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書寫能力等,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普遍存在學生言之無物、內(nèi)容重復、思路不清、效率較低等問題?,F(xiàn)如今,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成為教育工作者亟須破解的難題。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可視化的、以關鍵詞為中心、用分支圖法表達各關鍵詞關系的思維工具。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學生在基礎框架內(nèi)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本文從素材積累、寫作構(gòu)思、寫作拓展以及寫作修改等角度入手,探討了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思維導圖運用于素材積累
(一)從生活中抽取
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面臨的一大困境是無話可寫,寫不出豐滿而又生動的內(nèi)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認知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寫作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等。但無論出于哪些原因,歸根結(jié)底是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儲備不足。真實的生活是寫作素材最好的源頭,同時生活也是瑣碎的、復雜的、形形色色的,如何鍛煉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素材的能力,成為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內(nèi)容。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引導給學生列清單或者寫觀察提綱。面對看似無序、平常的生活圖景,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提煉關鍵詞,有方向、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并記錄生活所得,將觀察所得納入自己的寫作素材儲備庫。
一般來看,適合小學生的生活觀察提綱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而每個大類下又有具體的觀察要點:第一,觀察物體。觀察物體是最基礎的類型,可以讓學生從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材質(zhì)等要素進行觀察,并有序記錄所見所想。第二,觀察景色。學生可以觀察校園里的景色、上下學路上的景色,或是某處景點的景色……在觀察時,學生可以結(jié)合景色的特點,采取定點法、移步法、定時法、移時法等多種觀察方法,捕捉最打動人心的景象。第三,041e7bf9fa1d633cabef1218c6b7592d觀察人物。學生可以觀察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也可以觀察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還可以觀察路上的行人……在觀察時,學生可以從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tài)三個方面入手,并據(jù)此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第四,觀察事件。生活中的事件層出不窮,最難捕捉的異于尋常、動人心魄的瞬間,但記事文又是小學階段主要的文體之一。學生可以先從小事、簡單的事件入手,結(jié)合起因、經(jīng)過、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這一思路進行觀察。不管哪種類型,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做到思路清晰,將復雜的事件分成有條理、有邏輯的文字,積累成寫作素材。
(二)從閱讀里提煉
閱讀是間接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從已有的文字材料中提煉寫作素材是一種高效方式。一方面,語文教材中的大量課文,本身就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素材,學習這些課文便是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而且收錄進語文教材中的篇目往往質(zhì)量更高、教育意義更大,與單元習作訓練的契合性也更強。另一方面,課外閱讀也是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部分,但小學生的閱讀材料類型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其內(nèi)容各不相同。如何幫助小學生從不同類型的讀物中積累合適的寫作素材,拿到讀物后又該以怎樣的方式進行閱讀和積累素材,是關鍵所在。對于這兩個關鍵性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引導學生做橫向分類與縱向延伸處理。挑選合適的閱讀科普書籍,可以幫助小學生積累科學知識;閱讀繪本故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閱讀文學經(jīng)典,可以幫助小學生積累文化底蘊和寫作技巧。
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閱覽,即學生通過查看標題、段落開頭和結(jié)尾等,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題和大意。其次是摘錄,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劃重點、圈關鍵詞、寫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等方式,針對性地記錄下關鍵信息和重要觀點。最后是批注,即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等方式,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習作部分《我來編童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寫作目的,精讀該單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邀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歸納這篇童話的故事梗概,接著邀請學生畫出課文中童話色彩突出的部分,最后一起交流童話的構(gòu)成要素。
二、思維導圖運用于寫作構(gòu)思
(一)確定最佳主題
小學生遇到的寫作題目大多數(shù)是開放式命題。同時,為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教師應該在平時的習作教學訓練中,采用開放式命題或半開放式命題的形式,即給學生一個大致的寫作方向以及一些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圍繞既有材料自行擬題和寫作。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小學生圖方便或是難以準確提煉寫作主題,往往直接使用給出的寫作方向作為文章題目。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會千篇一律,或是浮于表面。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拿到寫作要求后,思維高度活躍,想寫的東西有很多,一時抓不住重點,在確定寫作主題時就耗費了大量時間。
為了幫助學生確定最適合自己的寫作主題,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篩選最適宜的題目。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看到作文要求后,在3分鐘內(nèi)把所有自己能夠想到的題目列在紙上。列出來之后,大致瀏覽一遍,讓學生劃掉不可行的題目。如果最后依然剩下2個及以上的題目,那么教師需要繼續(xù)引導學生就每個題目問自己三個問題:1.我自己對這個題目感興趣嗎?2.寫這個題目的意義大不大?3.已有的素材儲備是否可以支持自己寫出這篇文章?當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問題,或圍繞三個問題進行細化。而且,以上三個方面不是并列關系。一般來說,在語文寫作中,可行性>興趣>價值。例如,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習作部分是《猜猜他是誰》,在教學中,學生們?nèi)菀紫氲阶约旱母改浮⑼瑢W、老師以及名人等,且一般會盡可能描寫正面內(nèi)容。對此,教師可以在學生動筆前,引導他們思考以下問題:寫父母能否寫出新意?這個名人自己是否真的熟悉?他真的只有好的一面嗎?經(jīng)過重重思考,學生最終確定的寫作題目,將更為實際且具有較大的寫作空間。
(二)豐富寫作思路
確定合適的文章主題之后,學生需要根據(jù)給出的寫作提示與自己初步擬定的文章主題,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寫作素材庫與現(xiàn)場構(gòu)思能力。小學階段的習作訓練類型全面,有寫人類、記事類、寫景類、狀物類、應用類、想象類等,寫作體裁不同,構(gòu)思的切入點與思路也不同。對此,教師可以以寫作體裁為關鍵詞,繪制一張寫作思路思維導圖。對于看圖寫話類作文,學生可以參考的思路有兩條:1.從元素出發(fā),仔細觀察圖片中的人物、動物、景物等,不要遺漏;2.從順序出發(fā),一般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點到面,不要混亂。面對記敘類作文,學生通常想寫的事件有很多,不知道如何抉擇或是不知道如何把一件特別想寫的事寫明白。對此,學生也可以從要素和順序的角度出發(fā),豐富寫作思路。在要素方面,學生要考慮這個事件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信息,看看自己的印象是否還深刻;在順序方面,記敘文有順序、倒敘、插敘等多種敘述手法,其中順序?qū)懽魇亲顬榛镜?,所以學生要牢牢掌握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這一記敘文寫作思路。議論文是小學作文中較為高級的類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更高。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圍繞議題列出至少兩種不同的觀點,并明確自己所要闡明的觀點;接著,引導學生對每個觀點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順序進行討論。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習作部分《這兒真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按照記敘文的思路,通過渲染人物和事件,突出“這兒”的景美、人美、風情美;也可以按照看圖寫話的思路,從一幅圖片中景物的所處位置、整體外觀、所含物體及其特點等方面進行構(gòu)思和聯(lián)想,重點突出景美。
三、思維導圖運用于寫作拓展
(一)拓展寫作結(jié)構(gòu)
確定寫作主題和寫作思路后,學生需要結(jié)合寫作對象謀篇布局。所謂謀篇布局,即合理地搭建文章的骨架以及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其中,文章的骨架也就是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與段落結(jié)構(gòu)。一篇文章需要有完整的結(jié)構(gòu),且需要做到段落清晰、架構(gòu)清晰。
在教導小學生寫作時,比較常用的文章結(jié)構(gòu)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為總分式??偡质绞亲顬槌R姷膶懽鹘Y(jié)構(gòu),通常用于描述一個整體和它的各個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一些實物或圖片的方式,引導學生用總分式的結(jié)構(gòu)描述該對象,比如可以拿一個蘋果作為觀察對象,讓學生描述蘋果的整體和它的各個部分,如蘋果的外觀、內(nèi)部構(gòu)造、味道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總分式結(jié)構(gòu),并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一結(jié)構(gòu)。第二種為并列式。并列式通常用于列舉不同的事物或觀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就一個議題列出不同的觀點,從而訓練學生的并列式寫作思路。第三種為對照式。對照式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寫作結(jié)構(gòu),通常用于比較兩個或多個事物或觀點。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觀點,用對照式結(jié)構(gòu)通過語言表述出來。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習作部分《我和 過一天》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采用總分式結(jié)構(gòu),即開口表明和誰相處了一天,中間部分主要描述相處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最后結(jié)尾處進行總結(jié)并抒發(fā)情感。此外,學生也可以采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即一篇文章可以分別呈現(xiàn)自己與父母、朋友以及小動物相處一天的片段。
(二)拓展寫作內(nèi)容
幫助學生明白寫作結(jié)構(gòu)的概念可以促使他們學會如何拓展段落內(nèi)容。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的作文結(jié)構(gòu)清晰,但不免有些單薄,或是把人、景物描寫得比較粗糙,或是情節(jié)敘述得過于平淡,或是擺出的論點站不住腳。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借鑒以下思路,幫助小學生擴寫段落內(nèi)容。
首先,增加細節(jié)描寫。當描述一個人物時,學生可以從其外貌特征、衣著打扮、言行舉止等方面,增加更為細微的表述。其次,引入對話。對話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也可以展現(xiàn)人物之間的關系和心理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插入對話的方式,讓人物之間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態(tài)度,讓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再次,添加情感和感受。學生可以通過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和情感,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可以讓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最后,使用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既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也可以讓文章更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和內(nèi)涵。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習作部分《我的心兒怦怦跳》的教學中,在寫作主要片段時,學生可以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心跳得像擂鼓、汗珠豆似的滾落下來,以此生動表現(xiàn)人物的緊張狀態(tài)。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入人物的心理對話,如“完了,不會要被發(fā)現(xiàn)了吧?”“怎么不說話,到底會怎么處理我啊?”“接下來又會出現(xiàn)什么鏡頭???”等,從而將讀者帶入情境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增強作文的感染力。
四、思維導圖運用于寫作修改
(一)明確評價維度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于作文構(gòu)思與拓展,還可以用于文章成形后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與教師評價。正所謂,好文章既是想出來、寫出來的,也是比出來、改出來的。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夠獲得全面而精準地評估,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上升到新的高度。
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的作文,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入手:首先是主題。語文教師可以從主題的深度、廣度、新穎度、思想性等方面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深度指對主題的探討是否深入,廣度指主題的覆蓋面是否廣泛,新穎度指主題是否有新意,思想性則是指主題所蘊含的思想是否深刻。其次是結(jié)構(gòu)。語文教師可以從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合理性、邏輯性、連貫性等方面來評價學生的作文。完整性指文章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合理性指文章的構(gòu)思是否合理,邏輯性指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否符合邏輯,連貫性則是指文章的語言是否連貫。再次是技巧。語文教師可以從技巧的多樣性、運用的恰當性、表現(xiàn)的生動性、語言的優(yōu)美性等方面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最后是情感。語文教師可以從情感的真實性、深度性、感染力、渲染力等方面來評價學生的作文。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習作部分《我的奇思妙想》的教學中,有的學生以“暢想未來生活”為寫作主題,主要想象今后科技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帶來的改變。這個主題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個性,所以教師可以重點考查學生的題目是否足夠新穎。此外,教師還要評價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是否全面、具體、有邏輯。最后,教師還要評估學生對于科技的想象是否屬于“想象”的范疇,是否尚未實現(xiàn)。
(二)明確修改步驟
好的作文需要評價,更需要修改。大部分小學生在寫完作文后,甚至在教師講評完作文后,都是寫完了事、聽完了事,不愿意再讀一遍自己的作文、再想一想如何修改。此外,受限于習作訓練環(huán)境,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高度緊張則會造成記憶空白或思維堵塞,需要回到平時的狀態(tài),才能在寫作中引入豐富且合理的素材。因此,與其說好作文是要求出來的,不如說好作文是改出來的。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文。首先,引導學生讀自己的文章。在完成作文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己讀一遍,發(fā)現(xiàn)文章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語法錯誤、拼寫錯誤、標點符號使用不當?shù)?。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體驗讀者的感受,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情感共鳴。其次,引導學生修改原文。在學生讀完自己的文章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修改文章。這里的修改并不是簡單地改正語法、標點等錯誤,更重要的是完善文章內(nèi)容,比如增加細節(jié)、豐富語言表達方式,或是刪減和精簡內(nèi)容,使文章更加簡潔明了。最后,引導學生重新寫作。在學生完成修改后,可以要求他們重新寫一篇作文,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重視文章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將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和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究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幫助學生處理好框架與內(nèi)容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問題,使學生自由寫作而不是走向思維固化,以此推動學科教學與學生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