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還未出現(xiàn)微信。我在另外一所學校擔任語文組長,一天,涂國文先生給我QQ留言:“建松兄,我?guī)ш爜砟阈8阋淮位顒尤绾危俊蓖坷蠋煂懺?,擔任《作文新天地》主編。我們偶遇于一次詩歌活動,聊了一會兒可能不太精彩的天后(我很拘謹),互留QQ號碼。那時我兼任校文學社指導老師,也寫點詩歌。在文學退潮時節(jié)依舊沉浸于文學之海的戴眼鏡的兩個老青年,就有了共同話題。也許是這個原因,來自杭州大城市的涂主編,就忽然帶著兩位年輕漂亮的女編輯來到了小城市的城郊學校。我早上到校后,發(fā)現(xiàn)大廳里豎著一個門形展架,上面有《作文新天地》的Logo和夸張地寫著“策源地”三個字的展板——他們來了!
說起來可能要傷涂老師的心了——我居然忘記那次布置給我的具體任務。我只記得和領導、和老師、和學生都說了這件事,但涂老師布置了什么題目,最后如何錄用,等等,我已忘記得一干二凈。我只記得,那天下午跟著涂老師去了一所本地最好的高中,和他一起坐在教室后面聽課——但我又忘記了涂老師為何要去這所著名高中?,F(xiàn)在回想起這件事,我忽然有了疑惑:一位寫詩的作文雜志主編干嗎去聽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能夠增加他的詩歌素養(yǎng)?這節(jié)課能夠提升雜志品質?也許當時就有這種疑惑,只不過認為不太重要就淡化了,而現(xiàn)在之所以又感到有點重要了,是因為在這件事上,我感覺涂老師還是頗有教育情懷的——凡是和本職工作有關的都在體驗、探究、實踐之中。
確實,我也一樣。凡是自己認為不重要的,到手都會輕松放棄;凡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就會積極去爭取機會。第一次和《作文新天地》接觸,就這么讓我輕輕放過。但是,后來,是我主動去接近《作文新天地》,并且,牢牢抓住機會,狠狠發(fā)表了幾次文章。
后來,我調(diào)動到現(xiàn)在這所學校,想在同事中穩(wěn)住腳跟,露一把新臉,于是,按照雜志上公布的信箱給編輯投稿了。我記得涂老師有段時間離開了雜志社,而我又不認識那些編輯,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通過雜志郵箱投稿一組作品。其時我在學校擔任逸園文學社指導老師,給學生上幾堂文學創(chuàng)作課,灌輸一些“文學就是夢想”“表達就是強化”之類的創(chuàng)作理念,激發(fā)社員的創(chuàng)作熱情,還命過幾個如“溫暖”“陽光”等的大題目讓學生創(chuàng)作。記得那次我命題的是“我與電影的故事”,社員交上來后我大為震驚,優(yōu)秀作品特別多。我想到接觸過《作文新天地》的“策源地”欄目,選擇了一組估計能“扛打”的文章寄給編輯,在緊張期待中,終獲編輯認可——“擬發(fā)4篇”。2013年5月,我校4名來自農(nóng)村的高中生名字印刷在全國作文名刊《作文新天地》上,走進了千家萬戶。接下來一次文學社活動,我將這期雜志頒發(fā)給社員時,所有社員的眼中都迸發(fā)出了異常的光芒!
其后和雜志社的聯(lián)系就多了起來?!蹲魑男绿斓亍凡粌H發(fā)表我校文學社作品,還發(fā)表我校的考試作文,而且每次發(fā)表都是三四篇。我查找了一下,有2015年第6期“材料作文‘看門人’寫作指引”、2021年第10期“親見親歷”、2022年第7期“另眼看課文”……還有零星的優(yōu)秀學生作文。算起來,在《作文新天地》上露臉的草塔中學學生應該超過20名了,這在農(nóng)村學校里算不簡單了。有的學生從這里走上文學道路,如逸園文學社前社長張雨晨,早年在《作文新天地》發(fā)表《飛鳥》《春分》等作品,現(xiàn)在作品已經(jīng)呈井噴式發(fā)表于《詩刊》《星星》等名刊了。當然大多數(shù)學生步入社會后慢慢離開了文學寫作,但我一直認為,這些學生會承載文學夢遠行——他們的人生之路,一定有一顆叫作“文學”的淚滴,滴在他們的心窩里,伴隨他們一生起伏——由此看來,《作文新天地》功莫大焉!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居然在《作文新天地》上發(fā)表了那么多指導文章!有文學寫作指導,如《高中生的文學寫作力》《記敘性文學作品的篇章結構》,這是給文學社社員指導的講義,我怎么做就怎么寫,什么有效就寫什么;有議論文寫作指導的系列連載,《過程寫作法:一種“國際范”》《審題就要充分利用命題材料》《如何寫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主題結構化”是一種高效構思方法》,從審題、結構到構思,全方位展示我學習馬正平先生和“過程寫作法”理念后的一次實踐——估計這種連載是近年來唯一一次吧——《作文新天地》這么給力呀;居然還有一篇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的文章《做一個鉆石型讀者》,忘記是我寄給編輯還是編輯約稿,估計是編輯約稿吧——作文類刊物發(fā)表閱讀指導文章,也許是雜志社出于“讀寫結合”的考慮……我有點奇怪,在這個過程里,涂老師只聯(lián)系過我一次,后來我都是直接聯(lián)系編輯。所以在這里,我先感謝涂老師:引領我進入這個雜志,你遞過來的繩子很結實。我更感謝那隱身的幾位編輯,是你們的付出讓我和我學生的文字一次次無差錯地印在白紙上,你們是掀動飛鳥翅膀的那股向上的風。
這些年,《作文新天地》有過幾次改版。我不了解改版背后的具體情況,但我要說一點,那就是作文雜志一定是要有頂層設計的。這個設計離不開幾個關鍵詞:政策性,包括國家的政策方針和語文方面的理念更新;指導性,無指導不寫作,必須給學生寫作之船指引方向;鼓勵性,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寫作也需要鮮花與掌聲。作為一位老作者、老讀者,真心希望《作文新天地》越辦越好,從寫作角度一直給青年學生以精神滋養(yǎng)。感謝《作文新天地》這次“我與《作文新天地》”主題征文活動,讓我回憶起那么多的人與事,重返往日時光。
是謂之,寫作新天地,青春策源地。
邊建松,浙江省諸暨市草塔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xié)會導師團導師、首屆紹興市名師、紹興市學科帶頭人、紹興市作協(xié)理事、第九屆紹興市人大代表,曾在《詩刊》《中華文學選刊》等發(fā)表詩文100多篇(首)。著有《海子傳:幻象與真理》《語文小燈》《高考作文突破與優(yōu)化》等作品。