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與寫作都是語文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彰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知識板塊,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讀促寫、以寫解讀”理念的應用能夠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閱讀適宜的素材,并深度剖析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手法,助力學生積攢寫作素材并學習寫作技巧,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寫作訓練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實踐,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章闡釋了中職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應用的意義,并對核心素養(yǎng)下中職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進行了淺析,希望能夠給予中職語文教師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語文是中職院校中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無論就讀于哪個專業(yè)的學生都需要學習語文知識。在新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參與性與思維拓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應用、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在新時代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進行課程設計,而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能使語文課堂具備更強的實踐性,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讓學生通過閱讀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并應用寫作的方式鍛煉自身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從多方面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中職語文教學應用讀寫結合的意義
(一)豐富語文教學形式
中職院校是專業(y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中職院校中的教師與學生都會更加重視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這也使教師在備課、整合教材的過程中很少主動地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教師應用的教學形式受到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由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完全把控課堂,根據(jù)教師個人教學經(jīng)驗及專業(yè)思考決定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且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而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學課堂會具備更高的參與性,學生能夠與教師探討閱讀文章的相關內容,促進了學生自主思考。另外,在寫作任務的驅使下,學生也會對教師講解的寫作技巧進行實踐應用,促進了學生對寫作方式、寫作技巧形成深度記憶,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教學的多樣性與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閱讀與寫作是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并且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會影響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的發(fā)展。讀寫結合教學能夠提升閱讀與寫作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單獨教學閱讀與寫作。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只能獲取文章知識,很少會實踐應用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寫作手法,只有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才能夠促使學生對優(yōu)秀的閱讀素材進行模仿、續(xù)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完全掌握寫作技巧。對寫作教學而言,亦是如此。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與訓練方式下,教師會設定特定的寫作主題,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語言表達習慣、語文能力開展寫作,在教師寫作評價不夠精細的狀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得到提升。而在閱讀的促進下,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與方式,在寫作訓練中進行實踐,這促進了學生拓展知識儲備,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三)輔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網(wǎng)格
中職院校許多學生都呈現(xiàn)語文基礎不好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網(wǎng)格。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師會在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教師在講解閱讀知識的同時會對文章進行特例分析,還會剖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技巧,讓學生通過閱讀同類型文章鞏固知識,這能夠使課堂教學主題更加明確,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找到學習要點,促進學生知識網(wǎng)格的構建。另外,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還會總結課堂中的重點知識,讓學生通過概括、練習進行知識的應用,這都能夠讓學生快速找到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網(wǎng)格的構建。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豐富閱讀內容
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理解能力的有效渠道,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使其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中具備亮點,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到更多的寫作技巧,充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積攢更多寫作素材。
1.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僅依靠教材中少量的文章很難達成良好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不僅需要詳細地講解教材文章,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進行課外閱讀引導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自主需求與喜好,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書籍,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將閱讀看作有趣的事完成,而不是任務。
2. 運用信息技術閱讀文章。除紙質書籍的閱讀以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分享數(shù)字化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閱讀文章,創(chuàng)新學生的閱讀形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僅可以分享電子書給學生,還可以分享社會熱點新聞、社會熱點討論話題,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關鍵信息。對學生而言,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能夠對其能力的鍛煉更加全面,使學生對每一種類型的文章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寫作時能夠區(qū)分不同文體的寫作需求。另外,學習并不是學生生活的全部,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向學生分享時事熱點信息,讓學生對社會現(xiàn)狀有基礎的認知,并根據(jù)社會發(fā)展方向判斷自身的未來規(guī)劃,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加清晰。
3. 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思考。在閱讀中進行思考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任務驅動等方式促使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深度思考與探究,找到文章中的重難點內容,并詳細地分析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人物情感、故事情節(jié),這既能夠深化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夠促使學生總結文章寫作手法、寫作亮點,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師講解《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文章描寫的是故都的秋天,為什么沒有寫出故都秋天中的著名風景”“文章的題目是故都的秋,但是文中卻多次提到南國的秋,這是為什么”,這些問題的提出能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剖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及人物情感,促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視角審視文章,深化學生對文章內涵及情感的理解。
(二)深化語文閱讀,奠定寫作基礎
在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不能局限于閱讀行為,教師還需要通過閱讀的深化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文章的思考、寫作手法的學習。在完善的閱讀流程下,學生的閱讀行為會具備更好的能力提升效果。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后只能簡單總結閱讀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對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及優(yōu)質素材記憶不夠深刻,在后續(xù)寫作時也很難進行完整的應用。因此,教師需要在閱讀中進行思維引導,使語文閱讀教學得到深化,讓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與寫作技巧的學習,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1. 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質素材的積累。優(yōu)質的素材是提升學生寫作質量的基礎要素,許多中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不知道應該寫什么”“不知道怎樣表達自身的想法”等情況,這些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寫作的流暢性與寫作質量。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質素材,將自身在閱讀文章中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段進行摘抄匯總,并定期閱讀,促使學生將優(yōu)質素材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寫出的文章中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容。
2. 詳細講解寫作技巧、手法。不同的閱讀文章應用到的寫作技巧、手法不同,教師在進行閱讀文章講解時不能只注重文章情節(jié)的解讀,還需注重文章寫作方式的剖析,讓學生對文章作者的寫作心理歷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輔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作習慣,并在后續(xù)的寫作訓練中對寫作手法、技巧進行應用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在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時,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更加清晰地闡述個人觀點,抒發(fā)情感時也會具備更強的感染力,促使學生寫出質量更高的文章。
(三)創(chuàng)新寫作訓練,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訓練是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寫作訓練中,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設定的要求、主題表達個人思想、觀點,切實應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講解到的寫作技巧、方式,這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寫作包括審題、立意、構思、創(chuàng)作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從構思、創(chuàng)作入手,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審題、立意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息息相關,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因此,教師需要搞清楚寫作訓練的重點要素,通過不同的寫作訓練模式鍛煉學生的構思及創(chuàng)作能力。
1. 對文章進行仿寫。仿寫是較為簡單的一種寫作模式,可以作為隨堂訓練存在。在教師講解閱讀文章時,當閱讀文章中出現(xiàn)了較為典型的寫作技巧、寫作手法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該手法進行仿寫,通過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的應用,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2. 對文章進行改寫。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類的閱讀文章,教師在講解這些文章時可以向學生安排改寫任務,讓學生對部分內容、情節(jié)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這既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又能夠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展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有效的寫作,使閱讀文章具有更強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欲望。如《龜兔賽跑》《愚公移山》等童話故事或神話故事都具有改寫的基礎條件,教師可以某一個童話、神話故事為主題,讓學生對情節(jié)進行改寫。
3. 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有一部分閱讀資料中會留有懸念,或教材中摘取的資料為節(jié)選材料,沒有對結局進行詳細的闡述。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安排續(xù)寫任務,由學生根據(jù)自主思維與情節(jié)的變化情況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比如,在講解《竇娥冤(節(jié)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判斷“竇娥是否能夠沉冤得雪”,對文章進行結尾的續(xù)寫,這一續(xù)寫能夠彰顯出學生的自主思維,又能夠讓學生在續(xù)寫時模仿原作者的寫作手法,從內容與寫作技巧兩方面提升學生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本就具備較多的共性,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結合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閱讀目的與目標,對閱讀文章進行深度的剖析,強化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而在得到良好閱讀效果的基礎上,學生對語言應用、語言邏輯會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在仿寫、續(xù)寫、改寫的寫作訓練任務的鍛煉下,學生的寫作技巧掌握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進而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葉霞.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3(33):36-38.
[2] 王靜怡. 強化讀寫結合,提升語文素養(yǎng):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析[J]. 格言:校園版,2023(09):41-43.
[3] 董金梅.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以說理文閱讀和寫作結合教學為例[J]. 科教導刊,2023(05):115-117.
[4] 董金梅. 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初探[J]. 新課程研究,2023(05):48-50.
[5] 尤小霞. 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J]. 作文成功之路,2023(05):68-70.
[6] 孫穎. 讀寫結合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作文成功之路,2023(02):65-67.
(責任編輯: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