作用來說,韜奮對于同時代的影響,卻比魯迅還要來的普通。”【胡愈之:《我的回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3頁?!亢c鄒韜奮的革命友誼為后世的新聞出版人所景仰。

      沈志遠是中共黨員,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沈志遠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積極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出版了《新經(jīng)濟學大綱》等著作。1938年,他在鄒韜奮主持的生活書店任副總編輯。這一時期他主編了“新中國學術叢書”,指出中國的新學術應當具備這些特征:促進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之實現(xiàn)的積極作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服務,同時也為全世界人類的解放服務;從其淵源上講是世界的、全人類的。叢書主要面向具有大學和大學程度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受到了讀者的歡迎。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基本特質:吸收了世界學術思維的最高成果,根據(jù)最進步最科學的正確方法——唯物辯證法來寫成。“人民的哲學家”沈志遠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注重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張秀莉:《哲學不是知識分子的“專利品”MpM8e9YQBLnTmwQ4cZue0Q==——哲學家沈志遠的治學之道》,《學習時報》2023年11月14日。】。此外,徐伯昕、畢云程、杜重遠等進步知識分子與鄒韜奮也有著密切交往與合作。《生活》周刊和生活書店的工作人員之中還有不少中共黨員,他們對鄒韜奮的思想發(fā)展及編輯出版工作亦起到了積極影響。

      四、鄒韜奮與廣大讀者的社會交往

      測量社會資本的一項重要指標是社會關系的規(guī)模性。社會關系的規(guī)模性與社會交往的活動半徑以及社會交往的途徑有關,半徑越大、途徑越多,社會資本的規(guī)模越大?!半s志、電影等現(xiàn)代媒介對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知識分子通過它們建立共同體,并與外界進行交流?!薄就鯐詽O:《魯迅、內山書店和電影院——現(xiàn)代知識分子與新型媒介》,《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苦u韜奮主辦的報刊提供了某種“公共空間”,擁有數(shù)量可觀的讀者,也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資本,他一方面引領讀者走向進步,另一方面在廣泛的社會交往中獲得文化事業(yè)上的種種便利。

      《生活》周刊從1926年第2卷第1期開設了“讀者信箱”欄目。此前一位熱心讀者在來信《我所望于〈生活〉周刊的幾點管見》中,就《生活》周刊的發(fā)展進步提出五點意見,其中第四點是“希望本刊添設通信欄”。鄒韜奮回復道:“關于第四點,極端贊同,本期即其開端,并謝禮弘君之盛意?!薄距u韜奮:《〈我所望于《生活》周刊的幾點管見〉編者附言》,《韜奮全集(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頁?!康?933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讀者信箱”一直是重要的品牌欄目。讀者來信的內容豐富多彩,從個人情感、職業(yè)選擇到社會、政治問題,也為《生活》的編輯充分了解社會、擴大選題范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其實當時不少報紙都注重與讀者互動,辦有讀者來信之類的欄目,不過大多持續(xù)一年左右就停辦了,比如《大公報》的《摩登》周刊、《申報》的“讀者通訊”等。1930年11月29日《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小公園》中,刊載了《摩登》的發(fā)刊啟事:“沉醉在青春美夢的摩登男女,一定有說不出來的‘痛苦’,你們若是覺得沒法,一定可以解脫,……你們如果有什么煩悶痛苦以及疑難的問題,請投函‘摩登欄’,多少總可以給你們一些小小的幫助吧!”到1931年9月27日停刊,《摩登》總共出版42期。而《生活》周刊的“讀者信箱”歷時長達8年,這與《生活》主持者倡導的“服務精神”密切相關。他們盡心竭力答復讀者來信,并且熱心地幫助不少讀者處理私事,因為鄒韜奮覺得這是讀者的信任。

      在每個場域中,經(jīng)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都有所不同。在新聞場內,經(jīng)濟資本主要體現(xiàn)在發(fā)行量、廣告收入或者受眾率上。而文化資本則是以睿智的評論、深度報道等新聞實踐來加以體現(xiàn)的【〔法〕艾瑞克·內維爾、〔美〕羅德尼·本森主編,張斌譯:《布爾迪厄與新聞場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3頁?!?。職業(yè)經(jīng)驗、機構中的職位、新聞評獎等因素都構成場域中的重要資本。鄒韜奮確立了全新的“讀者”觀念,把讀者對象確定為社會上的一般人,刊物的立場就是人民大眾的立場?!渡睢分芸?928年第4卷第1期上發(fā)表了《〈生活〉周刊究竟是誰的?》,指出《生活》辦刊的態(tài)度和方針是“要替社會造成一個人人的好朋友”“要有常常力求進步的心愿”?!白x者信箱”來信量巨大,起初平均每日四十多封,很快達到一百多封,多的時候甚至有一千封。這折射出鄒韜奮與讀者的交往日益頻繁,所辦刊物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種交往也推動了經(jīng)濟資本即發(fā)行量的增加?!渡睢分芸艿綇V大讀者喜愛,達到十五萬份的發(fā)行量。

      權威關系、信任關系以及將權力分配作為建立規(guī)范基礎的共識,是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而且構成了個人資源。“要替社會造成一個人人的好朋友”,從其辦刊宗旨和出版實踐可見,《生活》周刊對于進步的大眾文化場域起到了積極的建構作用。讀者的信任和愛戴,也使鄒韜奮獲得了較多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等。

      在鄒韜奮與其他人的著作中記載了一些事例,可以真切感受到廣大讀者對鄒韜奮的真摯情感。鄒韜奮在其海外通訊作品中寫到,在出國的船上,偶由輾轉聽到而特來和他晤敘的《生活》的讀者,竟有十余人。“他們對于本刊關心的誠摯,實在可感,問我身邊帶了有沒有最近的《生活》,我臨行時只帶了當時最近出版的一份第八卷第二十八期,他們欣然索去傳觀,看到最后還給我時,紙角都卷了起來?!薄距u韜奮:《萍蹤寄語·在船上的〈生活〉同志》,《韜奮全集(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頁?!苦u韜奮在與讀者的密切交談中也有許多收獲,尤其是了解了東南亞華僑的生存境遇。

      鄒韜奮1935年創(chuàng)辦的《大眾生活》周刊上繼續(xù)開設“大眾信箱”,并在“一二·九”運動期間成為一個重要的輿論陣地和公共空間。誠如塔爾德所說:“各地分散的群眾,由于新聞的作用,意識到彼此的同步性和相互影響,相隔很遠卻覺得很近;于是報紙就造就了一個龐大、抽象和獨立的群體,并且將其命名為輿論。”【〔法〕塔爾德著,何道寬譯:《傳播與社會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56頁。】除討論時事問題的信件外,那些以讀者來信形式提供的新聞,是迅速而又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大眾信箱深入介入到共產(chǎn)黨領導的愛國學生與群眾運動中,成為聯(lián)結廣大人民群眾的新的社會交往方式。一位內蒙古的讀者述說了自己的心聲:“它告訴我們許多抗敵救亡的道理,和各地救亡運動血淚的記錄……它還時時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指引我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薄菊氯~頻:《悼〈大眾生活〉》,章葉頻編:《20世紀30年代內蒙古西部地區(qū)文學作品選》,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43頁。】鄒韜奮如何在文化場域中努力以先進思想引領廣大讀者,繼而參與塑造受眾的文化趣味和“慣習”,由此可見一斑。

      鄒韜奮因愛國被捕入獄時,也得到熱心讀者的關心和幫助,不僅有囚犯,還有法院職員。在《經(jīng)歷》一書中,鄒韜奮記載了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場景:“又有一個人在方洞口張望,輕聲問我是不是某先生,我說是,略談之下,才知道他也是我的讀者,在法院里任職員,正在吃晚飯,聽說我來了,連飯都不吃,特跑來安慰我?!钡鹊揭磺胁贾猛桩敽蟛趴想x開。”【鄒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頁?!苦u韜奮和章乃器被帶到一間小囚室,里面小鐵床的下層已睡著一個姓周的政治犯,他也是《生活》周刊的讀者。“當我鋪床預備睡的時候,他看我們兩人里面有一個要睡地板,再三要把他的那一層床讓給我們,他自己情愿睡地板,經(jīng)我們再三婉謝,他才勉強照舊睡下去。”【鄒韜奮:《經(jīng)歷》,《韜奮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頁。】

      行動者在“場域”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能獲得種種現(xiàn)實便利和精神上的鼓舞,進而推進其事業(yè)的發(fā)展,這在鄒韜奮籌辦《生活日報》和香港《大眾生活》的過程中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1932年3月,鄒韜奮根據(jù)讀者來信和建議,在《生活》周刊上刊發(fā)《創(chuàng)辦生活日報之建議》,隨后開始集資。讀者積極響應,僅10天已認股4萬元,1個月左右已達15萬元,得到2000多位讀者的支持。正當籌備工作順利進行時,國民黨當局準備采用不準登記、投資收買等方式阻撓《生活日報》的出版,并加緊了對鄒韜奮和《生活》周刊的迫害。考慮到環(huán)境的險惡,鄒韜奮等人被迫停辦《生活日報》,通過銀行將股資及利息如數(shù)退還給讀者。

      由于生活書店等文化事業(yè)受到國民黨政府迫害,鄒韜奮于1941年2月辭去國民參政員一職,秘密出走香港。鄒韜奮打算在香港將《大眾生活》復刊。港英政府并不歡迎鄒韜奮來港辦報刊,于是在登記上設置障礙,說只有“港紳”可辦報刊,鄒韜奮只好另想他法。有一位曹克安先生(其父為“港紳”)已登記好要辦一個周刊,但還沒找到合適的主編。曹先生是鄒韜奮的讀者,對鄒韜奮非常敬佩,經(jīng)人介紹后雙方一拍即合。復刊的《大眾生活》堅持到香港淪陷后????!翱梢婍w奮的為祖國為人民的長期奮斗的精神和毅力,在一般人中(而曹先生是其中之一)建立了如何高的威信!”【茅盾:《鄒韜奮和〈大眾生活〉》,鄒嘉驪編:《憶韜奮》,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版,第211頁?!?/p>

      “場域”理論認為,個性的稟賦(predisposition)、假設、判斷和行為是長期社會化的結果。一位文化名人的成長離不開所處社會和文化場域的影響。本文重點考察了鄒韜奮這位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在社會文化“場域”中所受一些著名文化人的影響、與朋友的交往及互助,以及鄒韜奮與廣大讀者的交往等,力圖在歷史文化語境和社會網(wǎng)絡中,更好地理解和評價鄒韜奮的人格思想發(fā)展脈絡及其文化成就,并且為研究同類著名文化人物提供參考借鑒。鄒韜奮的社會交往活動,尤其是與讀者大眾的密切聯(lián)系與互動,對當今的新聞出版工作者仍然有借鑒意義。

      〔作者孟暉,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

      A Study of Zou Taofen’s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s”Meng Hui

      Abstract:When studying cultural figure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ields” and social capita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amin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of Zou Taofen.In particular, it looks into his interactions with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for example, notable cultural figures such as Hu Shi and Lu Xun, the “Seven Honours” of the National Salvation Association in specific contexts,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like Hu Yuzhi, and general reader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Zou Taofen’s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thoughts,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with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social networks.

      Keywords:fields, Zou Taofen,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y

      尚义县| 都兰县| 九江县| 潮安县| 南江县| 荔波县| 平和县| 香河县| 叶城县| 安龙县| 眉山市| 弋阳县| 武冈市| 井研县| 原平市| 洛南县| 全椒县| 福安市| 乳源| 长兴县| 布尔津县| 海晏县| 阜阳市| 波密县| 揭西县| 六安市| 宝兴县| 北票市| 南部县| 固镇县| 华池县| 雅安市| 吴江市| 扎兰屯市| 尤溪县| 马公市| 中阳县| 运城市| 长宁区| 桑植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