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圣火傳遞中,殘疾人運動員皮耶特佩戴著法國工程公司 Wandercraft設計的外骨骼,手持奧運火炬走上巴黎街頭,11年前的一場車禍使他的雙腿無法使用。這一畫面被眾多媒體報道為外骨骼設備的榮光。
但同時,技術人員在旁邊輔助的畫面又引發(fā)了大家對于外骨骼設備的另一種擔憂。有關其復雜性、可靠性、便攜程度的質疑,成為了多數(shù)人對于外骨骼的第一看法。
實際上,外骨骼的發(fā)展史,和任何電子設備一樣艱難而久遠,拋開體積的縮小、重量的減輕,甚至續(xù)航時間,作為一個復雜的“機器人”裝備,它和其他我們能想到的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耳機,甚至Apple Vision相比還具有一個明顯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形態(tài)、運動習慣和步態(tài)都有所不同,外骨骼設備如何解決這一點?
當然,最終還是要來到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價格。例如由美國公司SUIT-X 推出的Phoenix外骨骼設備,旨在幫助截肢癱瘓人員再次行走,同時它的價格也到達了5萬美元,一輛汽車的價格。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這些全新事物帶給人們的重大沖擊力,甚至由此引發(fā)出對于裝備的顛覆性思考。在一條MO/GO外骨骼裝備的推文中,往往能收獲幾百條的討論聲浪,以下是一些有意思的觀點:
只要有5000美元,我可以找人給我背上山。
5000美元選擇去健身房辦張會員卡,沒準會是一個更好的支出。
到時候我真的需要一個外骨骼,來承擔爬山時外骨骼電池設備的負重。
很難想象當我一個人穿著外骨骼出現(xiàn)在山上時,周邊的人會不會嘲笑我。
我6歲的孩子需要這個,來停止抱怨走5公里以外的路。
如果你需要這個,你最好在家歇著。上百年來,人們都是靠自己的雙腿攀登高峰。
作為一個很快就要50歲的人來說,早晚我都會用上它去徒步。
它對被關節(jié)炎折磨的人來說,看上去非常有效。
這就是我想要的朋克戶外生活。
總有一種心態(tài)是“嗯,這是一個有缺陷的1.0產(chǎn)品,所以它一文不值”。但有多少產(chǎn)品和服務的1.0版本實現(xiàn)非常糟糕,在迭代幾次后變得非常有用?
如果你在高山區(qū)域工作,你會發(fā)現(xiàn)它多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