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雹?0年前,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歷時兩年多時間三大主力在西北地區(qū)勝利會師,結束了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書寫了中國共產黨崢嶸歲月的壯麗史詩,創(chuàng)造了人類軍事上長途遠征的偉大奇跡。長征途中,鄧小平既當宣傳員、組織員,又作戰(zhàn)斗員,給我們留下豐富的宣傳工作、群眾工作、組織工作經驗,更為我們留下堅強信念、鋼鐵意志、敢擔重擔、永葆樂觀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我們踔厲奮發(fā)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一、長征中的紅色宣傳員:鄧小平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凝聚思想指引向前進
重視宣傳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鄧小平曾指出:“我們紅軍每個戰(zhàn)士都要用兩桿槍,除你們手上的武器之外還要掌握一桿宣傳的武器,要做到既是一個戰(zhàn)斗員,又是一個宣傳員。”②赴法勤工儉學時,鄧小平編輯過機關刊物《少年》(后改名為《赤光》),因刻字工整、油印清晰獲“油印博士”的美譽,后相繼創(chuàng)辦《右江日報》《士兵之友》《瑞金紅旗》等報刊,在辦黨刊黨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長征途中,鄧小平出色完成本職工作,在傳播黨的聲音、宣傳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激勵紅軍指戰(zhàn)員的意志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一)精益求精打造宣傳陣地
長征開始后,《紅色中華》《青年實話》《斗爭》等報刊相繼停辦,《紅星》報成為長征中黨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唯一報刊。鄧小平任《紅星》報主編后,共編輯70余期,其中長征途中出版了7、8期③。
鄧小平是《紅星》報的“第一支筆”,很多消息、報道、社論都出自鄧小平之手。多年后女兒毛毛曾拿著《紅星》報冊讓鄧小平辨認哪些文章是他寫的,鄧小平手一揮說“多著呢!誰還分得清楚!”①《紅星》報長期只有2名工作人員,鄧小平便承擔了選稿、編輯、刻字、校對、印刷等工作。加之平均一兩周要出版一期,每期4個版面,七八百份的印刷數量,工作量十分巨大,但鄧小平都能一一克服。為增強《紅星》報的可讀性,鄧小平重新設計了版面,報頭“紅星”二字便是鄧小平的手筆,還設置了列寧室、軍事常識、前線通訊、最后電訊、鐵錘、法廳等欄目,增加題圖、漫畫等形式,使《紅星》報內容更豐富、更鮮活。在刊登文章選取上,為使各位紅軍指戰(zhàn)員了解上層部署和政策要求,鄧小平重點登載紅軍的戰(zhàn)略、政策文章,還刊登生活常識等文章,為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深受大家歡迎。
在鄧小平主編下,《紅星》報發(fā)揮了“一面大鏡子”“一架無線電臺”“革命的喇叭”的重大作用,黨的宣傳陣地得以加強。此后多年繁忙的黨政軍務中,鄧小平雖沒有再親自主編黨報黨刊,但始終注重宣傳陣地的打造。解放大西南時鄧小平力抓恢復《新華日報》出版事宜,強調要辦好地方報紙,“才能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普遍傳播到各階層群眾中去”②,體現了鄧小平對宣傳陣地的關心和重視。
(二)用心用情培養(yǎng)宣傳隊伍
鄧小平要求宣傳隊“既要做部隊的宣傳鼓動工作,又要做地方群眾工作,還要做瓦解敵軍和處理俘虜工作”③。在鄧小平的領導和嚴格要求下,紅一方面軍宣傳隊員提升自我要求、推進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和業(yè)務學習,宣傳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鄧小平為擴大宣傳隊伍,起草了一則《紅星》報“優(yōu)待投稿同志”啟事,號召“兼職宣傳員”踴躍投稿,隊伍慢慢壯大到500人,經常投稿的有100多人。兩河口會議后鄧小平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全面加強了對宣傳隊員的管理。鄧小平要求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宣傳隊員的第一任務就是寫標語,向群眾宣傳黨和紅軍政策,讓群眾認識紅軍、了解紅軍。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在甘南一個村子宿營時,宣傳隊員因天色將晚洗漱后準備睡覺,鄧小平跑來問宣傳隊員,“街上為什么一條標語都沒有?”“燒水洗腳有那么重要嗎?把我們宣傳的工作傳統(tǒng)都丟掉了?”④在鄧小平的批評教育下,宣傳隊員充分認識到宣傳的重要作用,提起石灰桶、扎起火把沖到街上去寫標語。嚴厲之外,鄧小平還十分關心宣傳隊員的生活,在生活困難情況下出錢給宣傳小隊員美食一餐,還會第一時間想到給戰(zhàn)士劇社小戰(zhàn)士添置新衣。此外,鄧小平還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宣傳隊員的能力和素質,通過演講、口語宣傳、文藝演出、社會調查等方式,促進宣傳隊員政治和業(yè)務方面的學習和提升。
鄧小平對宣傳隊伍建設的重視,既體現了嚴管又展現了厚愛,既注重擴大宣傳效果又注意培養(yǎng)干部隊伍。在主政大西南乃至日后工作中,鄧小平都非常注重宣傳隊伍的建設,為黨的宣傳事業(yè)儲備了豐厚的人才資源。
(三)結合實際拓展宣傳模式
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鄧小平將宣傳工作同武裝斗爭緊密結合起來,認為“宣傳工作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糧草,革命工作沒有宣傳是不行的”①,在實踐中結合實際和重點不斷拓展宣傳方式,使宣傳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長征期間的宣傳工作比革命根據地建設時期的宣傳工作更為艱難,一方面由于行軍作戰(zhàn)停留時間短、宣傳時間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當地群眾受國民黨誹謗影響、宣傳難度較大,為此鄧小平根據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宣傳形式,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鄧小平倡導“宣傳的方式必須首先從群眾切身的利益開始,然后逐步進入到蘇維?;局鲝埖男麄鳌雹冢怀鰪娬{要以民為本的宣傳主張,通過寫標語、壁畫、歌謠、表演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實現了“把我們的一切標語口號深入到群眾中去”。當進入少數民族地區(qū)時,鄧小平及時刊登中共中央發(fā)出的《關于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突出強調要嚴守紀律,紅軍的模范行為很快消除了少數民族群眾的戒心,為后續(xù)各項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過草地時,鄧小平同宣傳干部編出順口溜和詩歌,“天當被,地當床,暴雨來了當蚊帳”等順口溜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經過七天七夜的艱難跋涉,終于征服了“鳥兒也飛不過”的茫茫草原。
在鄧小平宣傳工作的影響下,廣大紅軍戰(zhàn)士提升了思想、促進了團結、凝聚了力量。鄧小平在日后工作中,越是在重要的崗位上,越是將宣傳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宣傳重點也不斷向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毛澤東思想、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轉變,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著自己的宣傳思想。
二、長征中的辛勤組織員:鄧小平深入實施黨的群眾路線,緊密團結群眾強根基
鄧小平指出:“只要我們不脫離群眾,和群眾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③當前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成就,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特別是長期革命戰(zhàn)爭中,深入實施群眾路線是我們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長征途中,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鄧小平堅持紅軍轉戰(zhàn)到哪里,群眾工作就做到哪里,積極發(fā)揮組織能力,團結紅軍內部同志,積極爭取群眾支持,為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一)以身作則做好組織工作
在長征中,鄧小平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為各項組織工作貢獻了才干。鄧小平一生共擔任過三次中共中央秘書長,其中第二次就是在長征途中。
鄧小平第二次擔任中央秘書長的時間很短,只有半年時間左右,但這半年時間是紅軍長征中最為關鍵的一段。鄧小平擔任中央秘書長期間,主要任務是整理會議記錄、整理文件、文件歸檔等,負責中央領導同志的生活、警衛(wèi),兼管中央縱隊警衛(wèi)人員思想政治等工作,每次重要會議召開前鄧小平都要親自安排和檢查安保。任中央秘書長后,鄧小平常同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同志一塊行軍。1935年5月4日,鄧小平奉命留在金沙江南岸協(xié)調指揮部隊渡江。當紅一、三軍團在洪門渡、龍街渡渡江受阻后,毛澤東當機立斷放棄原渡點趕往皎平渡渡江。紅一軍團一師師長李聚奎率部隊趕到皎平渡時,鄧小平見到渡江隊伍稀稀拉拉的,急說道:“趕快派人去督促,隊伍來得快一點,馬上過江?!雹俳又终f:“部隊由劉伯承同志指揮,騾馬和行李擔子由我指揮!”②簡單交代之后,鄧小平又忙著指揮渡江,歷經七天七夜3萬多紅軍將士憑借7只木船成功渡過金沙江。爬夾金山時,鄧小平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組織優(yōu)勢,安排部署中央縱隊的后勤和照顧體弱的領導同志。鄧小平處理任何事情都井井有條,因此獲得了毛澤東的重要認可。
鄧小平曾評價自己“能做宣傳及組織工作”③,從其長征中對隊伍的組織來看可見一斑。在中央秘書長的崗位上,鄧小平積極發(fā)揮才干,踏實做好各項工作,因“前方需要”調去了更能發(fā)揮才干的崗位,沖鋒在戰(zhàn)斗一線。
(二)深入群眾積極爭取群眾
鄧小平曾說,過去我們能打勝仗,靠的就是不脫離群眾,“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④。長征期間,長期流動作戰(zhàn)需要最大范圍積極爭取廣大群眾支持,充分發(fā)動群眾,這點至關重要。
為進一步鞏固拓展紅軍隊伍,鄧小平將宣傳工作與組織工作有效結合起來,起到了擴紅的良好效果。特別是在紅軍內部開展群眾工作時,鄧小平多次提醒注重嚴明紅軍紀律,嚴格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鄧小平在《紅星》報中多次批評指出紅軍戰(zhàn)士違反紀律的現象,如亂拿群眾東西、強用蘇維埃紙幣向白區(qū)群眾買東西等等,還列舉了群眾工作中缺乏經驗的種種表現。鄧小平在《紅星》報第三期長征專刊中發(fā)表社論《關于目前地方居民中的工作》,指出“打土豪的東西,我們很少發(fā)給群眾。利用這種分發(fā)土豪財物給群眾的機會來進行我們的工作”,并強調“同群眾接近,來啟發(fā)他們的斗爭”“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工作”⑤,體現了鄧小平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的重要思想。在紅軍關心關愛群眾的實際行動中,群眾深刻體會到紅軍是真正解決受苦大眾被剝削、被壓迫問題的好軍隊,由此也加強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許多青年相繼踴躍加入紅軍隊伍,壯大了革命力量。
鄧小平始終注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少數民族地區(qū)時,播撒了革命的火種,減輕了少數民族同漢族的隔閡,為日后解放大西南打下了群眾基礎。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求把群眾路線始終堅持和發(fā)揚下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努力。
(三)關心關愛戰(zhàn)士患難與共
紅軍隊伍中,各級干部對普通戰(zhàn)士關心、體貼、愛護,干部戰(zhàn)士們官兵同心、風雨共擔,筑牢了紅軍內部隊伍的堅實根基。鄧小平同廣大紅軍戰(zhàn)士有衣同穿、有糧共食,在生活中處處關心關愛戰(zhàn)士,這種不同于過去“家長制作風”的新型“同志式關系”,幫助紅軍在艱難的行軍中激發(fā)出內生動力,共同抵抗一切風險挑戰(zhàn)。
鄧小平在長征途中,關心戰(zhàn)士,發(fā)揚了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在穿越茫茫草原時,由于缺少干糧,紅軍總政治部動員全體人員籌備干糧過草地,每人每天必須籌夠五個饅頭交公。一次,鄧小平在知曉總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李伯釗因撿到麥粒未交公遭到批判的事情后,立刻找到李伯釗,拿出自己的饅頭給李伯釗,并說“這是我送你的,不要你還”⑥。李伯釗接過饅頭,心里一酸,眼淚直往下掉。此后,李伯釗多次對人說起,“小平同志對人真好,在困難的時候這么關心人,多么難能可貴??!”正因為鄧小平與人為善、關心同志們,戰(zhàn)士們對鄧小平也給予了很多幫助。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鄧小平遇到了早年一同赴法勤工儉學的老同學傅鐘,傅鐘贈與鄧小平一匹馬、一包牛肉干、一件狐皮大衣這“三件寶”。過草地時,這匹馬身上馱著的,經常是走不動的小戰(zhàn)士。鄧小平在整個長征過程中,既能平等對待同志,又盡可能關心關愛身邊戰(zhàn)士,營造了良好的軍隊氛圍。
鄧小平這種先人后己的行為不是個例,紅軍中到處都是這種感人場景,即使是最高領導毛澤東、周恩來,也會把自己的擔架讓給受傷同志,生動體現了“官兵一致”。正是紅軍隊伍上下一心、同甘共苦,才能多次戰(zhàn)勝困難、贏得勝利。
三、長征中的勇敢戰(zhàn)斗員:鄧小平堅決維護黨的統(tǒng)一領導,始終聽黨指揮跟黨走
鄧小平女兒毛毛在問其長征的時候都做了哪些工作,鄧小平的回答只有簡單的三個字——“跟到走”①。整個長征都異常艱難,不僅要經歷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的威脅挑戰(zhàn),還要與黨內分裂行為作斗爭、與自己的意志作斗爭,但鄧小平僅僅用三個字來總結這段偉大歷程、簡要概括自己的貢獻,展現了一名無產階級戰(zhàn)士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凝結了一名普通紅軍戰(zhàn)斗員跟隨黨走的堅定信念。
(一)信念堅定緊跟領導核心
鄧小平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雹趯τ谌魏我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有智慧、敢擔當、善作為的堅強領導核心,能夠引領這個國家、民族走在時代前列。
長征初期,由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陷入了處處被動挨打的境地。直到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危亡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鄧小平以中央秘書長的身份參加了遵義會議,并指出:“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的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雹圩窳x會議后,鄧小平遵循“只要毛澤東同志的意見是對的,都一致支持,堅決執(zhí)行”④。從長征中的“跟到走”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跟到走”,鄧小平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的戰(zhàn)略決策,始終維護核心、緊跟核心,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始終奮戰(zhàn)在對敵最前線,在主政大西南中堅決維護穩(wěn)定和推動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黨和人民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奠定了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指路引航,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繼往開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為新時代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是我們根本的政治規(guī)矩和政治原則,我們要自覺維護核心、捍衛(wèi)核心、擁護核心,爭取新征程上的新的更大勝利。
(二)勇于斗爭維護團結統(tǒng)一
毛澤東曾認為長征途中與張國燾分裂黨的行為作斗爭是其一生中最為黑暗的時刻。在與張國燾分裂黨的行為斗爭中,絕大多數共產黨員旗幟鮮明同分裂黨的行為劃清路線,堅定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期間,鄧小平展現出一個共產黨人極強的政治素養(yǎng),敢于亮劍,敢于斗爭。
兩河口會議上,中共中央主張繼續(xù)北上,建立川陜甘革命根據地,但張國燾卻主張退到人煙稀少、少數民族聚集的新疆、青海等地,以此避開國民黨軍隊的強大軍事壓力。會上,鄧小平就張國燾的南下戰(zhàn)略提出了不同意見,指出“一、四方面軍會合,紅軍主力在這里,黨的力量也在這里,發(fā)展前途是推動中國革命的前途。我們現在向前打去,不是打通蘇聯,而是向前,向甘南發(fā)展”①。經過3天的討論,最終通過了周恩來在報告中提出的北上戰(zhàn)略方針。為促進紅軍北上決心、統(tǒng)一北上思想,鄧小平專門開展了宣傳赤化川陜甘方針的活動,通過集體討論、授課輔導、下發(fā)材料,并采取自由晚會和政治測驗評比等方式,及時傳達中央北上的戰(zhàn)略考慮,有效提高了部隊戰(zhàn)士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紀律。
在日后的執(zhí)政生涯中鄧小平始終強調“在必要的斗爭中去團結”②,“鞏固我們黨的團結,維護我們黨的統(tǒng)一,這不但是我們黨的利益,也是全國人民的利益”③,這既是我們黨成功的經驗,更是黨在不同時期的共同要求。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黨的生命④,越是發(fā)展的關鍵時刻越要堅持團結統(tǒng)一,當前已依靠黨的團結統(tǒng)一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要繼續(xù)沿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積極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在創(chuàng)造世紀偉業(yè)中再創(chuàng)佳績、再立新功。
(三)矢志鑄就偉大長征精神
偉大的長征鑄就了偉大長征精神。中央紅軍歷時1年零12天、途經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平均每天行軍速度約為70里,翻越雪山、趟過河流、爬過草地,廣大紅軍戰(zhàn)士正是靠堅定理想信念、革命樂觀主義,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贏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長征出發(fā)前,鄧小平及《紅星》報編輯部被編在第二野縱隊(又被稱為紅章縱隊)。1935年1月進入川南,這是鄧小平赴法勤工儉學離家15年后第一次踏上故土。翻越夾金山時,鄧小平的馬死了,一步一步跟隨隊伍翻越了中央紅軍長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過草地時,鄧小平同戰(zhàn)士們通過聊天方式,繪聲繪色描述家鄉(xiāng)美食解決饑餓問題,達到“精神會餐”的效果。靠著這股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革命信念,鄧小平堅持著走完了這條遠征之路。長征中大家都喜歡和鄧小平相處,“只要跟小平同志在一起,就來勁”⑤。鄧小平堅定的理想信念,源于赴法勤工儉學時投身革命“從一個普通的勤工儉學生成長為一個職業(yè)革命者”⑥,源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就堅定了“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始終為無產階級利益而爭斗”⑦的信念,源于在領導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chuàng)立紅七軍的革命實踐,此后幾十年革命生活中,鄧小平始終信念執(zhí)著、從不消沉。
鄧小平在長征中形成的信念堅定、沉著堅毅、充滿必勝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指引著鄧小平日后不畏任何磨難,勇毅向前。鄧小平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敢于沖刺新時代長征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在持續(xù)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中頑強拼搏、奮勇向前,為扎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
①《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9—150頁。
②《鄧小平傳(1904—1974)》(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48頁。
③《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66頁。
①《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26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0頁。
③《鄧小平傳(1904—1974)》(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244頁。
④鄧壽明:《長征路上的鄧小平》,《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①《鄧小平年譜(1904—1997)》(第二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18頁。
②《鄧小平年譜(1904—1997)》(第一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112頁。
③《鄧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上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73頁。
①②《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55頁。
③⑤《鄧小平年譜(1904—1997)》(第一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0頁、112頁。
④《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8頁。
⑥《鄧小平傳(1904—1974)》(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239頁。
①《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353頁。
②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0頁、309頁。
④《介紹和問答——學習〈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北京出版社,1981年,第76—77頁。
①⑤《鄧小平的歷史足跡》,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第470頁、472頁。
②③《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8頁、236頁。
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新華社,2021年11月16日。
⑥⑦《鄧小平傳(1904—1974)》(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9頁、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