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四川士人文如玉事跡鉤沉

      2024-11-05 00:00:00馬琛
      巴蜀史志 2024年3期

      四川歷史上人才輩出,光耀史冊,元代是其中相對沉寂的一段,人物宦跡不顯,嚴重失載。如官至二品御史中丞的趙成慶,官至三品順慶路總管的文如玉,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云南行省參知政事的李源道,以及四川萬戶侯、有“詩書帥”之稱的述律杰等,《元史》均未立傳。至于元代四川進士,也無一人進入正史。史料缺失造成學(xué)界對元代四川士人關(guān)注有限,文如玉即此前鮮見提及的一位。文如玉作為元代四川舊宋士人,以低級吏員晉升上路奉元路總官,秩正三品,有宋褧所撰《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傳世,事跡可考且具有典型意義。因此,本文試對其事跡進行鉤沉,以充實四川士人面貌。

      一、以儒就吏:舊宋士人身份及其仕進

      文如玉(1267—1342),字璋甫,號石山,順慶南充(今四川省南充市)人①。為宋太師潞國公文彥博之后,五世祖以仕入蜀,家南充,成為當?shù)仫@赫的士大夫家族,“曾伯祖而下由科第仕者七人”②。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軍踏蜀,文氏家族成員如同蜀中其他大族一樣,紛紛出川避禍。家族中唯獨文如玉父親留守川中,生有兩子,文如玉即為長子。

      元初川中雖“故家大族,土著之民,不得一二于千百”③,但諸如文如玉一樣的宋代顯赫家族之后也不在少數(shù),如閬州蒲氏后人有蒲紹簡、蒲子新、蒲廷瑞④,廣都費氏家族后人有費著、費克誠⑤,眉山虞氏家族有虞從善⑥等。他們因飽受戰(zhàn)亂,境地悲慘,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流寓蜀人虞集親臨祖籍之地,發(fā)現(xiàn)家中舊屋早已歸屬他人,部曲無存⑦。族人的生活狀況是“無田無宅惟書存”⑧。虞集祖上是四川極為顯赫的家族,但在戰(zhàn)爭中也難免無田無宅、生計艱難的境地。而虞氏家族的情況,僅為當時四川舊宋士人的一個縮影。

      科舉恢復(fù)以前,按元代官制,少數(shù)舊宋顯貴家族子弟通過蔭庇和游歷得官,而大部分四川舊宋士人主要通過以儒就吏的方式入仕。元代以儒就吏有三種路徑——公選、踏逐、學(xué)校選舉,此三條途徑,舊宋士人均具備一定優(yōu)勢,他們自小承襲家學(xué),具備較高的學(xué)習(xí)能力,經(jīng)義吏法兼通,因此能很容易通過選拔考試。但此條路徑升遷極難,許多吏員終生無法得到升遷機會。如蕭啟慶所說:“無論由吏進或以學(xué)官進,大多數(shù)的士人都必須永沉下僚,位居人下?!雹僦T如文如玉這樣由低級吏員一路晉升的四川舊宋士人屈指可數(shù)。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記載文如玉入仕后履歷如下:

      試吏擢掾蜀憲?!o四川行省宣使,右丞廉安道重其材谞,改為掾。至大間,書滿,授承務(wù)郎、陜西行省都事。……在職凡六年,升奉議大夫、云南行省郎中。擢朝列大夫、四川行省理問官?!M中順大夫、順慶路總管?!哪晔即ァ!哪晔即?,年未七袠,致其仕,遂授今官(筆者注:奉元路總管)。

      文如玉自小跟隨父親讀書,承襲家學(xué),懂得習(xí)文吏法,是其能選為吏員的原因。但關(guān)于其晉升之途,則有文化知識以外的諸多因素:

      其一是家族于宋代積累的文化聲譽。元前期科舉停廢,干謁權(quán)貴,得到保舉是士人入仕、晉升的主要路徑。作為元代權(quán)力中心的大都,云集全國各地前去游歷干謁的士人,四川士人亦不例外,而家族聲譽正是干謁的敲門之石。文如玉在京城時,也利用家族文化聲譽結(jié)交名流,趙孟頫、蒲道源、馬祖常、同恕等皆與之交往,蒲道源稱之為“華胄”③之后。這種“華胄”身份,帶給其最直接的利益是能夠獲得較多權(quán)貴推薦。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詳細記載了文如玉首次進京時的干謁之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初出茅廬的文如玉因公事得到一次入京機會。在京期間,他上書拜謁王某,由王某薦至故丞相順德忠獻王哈剌哈孫門下,得哈剌哈孫器重。王某雖不可考,但不難推測,文如玉利用家族文化聲譽在京城拜謁名流,爭取各種推薦機會。

      其二是與蒙古色目官員溝通交際能力。元代復(fù)雜的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對漢族士人的溝通能力提出新的考驗。當時川陜一帶官員大多習(xí)曉蒙古語。文如玉早期擔(dān)任四川行省宣使,屬于行省左右司傳達吏員,主要負責(zé)上下傳達任務(wù),必然對蒙語有一定要求,文如玉能夠在此職務(wù)上脫穎而出,得到右丞廉安道賞識,說明他有足夠的蒙語能力,其能夠與不懂漢文的哈剌哈孫交流也證明了此點。④正是在掌握此種技能的基礎(chǔ)上,文如玉能夠充分發(fā)揮工作能力,由行省宣使提拔為掾史。省部掾史屬案牘吏員,八品,出職遠快于縣級吏員依常例遷轉(zhuǎn)至七品,成為省部掾史是文如玉仕宦生涯的關(guān)鍵一步。

      其三是政治機遇與突出的平亂才能。文如玉掾史任滿,依例銓注為陜西行省都事時,處理過一次重大政治危機,時奉先屬邑有妖僧作亂,省臺聚議,眾人束手無策。文如玉挺身而出,進行全面部署。他一面派人通報朝廷,一面曉諭郡縣,從當?shù)卣心級讯?jù)守要害。同時移文省臺命官方出兵,分道討捕。文如玉對于作亂妖僧的處置也十分得當,斬殺禍首,盡釋余黨,從而完美平息了一場以宗教名義開展的暴動。此事是其后來得到朝廷重用的契機。其他如賑災(zāi)、準確判斷烏撒叛亂等,皆顯示出文如玉在平息暴亂上卓越的政治才能,這是他能在戰(zhàn)亂頻仍的西南一帶不斷得到提拔的重要原因。

      其四是強大的應(yīng)對及抗壓能力。文如玉長期擔(dān)任行省幕府首領(lǐng)官,為行省長官謀事。作為行省長貳處理庶政的助手和依賴,首領(lǐng)官本應(yīng)與長貳相處融洽。但在元朝,行省長貳多由蒙古貴族和色目達官擔(dān)任,他們?nèi)涡园响?,藐視漢族人。而首領(lǐng)官多如文如玉一樣,從下層漢族官吏中提拔。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便時有發(fā)生。如嶺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蘇志道遭到長官“挫辱詬罵”“危語中傷”①,仍然屢屢抗上,最終被免職,憂郁而亡。文如玉則善于化解此種危機。其任四川行省理官時,與四川行省平章囊加臺不睦。囊加臺出自四川軍功世家,行事剛戾,文如玉不善迎合,囊加臺因此羅織罪名上報朝廷,導(dǎo)致文如玉被調(diào)任湖廣行省。任云南行省左右司郎中時,文如玉又因諫諍丞相亦耳吉尼再次遭到迫害,亦耳吉尼“百計中傷”,但最終“莫能加害”②,元廷僅以調(diào)官處理。在兩次與蒙古長官的沖突中,文如玉均以遭到調(diào)官收場,反映出當時漢人在四川官場的艱難處境。但文如玉竟能在保持士人氣節(jié)的前提下,順利化解,顯示出其強大的應(yīng)對和抗壓能力。

      二、矯矯國士:士大夫品質(zhì)與家族文化傳承

      文如玉具備較高漢文修養(yǎng),保持儒家士大夫操守,代表了元代四川官場中高品質(zhì)士大夫形象。趙孟頫曾盛贊他“矯矯國士風(fēng)”③,蒲道源亦稱其“照人儀表亦雄哉”④。

      元代吏員與以往朝代的吏員有很大不同,元以前,官員與吏有嚴格的“清濁”和“內(nèi)外”之分。元代官員皆由吏員入仕,吏員“名分雖微,所系甚重”⑤,且擔(dān)任吏員者多半為儒士,但他們能力突出、德行足以表率。此時吏員與官員只有上下之分,吏員是官員的進階途徑。在這種背景下,擔(dān)任吏員的四川士人十分注重自身所系的儒家士大夫品質(zhì)。文如玉表現(xiàn)出的儒家士大夫素養(yǎng),在向稱政治黑暗的元代四川極難能可貴。

      其一,具有諫諍氣節(jié)。元代西南地區(qū)功勛貴族權(quán)勢熏天,前文提及,文如玉任四川行省理官時,與四川行省平章囊加臺不睦;任云南行省左右司郎中時,因諫諍丞相亦耳吉尼而遭到迫害。文如玉諫諍對象還有云南諸侯王禪,王禪為元朝宗室,“專制一方”⑥。王禪孟夏出畋于沾益州,文如玉代表省憲祖餞于郊,向王禪敬酒時諫言道:“天子以王仁愛,命鎮(zhèn)撫邊陲,今二麥將登,游獵非時?!雹叽舜沃G言收到良好效果,王禪接納他的建議,翌日便罷獵而還,并賜給文如玉金酒觥以示嘉獎。文如玉事跡說明,元代四川士人由于身份限制不能將意見面呈朝廷,但他們在地方政府中仍然保持了士人的諫諍氣節(jié)。

      其二,廉潔自律,任人唯賢。文如玉任路總管時,具備一定的權(quán)力,尤其是元代路總管有人事任免權(quán),其任順慶路總管回到鄉(xiāng)時,前來拜會之人絡(luò)繹不絕,文如玉卻“僦居城北,屏仆從”⑧,謝絕一切私人拜謁。文如玉不濫用職權(quán),但對待真正的人才,仍然積極提拔。當時南充闕令,文如玉察覺岳池縣簿張弘道“干敏可用”,于是推薦他攝南充令,張弘道到任后,“決滯獄五十余事,囹圄遂空”⑨,后來升任西臺御史。證明文如玉任人唯賢,且慧眼識珠。

      其三,教化民眾,實施仁政。作為儒家士大夫,文如玉在教化、實施社會救助方面均有功績。他禁止民間賭博,改變民間奢侈浪費之風(fēng)。當時順慶里俗于上元節(jié)伐木制作燈樹,每歲燈樹千株,以至于百姓盜墓取木,文如玉嚴厲禁止,制止了這一風(fēng)氣。而對于無所于歸的貧死者,文如玉將他們放置在僧舍、巖穴間,命法事超度后統(tǒng)一埋葬。以上舉措均旨在移風(fēng)化俗,保民愛民,實施儒家仁政。

      文如玉的文化修養(yǎng)較高,著有《石山集》若干卷,收錄文賦歌詩,惜不存?!度摹肥珍浧湮膬善秳?chuàng)建大成殿記》《重修唐雄山福勝院記后》。云南方志中保存其傳世詩——《火節(jié)》,記述云南火把節(jié)盛況:“云披紅日恰銜山,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間。只疑燈火燒元夜,誰信鄉(xiāng)儺到百蠻。此日吾皇調(diào)玉燭,更于何處覓神奸?!雹龠@是一首儒家士大夫觀風(fēng)覘俗、記載當?shù)仫L(fēng)俗的紀實詩,帶有辟除邪惡的美好希冀。

      文如玉的日常生活也頗有士人情操,他在南充修建兩亭,“東山者曰大觀,果山者曰紫云”②,常與當?shù)厥咳?、官僚登覽。晚年“歲時偕親友游眺飲奕,自娛以終天年”③。從“偕親友”來看,文如玉也專注“齊家”,其“平居教子侄,書不去手”④,這與宋代學(xué)術(shù)家族注重培養(yǎng)家族子弟文化修養(yǎng)、注重家族學(xué)術(shù)傳承是一致的。

      綜上分析,在文如玉升遷過程中,家世、機遇、才能缺一不可。類似事例在元代四川屈指可數(shù),不可復(fù)制,這是元代四川籍仕宦人物零落的原因。文如玉恪守儒家士大夫節(jié)操,家族延續(xù)宋代文彥博奠定的文化傳統(tǒng),不僅文如玉本人學(xué)行可稱,還培養(yǎng)出元代四川行省唯一一位狀元文允中⑤,史載其子文允中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左榜第一甲⑥,授翰林修撰,出任四川儒學(xué)提舉。從文如玉以儒就吏到文允中科舉得官,文氏家族再次實現(xiàn)復(fù)興,這是宋代文化家族在元代傳承的縮影,也印證了儒家文化在元代四川的延續(xù)性。

      (作者系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①后世多以其仕宦地載為云南人或陜西人,均誤。

      ②(元)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燕石集》卷14,第19頁b,清鈔本。

      ③(元)虞集《何氏先塋碑》,王颋點?!队菁罚旖蚬偶霭嫔?,2007年,第1147頁。

      ④蒲子新任廣元(今四川廣元)學(xué)正,前往江南采辦學(xué)校禮器時,江南士人劉岳申贈序云:“蜀蒲,閬州望族也。……子新距左丞(筆者注:蒲宗孟,宋尚書左丞,字傳正)九世?!辈⑻峒捌浣Y(jié)識蒲紹簡,也為蒲宗孟之后。見(元)劉岳申《贈蒲學(xué)正序》,《申齋集》卷2,第5頁b,清鈔本。蒲廷瑞拜謁鄧文原,鄧文原記載他的家世說:“蒲氏固蜀望”,稱贊他“詩書流澤,其來蓋有自”。見(元)鄧文原《送蒲廷瑞北游序》,《巴西集》卷上,第12頁a,清光緒二十五年綿州吳氏刻本。

      ⑤時人謂“成都二費”。見《(嘉靖)四川總志》卷5,第16頁a,明嘉靖刻本。

      ⑥虞集與蜀中族孫虞從善有往來信件,見(元)虞集《與族侄孫從善》,王颋點?!队菁?,第49頁。

      ⑦(元)虞集《舊屋》:“舊屋已屬他人家?!薄蹲闩f作出小東郭》:“部曲都無在,茅茨忽見邀?!蓖躏F點?!队菁罚?04頁、75頁。

      ⑧(元)虞集《家兄孟修父輸賦南還》,王颋點校《虞集全集》,第41頁。

      ①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載氏著《元代史新探》,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3頁。

      ②(元)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燕石集》卷14,第20頁a—20頁b。

      ③(元)蒲道源《送文璋甫陜省都事之任》,《閑居叢稿》卷6,第10頁a,元至正刻本。

      ④哈剌哈孫曾感慨自己不懂漢字,說:“世間文字惟漢人之學(xué)為最,惜我不知?!币姡ㄔ┰S有壬《劉平章神道碑》,《至正集》卷48,《元人文集珍本叢刊》第7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234頁。

      ①(元)柳貫《跋虞司業(yè)撰嶺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蘇公墓碑文》,魏崇武、鐘艷飛點?!读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82頁。②⑦⑧⑨(元)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燕石集》卷14,第21頁b、21頁b、20頁b、20頁b。

      ③(元)趙孟頫《送文章甫陜西都事》,錢偉強點?!囤w孟頫集》卷4,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9頁。

      ④(元)蒲道源《送文璋甫陜省都事之任》,《閑居叢稿》卷6,第10頁a。

      ⑤陳高華、張帆、劉曉、黨寶海點?!对湔隆肪?2《吏部六·選擇典史通事》,中華書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冊,第493頁。

      ⑥(元)虞集《江西省參政董公神道碑》,王颋點?!队菁?,第1105頁。

      ①(元)文如玉(原署“文璋甫”)《火節(jié)》,《(景泰)重修云南圖經(jīng)志》卷7,第7頁a,明景泰六年刻本。

      ②③④(元)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燕石集》卷14,第20頁b。

      ⑤文允中籍貫有成都、甘泉兩種說法(參見沈仁國《元朝進士集證》,中華書局,2016年,第529—530頁),均不準確。宋褧《奉元路總管致仕文公神道碑》明確記文如玉“子男一人:允中”。神道碑為元至正六年文允中赴京請宋褧所作,文允中進士及第在至正十一年,故神道碑未提此事。

      ⑥元至正十一年(1351),元順帝“親策進士八十三人,賜朵烈圖、文允中進士及第,其余賜出身有差”?!对贰肪?2《順帝紀五》,第890頁。

      汉寿县| 山东| 旬阳县| 长丰县| 四川省| 盘锦市| 大邑县| 岳阳市| 长海县| 阳曲县| 旺苍县| 鄂托克旗| 安顺市| 阿鲁科尔沁旗| 筠连县| 津南区| 曲阜市| 武隆县| 龙陵县| 东宁县| 沂南县| 根河市| 铜鼓县| 易门县| 道真| 濉溪县| 通化市| 武胜县| 久治县| 鄯善县| 新闻| 辽宁省| 九江市| 库伦旗| 浦城县| 扶沟县| 临清市| 孟津县| 濮阳县| 综艺|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