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新版《指南》,高血壓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診室血壓≥140/90mmHg;或家庭血壓≥135/85mmHg;或24h動態(tài)血壓≥130/80mmHg,白天血壓≥135/85mmHg,夜間血壓≥120/70mmHg。而6年前的標準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
臨床上將高血壓主要分為兩大類: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
原發(fā)性高血壓 占據(jù)了高血壓總病例的95%以上,其發(fā)病機制尚未被完全明確。然而,眾多因素被認為與其發(fā)病密切相關,包括:(1)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雙方均有高血壓的子女患病風險顯著增加;(2)環(huán)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飲食、缺乏運動、肥胖以及吸煙飲酒等,都是導致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重要因素。長期的高鹽攝入會增加血管壁的壓力,缺乏運動則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和血脂異常,而精神壓力和吸煙飲酒也會刺激交感神經(jīng),引起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3)生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逐漸硬化,彈性降低,同時血管內(nèi)膜增厚和管腔狹窄等變化也會增加血管阻力,導致血壓升高。
繼發(fā)性高血壓 由其他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其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因進行干預。這些病因包括但不限于:(1)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都可能引起高血壓;(2)內(nèi)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等,也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生;(3)血管疾病,如主動脈狹窄、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等,也會影響血壓的正常調(diào)節(jié)。
針對高血壓的治療,以下幾點要明確——
治療原則 (1)小劑量開始:初治用小量,按需漸加量,降壓要趁早,達標最安全;(2)平穩(wěn)降壓是關鍵:長效藥一日一次,控壓全天,預防猝死、中風和心梗;(3)聯(lián)合用藥不擔憂:多數(shù)患者需聯(lián)合兩種或以上藥物,協(xié)同降壓更有效;(4)個體化用藥:不同患者體質(zhì)差異大,需靈活用藥,不可盲目照搬他人方案。
選對藥物很重要 (1)鈣通道阻滯劑(CCB):如地平類,擴血管降壓,適合老年及單純高壓者,預防動脈硬化和心絞痛。地平類藥物主要降低收縮壓,血壓基線水平越高,降壓力度越大;療效不受高鹽飲食的影響。另外,其對代謝無不良影響,沒有絕對禁忌證,嚴重腎衰也可以使用,是老年高血壓尤其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之一。但需注意腳踝水腫等副作用。
(2)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通過抑制RAAS系統(tǒng)(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發(fā)揮降壓作用,降壓作用明確,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作用和心血管終點事件預防作用,限鹽或加用利尿劑可增加其降壓效應,適合心衰、糖尿病等患者。但需注意干咳等反應,腎動脈狹窄者禁用。
(3)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如沙坦類,不良反應少見,患者依從性好。市場上的幾種沙坦類藥物,其代謝產(chǎn)物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用于血肌酐265~442μmol/L的患者相比普利類藥物安全。與普利類相似但副作用少,適合左心室肥厚及不耐受普利者。
(4)利尿劑:通過利鈉排尿、降低容量負荷而發(fā)揮降壓作用,臨床上小劑量的噻嗪類利尿劑與其他降壓藥(尤其ACEI或ARB)合用可顯著增加后者的降壓作用。小劑量聯(lián)用效果好,尤適合老年及心衰患者。但需注意血鉀變化,痛風者避免使用。
(5)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抑制交感,適合心率快、心絞痛和心衰患者。糖脂異常者慎用。
(6)其他:如利血平、可樂定,因副作用多不常單獨使用。
用藥注意事項 (1)遵醫(yī)囑服藥:不隨意換藥停藥,定期監(jiān)測血壓,調(diào)整方案遵醫(yī)囑;(2)綜合考量:降壓同時保護靶器官,減少藥物毒副作用;(3)聯(lián)合用藥:高?;颊咝杪?lián)合,從小劑量開始,必要時增加種類。
針對高血壓合并癥的治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保障患者獲得適當疾病治療,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可加用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對于冠脈嚴重狹窄者要謹慎降壓,舒張壓一般不低于60~70mmHg。
(2)合并腦血管疾病者。降壓治療的目的是減少腦卒中再發(fā),要控制血壓、調(diào)脂、抗血小板治療。降壓藥應從小劑量起始,切忌降壓太快太低,以防腦供血不足。對老年患者、雙側(cè)或顱內(nèi)動脈嚴重狹窄者及嚴重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應慎重進行降壓治療,降壓過程應緩慢、平穩(wěn),最好不減少腦血流量。
(3)合并腎臟疾病者。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者,降壓治療的目的是延緩腎功能惡化,預防心、腦血管病發(fā)生。ACEI或ARB在腎功能不全早、中期能延緩腎功能惡化,病情晚期有可能反而使腎功能惡化。
(4)合并糖尿病者。2型糖尿病往往較早就與高血壓并存,同時還伴有肥胖和血脂代謝紊亂,屬于心血管疾病高危群體。ACEI或ARB能有效減輕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可作為首選,降壓目標為<130/80mmHg。
要想有效預防高血壓,日常生活中應做到這幾點——
(1)合理膳食。每日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減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鹽食物的攝入;多攝入富含鉀、鎂、鈣等礦物質(zhì)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適量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如魚、禽、蛋、奶等,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
(2)適量運動。堅持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有助于減輕體重、改善血脂異常、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
(3)戒煙限酒。吸煙者應盡早戒煙,不飲酒或限制飲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4)心理調(diào)適。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遇到壓力時,可通過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進行放松,必要時可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5)定期監(jiān)測。定期測量血壓,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對于已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應遵醫(yī)囑定期復診,調(diào)整治療方案。
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復雜、危害嚴重,政府、醫(yī)療機構、社會各界以及個人都應共同努力,加強高血壓的防控工作,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讓我們攜手共進,為構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