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漆器定制機制研究及其審美分析

      2024-11-09 00:00:00簡錦斯
      中國藝術 2024年5期

      摘 要 漆器的定制機制是中國漆器藝術史中特有的文化現象。在商周、秦漢時期,基于權力特征的消費所形成的定制機制是漆器藝術高度發(fā)展的核心動力,它促進了中國漆器藝術的連續(xù)發(fā)展和積淀,使得中國漆器藝術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和中國物質審美的代表。宋元以降,漆器私營化進程加快,地方漆業(yè)的發(fā)展為高級定制漆器的工藝技藝提供了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社會文化精英群體參與消費,使高級漆器產品形態(tài)得以豐富,藝術性得以提升;漆器的藝術風格開始呈現出“皇家富貴”和“徐熙野逸”兩種平行發(fā)展的風格類型,并傳承至今。

      關鍵詞 中國 漆器 定制機制 工藝審美 時代風格

      本文所提出的中國古代漆器定制機制是基于中國文化發(fā)展史及漆器自身發(fā)展的邏輯設立的關于漆器生產與消費機制的特征假設。漆器的定制機制是構成中國漆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漆文化的發(fā)展起著基礎性的推動作用。下文筆者將主要進行漆器定制機制的案例描述和基本特征歸納,探索其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一、漆器定制機制溯源

      “定制”的概念源自現代“定制服裝”[1],即依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及審美要求進行設計和制作,可分為“普通定制”和“高級定制”兩種。本文所說漆器定制機制特指漆器的高級定制。[2]該詞源于法語“Haute Couture”(高級時裝),意為充滿藝術美感的高級手工制作服飾。通過引用現代“高級定制服裝”[3]的概念和特征,本文所論漆器的高級定制可描述為:為少數群體所服務的,使用高級材料、高級設計、高級工藝,適用于高級場所的手工定制。我國古代已存在這種定制特征的生產制造方式的典型例子是專供宮廷使用的御制品的生產制造。以下筆者將以特定時期的特定案例為切入點,溯源古代漆器定制機制。

      (一)禹作祭器:獨占定制

      《韓非子·十過》記載:“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其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舜禪天下而傳之于禹,禹作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縵帛為茵,蔣席頗緣,觴酌有采而樽俎有飾,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三十三?!盵4]可知漆器在古代就屬于高級的奢侈品,非普通人所能消費,或者說漆器本屬于彰顯國家實力和權威的“禮器”,被當作日常用品將有悖其價值。不論是“益侈”的價值評判還是作為“食器”用于宮廷,均說明漆器在舜時期就已被視為高級且昂貴的器具。同時,舜帝的行為促使漆器成為貴族的用品,有變公為私的趨勢。在此基礎上,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漆器定制的雛形開始形成。

      舜定制漆器,“流漆墨其上”“為食器”,是功能的需求。禹的“定制”機制除“作為祭器”的功能要求外,還對色彩作出了“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的規(guī)定。此種定制漆器的形制傳承至今。禹還要求“觴酌有采而樽俎有飾”,將漆器的制作納入藝術的范疇。中國商代及以前的漆器消費極有可能為王族獨占或壟斷,統(tǒng)治者通過定制器物來體現他們在生活上的特殊化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力。筆者將這種由舜、禹等消費主體所引發(fā)的特殊定制暫且稱為“獨占定制”。此外,具有王權特征的高級奴隸主下令讓奴隸制作漆器,不但是官辦作漆的雛形,而且是漆器定制的開始。

      (二)“轪侯家”:等級定制

      楚國漆禮器品種較商周時期更多,幾乎與青銅器相近,如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整套木質漆禮器,分別有鼎、簋、簠、敦、缶、鬲、方壺、扁壺、圓鑒、方鑒、豆、勺、盒、檻、樽、禁、俎等。[5]這一時期漆器作為禮器形成了一定的組合形式,或者說具有定制漆禮器的基本器物組織形式,而定制過程也大體符合商周以來關于禮的等級制度。到秦漢時期,漆器逐漸從禮器轉向日常用品,其中有很多是帶有銘文的飲食器皿。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三號漢墓出土的標記“轪侯家”銘文的漆器,表明了物屬關系。漆器上的這種歸屬標記除表示所有者的身份外,還是漆器的質量保證標志。經筆者分析得出:第一,“轪侯”家族的漆器(餐具)有基本的款式。第二,“轪侯”家族漆器(餐具)有專屬產地——“南鄉(xiāng)”。基于“轪侯”家族的漆器(餐具)既有基本款式(樣式),又有指定的專供產地,筆者認為該家族的漆器具有定制的特征。此外,上述兩墓出土的一些組合具杯盒中耳杯數量的多寡體現出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此可見,漢代人們日常使用的漆器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制度。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也曾指出漢代漆器餐具的這一社會功能:“王公大臣在其府第中舉辦名目繁多的節(jié)慶之宴時,全都要用華貴精美的器皿,而其一人所能聚集起的餐具之數量多寡及其形制類別,必定有著特定的含義。漢代的顯貴以使用奢侈的餐具來界定和顯示其社會地位?!盵6]可以說,馬王堆墓葬群出土的漆器基本顯示出漢代漆器消費的等級現象。

      自漢代起,漆器的消費群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據陳振裕對西漢時期漆器群的統(tǒng)計分析[7]可知,學界所說的“豪民”[8]階層和“庶人之富者”是除貴族外新增的漆器消費群體??脊艑W家孫機、宋治民認為漢代已有“私人的漆器作坊”;[9]張飛龍認為漆器作坊官營和私營并存;[10]洪石認為古人在漆器上標記制造者,一方面是實行產品責任制,另一方面是對產品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的手段,與當今社會商品的商標具有同等功效。[11]筆者認為,上述談及的私人漆器作坊主要滿足了中央政府(皇室)之外的諸侯、富豪、庶民等不同階層消費者的漆器定制需求。

      秦漢時期,由于漆器不再作為顯示權力的獨占藝術品,其生產與消費便脫離了統(tǒng)治者、貴族階層的壟斷與獨占,形成了官方生產和民間生產兩種機制,以及以等級消費為基本特征的消費群體。

      (三)八抬大轎:僭越定制

      轎子是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體現主人身份的重要制品,大多為木制髹漆。以明代為例,官轎是四人以上抬的大轎,而民轎除婚儀用的花轎外,日常都用兩人抬的小轎。明初政府嚴格規(guī)定了用轎等級制度及轎子的裝飾規(guī)格,特別是在漆作的色彩方面,大體延續(xù)了商周以來關于等級、禮儀的基本規(guī)定。[12]但由于明末商業(yè)的高度發(fā)達和官吏管理的松懈,等級劃分明確的用轎制度開始解體,出現大量的“僭越”事件,如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中記錄有“八人轎”的僭越故事。雖然政府多次重申禁令,但這種僭越的情況均不可止,成為明中晚期特別突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至此,中國封建時代早期的等級觀念和禮儀制度在以經濟為主導的消費社會逐漸瓦解。

      早在唐宋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土地制度的變革,社會出現了新興消費群體,學界稱其為“富民”階層。這一時期漆器允許作為商品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為經濟充裕的“富民”階層提供了高級消費的可能性。北宋中期漆器裝飾流行用金,形成奢靡之風而嚴重“僭越”規(guī)制。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講到,元代富豪喜歡“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細可愛”的螺鈿器皿。晚明社會奢侈消費普及化,奢侈品成為日用品。即便是貧民,在這一時期也有經濟能力效仿上層社會的奢侈消費,“僭越”成為社會風氣,到晚明時期形成了“消費社會”。明代文人如李漁、陳繼儒、文震亨等具有創(chuàng)發(fā)時尚的能力和條件,于是將定制漆器引向了高雅的時尚消費。

      西漢桓寬《鹽鐵論》言“一杯棬用百人之力”,顯示出漆器的極高價值。正因為這種高價值,使得漆器具有定制消費的可能性。漆器的高級定制機制從階級社會開始就與中國文明的進程一同發(fā)展,出現了明確的消費主體和制作427b5f3dd1808467351c54fe73d7e3cf主體。消費主體顯然是皇室、高級權貴以及有經濟實力的“富民”等,制作主體有官辦機構與私人機構。官辦機構直接為王室或皇室服務,私人機構為地方權貴和富民服務。這種漆器消費主體和制作主體的變化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等級制度和禮儀制度的變化,產生這種變化除受政治因素影響外,經濟因素也產生重要影響。

      二、漆器定制機制下的產品

      定制漆器產品的決定要素由兩方面構成:第一,產品形態(tài),包括功能形態(tài)和消費形態(tài)。前者主要指產品的實際使用功能,后者指產品的特定消費主體以及在文化學、社會學背景下衍生的消費形態(tài),如禮品、貢品等。第二,產品生產組織形式,包括生產機構、生產管理、技術制度等。

      (一)漆器定制產品形態(tài)

      1.功能形態(tài)

      在中國古代,漆器定制產品遍及社會各領域,除日常生活領域外,還涉及喜喪慶典、文娛、宗教、藝術等。其中,日常生活用具包括室內家具、餐具、酒具、茶具、化妝用具、交通工具等。喜喪慶典用器主要為漆棺槨。漆棺槨大多在主人在世時開始制作,具有典型的定制特征。宗教用器以造像和佛事用具如爐、缽、經函等為主。文娛范疇的漆器包括文房用品、樂器、休閑用器等。

      2.消費形態(tài)

      定制漆器的消費形態(tài)首先是禮器。上文已提及的“禹作祭器”是我國漆器作為禮器的重要記載。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的整套仿青銅木質漆禮器,實證了漆器是我國古代禮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一產品形態(tài),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禮崩樂壞”,與其他材質形態(tài)的禮器一起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其次是御用品,即皇宮用品,主要包括餐飲用具、起居用具、文房用具、娛樂用具、出行用具、祭典用具、喜喪用具等。再次是貢品。貢賦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制度,一般以實物進貢。漆器作為貢品的歷史由來已久,其主要類型有以下兩種:一是本土之貢,如襄陽漆器自唐宋以來被列作貢品;二是邦國之貢,如唐代的“庫露真”漆器是帝王專門用來饋贈少數民族領袖的產品。[13]漆器在輸往各地時,為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需要做一些相應的改變,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定制服務,而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定制服務促進了漆器的流通和發(fā)展。最后是禮品,或稱贈品,包括皇帝的賞賜、國家或人物之間的社交物品,如唐玄宗和楊貴妃經常定制平脫漆器賞賜給大臣。

      (二)漆器定制產品生產

      漆器定制機制按性質和規(guī)??煞譃椤肮俎k定制”和“私營定制”兩種,定制漆器產品生產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高級奴隸主命令奴隸制作漆器是官辦定制漆器的雛形。所謂“官辦定制”是由官方機構直接管轄的漆器生產機構專門為統(tǒng)治者生產漆器。漢代的工官、唐代的少府監(jiān)等官員,明代的果園廠、清代的造辦處等機構都擔負著為統(tǒng)治者生產漆器的責任?!八綘I定制”的相關機構則是非官方的漆器生產機構,主要由地方漆匠或其家族經營管理。此外,一些地方著名漆匠也會承擔部分官辦的定制業(yè)務。

      考古學家宋治民把漢代漆器制造手工業(yè)分為三種形式,即官府經營的漆器制造手工業(yè)、私人經營的漆器制造手工業(yè)和官府手工業(yè)部門監(jiān)制私人手工業(yè)作坊承制。其中官府經營的漆器制造手工業(yè)又可分為三種,分別是中央一級經營的漆器手工業(yè)、郡國手工業(yè)部門的漆器生產、侯國手工業(yè)部門的漆器生產。[14]漢代漆器制造手工業(yè)從中央到地方,從王國到侯國,各級手工業(yè)部門都設有漆器制造機構,可見漢代漆器的生產規(guī)模之大。

      漢代以后,比較突出的漆器官方制作機構要數明代果園廠和清代造辦處。兩者都是皇家官營機構,擔負著生產宮廷御用漆器的職責。果園廠是明代皇家官營的漆器生產機構,是為了滿足皇家對漆器的大量需求而在原南京御用漆器作坊的基礎上新建的御用漆器作坊。隨著御用漆器作坊的北遷,果園廠吸收了很多民間優(yōu)秀漆藝人,他們把各地方的高級髹漆技藝帶到了北京。地方漆匠向宮廷作坊匯入的現象對果園廠漆器生產產生了積極影響。清代造辦處分為養(yǎng)心殿造辦處和內務府造辦處。養(yǎng)心殿造辦處設立于清康熙年間,下置各作,承造內廷所需各類物品,其中漆作就是專門為宮廷生產漆器的作坊。但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國家財力日益窘迫,造辦處漆作的技術力量越發(fā)薄弱。晚清時內廷漆器的制作已逐漸減少甚至停止,造辦處漆作的主要任務演變?yōu)槠崞魇綐釉O計、漆器損傷修理、舊器改作、添配座架和題字刻款等。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宋元以后民間的漆器消費需求擴大,各地形成了不同規(guī)模的私營漆器生產機構,漆工藝開始出現地域特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如宋代的福州就以雕漆著稱,溫州以螺鈿鑲嵌著稱。從元明時期開始,漆器制造業(yè)中出現了各種漆藝門類的代表人物,催生了高級漆器定制界的個人品牌。明末清初史學家、文學家張岱列舉了許多人爭相尋覓的手藝人的名字,這些匠人生產的物品使他們“且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焉”;尹文在《漆水尋夢》中曾根據史料整理出部分明清時期的著名漆匠名單。這些社會公認的漆匠起著品牌商標的作用,甚至有時這些匠人的名字代表著產品的高質量。由于匠作制度的存在,技藝高超的民間漆器藝人有機會進入皇家的制作機構。據養(yǎng)心殿造辦處檔案記錄,漆作的一些匠人既掌握了專業(yè)技術又兼任作坊的管理者。記錄中也有純技術人員,如洋漆匠李賢、彩漆匠孫盛宇等,他們對仿洋漆、彩漆、戧金等品種的研發(fā)和生產作出過貢獻。[15]

      從漆器生產機構分析,皇家官營漆作實力雄厚,并且匯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為漆器的制作和生產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條件和環(huán)境。官營作坊的漆匠們有條件和時間精雕細琢,并以最佳的材料不惜工本地制作出最高標準的漆器,奠定了我國古代漆器生產的最高水平。而私營漆器機構,特別是以家族漆作坊為代表的漆工群體為漆器工藝、技術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思路,并且融入地方文化后形成豐富多樣的漆器藝術文化,為多樣化的漆藝審美提供了物質依據。

      三、定制漆器的審美分析

      (一)功能審美

      我國古代有“制/sd1rJsH9z1m2Z7nE4NrXVma7thNGJTCdj6MV3gmBEg=具尚用”的工藝行為,其主要目的是適應人身心的發(fā)展。因此,這種工藝行為滿足了漆器產品適用的要求。功能在我國古代基本上體現為器物與人的適應性,它和工藝都是與“生”俱來的。當人們對人和器物關系的規(guī)律性認識不斷深化,器物的形制就逐漸趨于規(guī)整統(tǒng)一,這就是人的生活形態(tài)與器物功能審美的辯證關系。[16]

      在秦漢時期,實用與審美并重的飲食用具成為漆器中的一類重要產品。西漢中晚期,人們摒棄了戰(zhàn)國時期的漆器組合傳統(tǒng),形成了以杯、盤、盂、樽、卮和用來放置這些物品的案及妝奩等日用器具為主的固定組合。[17]如馬王堆“轪侯”家族墓出土的漆器就體現了“成組成套”這一重要特征。這一時期的漆器日用品制作時在適用性、實用性方面考慮較多,如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云紋漆案就體現出這樣的特征。當時中上階層的宴飲多用案來置放食物,因席地而坐分餐的進餐方式[18]導致食案要經常被移動和舉起,所以案有“足”和“欄”的功能設計,可以防止食器滑落且方便食案移動。其中“足”的設計起到減少漆器與其他材料接觸的作用,從而減少磨損,延長案的使用壽命。再有馬王堆一號和三號墓出土的組合設計具杯盒,緊湊的設計極具功能性。這樣的設計構思可能是為了出行攜帶方便,可以從兩漢時期流行的出行主題墓室壁畫中找到某些關聯。

      唐代漆器在延續(xù)追求實用性的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始注重造型與裝飾的和諧關系,髹漆時喜歡用鑲嵌的方式來裝飾,如河南偃師杏園唐代李景由墓出土的銀箔平脫方漆盒(一種漆妝盒)。與此件形制相近的方漆盒出土于鄭州二里岡的唐代小型磚室墓,其花紋和尺寸大小均與前者相當接近,說明這種方漆盒在唐代是比較流行的。同時期的銀平脫漆妝盒還有唐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陳氏墓出土的銀平脫漆盒。該漆盒為長方形,通體髹黑漆,在蓋內面、蓋外面、盒內底面及四壁外面,共有7幅銀平脫圖案。漆盒蓋內、外面為纏枝雙鳳對舞圖,盒壁正面紋飾以雞、猴、羊、馬為主,間以纏枝花卉。上述兩款妝盒均為方形,外表紋飾繁縟、華麗奪目,是典型的唐代奢華風格之作。與唐代相比,宋代的妝奩更注重功能與造型,強調實用,紋飾較前代更為樸素。如福州浮倉山南宋墓出土的一件葵花形黑漆奩,體積雖然比唐代的兩款銀平脫漆妝盒要小,但在有限的空間內卻裝下了33件梳妝用具。此外,此漆奩為夾纻胎,與唐代的木胎漆盒相比更為輕便,再加上3層的設計,使空間的利用達到最大化。可見宋代造物比唐代更理性,更重視器物的實用性。

      在明清消費風氣的主導下,漆器已然成為高雅且時尚的品質生活的標志。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對漆器更是推崇至極,甚至參與器物的設計制作,與工匠共同完成定制流程。明清時期對漆器的消費與需求從注重實用性轉向兼具美感與品位的“日用即道”觀念。以明清時代家具為例,明代文人李漁在指揮雕漆師傅為他制作七星箱時,對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要深入斟酌,就連一個小鎖安放的位置,以及如何開啟不會影響美觀的細節(jié)都要與工匠溝通清楚,力求做到“既泯關鍵之跡,又免出入之疵,使適用美觀均收其利而后可”[19],既要隱藏鎖的痕跡,又要避免抽屜開合的間隙,使適用和美觀兼收。

      (二)工藝審美

      漆器工藝審美的獨特性,首先源于漆材料本身的特殊性或單純性。日本民藝理論家、美學家柳宗悅認為:“單純不是單一,沒有比單純更能包羅萬象的,也沒有比單純更能體現眾多的美。”[20]而髹飾技藝的多樣性為漆工藝的審美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人們定制漆器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明代黃成《髹飾錄》中收錄的漆器工藝門類共有14大類,清代則已經基本具備百余種髹飾品種,并出現書中沒有載入的漆器品種,如多種漆工藝結合的,或與其他材質、工藝交叉結合的特制產品。

      素髹漆器,又稱單髹漆器或無紋漆器。宋代制漆技術的發(fā)達,是素髹漆器得以發(fā)展的基礎。素髹漆器以造型取勝,樸素無華,主要表現出器物結構和比例的韻律美。如淮安宋墓出土的27件漆盤俱為花瓣式,分6瓣和10瓣兩種,凡盤內髹紅色、盤外髹黑色的為10瓣,內外均髹紅色的為6瓣?;ò晔降男螒B(tài)與用色是宋代漆器的一種“定式”,其主要的工藝特點是胎底做工精細,圓形底片旋削極薄、極圓,盤上部分紅漆已褪,但仍保留大部分黑漆,可見當時制漆多用黑光素漆。[21]元末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就有“黑光”“朱紅”等制漆之法的記錄?!昂诠狻苍焱氲P盂之屬,其胎骨則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旋床上膠粘而成,名曰棬素……絹帛挑去漿跡,才用黑光。黑光者,用漆斤兩若干,煎成膏,再用漆,如上一半,加雞子清打勻,入在內,日中曬翻三五度,如栗殼色,入前項所煎漆中和勻,試簡看緊慢……”這種對制器材料的苛刻追求以及精工細作的過程就是漆材料審美本質的體現,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漆器中的斷紋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審美對象。斷紋即漆器因年久而出現的裂痕,主要是由于胎骨及漆層經常不斷脹縮而產生的。[22]《髹飾錄》“尚古第十八”條中“髹器歷年愈久而斷紋愈生,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也”道出了漆器的審美與歲月成正比的獨特魅力。與時間相關的極端審美可以在唐代始創(chuàng)的剔漆類漆器上得以體現。這類漆器需在胎體上一層一層地刷漆,待堆成一定厚度的漆層后再進行雕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70至100層僅四至五毫米厚的漆,歷時兩至三個月[23]完成,雕刻時間另算。這種漆器在工藝上采用分層設色的方式,形成剔紅(間黃)、剔犀(間黑)或者剔彩(多色)的視覺效果,能夠體現器物制作的時間性。

      (三)藝術審美

      1.定制漆器的時代藝術風格

      中國漆器通過定制而形成的藝術審美,能夠與沃爾夫林所謂的“時代風格”或者榮格所提出的“集體無意識”概念契合,即每個時代的高級漆器的藝術性或許可以與當時的純造型美術,如各種形態(tài)的繪畫、雕塑一樣反映時代的社會思潮、審美風尚、人文思想。秦漢時期的漆器是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狀況不可或缺的文本,如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的簡潔造型和深沉色彩正好印證了魯迅對漢代雕塑“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的評價。

      唐代漆器以材料珍貴和工藝精湛為特色,盡顯奢華之風。唐代盛行的金銀平脫漆器是皇家的高檔御用品和用于饋贈的高檔禮品,其與唐代所流行的金銀工藝、寶鈿工藝、琉璃工藝、三彩陶工藝以及絲綢工藝等所表現出的華貴共同塑造了唐代的奢華藝術風格,這種奢華也同樣體現在張萱和周昉的仕女畫、大小李將軍的青綠山水畫以及敦煌石窟的彩塑上。

      宋代受到理學發(fā)展的影響,工藝美術的整體風貌由“浮華”轉向“清雋”。宋代漆器樸素無華,與宋瓷一樣以造型和單一色彩的微妙變化取勝。1986年福州茶園山南宋墓出土了5件剔犀漆器,有圓盒、六角盒、菱花形盒等。這些器物有紅面、黑面兩種,器形完整,均雕如意形云紋,[24]工藝雖然復雜但造型簡潔而富有微妙的變化,色彩統(tǒng)一而含蓄??梢?,相較于唐代漆器華麗的藝術格調,宋代則顯得高雅。田自秉先生認為,唐代的工藝美術風格可概括為“情”,宋代可概括為“理”;唐代華麗,宋代幽雅;唐代開闊恢宏,宋代嚴謹含蓄。[25]

      2.定制漆器的藝術風格類型

      在沃爾夫林看來,歐洲藝術具有雙重風格,源自藝術潮流的更迭與反復。在中國古代,也存在兩種并行發(fā)展的藝術風格,按宋人黃休復的說法是“黃家富貴,徐熙野逸”,董其昌的說法則是“北宗與南宗”。筆者認為,中國漆器自宋代以降,也形成了兩種并行發(fā)展的風格,即宮廷風格與文人風格。

      第一,宮廷風格,即“黃家富貴”或董其昌的“北宗”。這一風格的定制漆器材料珍貴、工藝繁復、紋樣復雜。宋代雕漆、金漆、螺鈿鑲嵌等裝飾工藝制作的紋飾繁縟、風格華貴的漆器是漆器中“黃家富貴”的代表,如江蘇武進南宋墓出土的戧金漆器,浙江瑞安仙巖寺慧光塔出土的北宋檀木描金經函(同時出土的有檀木識文描金舍利函)和蘇州瑞光寺塔出土的嵌螺鈿花卉紋黑漆經函。漆藝技藝的豐富與發(fā)展有自身的演進軌跡,但不可回避的是,皇家的需求使得漆藝朝著復雜、華麗、富貴的方向發(fā)展。至清代,歷代漆器工藝匯集,清宮由造辦處或委托各地定制的漆器無疑是“皇家富貴”的集中體現。根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榮的統(tǒng)計,清宮漆作的工藝大多數屬于耗時耗工的工藝,如螺鈿、百寶嵌等精細工藝的應cd59b18b9dc5f3ba3d96be0e5f611c3d用,使得這一時期的宮廷定制漆器盡顯奢華、高端。

      第二,文人風格,即“徐熙野逸”或董其昌所說的“南宗”。這一風格的漆器在宋代的代表為素髹漆器,又稱“一色漆器”,“以造型優(yōu)美,式樣翻新,色澤樸素大方見長”[26],獨成一格。這類漆器以飲食、文房等實用器具居多,無紋,色彩以醬紅色和黑色為主,造型多變,花瓣形較為常見。

      宋代是知識分子有充分機會從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時代,文官體制的形成使文人階層的意識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到其他各個階層。就工藝美術領域而言,文人定制漆器是中國漆器史中重要的一部分,文人的審美趣味通過定制的形式對漆器藝術產生影響。“宋代文人在人與物的關系上,也有著與理學相當不同的見解。他們各從自己對生活日用的體悟出發(fā),對人與物的關系,對物的認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的內容甚至與現代設計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對于物的正確認識,深刻地影響了宋代工藝美術領域的造物的活動”。[27]

      明代,文震亨是文人中對漆器定制機制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在《長物志·卷六·幾榻》中從文人的角度對漆制家具進行了詳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審美評判,如榻“有古斷紋者,有元螺鈿者,其制自然古雅……近有大理石鑲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樹、以粉填者,有新螺鈿者,大非雅器”,臺幾“若紅漆狹小三角諸式,俱不可用?!笨梢姡娜瞬⒉环磳に嚨膹碗s,他們的關注點在于器物本身的審美和風格,以及漆藝師的文化修養(yǎng)。比如,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非常重視盧葵生家族的作品,因為該家族的作品多為“文玩”,屬于文人雅士的用品。

      漆器的功能審美、工藝審美和藝術審美共同構成了其綜合審美系統(tǒng),而這些綜合的高級審美自然凝結在定制的漆器上,形成中國美術史中特有的審美篇章。這些審美不是孤立地存在于高級漆器上,而是普遍存在于與漆器相對應的不同時代、不同門類的工藝、技藝等綜合藝術形式之中。工匠們通過艱辛的實踐和對前代文化營養(yǎng)的汲取,展示出的技藝創(chuàng)新和藝術創(chuàng)新影響了王室貴族乃至文化精英們的審美。這是一種構建在具體物質形態(tài)上的審美,它們與文化精英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共同形成了“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的道器互文的中國式審美邏輯。

      四、結語

      本研究基于中國漆文化史的發(fā)展,引用具有當代文化語境的高級定制概念,展開中國漆器定制機制的研究,闡述漆器定制機制及其在中國漆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定制機制集中體現在御制形態(tài)中,而文人定制也成為漆器消費的一個特別形態(tài),這些都在文化學層面體現了漆器藝術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聯性及連續(xù)性。具有高級定制特征的漆器藝術品代表了中國漆藝術系統(tǒng)的最高藝術成就,定制機制是漆藝技藝得以幾千年傳承不斷并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的核心動力。

      注釋:

      [1 ]“定制服裝”是指根據顧客體型數據等相關個人信息,依據顧客的設計、裁剪、工藝要求而制作的屬于顧客獨享的服裝。參見:許才國,魯興海.高級定制服裝概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2.

      [2]許才國,魯興海.高級定制服裝概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6.

      [3]“高級定制服裝”是一種單量單裁手工定制服裝,由品牌的頂級設計師打造。該類服裝的特征是具有高級的設計、高級的材料、高級的做工、高昂的價格、高級的服用場所等。參見:同[2],第5—11頁。

      [4]〔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70-71.

      [5]陳振裕.戰(zhàn)國秦漢漆器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61.

      [6]雷德侯.萬物[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1 1 1 -112.

      [7]同[5],第304—342頁。

      [8]“豪民”階層從社會學上劃分屬于非身份性地主階層,在類型上可大致劃分為工商豪民和鄉(xiāng)里豪民。東漢仲長統(tǒng)在《昌言·損益篇》中對豪民基本特征進行了分析:第一,豪民的身份是民,無封無祿,沒有任何特殊的政治身份。第二,豪民必為“庶人之富者”,他們在農、林、牧、副等各種經濟領域發(fā)財致富,轉而購置地產,成為為富一方的大小地主。第三,豪民在社會上活動能量極大。參見:王彥輝.漢代豪民研究論綱[J].史學月刊,2001(4):128-133.

      [9]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6;宋治民.漢代手工業(yè)[M].成都:巴蜀書社,1992:73.

      [10]張飛龍.中國古代漆器款識研究[J].中國生漆,2007(1 ): 45-53.

      [1 1 ]洪石.戰(zhàn)國秦漢漆器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49.

      [12]巫仁恕.品位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M].北京:中華書局,2008:76.

      [13]唐剛卯.“庫露真”與“襄樣”——唐代漆器研究之一[J].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00:178-187.

      [14]宋治民.漢代手工業(yè)[M].成都:巴蜀書社,1992:68-76.

      [15]朱家溍.清代漆器概述[J].文物,1994(2):78-88.

      [16]杭間.中國工藝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192.

      [17]同[1 1 ],第112頁。

      [18]王仁湘.古代中國人的分餐制[M]//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52-53.

      [19]〔明〕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234.

      [20]柳宗悅.工藝文化[M].徐藝乙,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70.

      [21]羅宗真.淮安宋墓出土的漆器[J].文物,1963(5):45-53+73-74.

      [22]王世襄.髹飾錄解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76.

      [23]李一之.中國雕漆簡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89:150.

      [24]張榮.古代漆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66.

      [25]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257.

      [26]沈福文.中國漆藝美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83.

      [27]同[16],第106頁。

      上犹县| 山西省| 从化市| 新干县| 塔河县| 鄂托克前旗| 休宁县| 安达市| 福州市| 油尖旺区| 钟祥市| 六安市| 松阳县| 武城县| 嘉兴市| 手游| 清丰县| 洛隆县| 寻甸| 潞西市| 壶关县| 浦北县| 克拉玛依市| 德安县| 介休市| 日照市| 石楼县| 元氏县| 府谷县| 奇台县| 酒泉市| 泰州市| 海晏县| 山丹县| 滨海县| 荆州市| 探索| 福泉市| 遂昌县| 友谊县|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