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蘇省幫扶“三會”2021年3月16日《關于開展全省革命老區(qū)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情況專題調研的預備通知》和2022年3號文件精神,盱眙縣老促會聞風而動,組織了150多名志愿者對全縣的紅色資源進行調研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縣范圍內紅色資源的家底。
在那波瀾壯闊、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盱眙有1370多名優(yōu)秀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梢哉f盱眙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先烈們的鮮血,盱眙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劉少奇、陳毅、張云逸、羅炳輝、張愛萍、方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通過調研,全縣境內共有74處革命遺跡遺址和紀念場所,這些遺跡遺址和紀念場所分布在桂五、盱城、穆店、舊鋪、黃花塘、天泉湖、仇集、淮河、河橋、馬壩、管鎮(zhèn)、觀音寺、官灘、鐵佛、古桑15個區(qū)域。在這些革命遺跡遺址中,有2個綜合性革命歷史紀念館,有28處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的遺址、遺跡,有8處較大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遺址,有15處保護較好的革命烈士碑(群)、陵園,有21處以烈士命名的鎮(zhèn)、村、場所等。
如1940年3月的半塔保衛(wèi)戰(zhàn)(時屬盱眙縣),新四軍第五支隊殲敵有生力量3000余人。1942年8月抗大四分校30名學員為了掩護北撤的軍政機關,在管鎮(zhèn)鎮(zhèn)宗崗村半天內打退敵人8次進攻,最后30名學員全部壯烈犧牲,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只有16歲。再如1948年3月古城戰(zhàn)斗,華東野戰(zhàn)軍第十二縱隊三十四旅一○一團和淮南支隊共斃傷敵人400多人,一○一團也傷亡100人。1948年12月河橋戰(zhàn)斗,華東野戰(zhàn)軍三十四旅斃、傷、俘敵400多人,并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盱眙縣80萬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把弘揚老區(qū)精神作為推動老區(qū)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這些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祭掃和保護烈士陵園。每年約有30萬人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縣委組織部每年舉辦講革命故事演講大賽,講述李桂五、毛培春、保三娘等革命英烈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每到清明節(jié),全縣約6萬名中小學生到烈士墓祭掃。社會各界為陵園植樹種花,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組織紀念活動。盱眙縣老促會多年來和盱眙日報社、盱眙電視臺聯手開辟“盱眙老區(qū)今昔”專欄,共播發(fā)文章130余篇。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江蘇省幫扶“三會”在盱眙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老區(qū)人民心向黨優(yōu)秀征文座談會”,并組織與會人員參觀黃花塘。黃花塘在省委、省政府“點穴式”幫扶以來的巨變情況以及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里展示的內容,讓參觀者深深感受到新時期村民的幸福生活和賡續(xù)紅色基因的重要意義。
演革命戲出紅色圖書。盱眙縣鎮(zhèn)(街道)組建了15個農民藝術團,每年演出300多場次,受教育者達15萬人次。據統計,近年來盱眙的一些社會團體、機關等出版革命故事叢書達50余冊。
認真收集資料,精心編寫紅書。從2021年3月以來,盱眙縣、鎮(zhèn)(街道)老促會系統的志愿者千辛萬苦,勇挑挖掘、保護紅色資源的重擔。如管仲鎮(zhèn)老促會充分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年近八旬、罹患癌癥的孫克常,80多歲的原興隆鄉(xiāng)老促會會長魏繼志,他們以頑強毅力和歷史責任感,每人撰寫了3篇以上的紅色故事。淮河鎮(zhèn)老促會還到周邊縣(區(qū))收集英烈的歷史資料。馬壩、穆店、鮑集、桂五、河橋等老促會拍攝多幅照片來增加資料的真實性、生動性。為了編寫好《盱眙縣革命老區(qū)發(fā)展史》《英烈偉業(yè)耀千秋》兩部書,縣老促會專門成立編輯部,會長任主編,全程參與指導該項工作,秘書長負責資料收集或文稿編寫。對于這項工作,負責編寫的同志不畏艱難,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收集、整理200余萬字的資料、400余幅圖片,根據省、市老促會的要求和編輯部意見,借鑒漣水、淮陰區(qū)等兄弟單位的經驗,順利地完成了《盱眙縣革命老區(qū)發(fā)展史》的編寫任務。2018年《盱眙縣革命老區(qū)發(fā)展史》一書在全國革命縣區(qū)發(fā)展史編寫成果交流會上,成為淮安市唯一的參展樣本,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利用影視講述紅色故事。有多部新四軍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到黃花塘境內取景拍攝,如電影《把一切獻給黨》,電視劇《新四軍》《華中人民的長城》《淮北鐵騎》《黃花塘往事》等。全縣老促會系統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推介這些影視作品,對弘揚革命老區(qū)精神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紅色資源為文旅項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目前已成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淮安市干部傳統教育基地,被全國幾十家大中院校掛牌為社會實踐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2024年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成功申報為全國教育基地,中國老促會會長支樹平與冮蘇省老促會會長閻立共同為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揭牌。近幾年,黃花塘鎮(zhèn)成立了江蘇戰(zhàn)地黃花新四軍文化園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目前各項設施設備齊全,可以同時接納200多人,能為各級各類培訓班和到黃花塘進行紅色旅游的游客提供五星級的服務。
1988年,曾任新四軍四師師長、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為黃花塘新四軍紀念館題字。
在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里,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如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之子賴小鵬將他父親當年的整風文件,陳毅的女兒把他父親用過的沙發(fā),陳毅軍長當年的房東周訓昌的孫子周洪友把陳毅、張茜送給周洪友父親結婚時的禮品門簾等文物都分別捐給紀念館。經省級專家評定,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有國家一級文物6件、二級13件、三級43件。
當歷史進入2016年時,黃花塘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源于江蘇省扶貧“三會”的呼吁,淮安市、盱眙縣老促會的策應,黃花塘被江蘇省政府確定為江蘇省“點穴式”幫扶單位,近五年省級對口幫扶單位已投資巨額資金,黃花塘遇到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目前,黃花塘各項事業(yè)已跨上了飛躍發(fā)展的快車道,黃花塘能有今天,各級老促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