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我的高三,那么“高開低走”再貼切不過了。
天意從來高難問
在高一面臨文理分科的選擇時,我毫不猶豫地決定了走文科的道路。時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我的選擇正確與否。但當時的我深知,以我的能力,選擇理科的壓力更大,很有可能最終只能進入一所普通的大學。因此,我選擇了對我來說更為容易的文科。與物理、化學、生物的告別無疑是令人愉悅的,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數學學習中。僅僅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我的數學成績就從一百零幾分躍升至一百四十分。高二下學期,學校因為不可抗力因素不得不提前結束課程,早早放假。期末考試的成績是在假期公布的,當我看到手機界面顯示的分數時,情不自禁地念了一句“感謝老天爺”,同時祈求上天的庇佑,希望成績能一直這樣穩(wěn)定下去,即使無法圓夢最高學府,至少也讓我圓夢中國人民大學。
那時的我不曾料到,高三的生活會如此戲劇性地“變質”,在我還沒來得及適應時便已經被洶涌的洪流所吞沒。那是我首次深刻地體會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高三上學期,學校利用不能放假的機會,增加了很多課程和考試。我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學習,在短暫的午休時間里也要復盤試卷,特別是文綜試卷。我并非那種在某一個科目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的學生。如果要統計各科目考得最高分的學生,我通常不會名列其中。我的優(yōu)勢在于成績均衡,每一個科目的分數都相對靠前,這表明我沒有明顯的弱項。但是這也意味著我不能在任何一個科目上犯下重大錯誤,否則我的總排名將不可避免地大幅下滑。
少年應有鴻鵠志
在高三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我唯一感到慶幸的是,盡管減少了數學的學習時間,我的數學成績也沒有下滑,這讓我有余力去復習文綜。我的同學們都已經跟上了老師的復習節(jié)奏,有序地復習和鞏固知識點,我卻似乎陷入了停滯——逐漸失去了對題目的敏感性,特別是在地理科目上。毫不夸張地說,我每次做地理題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無法理解題目為何這樣設計,也不清楚答案為何這樣作答。每次在拿到試卷之前,我都會心跳加速,擔心成績會給我?guī)沓林氐拇驌簦词鼓侵皇且淮尾挥嬋肱琶男y驗。直到現在,我有時還會夢到自己在考場上面對地理選擇題時手指顫抖、不知所措的情景。醒來后,我需要長舒一口氣,再看一眼手機上的日期,確認自己真的不再需要學習地理了。
這種“后遺癥”遺留至今,可見當時的我有多焦慮。在那個嚴寒的十二月,那個北方下午五六點就已天色昏暗的十二月,我常常在吃完晚飯后頂著寒風從食堂走回教學樓的路程中,從心底涌起“地理就這樣算了吧,反正我是真的搞不明白了”的想法。然而,當我回到教室翻開課本時,內心深處卻總是發(fā)出“我不甘心”的吶喊。我不甘心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學習付諸東流,不甘心自己的成績持續(xù)下滑,更不甘心那個剛踏入高中時眼中閃爍著希望之光、堅信未來一片光明的自己就此消失。
那一整個冬天,我都在和負面情緒進行著激烈的拉鋸戰(zhàn)。我的同桌說我和從前一點都不一樣,整天都在無止境地內耗自己。我不知該如何回應,也不知這樣的狀態(tài)還要持續(xù)多久。生活并非小說,我不知道要在哪一個章節(jié)才會結束這樣痛苦的日子。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擊倒,又一次次地掙扎著站起來。遺憾的是,雖然我的成績有所回升,但是并未恢復到最初的水平。在那些寒冷的早晨,我迎著刺骨的寒風,踏著未融化的霜,急匆匆地趕往教室。同學們埋頭苦讀的身影,成為我最熟悉也最安心的風景。在這條唯有自救方可解脫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彼此的同行者。
浪花淘盡英雄
春天轉瞬將至,模擬考試也接踵而來。每一次的排名都是一次徹底的重新洗牌,重新定義我們的位置和前進方向。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山峰,重重地壓在我的肩上,讓我?guī)缀醮贿^氣來。但我似乎已經開始適應這種壓力,不再寄希望于徹底消除痛苦,而是選擇更積極、更實際的方法與之共生。我重新調整做題順序,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更高效、更適合自己的答題策略;將每次考試的試卷分類整理,把題目和答案用訂書機訂在一起,以便快速回顧……我用盡一切辦法恢復自己的水平。高考前一晚,我抱著《古詩文必備手冊》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步伐輕盈、面帶微笑。于是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還在猶豫、害怕、慌張,但是我已經能夠坦然地帶著這些情緒大步向前,即使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在那段不算漫長的高三時光里,我時常感到自己站在崩潰的邊緣。那時我反復自問:“為何你總是在不斷掙扎?”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我獨自坐在書桌前,面對著堆積如山的復習資料時,又總能聽見心中的小人在說話:“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高考結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或者說直至今日,我還是常常逃避討論高中的生活,尤其是高三。盡管我最終踏入了一所“985工程”高校的大門,勉強稱得上一句“別人家的孩子”,但我并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是接受這樣的結果。
每個人的高三生活都不一樣,不一定要經歷痛苦才會成功,順風順水也不是什么壞事。但如果你真的跟我一樣遭遇了痛苦,必須要和它來一場持久的戰(zhàn)役,其實也沒什么關系,我不也熬過來了嗎?還記得當我收到中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才后知后覺地意識到我的高三已經過去了,高中三年的付出終于有了結果。盡管這樣的結果不夠完美,也不符合少年人熱血逆襲的想象。
但不管甘不甘心,那些奮斗過的日子、熬過的痛苦都不應該被遺忘,因為那是我努力的“勛章”,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樣“是誰說偉大才值得被歌頌,乘風破浪后也不會一定成功;生命只能向前,堅定信念的人都是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