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姥姥的外孫》在泰國上映后獲得泰國觀眾的熱烈回響,成為2024上半年泰國最賣座的本土電影。陸續(xù)在亞洲各國上映后,不僅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票房開出紅盤,還奪得越南影史上泰國電影首映票房冠軍,在我國,則僅用12天,其票房就突破了8000萬元,最終累計票房達到1.22億元。這個成績對于帕特·波尼蒂帕特這位三十出頭的青年導演完成的人生中第一部長片而言,著實成績喜人。
這部讓整個亞洲觀眾激動上頭的電影,有一個英語片名叫《TheChineseFamily》,即“中國家庭”之意。事實上,這部影片也的確讓中國觀眾覺得并不陌生,關(guān)于語言,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泰語和潮汕方言都像是“外語”。因此,雖然聽不懂語言,但故事里人物的行事習慣,尤其是外婆的舉止,在大部分中國觀眾看來實在親切——影片聚焦了一個祖上從我國廣東
潮州遷居泰國的家庭,描述了華人atQbXx6rpBwTZbbrhpQQnJSd7zB9nlHcsLtV0XC6Kk8=世界不可或缺的倫理主題。
故事從儒家文化圈大概都熟悉的掃墓祭祀開始,到片尾掃墓儀式結(jié)束,很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元復始的形式意味,相比抽象的“意味”,對于普通觀眾而言,影片似乎更可算是泰版潮汕美食集錦,而這些豐富的食物道具,也的確在影片中產(chǎn)生了重要的推動情節(jié)、塑造人物的作用。
潮汕菜作為粵菜的一個重要流派,發(fā)展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既受到閩菜的影響,又受到粵菜中的廣府菜、客家菜等的影響,同時也吸收了各地名菜的風味和烹飪技術(sh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其中對牛肉的愛好尤為凸顯。而這種背景下,主人公阿安第一次“心懷鬼胎”去外婆家?guī)У呐ks可以說是考慮過外婆的口味,但不多——在影片很后面,劇情揭示了外婆“不吃”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為家人的緣故。這處小小的設(shè)計,雖然讓潮汕人愛吃牛的“刻板印象”在觀影后又增加了一層,但同時又讓這段外婆因為家人而放棄吃牛的設(shè)定更能有力地表達對家人的愛之深。
潮汕美食中排在牛肉之后的,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潮汕砂鍋粥了。熬粥的手藝讓故事中的外婆有了一份可靠的收入來源——相比許多“構(gòu)建”的故事,人物像是eIsUGWuANU5mUsKnxLNlyuefwIlQ7S4ciN26OXRY+f0=生活在空中,不用吃喝,無需錢財。這部電影中的外婆靠粥攤攢了錢,成為被后輩爭搶的香餑餑——這種合理性在于外婆不能是退休人員,如果那樣,微薄的退休金可能無法成為貪婪的兒媳婦覬覦的獵物;同時外婆也不能是家財萬貫的富婆,即便親哥哥有也不會給到她,除了人物個性設(shè)置的原因,自然也是為了讓金錢資源極其有限,因此給了一個必給不了另一個。之所以故事本身邏輯能讓觀眾信服,是因為作為個體戶的外婆工作一天便有一天金錢的積累,因此會比伸手要錢或者坐吃山空的設(shè)定要來得更有說服力。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是熬粥,而不是燒菜或者其他手藝,因此老人家只能開個早餐鋪而不是餐廳——就像賣豆腐一樣,早餐店的硬門檻是早起,這對于塑造一位“勤勞”的華人老人形象而言非常有效,而祖孫兩代人對于粥攤的觀念轉(zhuǎn)變,則巧妙地映射出雙方的情感關(guān)系的變化——要刻畫生動的人物,便無法脫離具體的情境,如是手法在影片里還有一處也用得巧妙:即外婆家每周日的家庭聚餐。
影片里,阿安第一次看到穿戴整齊坐在家門口的外婆時,還有些沒大沒小地調(diào)侃外婆:“穿這么美要做什么?”他母親沒好氣地回他:“家庭聚餐,誰讓你一次都沒來過。”此后,家庭聚餐日,誰來、誰沒來,成了影片中人物們關(guān)系變化、故事推進節(jié)奏的調(diào)節(jié)器。餐桌上必會遇到因情節(jié)需要而必要的沖突,但在吃飯時發(fā)生故事的設(shè)置,對大部分東亞國家來說,如此絲滑,以至于這種沖突模式發(fā)生了兩三次卻不會讓觀眾感到疲憊,不知多少觀眾在觀影會聯(lián)想起自己的家庭聚餐——如我,還記得年幼時,每周末坐在爸爸的“小毛驢”后面到外婆家吃飯,我曾以為這是紹興人家的傳統(tǒng),不料原來潮汕人家中也有這樣的習俗。
從菜品到習俗,潮汕菜隨著敢于開拓的潮汕人,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所到之處又總能融入當?shù)匚幕?,變化出不同的流派——老一代卻愿意像琥珀一樣堅持著家鄉(xiāng)的習俗。堅持與潛移默化的變化,在菜品與習俗的一層層對比中展現(xiàn),限于篇幅,再舉影片中一組食物結(jié)束此篇。
泰國水果品種豐富,阿安的母親在超市工作,整理的點位是水果區(qū),畫面里滿是泰國豐富的水果。外婆的院子里卻種了一棵石榴樹,栽種石榴并非泰國的傳統(tǒng),而潮汕地區(qū)卻有一句俗語“石榴是皇帝,紅花辟邪氣”,揭示了這種水果在潮汕文化中的特殊意義——石榴花被潮汕人稱為“吉祥花”,在當?shù)匚幕邢笳髦楹秃眠\。人們相信石榴花能帶來吉祥和幸福,如果說外婆對大兒子的愛是從此戒了吃牛肉,對小兒子的愛是給予足夠的錢財,那么對于小外孫的愛則包含在連心愛的小兒子也不能動門外的石榴樹這一處細節(jié)上,即便也有最后的意外遺產(chǎn),然而從阿安小時候到長大成人一直不變的就是這株外婆家門前的石榴樹。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讀過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但如果提到這里,想來不少讀者便會想到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而被擊中,內(nèi)心動容。
影片中的餐點、食事既可以是簡單的道具、背景,也可以做伏筆、線索、當然還能成為情節(jié)推動、人物刻畫的法寶。能夠精心挑選合適的食物出現(xiàn)在影片中,無疑會讓懂經(jīng)的觀眾獲得雙倍快樂,這一點上,這位新手導演表現(xiàn)得相當成熟,讓人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