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設置民間美術校本課程,幫助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藝術實踐能力。通過年畫課程,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表達濃郁情感;結合剪紙課程,他們能涵養(yǎng)審美情趣,通過泥玩課程,他們能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刺繡課程,能讓學生領略民族智慧。
【關鍵詞】創(chuàng)意實踐;校本課程;小學美術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創(chuàng)意實踐是藝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指出“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和實際應用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計民間美術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指學校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或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以利用和開發(fā)的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年畫、剪紙、泥玩、刺繡類的課程,不僅讓他們了解這些民間美術類型,更讓他們參與到實踐中,親手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這樣學生能在實踐中生成獨特的想法,并將其轉化成藝術成果。
一、年畫,表達濃郁情感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是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年畫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huán)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在年畫校本課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年畫的制作流程,并參與創(chuàng)作活動,試著在年畫中表達自己濃濃的情感。
在“朱仙鎮(zhèn)模板年畫”校本課程中,教師可以安排“體會傳統(tǒng)年畫中的濃郁情感”和“融入自身情感,設計新時代的年畫”這兩個板塊的活動。在“體會傳統(tǒng)年畫中的濃郁情感”課程中,教師先給學生介紹年畫的起源、朱仙鎮(zhèn)模板年畫的特點、年畫的制作流程。然后讓學生親自參與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通過多次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澳阍谀戤嬛挟嬃耸裁礀|西呢?這些事物是否有什么寓意呢?”如有一名學生表示:“我畫了荷葉,因為我覺得荷葉代表圓滿,還有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教師再進一步引導:“那么,你在創(chuàng)作這幅年畫的時候,想表達什么情感呢?你希望看到這幅畫的人,獲得怎樣的感受呢?”該學生表示:“我想表達生活美滿,人的心靈高潔的意思,就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我希望看到這幅畫的人也能感受到我的祝福。”在“融入自身情感,設計新時代的年畫”板塊中,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年畫作品都包含了娃娃、鯉魚、喜鵲等元素,預示著喜慶、吉祥。雖然寓意深刻,但是顯得和時代有些脫節(jié)。你能否設計一幅新時代的年畫,體現(xiàn)出自己生活在新時代的喜悅之情。”如有學生認為:“高鐵象征著中國的速度,東方明珠等建筑物象征著中國的高度,我覺得可以將這些東西畫到年畫中去?!痹搶W生畫了一輛高鐵急速運行,駛過青山綠水間,以此來暗示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在校本課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技巧,更要用問題引導,讓他們將情感融入到年畫設計中。這樣學生能將自己理解的年畫文化用物化的形式表達出來。
二、剪紙,涵養(yǎng)審美情趣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它屬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師可以設計剪紙課程,讓學生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剪紙作品的圖案美、色彩美、結構美、技法美,涵養(yǎng)審美情趣。然后組織學生參與自主創(chuàng)作,試著通過剪紙展現(xiàn)自己的情感生活和精神追求,表達美的體驗。
在“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校本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三個板塊的課程,引導學生全方位地賞析剪紙之美,并參與到實踐創(chuàng)作中,提升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在“圖案美”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觀察剪紙圖樣,并試著剪一下,總結歸納其圖樣的特點是什么。如有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剪紙圖樣和繪畫截然不同,它通過鏤空的線條體現(xiàn)出物體的形態(tài)特點,展現(xiàn)出藝術性。在剪紙的時候,既要注意體現(xiàn)出事物本來的樣貌特點,又不能將線條剪斷,要讓圖樣呈現(xiàn)出晶瑩剔透的感覺。在“結構美”課程中,可以讓學生探索剪紙的結構藝術。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一邊試剪,一邊思考。如:“剪紙不同于繪畫,它很難用透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三維空間,體現(xiàn)出層層疊疊的狀態(tài)。那么,剪紙又要采用怎樣的構圖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可以欣賞經典剪紙作品,并自主嘗試,體會剪紙的構圖特點。通過觀察和實踐,他們發(fā)現(xiàn)剪紙常常運用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xù)等方式處理結構,以此展現(xiàn)出結構美。在“技法美”課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各種剪紙技巧,并讓他們試著模仿創(chuàng)作。通過實踐,學生認識到剪紙技法講究“穩(wěn)、準、巧”,要刻畫栩栩如生的事物,難度很大,需要反復練習。在學生掌握基本技巧后,教師可以安排他們自主創(chuàng)作,并說說自己的審美構想。剪紙課程能調動學生的眼睛、耳朵、雙手,讓他們在做中學,體驗剪紙的全過程,了解剪紙中的文化底蘊,進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賞析和創(chuàng)造水平。
三、泥玩,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泥玩,也叫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泥玩造型多樣,有人物、動物等多種不同的形象。制作泥玩能很好地滿足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回憶起玩泥巴、橡皮泥等的經歷,所以,泥玩類校本課程很適合小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各種生動形象的泥娃娃,讓他們說說這些造型的特點是什么。此后再激發(fā)他們的求異思維,讓他們試著設計自己心中的泥娃娃。
“泥玩具”校本課程分“掌握基本技巧”“體會前人新意”“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這三個部分。在“掌握基本技巧”課程中,教師給學生介紹制作泥娃娃的材料和基本技法。然后引導他們觀察泥娃娃,看看它們的造型有什么異同點。如有一名學生表示:“這些泥娃娃動作、表情、衣著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很可愛?!痹凇绑w會前人新意”課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獨具創(chuàng)意的泥玩作品,體會前人的創(chuàng)新巧思。如“??h泥咕咕”便是一種有新意的泥玩。它將工藝品和樂器結合在一起,泥玩上有小孔,吹奏時能發(fā)出“咕咕”的聲音。在“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設計出新意?!澳惆l(fā)現(xiàn)這些泥娃娃都很圓潤,那么,你能否別出心裁,設計不同外形的泥娃娃呢?”除了外形輪廓以外,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從其他方面入手,展現(xiàn)出創(chuàng)意。如:“傳統(tǒng)泥娃娃的配色是什么樣子的?你會如何改進呢?”“傳統(tǒng)的泥娃娃穿什么、手里拿什么、做什么動作?你覺得如何能設計出新動作新造型呢?”不少小學生都有過“玩泥巴”的經歷,所以泥玩課程對他們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從多種角度思考,設計出有新意的泥娃娃。
四、刺繡,領略民族智慧
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的種類繁多、制作工藝復雜,不同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刺繡門類。教師可以設計刺繡類校本課程,讓學生了解刺繡的類別、學習多種技巧、鼓勵自主創(chuàng)作,進而幫助他們感受刺繡中蘊藏的民族智慧。
刺繡類校本課程主要分三個板塊。在“了解刺繡類別”課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發(fā)放絲線、羽毛、珍珠等各種刺繡用的材料,讓他們想象一下該如何利用這些物品展開刺繡。不少學生都很困擾,不知道該如何將羽毛、珍珠等物品融入到刺繡中。這時候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絲線刺繡、羽毛刺繡、珍珠刺繡,此外還可以展現(xiàn)立體刺繡。這樣學生便會驚嘆古人非凡的智慧,并認識到刺繡的種類繁多。在“學習多種技巧”板塊,教師可以展示一幅畫作,并引發(fā)學生思考:“如果要用一根根絲線,將這幅畫作還原出來,你認為有多大難度呢?該如何展現(xiàn)花蕊、柳條、鳥類的細毛等細膩的事物呢?”此后,教師給學生展示亂針、直繡、盤針、套針、搶針、平針等不同的針法,并讓他們看到這些針法在刺繡中的具體運用。學生發(fā)現(xiàn),用刺繡可以很好地還原畫作,他們更加欽佩古人的智慧。在“鼓勵自主創(chuàng)作”板塊中,教師可以先展示雙面刺繡、立體刺繡等有新意的刺繡作品,然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在學習了簡單的刺繡手法后,你能否學習古人,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利用這些簡單的手法設計出有新意的刺繡作品呢?”學生可以各展所長,體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刺繡類校本課程中,學生認識到刺繡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民間工藝,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智慧。這也使得學生對學習刺繡,展開創(chuàng)意實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讓他們融入創(chuàng)意,設計一些別出心裁的刺繡作品。
利用年畫、剪紙、泥玩、刺繡類的校本課程,能營造探究民間美術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激發(fā)靈感,對民間美術產生獨特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轉化成藝術成果。久而久之,學生便能拓展視野,深入了解不同種類的民間美術類型,逐步激發(fā)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徐磊.審美直覺:兒童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的思維觸點[J].小學教學參考,2021(15).
[2]盛馨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