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75載,衣食住行變化大

      2024-11-05 00:00:00龔自德
      巴蜀史志 2024年4期

      我于1943年出生在川南農(nóng)村,幼年時期曾經(jīng)歷了舊社會民不聊生的苦難年月,又經(jīng)歷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的歷程。就拿我和家人的衣、食、住、行來說,就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時,因受經(jīng)濟條件限制,城里人普遍穿的是藍色、灰色的中山裝和列寧裝。像我們農(nóng)村人,全家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從當?shù)刭I回土白布(粗布),用自家種的藍靛染成深藍色,再手工縫制成衣褲??p制衣服,一般都是在冬季農(nóng)閑時節(jié),家里每人每年只有一套這種粗布衣褲、一雙布鞋,可以說是一衣穿四季。無論衣褲還是布鞋,穿破了就補,再破再補,往往是補丁蓋補丁。布鞋平時根本舍不得穿,打赤腳、穿草鞋的時候多,哪怕寒冷冬天也是如此。記得1962年我上高中時,端午節(jié)和家人到街上照合影照,穿的就是帶補丁的褲子和草鞋。20世紀六七十年代,老百姓憑票買布,有的年份一人的布票購買的布還不夠縫制一件衣服,冬天只能靠火籠取暖。

      改革開放后,隨著物質(zhì)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發(fā)生明顯變化,年輕一代將喇叭褲、蝙蝠衫視為時髦,引領(lǐng)著時尚潮流。我家里的人穿的衣服也由“一衣多季”變成了“一季多衣”,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家人買衣服時,不僅對服裝的質(zhì)地、花色進行挑選,還要追求品牌和時尚。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部隊工作,那時的軍裝已開始從單一的棉布服裝改為配發(fā)混紡面料服裝,俗稱“的確良”。軍服的品種也逐漸多了起來,有春秋服、夏服、冬服,有外衣、內(nèi)衣等。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服裝市場也越發(fā)興旺。服飾已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多是體現(xiàn)個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雖然不是追趕時髦的人,但也有自己的選擇,尤其注重質(zhì)感和舒適度。到什么季節(jié),選什么面料,穿什么款式,都按自己想法來,隨心所欲,既穿出了自信,也穿出一種幸福感。

      新中國成立初期,老百姓基本上能做到有吃的,但只是粗茶淡飯。后來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水平長期沒有得到發(fā)展,糧食供不應求。農(nóng)民生產(chǎn)出的有限糧食,首先要保證交夠國家公糧、征購。公糧和征購主要是交谷子、小麥、玉米等主糧,剩下的才是農(nóng)民自己的口糧,主要是紅苕、豆類等雜糧,且數(shù)量有限。我讀高中期間,要從生產(chǎn)隊分糧食帶到學校去吃,而生產(chǎn)隊分的口糧很少,主要是紅苕等粗雜糧。那時我每周日從家里帶兩書包的紅苕去學校,這兩書包紅苕便是我維持6天的口糧。這種糧食嚴重短缺的情況,到貫徹執(zhí)行“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后,從1963年才開始有所好轉(zhuǎn)。

      改革開放后,物資迅速豐富起來,糧食、肉類、食油等食品都敞開供應,食品短缺、吃不飽飯成為歷史。20世紀90年代,牛奶、雞蛋、饅頭開始成為我家早餐的主要食品。肉食中除豬肉外,雞、鴨、魚也是餐桌常見的菜肴。在我們老家農(nóng)村,通過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糧食由不夠吃變成吃不完。中國歷史幾千年,多數(shù)朝代、年代都處于糧食短缺狀況。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改變糧食短缺問題進行了不懈努力,直到這個時候,這個問題才算得到較好的解決。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終于解決了吃飯問題,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偉大成就??!

      隨著我國步入全面小康社會,老百姓的飲食結(jié)構(gòu)又發(fā)生新的變化。以前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如今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一日三餐,不光有肉食、海鮮,還有五谷雜糧,各種水果更成為飲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熱量、低脂、低糖,已然成為飲食的基本要求。吃已不僅僅滿足口腹之欲,而是發(fā)展成一種飲食文化。從吃飽、吃好到吃出健康、吃出文化,老百姓餐桌上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

      新中國誕生不久,我們家將原來窄小的茅草屋改成了土墻房子,雖然仍舊是茅草、谷草蓋頂,但面積大了許多,有堂屋、灶房和3間臥室,另外還建起了豬圈、牛圈。雖說家具還是比較陳舊,但全家七八口,總算有一個比較像樣的家了。1972年,我結(jié)婚成家了,但沒有家。當時我在駐康定的部隊工作,住的是兩人一間的集體宿舍,家屬探親很不方便。妻子在四川大學工作,借住在學生公寓一間屋子里,樓道上堆滿蜂窩煤和爐子,一到做飯時間,煙塵熏得人透不過氣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老百姓的居住條件一年一個樣,我農(nóng)村老家的住房由原來的茅草房改建成了二層的磚墻瓦房,我個人在城里的小家變化就更大了。改革開放不久,我妻子就搬到一棟教師公寓樓里,雖然只有兩間屋子,但有廚房、廁所,我們總算有了一個家。20世紀80年代初,我調(diào)到軍區(qū)機關(guān)工作,不久就分到一套三室一廳的宿舍。我們家兄弟姊妹6人,在城里的5個,都有了各自的房子,當然大小不一樣,但和全國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基本做到居者有其屋。

      1990年9月,我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省委機關(guān)工作,不久就分得一套8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福利房,于是我退掉在軍區(qū)的房子,搬遷這個機關(guān)宿舍。過了4年,又調(diào)整到90平方米的四室一廳房子。又過了3年,從7樓調(diào)整到4樓。直到2004退休,我住的房子是越來越寬,樓層等條件是越來越好。

      2008年,我退掉機關(guān)宿舍這套房,在成都郊區(qū)買了一套面積128平方米、配有車位的房子。2015年,還購買一套位于城內(nèi),由省級機關(guān)統(tǒng)一修建的宿舍,房子面積近90平方米。退休后,我仍在受聘上班,工作時間就住城里,周末就住郊外。我們家族的第二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凡是已經(jīng)工作的,在城里都有一個比較舒適的居所。

      城里的住房在變,農(nóng)村也在變。2021年清明節(jié)我回到老家掃墓時,看到多年前就住到我家那棟房子的老鄉(xiāng),已將房屋裝修一新,屋里通了自來水、天然氣,原來的旱廁改造成了水沖式的衛(wèi)生間。村里到處是小洋樓,一家比一家裝修得好??吹嚼霞肄r(nóng)村變得和城里沒有啥差別了,我由衷地為鄉(xiāng)親們感到高興。

      四川剛解放那陣子,我們出行基本都是步行。我小時候到村里小學上學,成年累月都是光著腳走路。從家到學校,路程雖然不是很遠,但要翻三道梁、過三條沖,都是爬坡上坎,還要走狹窄的田坎,過崖邊的小道。記得有一年冬天,天上下著雨雪,特別的冷,去上學的路全是稀泥爛漿,又濕又滑。我和四姐打著赤腳,卷起褲腳,連走帶爬,互相攙扶著往前走。到達學校時,老師見我們渾身稀泥,冷得發(fā)抖,趕忙升起一盆火讓我們烤。類似這種情況,在上小學時每年總要遇到幾次。

      1957年秋季,我考上五通橋第二中學,從家到學校,四五十里的路程,由于當時沒有公交車,其他車輛也少,我和其他同學每周往返學校都是步行。為了抄近路,我們不少同學就翻山越嶺走小道。

      1965年8月,我作為被四川大學錄取的新生要趕到學校報到,早晨從五通橋的牛華溪坐車到樂山,然后轉(zhuǎn)長途汽車到成都。當時的長途客車還是解放牌,公路路況也比較差,百多公里的路程,要走五六個小時。直到1970年我大學畢業(yè),從學校到家往返的行程都基本如此。

      改革開放后,“三轉(zhuǎn)一響”成為中國普通家庭的標配。那時“三轉(zhuǎn)一響”指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為什么自行車排首位,因為它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太重要了,它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速度,加快生活節(jié)奏。在鄉(xiāng)鎮(zhèn)上,自行車還成了運輸工具,用它運載一二百斤物品沒有一點問題。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一家三口,每人有一輛自行車。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進入21 世紀,伴隨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交通事業(yè)實現(xiàn)大發(fā)展、大提速,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是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長途出行,可走高速公路,也可坐高鐵、乘飛機。現(xiàn)在從成都東站出發(fā)到樂山的動車,最快的車次行駛時間還不到一個小時。短途出行,成都市內(nèi)地鐵成網(wǎng),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方便、快捷。公交車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城鄉(xiāng)連網(wǎng),縱橫交錯。同時,農(nóng)村交通條件也實現(xiàn)大改善,不僅公路、公交村村通,而且物流也暢達鄉(xiāng)村。這些年,我每次回老家探親,小車可以直接開進農(nóng)家,非常方便。

      再說說私家車的變化吧。20世紀初,我家買了一輛現(xiàn)代“千里馬”,幾年后換了“凱越”,2015年換成了“福特翼虎”。環(huán)視我們周圍,幾乎戶戶都有私家車,有的一家還不止一輛。透過私家車的變化,我們能強烈感受到老百姓的生活質(zhì)量在不斷提高。

      歷史的長河,湍流不息,浪花飛卷;歲月的變遷,承載芳華,歷久彌香。

      凡事過往,皆為序章?;赝麣v史,銘記過去,才能夠讓我們牢記來時腳下的路,才能夠走好未來之路。

      龙川县| 章丘市| 沙湾县| 阳原县| 瑞金市| 体育| 襄垣县| 永寿县| 阜康市| 高陵县| 泽普县| 福建省| 丰都县| 若尔盖县| 特克斯县| 哈密市| 革吉县| 阿巴嘎旗| 祥云县| 通辽市| 应城市| 安塞县| 南岸区| 平遥县| 津市市| 泊头市| 偃师市| 灌云县| 金寨县| 新乡市| 水城县| 卢湾区| 湾仔区| 新疆| 宝丰县| 林芝县| 阿尔山市| 武夷山市| 息烽县| 荥经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