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是語文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明確教、學、評的具體目標;積極構建學習任務群,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活動,用知識結構化以及教學實踐、學習實踐推動評價,促進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制訂評價標準,搭建更加科學、合理、個性的評價體系,以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28-0042-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庇纱丝梢钥闯?,“教—學—評”一體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敖獭獙W—評”一體化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要深入研究并實踐“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理念,確保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評價標準之間的緊密銜接與高度一致,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緊扣核心素養(yǎng),明確“教—學—評”目標
語文課堂教學應當緊扣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為目標,這樣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確保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教師教的目標應當與學生學的目標和評價目標保持高度一致,確?!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實現(xiàn)。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課時,教師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首先,教師根據單元內容、學生需求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制訂教學目標:在文化自信方面,了解開國大典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感受中國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語言運用方面,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掌握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如此,學生便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學習目標,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目標。其次,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如講解、討論、朗讀、觀看視頻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課文內容,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開國大典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氛圍,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解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這樣,學生便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同時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最后,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結合教的目標和學的目標,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一是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xiàn),如課堂表現(xiàn)、小組討論、作業(yè)完成情況等,以此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二是要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如是否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等,以此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水平;三是注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如是否體會到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情感。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反饋評價結果,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制訂針對性的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的自我提升和發(fā)展。
二、構建學習任務群,完善教學活動
學習任務群的構建,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將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融入各類任務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知識結構化推動教學
知識結構化是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一課時,教師便可以以“古琴文化”為主題,構建學習任務群。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古琴的歷史、制作、演奏等方面的知識,形成對古琴文化的整體認識。其次,教師設計一系列與古琴文化相關的任務,如“古琴制作體驗”“古琴演奏欣賞與模仿”“古琴文化主題演講”等,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深入了解古琴文化的內涵和魅力。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古琴文化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如歷史、音樂、美術等學科,形成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如此,學生便可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琴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獲得語言運用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二)語文實踐推動學習
語文實踐是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關鍵。在構建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注重教學實踐,將學習任務與實際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同樣以《伯牙鼓琴》一課為例進行說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古琴演奏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親自嘗試演奏古琴,感受古琴的韻律和魅力。同時,教師還可邀請專業(yè)的古琴演奏人員進行現(xiàn)場指導,讓學生了解如何更好地演奏古琴,提高演奏技巧。如此,學生便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中深入學習和理解古琴文化,感受古琴的獨特魅力,提升自己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習實踐推動評價
學習實踐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構建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注重學習實踐,將評價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仍以《伯牙鼓琴》一課為例,教師設計以“古琴文化”為主題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可通過演奏古琴、講述古琴故事、展示古琴制作工藝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進步。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評價,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
在“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構建學習任務群,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核心,將知識結構化、語文實踐化、學習實踐化,確保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的高度一致。
三、優(yōu)化評價標準,構建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優(yōu)化評價標準、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是至關重要的。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匆匆》一課,首先,教師應明確評價的目標不僅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制訂評價標準時,要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表現(xiàn)。其次,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如觀察法、測試法、問卷調查法、作品展示法等,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法,觀察學生在《匆匆》課堂上的表現(xiàn),以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準確性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最后,評價體系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過程性評價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結果性評價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步情況。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步。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背景下,教師要制訂明確、可操作、具有層次性和差異性的評價標準,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以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注重個體差異,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和任務,以確保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進步。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通過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個性化教學。首先,教師通過課前測試、觀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設計基礎性的學習任務:一是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的準確性;二是識記并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三是嘗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設計一些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如將課文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或劇本并進行表演,或創(chuàng)作一幅描繪閏土形象的漫畫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個性化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建議。最后,教師注重個性化評價,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具體來說,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采用鼓勵性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努力,如“你在朗讀方面做得很好,繼續(xù)努力”“你的發(fā)音越來越準確了”等;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采用挑戰(zhàn)性評價,引導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你對課文的分析非常深入,可以嘗試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等。另外,教師要注意評價的及時性、具體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在得到反饋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學生便在個性化評價中不斷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的目標。
“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提供各種有效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知識結構化、教學實踐化、學習實踐化,確保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的高度一致;同時,要優(yōu)化評價標準,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fā)展狀況,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郭挺秋.“雙減”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22(28):42-44.
[2] 孫英華.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6):42-44.
[3] 沈雪芳.基于語文要素的小學中高年級“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路徑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3):42-45.
[4] 吳冬鳳.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21):54-57.
(責編 韋 雄)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立項重點課題“小學課堂‘教學評一致性’設計與實踐——基于AFL模式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JSSJY2022000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