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行程,盤盞紛見。晚宴將盡,女子笑吟吟地端上20多只大盤小盞深碗疊盆:一盤翠碧劍柄形的韭菜,一淺碟辣椒醬,一碟褐色微紅的咸菜,一碟黃瓜絲,一缽醋一缽蒜泥,一盞濟美豆腐乳,一盤豆角,一盤紫色茄子泥,一盤烤辣椒,一盤清水豆腐,一盤牛肉丁,一甌雞蛋花,一盤西紅柿澆頭,一盆紅燒羊肉,一盤炒菜,一盤胡蘿卜條,一碟蔥花,一盤椒鹽黑芝麻既像生銹的閘釘掙開銹跡,又像鐵汁灌注成形的燕尾鐵飛濺。
什香面的前身是《金瓶梅》寫及的臨清“溫面”(又見袁枚《隨園食單》),后來結(jié)合當?shù)匦〕浴皳泼妗?,家家煮面、戶戶鹵制菜碼,此面壓餓壯肚。相傳,乾隆帝下江南途經(jīng)臨清,浸風寒,飲食俱廢,地方隨侍官員命大廚用手搟面配10余種時鮮蔬菜和本地產(chǎn)醬菜為菜碼進獻,遂賜美名。它是臨清人早點的首選,更是古鎮(zhèn)臨清招待尊貴客人的佳肴。
“鮮、咸、香、辣、酸”的什香面所需菜料達18樣以上,臨清和運河兩岸經(jīng)船運輸而來的時鮮菜蔬,逐漸融匯南北調(diào)料東西汁液,這無異于置辦一桌精美的酒席,以一桌而知天下味。菜、肉、料、面繁雜,是飯亦是菜,為完備而大費周章:每一次下刀切中肯綮有形有料,每一根青菜精挑細選有品有鑒,每一種清淡的素鹵或肉鹵有滋有味,每一縷面香升騰于室內(nèi)繚繞不斷。
其器具不一,似淺吟低唱的瓷器行星;顏色交映,綠肥紅瘦;味道錯疊,四方風云。視覺和想象通感,什香面幾近豐盈美好:青綠色的芹菜,清新爽口;淺粉色青褐色羊肉,溫胃滋補;一根根因簇擁而彈跳于竹筷的面條,源于淳樸本色搟制。一盤盤,一具具,一列列,一圈圈,盛器酷似陶鼎瓷鼐,頗具“鐘鳴鼎食”般的儀式感,堪為“運河美食第一宴”,是臨清“連城則百貨萃止,兩河而萬艘安流”“繁華壓兩京”的風味帆檣。
什香面是菜肉面的結(jié)合體,是面的“酒”,菜的“汁”。3碗下肚,像漕船捅開水面充盈而舒暢,像山東快書脆削了字句利落干脆。雨來了,迎接客人,諸種聲音,各種動靜,雨中有亢直粗獷的吹腔,有琴曲,有廖莊花鼓,花船上的琵琶,水上婚禮腔兒大的嗩吶,于今夜回到明清時期的臨清。
(摘自《齊魯晚報》)(責任編輯 張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